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玻璃體混濁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治療玻璃體混濁的藥物。
背景技術:
正常玻璃體為一透明的凝膠體,隨年齡的增加有發生變性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凝縮和液化,也即玻璃體內透明的凝膠體出現不透明體,稱為玻璃體混濁(vitreousopacities),是中老年人的眼科常見病。其癥狀表現為視野出現煙柱狀或云狀黑影,玻璃體呈塵狀、絲狀、絮狀、條索狀混濁。玻璃體混濁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眼病的共同表現,這種病癥有時發展迅速,患者視力迅速下降至光感,給生活帶來巨大痛苦和不便。另外,玻璃體本身既無血管又無神經,新陳代謝極為緩慢,當混濁出現時,往往治療效果欠佳。對于重度玻璃體積血患者,只能采用玻璃體切除的治療方式,但并發癥較多且易損失視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的治療玻璃體混濁的藥物。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玻璃體混濁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種中藥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為葛仙米6 10份,當歸8 15份,石斛8 15份,鬼目6 10份,青葙子6 10份,熟地8 15份,白芍6 10份,桑寄生8 15份,松蘿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為葛仙米8份,當歸10份,石斛10份,鬼目8份,青葙子8份,熟地10份,白芍8份,桑寄生10份,松蘿5份。 其中所述的葛仙米,為藻類藍藻綱念珠藻科念珠藻屬植物念珠藻Nostoccommune Vauch.。性味淡,寒。歸肝、心經。功可清熱,收斂,益氣,明目。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干燥根。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石斛,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馬鞭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 .、黃草石斛 Dendrobiumchrysanthum Wall.、鐵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或金欽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新鮮或干燥莖。性味甘,微寒。歸胃、腎經。功可益胃生津,滋陰清熱。鬼目,為爺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果實。味酸;性平。功可明目;止痛。青葙子,為覓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味苦,微寒。歸肝經。功可清肝,明目,退翳。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塊根經加工炮制而成。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功可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i.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可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 Danser的干燥帶葉莖枝。性味苦、甘,平。歸肝、腎經。功可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松蘿,為松蘿科松蘿屬植物節松蘿(女蘿、接筋草)Usnea diffracta Vain.或長松蘿(蜈蟻松蘿、天蓬草)U. Iongissima Ach.的地衣體(葉狀體)。性味甘,平。功可清熱解毒,止血生肌,止痛,清肝明目,退云翳。組方原理現代醫學所述的玻璃體混濁,常由葡萄膜、視網膜的炎癥、出血、退變,以及玻璃體的退變等引起,相當于傳統醫學記載的云霧移睛,所謂的云霧移睛是指眼外觀 端好,唯自覺眼前似有蚊蠅或云霧樣黑影飛舞飄移,甚至視物昏朦的眼病。《銀海精微》稱之為蠅翅黑花。《證治準繩 雜病 七竅門》始稱云霧移睛。本病其病變在神膏,主要由虛火上泛,瘀血停滯或肝腎虧損,精血不足所致,故祛邪應從清虛熱、消瘀滯著手;扶正應以補肝腎、養精血為主。葛仙米歸肝、心經,可清熱益氣明目,鬼目明目,青葙子、松蘿清肝明目退翳,以上諸藥從祛邪入;當歸補血活血,白芍平肝養血,桑寄生補肝腎,熟地補血益精填髓,石斛滋陰清熱,以上諸藥從扶正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清肝明目、柔肝補腎、益精填髓之功效,促進了局部血液循環,能夠緩解玻璃體混濁癥狀。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實施例1,原料藥重量配比葛仙米6g,當歸8g,石斛8g,鬼目6g,青葙子6g,熟地8g,白芍6g,桑寄生8g,松蘿3g。實施例2,原料藥重量配比葛仙米IOg,當歸15g,石斛15g,鬼目IOg,青葙子IOg,熟地15g,白芍IOg,桑寄生15g,松蘿6g。實施例3,原料藥重量配比葛仙米8g,當歸IOg,石斛IOg,鬼目8g,青葙子8g,熟地IOg,白芍8g,桑寄生IOg,松蘿5g。使用時,將本發明中藥葛仙米、當歸、石斛、鬼目、青葙子、熟地、白芍、松蘿和桑寄生加水煎煮兩次,合并濾液,分早晚服用。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協調,可以有效達到治療玻璃體混濁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上述結果為臨床資料充分證明,有關資料如下,其中研究藥物使用為實施例3中的原料藥重量配比。I對象與方法。I. I對象2009年I月 2011年9月90例(133只眼)各種原因造成的玻璃體混濁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26 79歲。發生玻璃體混濁的病因外傷性積血33例47眼,糖尿病性出血29例40眼,高血壓視網膜病變21例39眼,中高度近視7例7眼。I. 2 方法。1.2.1分組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62只眼)和治療組44例(71只眼)進行觀察對比。兩組間患者的年齡、性別、眼別構成上無顯著性差別。I. 2. 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0. 9%生理鹽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止血敏注射液I. 0g、維生素C注射液3. 0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靜脈滴注,眼明、安妥碘各Iml聯合肌注。每日I次,7天為I個療程,連續4個療程;地塞米松第一個療程后改為強的松20mg,每日上午8時口服,再逐漸減量至停止。治療組資料方案為對照組基礎上再加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中藥湯劑口服,每日I次,7天為I個療程,連續4個療程。I. 2. 3觀察指標治療前、治療14d、28d后分別行裂隙燈、眼底鏡和視力檢查,觀察療效差異,通過B超檢查玻璃體混濁吸收情況。玻璃體混濁按標準四級分法1級玻璃體混濁但不影響眼底觀察;II級眼底 紅光反射明顯,可朦朧窺見視盤和血管;III級眼底有紅光反射,看不見眼底血管;IV級瞳孔區無紅光反射。I. 2. 4療效判定標準療效評定參考散瞳后直接眼底鏡檢查結果及視力檢查結果。顯效玻璃體混濁明顯吸收,原發病變已控制,癥狀消失,視力提高5行以上,玻璃體混濁由IV級到II級,由III級到I級,由II級恢復到眼底清晰可見;有效玻璃體混濁部分吸收,癥狀減輕,視力提高2飛行,玻璃體混濁由IV級到III級,由III級到II級;無效玻璃體混濁無變化或加重,癥狀無好轉,視力無提高。I. 2. 5統計學分析用SPSS 13. 0進行統計分析,P〈 0. 05表示有顯著性意義。2結果兩組病例的療效比較見下表,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 05)。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玻璃體混濁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種中藥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為葛仙米6 10份,當歸8 15份,石斛8 15份,鬼目6 10份,青葙子6 10份,熟地8 15份,白芍6 10份,桑寄生8 15份,松蘿3飛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玻璃體混濁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為葛仙米8份,當歸10份,石斛10份,鬼目8份,青葙子8份,熟地10份,白芍8份,桑寄生10份,松蘿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玻璃體混濁的藥物,以解決玻璃體混濁的治療問題。其特征在于由多種中藥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為葛仙米6~10份,當歸8~15份,石斛8~15份,鬼目6~10份,青葙子6~10份,熟地8~15份,白芍6~10份,桑寄生8~15份,松蘿3~6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治療玻璃體混濁具有療效好和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文檔編號A61K36/8984GK102641431SQ20121015818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1日
發明者修方偉 申請人:修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