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黃汗(yellowish sweating)定義汗液發黃,甚則染衣的表現,以汗出沾衣,色如黃柏汁,故名,癥見口渴發熱,胸部滿悶,四肢頭面腫、小便不利、脈沉遲等,病因是由于風、水、濕、熱交蒸所致,濕熱傷及血分時,又可并發瘡瘍,因汗出入水,水熱互郁于肌表,所致身腫、發熱、汗出色黃如柏汁的病癥,《金匱要略 水氣病脈證并治》“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蘗汁,脈自沉,”兼見兩脛冷,身疼重,腰髖弛痛或 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營衛,或脾胃濕熱郁伏熏蒸肌膚引起,中醫藥在調節臟腑陰陽氣血,增強免疫功能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采用中醫中藥的手段來調節汗證,是一極待開發的渠道,治療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具有配伍完善,無毒副作用,療效可靠的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茵陳蒿100-300份、薏苡仁50-150份、蒼術60-180份、澤瀉40-100份、通草60-180份、甘草30-90份。所述的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茵陳蒿300份、薏苡仁150份、蒼術180份、澤瀉100份、通草180份、甘草90份。所述的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為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茵陳蒿300份、薏苡仁150份、蒼術180份、澤瀉100份、通草180份、甘草9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用法與用量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本發明原料藥的藥理作用如下,茵陳蒿苦、微寒,入脾、胃、肝、膽經,清熱利濕退黃,本品苦能燥濕、微寒清熱、善于清熱利濕退黃;薏苡仁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利水滲濕,健脾止瀉;蒼術辛、苦、溫,歸脾、胃經,燥濕健脾、運脾瀉有余、祛風發汗明目;澤瀉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泄熱;通草甘、淡、微寒,歸肺、胃經,清熱利濕、通氣下乳、入氣分清肺熱;甘草甘、平,歸心、脾、肺、胃經,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諸藥共奏清熱利濕之功,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對黃汗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可迅速緩解汗出色黃而粘衣著色,口中粘苦或口渴不欲飲,脅痛納呆,尿黃的癥狀,本制劑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顯著,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中藥原料茵陳蒿300份、薏苡仁150份、蒼術180份、澤瀉100份、通草180份、甘草90份。制備方法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茵陳蒿300份、薏苡仁150份、蒼術180份、澤瀉100份、通草180份、甘草9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2中藥原料茵陳蒿200份、薏苡仁100份、蒼術120份、澤瀉70份、通草120份、甘草60份。制備方法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茵陳蒿200份、薏苡仁100份、蒼術120份、澤瀉70份、通草120份、甘草6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3:中藥原料茵陳蒿100份、薏苡仁50份、蒼術60份、澤瀉40份、通草60份、甘草30份。制備方法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茵陳蒿100份、薏苡仁50份、蒼術60份、澤瀉40份、通草60份、甘草3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4 臨床試驗I) 一般資料針對50例黃汗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16到55歲。2)診斷標準汗出色黃而粘衣著色,口中粘苦或口渴不欲飲,脅痛納呆,尿黃,舌苔黃膩,脈弦滑。3)治療方法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4)療效評定標準 近期治愈黃汗止,出汗時為無色。好轉黃汗止,出汗時為微顯黃色。無效黃汗癥狀無改善。
5)治療效果50例黃汗患者2-4個療程近期治愈,近期治愈40例;好轉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 %0實施例5 典型病例馮某,女,18歲,黃汗,汗出色黃而粘衣著色,口中粘苦或口渴不欲飲,脅痛納呆,尿黃,舌苔黃膩,脈弦滑,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I個療程見效,2個療程近期治愈。實施例6 典型病例柯某,女,26歲,黃汗,汗出色黃而粘衣著色,口中粘苦或口渴不欲飲,脅痛納呆,尿黃,舌苔黃膩,脈弦滑,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I個療程見效,3個療程近期治愈。實施例I 典型病例黎某,男,35歲,黃汗,汗出色黃而粘衣著色,口中粘苦或口渴不欲飲, 脅痛納呆,尿黃,舌苔黃膩,脈弦滑,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I個療程見效,4個療程近期治愈。
權利要求
1.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 茵陳蒿100-300份、薏苡仁50-150份、蒼術60-180份、澤瀉40-100份、通草60-180份、甘草30-90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 茵陳蒿300份、薏苡仁150份、蒼術180份、澤瀉100份、通草180份、甘草90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為 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茵陳蒿300份、薏苡仁150份、蒼術180份、澤瀉100份、通草180份、甘草9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O. 5-1.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黃汗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茵陳蒿100-300份、薏苡仁50-150份、蒼術60-180份、澤瀉40-100份、通草60-180份、甘草30-90份,諸藥共奏清熱利濕之功,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對黃汗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可迅速緩解汗出色黃而粘衣著色,口中粘苦或口渴不欲飲,脅痛納呆,尿黃的癥狀,本制劑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顯著,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2698138SQ2012102093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3日
發明者陳慧婷 申請人:陳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