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脫汗,又名“絕汗”,是以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本病與現代醫學的失血、失液性休克大體相同,初期類似于脫水及電解質代謝紊舌L。汗為心之液,精氣所化生,生理上汗血同源,大出血病人,陽氣隨汗外溢,也會導致脫汗。此外,營衛不和也是發生脫汗的重要因素。總之,營衛不和、陰陽相失、外衛不固、肌腠失司,是發生脫汗的主要機理。脫汗證又見于久病、重病以及各種大出血病人,或自汗、盜汗日久不愈,陰損及陽、或過服發散藥物,發汗太過;或烈日暴曬,高溫作業、流汗過多等等,均可以導致脫汗。現代醫學認為,大汗不止或大出血后,迅速出現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環發 生嚴重障礙,特別是微循環內血液灌流不足,一導致組織、四肢缺血缺氧的全身綜合病癥,臨床上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速、尿量減少、血壓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往往危及生命。中醫藥在調節臟腑陰陽氣血,增強免疫功能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采用中醫中藥的手段來調節汗證,是一極待開發的渠道,治療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具有配伍完善,無毒副作用,療效可靠的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山茱萸400-800份、當歸100-300份、黃芪100-300份、紅參50-150份、糯稻根須100-300 份。所述的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山茱萸600份、當歸200份、黃芪200份、紅參100份、糯稻根須200份。所述的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為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山茱萸600份、當歸200份、黃芪200份、紅參100份、糯稻根須20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用法與用量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本發明原料藥的藥理作用如下,山茱萸酸、澀、微溫,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活血止痛、補血調經、潤腸通便;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紅參溫、甘、微苦,入脾經、肺經、心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糯稻根須平、甘,入心經、肝經,補氣化痰、益胃生津、止虛汗、退虛熱;諸藥共奏益氣回陽固脫之功,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對脫汗癥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可迅速緩解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聲短息微,四肢厥冷,舌卷少津的癥狀,本制劑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顯著,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中藥原料山茱萸600份、當歸200份、黃芪200份、紅參100份、糯稻根須200份。制備方法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山茱萸600份、當歸200份、黃芪200份、紅參100份、糯稻根須20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 即得。實施例2中藥原料山茱萸800份、當歸300份、黃芪300份、紅參150份、糯稻根須300份。制備方法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山茱萸800份、當歸300份、黃芪300份、紅參150份、糯稻根須30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3:中藥原料山茱萸400份、當歸100份、黃芪100份、紅參50份、糯稻根須100份。制備方法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山茱萸400份、當歸100份、黃芪100份、紅參50份、糯稻根須10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4 臨床試驗I) 一般資料針對38例脫汗證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30到68歲。2)診斷標準急病或重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聲短息微,四肢厥冷,舌卷少津,脈微欲絕或脈大無力。3)治療方法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4)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汗止,皮膚亦無汗濕,四肢厥冷消失。好轉汗出明顯減少,仍有皮膚濕,四肢厥冷改善。無效汗出無減少,用藥前后癥狀無改變。5)治療效果38例脫汗證患者2— 3個療程近期治愈,治愈30例;好轉8例,無效O例,總有效率100%。實施例5 典型病例胡某,女,35歲,脫汗癥,突然大汗不止,聲短息微,四肢厥冷,舌卷少津,脈大無力,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I個療程見效,2個療程治愈。實施例6 典型病例蔡某,男,50歲,脫汗癥,突然大汗不止,聲短息微,四肢厥冷,舌卷少津,脈大無力,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I個療程見效,2個療程治愈。實施例I 典型病例關某,男,65歲,脫汗癥,突然大汗不止,聲短息微,四肢厥冷,舌卷少津,脈微欲絕,口服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制劑,每次180ml,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I周為I個療程,I個療程見效,2個療程治愈。
權利要求
1.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 山茱萸400-800份、當歸100-300份、黃芪100-300份、紅參50-150份、糯稻根須100-300 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 山茱萸600份、當歸200份、黃芪200份、紅參100份、糯稻根須200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為 按比例稱取上述中藥原料山茱萸600份、當歸200份、黃芪200份、紅參100份、糯稻根須20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 5小時,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8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輔助治療脫汗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山茱萸400-800份、當歸100-300份、黃芪100-300份、紅參50-150份、糯稻根須100-300份,諸藥共奏益氣回陽固脫之功,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對脫汗癥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可迅速緩解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聲短息微,四肢厥冷,舌卷少津的癥狀,本制劑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顯著,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2716366SQ20121020941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3日
發明者陳慧婷 申請人:陳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