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急性腸胃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 等。本病常見于夏秋季,其發生多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中醫根據病因和體質的差別,將胃腸炎分為濕熱、寒濕和積滯等不同類型。目前,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的藥物有許多種,由于中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毒副作用小、療效好,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的菌草100-260份、野菊花100-260份、蒲公英100-140份、馬鞭草100-140份、我鳥不食草100-140份、藿香100-260份、玉竹100-140份。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的茜草180份、野菊花180份、蒲公英120份、馬鞭草120份、鵝不食草120份、藿香180份、玉竹120份。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取茜草180份、馬鞭草120份、鵝不食草120份、玉竹120份加8倍的水,60_80°C下浸泡30-60分鐘后繼續加熱,武火沸騰15分鐘,繼續以文火沸騰40-80分鐘,過濾,分離,取上清液,冷卻到30-40°C,得到煮提藥液A ;B、取藿香180份、野菊花180份、蒲公英120份加8倍的水,室溫下浸泡30-40分鐘,40-80°C蒸餾50-100分鐘,收集蒸餾液,冷卻到30-40°C,得到蒸餾液藥液B ;C、所述的煮提藥液A與所述的蒸餾液藥液B按照體積比I :1,合并混勻,即得到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服用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一次服用量為10ml,7天一療程,服藥后多在2-3天見效,1-2個療程治愈。本中藥口服液特點是能使患者痊愈,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起到標本兼治、扶正不滯邪、祛邪不傷正的作用,無復發,成本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發明所選用的中藥原料中,茜草苦、寒,歸肝經,涼血止血,活血化瘀;野菊花苦、辛、微寒,歸肺、肝經,清熱解毒;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清利濕熱;馬鞭草苦、涼,歸肝、脾經,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鵝不食草辛、溫,歸肺、肝經,祛風,散寒,勝濕,去翳,通鼻塞;藿香辛、微溫,歸脾、胃、肺經,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玉竹甘、平,歸肺、胃經,滋陰潤肺、生津養胃;諸藥相互支持,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和胃止瀉、解毒消炎的功能,本發明口服液可解除急性胃腸炎所致的嘔吐、腹痛、瀉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原料藥菌草180份、野菊花180份、蒲公英120份、馬鞭草120份、鵝不食草120份、藿香180份、玉竹120份。制法A、取茜草180份、馬鞭草120份、鵝不食草120份、玉竹120份加8倍的水,60-80°C下浸泡30-60分鐘后繼續加熱,武火沸騰15分鐘,繼續以文火沸騰40-80分鐘,過 濾,分離,取上清液,冷卻30-40°C,得到煮提藥液A ;B、取藿香180份、野菊花180份、蒲公英120份加8倍的水,室溫下浸泡30_40分鐘,40-80°C蒸餾50-100分鐘,收集蒸餾液,冷卻到30-40°C,得到蒸餾液藥液B ;C、所述的煮提藥液A與所述的蒸餾液藥液B按照體積比I :1,合并混勻,即得。實施例2 原料藥茜草260份、野菊花260份、蒲公英140份、馬鞭草140份、鵝不食草140份、藿香260份、玉竹140份。制法A、取茜草260份、馬鞭草140份、鵝不食草140份、玉竹140份加8倍的水,60-80°C下浸泡30-60分鐘后繼續加熱,武火沸騰15分鐘,繼續以文火沸騰40-80分鐘,過濾,分離,取上清液,冷卻30-40°C,得到煮提藥液A ;B、取藿香260份、野菊花260份、蒲公英140份加8倍的水,室溫下浸泡30_40分鐘,40-80°C蒸餾50-100分鐘,收集蒸餾液,冷卻到30-40°C,得到蒸餾液藥液B ;C、所述的煮提藥液A與所述的蒸餾液藥液B按照體積比I :1,合并混勻,即得。實施例3 原料藥茜草100份、野菊花100份、蒲公英100份、馬鞭草100份、鵝不食草100份、藿香100份、玉竹100份。制法:A、取茜草100份、馬鞭草100份、鵝不食草100份、玉竹100份加8倍的水,60-80°C下浸泡30-60分鐘后繼續加熱,武火沸騰15分鐘,繼續以文火沸騰40-80分鐘,過濾,分離,取上清液,冷卻30-40°C,得到煮提藥液A ;B、取藿香100份、野菊花100份、蒲公英100份加8倍的水,室溫下浸泡30_40分鐘,40-80°C蒸餾50-100分鐘,收集蒸餾液,冷卻到30-40°C,得到蒸餾液藥液B ;C、所述的煮提藥液A與所述的蒸餾液藥液B按照體積比I :1,合并混勻,即得。實施例4 臨床試驗(I)試驗對象采用本發明共治療10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齡最大者80歲,年齡最小者15歲。(2)治療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一次服用量為10ml,7天一療程。(3)治療標準治愈嘔吐、腹瀉完全停止,大便正常,飲食正常,精神煥發。
顯效嘔吐、腹瀉顯著改善,大便基本正常,飲食正常,精神煥發。有效嘔吐、腹瀉改善,大便改善或正常,飲食改善,精神改善。無效嘔吐、腹瀉無任何改善,精神萎靡不振。(4)治療結果患者100例病例中服藥后多在2-3天見效,1-2個療程治愈。其中治愈70例,顯效25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8 %。實施例5 典型病例胡某,女,27歲,患者飲食不妥,嘔吐兩次,噯味酸腐,不思飲食,腹脹,大便稀水服用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口服液2日,腹脹減輕,嘔吐止,繼用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口服液5日,大便正常,飲食增加,精神好轉,癥狀全部消失。 實施例6 典型病例徐某,男,46歲,腹瀉,糞便稀薄如水樣,當晚即瀉七八次,次日腹瀉仍多,神疲乏力,服用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口服液2日,腹瀉漸減,繼用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口服液5日,腹瀉己止,腸鳴未作,飲食增加,精神漸振。繼用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口服液2日,患者痊愈。
權利要求
1.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的 茜草100-260份、野菊花100-260份、蒲公英100-140份、馬鞭草100-140份、鵝不食草100-140 份、藿香 100-260 份、玉竹 100-140 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的 茜草180份、野菊花180份、蒲公英120份、馬鞭草120份、鵝不食草120份、藿香180份、玉竹120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A、取茜草180份、馬鞭草120份、鵝不食草120份、玉竹120份加8倍的水,60_80°C下浸泡30-60分鐘后繼續加熱,武火沸騰15分鐘,繼續以文火沸騰40-80分鐘,過濾,分離,取上清液,冷卻到30-40°C,得到煮提藥液A ; B、取藿香180份、野菊花180份、蒲公英120份加8倍的水,室溫下浸泡30-40分鐘,40-80°C蒸餾50-100分鐘,收集蒸餾液,冷卻到30-40°C,得到蒸餾液藥液B ; C、所述的煮提藥液A與所述的蒸餾液藥液B按照體積比I:1,合并混勻,即得到所述的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急性胃腸炎茜草中藥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藥制成的茜草100-260份、野菊花100-260份、蒲公英100-140份、馬鞭草100-140份、鵝不食草100-140份、藿香100-260份、玉竹100-140份,本發明口服液可解除急性胃腸炎所致的嘔吐、腹痛、瀉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P1/04GK102688382SQ201210204449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明者黃蕓 申請人:黃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