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原料的醫用配制品,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咳嗽為肺氣不清,失于宣肅,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其證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證的主要癥狀。由于病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則出現相應的癥狀和特征。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內傷所致咳嗽,一般無外感癥狀,起病慢,病程長,常伴有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其各種癥候如風寒犯肺,早期咽癢作咳而咳嗽聲重,氣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狀,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脈浮;若從熱化,則痰和 鼻涕由白轉黃。風熱犯肺,常見咳嗽痰黃而稠,氣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黃涕,苔薄黃,脈浮數。燥邪傷肺,干咳無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紅干少津,脈數。痰濕蘊肺,咳聲重濁,胸悶氣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膩,脈濡滑。痰熱郁肺,咯痰黃稠,胸悶氣促,舌苔黃膩,脈滑數。肝火犯肺,氣逆咳嗽,咳引脅痛,苔黃少津,脈弦數。肺陰虧耗,干咳無痰,或見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本發明旨在探討一種用于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即主治風熱犯肺和燥邪傷肺。這種類型的咳嗽與外邪的侵襲及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正如《醫學三字經》所說“肺為臟腑之華蓋,呼之則虛,吸之則滿,只受得本臟之正氣,受不得外來之客氣,客氣干之則嗆而咳矣;亦只受得臟腑之清氣,受不得臟腑之病氣,病氣干之,亦嗆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臟腑之病氣,均可引起肺氣不清失于宣肅,迫氣上逆而作咳。風熱犯肺和燥邪傷肺(簡稱風燥傷肺)咳嗽為外邪襲肺,外感六淫,從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氣被束,肺失肅降,《河間六書 咳嗽論》謂“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時生氣不同,因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且風為陽邪,久必化燥,燥盛津傷,氣道失于濡養,則干咳喉癢反復難愈,若素體陰虛,則津虧更盛。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或挾寒,或挾熱,或挾燥,其中尤以風邪挾寒者居多。張景岳說“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外感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臟受病,由肺氣不清失于宣肅所致,故《景岳全書·咳嗽》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醫學心悟》指出“肺體屬金,譬若鐘然,鐘非叩不鳴,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搏之火自內攻之則亦鳴。”提示咳嗽是內、外病邪犯肺,肺臟為了祛邪外達所產生的一種病理反應。外感咳嗽屬于邪實,為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若不能及時使邪外達,可進一步發生演變轉化,表現風寒化熱、風熱化燥,或肺熱蒸液成痰等情況。中藥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中藥對于調理器官機能,協調各臟器有獨到的優勢,因此,本發明提供旨在提供一種養陰潤燥,疏散風熱,祛風驅邪,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效果顯著的一種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養陰潤燥,疏散風熱,祛風驅邪,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效果顯著的一種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玄參10_20g,麥冬10-20g,南沙參5-15g,桑皮5_15g,杏仁5-15g,桔梗3-10g,牛蒡子5-15g,蝶脫3-10g,僵蠶5_15g,地龍5_15g,蜈蟻l_4g,甘草3-10go或者,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比如下玄參10_15g,麥冬10_15g,南沙參5-10g,桑皮5-10g,杏仁5-10g,桔梗3-5g,牛蒡子5-10g,蝶脫3_6g,僵蠶5_10g,地龍5_10g,蜈蟲公l-2g,甘草 3-6g。或者,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比如下玄參15-20g,麥冬15_20g,南沙參10-15g,桑皮 10-15g,杏仁 10-15g,桔梗 5-10g,牛蒡子 10_15g,蟬蛻 6-10g,僵蠶 10_15g,地 龍10-15g,蜈蟲公2_4g,甘草6-10go或者,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比如下玄參12-16g,麥冬12-16g,南沙參8-12g,桑皮8-12g,杏仁8-12g,桔梗4-8g,牛蒡子8_12g,蟬蛻4_8g,僵蠶8_12g,地龍8_12g,蜈蚣2_3g,甘草 4-8g。為更好的實現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本發明又提供了一種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中,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為蜜煉丸劑時,其制備方法如下將各原料藥加水浸泡30分鐘至I小時,加熱煮沸30分鐘,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加水,第二次加熱,煮沸30分鐘,再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熱煮沸40分鐘,過濾;將三次濾液合在一起,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80°C,烘干后冷卻,與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細條,制丸臘封包裝;或者,當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膠囊劑,其制備方法如下將各原料藥加總重量10倍量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時,將3次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O. 5g生藥/ml,抽濾后,濾液的相對密度為20°C時I. 08 ;所述濾液流經體積為IOL的吸附樹脂柱,之后用10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乙醇溶劑,得到組份藥粉,裝入膠囊制為膠囊劑。本發明的優點為養陰潤燥,疏散風熱,祛風驅邪,且藥源廣泛,對人體無害,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效果顯著,有效率達82. 2%,良好為93. 5%。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養陰潤燥,疏散風熱,祛風驅邪,且藥源廣泛,對人體無害。本發明中各原料藥如下玄參。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其主治溫熱病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抗實驗性心律失常、增加冠脈流量。潤肺止咳治療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南沙參,甘,涼。其為沙參的別名,至清代載有沙參分南、北兩種。一般認為兩藥功效相似,均屬養陰藥,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然南沙參又稱大沙參、空沙參,其形粗大,質較疏松,功效較差,專長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參,又稱北條參、細條參,其形細長,質堅疏密,功效較佳,專長于入“胃”,偏于養陰生津止渴。本發明采用南沙參。桑皮,味甘、微苦、歸肺、脾經。功用主治肺熱喘咳,水飲停肺,脹滿喘急,尤善瀉肺火而平喘咳,治肺熱咳喘,痰稠而黃杏仁,肺;脾;大腸經。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在體內能被腸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產生微量的氫氰酸與苯甲醛,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達到鎮咳、平喘作用。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溫。入肺經。能祛痰止咳,并有 宣肺、排膿作用。歸經肺經。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勞、養氣。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用于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腫,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便秘尤宜。蟬蛻,又名蟬衣,甘,寒。歸肺、肝經。功能主治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于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僵蠶,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清熱解毒燥濕的功效,臨床多用于治熱咳,痰喘,吐血,崩,帶,跌打損傷,風濕痛,瘡毒等。地龍,咸寒。清肺定喘,可治肺熱痰咳氣喘,對肺熱型支氣管哮喘療效較好。蜈蚣,辛,溫;有毒。歸肝、脾、肺經。主治息風鎮痙,功毒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瘡瘍,瘰疬,毒蛇咬傷。本發明采用炙蜈蚣,用水或酒淹死蜈蚣,去掉腦袋上的毒刺,放在瓦片上,下面炭火烘焙干。《雷公炮炙論》“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士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綱目 > :“今人惟以火炙,去頭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葉火煨用之。甘草,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本發明采用生甘草,其為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生用入藥,偏于清熱解毒。本發明的方劑按照重量單位配置為玄參10_20g,麥冬10_20g,南沙參5_15g,桑皮5-15g,杏仁5-15g,桔梗3-10g,牛蒡子5_15g,蝶脫3-10g,僵蠶5_15g,地龍5_15g,蜈蟲公l-4g,甘草 3-10go或者,玄參10_15g,麥冬10-15g,南沙參5_10g,桑皮5_10g,杏仁5_10g,桔梗
3-5g,牛蒡子5-10g,蝶脫3-6g,僵蠶5-10g,地龍5_10g,蜈蟻l_2g,甘草3_6g。或者,玄參15_20g,麥冬15_20g,南沙參10_15g,桑皮10_15g,杏仁10_15g,桔梗5-10g,牛蒡子 10-15g,蝶脫 6-10g,僵蠶 10-15g,地龍 10_15g,蜈蟲公 2_4g,甘草 6_10g。或者,玄參12_16g,麥冬12_16g,南沙參8_12g,桑皮8_12g,杏仁8_12g,桔梗4-8g,牛蒡子8_12g,蝶脫4-8g,僵蠶8_12g,地龍8_12g,蜈蟻2_3g,甘草4_8g。方解方中南沙參、玄參、麥冬養陰潤燥,為君藥,桑皮、杏仁、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為臣藥,蟬衣疏散風熱,與僵蠶、地龍同用,則祛風抗敏之力更強,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本發明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制備蜜煉丸劑時,將各原料藥加水浸泡30分鐘至I小時,加熱煮沸30分鐘,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加水,第二次加熱,煮沸30分鐘,再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再加水,第三次 加熱煮沸40分鐘,過濾;將三次濾液合在一起,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80°C,烘干后冷卻,與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細條,制丸臘封包裝;或者,制備膠囊劑時將各原料藥加總重量10倍量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時,將3次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O. 5g生藥/ml,抽濾后,濾液的相對密度為20°C時I. 08 ;所述濾液流經體積為IOL的吸附樹脂柱,之后用10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乙醇溶劑,得到組份藥粉,裝入膠囊制為膠囊劑。具體舉例如下實施例I劉某,27歲,男,秋天接診時,患者干咳,無痰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診斷為風燥傷肺型咳嗽,使用如下方劑玄參20g,麥冬20g,南沙參15g,桑皮15g,杏仁15g,桔梗10g,牛蒡子15g,蟬蛻10g,僵蠶15g,地龍15g,蜈蚣4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劑。上述藥劑服用7天后后,癥狀痊愈,兩個月后追訪,無復發。實施例2 陸女士,32歲,春天接診時,干咳,連聲做嗆,喉癢,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無痰,口干伴隨鼻塞,頭痛身熱。診斷其為風燥傷肺型咳嗽,使用如下方劑。玄參15g,麥冬15g,南沙參、桑皮各IOg,杏仁IOg,桔梗5g,牛蒡子IOg,蝶脫6g,僵蠶IOg,地龍IOg,蜈蟻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劑。上述藥劑服用12劑后,癥狀減輕,續服6劑,痊愈,半年后后追訪,無復發。實施例3張某,男。36歲,接診癥狀為干咳,唇鼻干燥,鼻塞,頭痛,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干而少津,脈浮數。診斷為風燥傷肺型咳嗽,使用如下方劑玄參10g,麥冬10g,南沙參5g,桑皮5g,杏仁5g,桔梗3g,牛蒡子5g,蝶脫3g,僵蠶5g,地龍5g,蜈蟻Ig,甘草3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劑。上述藥劑服用8劑后,癥狀減輕,續服6劑,痊愈,半年后后追訪,無復發。實施例4,黃先生,32歲,干咳,痰少而黏,痰中帶有血絲,苔薄黃,鼻塞伴隨頭痛。診斷為風燥傷肺型咳嗽,使用如下方劑玄參12g,麥冬12g,南沙參8g,桑皮8g,杏仁8g,桔梗4g,牛蒡子Sg,蟬蛻4g,僵蠶Sg,地龍Sg,蜈蚣2g,甘草4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劑。上述藥劑服用10劑后,癥狀減輕,續服6劑,痊愈,半年后后追訪,無復發。本發明養陰潤燥,疏散風熱,祛風驅邪,且藥源廣泛,對人體無害,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效果顯著,有效率達82. 2%,良好為93.5%。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玄參10-20g,麥冬10_20g,南沙參5-15g,桑皮5_15g,杏仁5_15g,桔梗3_10g,牛蒡子5-15g,蝶脫3-10g,僵蠶 5-15g,地龍 5_15g,蜈蟲公 l_4g,甘草 3_10g。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比如下玄參10-15g,麥冬10-15g,南沙參5-10g,桑皮5_10g,杏仁5_10g,桔梗3_5g,牛蒡子5-10g,蝶脫3-6g,僵蠶5-10g,地龍5_10g,蜈蟻l_2g,甘草3_6g。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比如下玄參15-20g,麥冬15-20g,南沙參10_15g,桑皮10_15g,杏仁10-15g,桔梗5-10g,牛蒡子10-15g,蝶脫6-10g,僵蠶10_15g,地龍10_15g,蜈蟲公2_4g,甘草6-10go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比如下玄參12-16g,麥冬12-16g,南沙參8-12g,桑皮8_12g,杏仁8_12g,桔梗4_8g,牛蒡子8_12g,蝶脫4-8g,僵蠶8_12g,地龍8_12g,蜈蟻2_3g,甘草4_8g。
5.一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為蜜煉丸劑時,其制備方法如下 將各原料藥加水浸泡30分鐘至I小時,加熱煮沸30分鐘,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加水,第二次加熱,煮沸30分鐘,再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熱煮沸40分鐘,過濾;將三次濾液合在一起,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80°C,烘干后冷卻,與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細條,制丸臘封包裝; 或者,當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膠囊劑,其制備方法如下 將各原料藥加總重量10倍量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時,將3次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O. 5g生藥/ml,抽濾后,濾液的相對密度為20°C時I.08 ;所述濾液流經體積為IOL的吸附樹脂柱,之后用10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乙醇溶劑,得到組份藥粉,裝入膠囊制為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各原料藥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玄參10-20g,麥冬10-20g,南沙參5-15g,桑皮5-15g,杏仁5-15g,桔梗3-10g,牛蒡子5-15g,蟬蛻3-10g,僵蠶5-15g,地龍5-15g,蜈蚣1-4g,甘草3-10g。本發明養陰潤燥,疏散風熱,祛風驅邪,且藥源廣泛,對人體無害,治療風燥傷肺型咳嗽效果顯著,有效率達82.2%,良好為93.5%。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772651SQ201210252498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李雙保, 李永春, 李猛, 郝月琴 申請人:郝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