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公開了一種用于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川芎、甘草、紅花、桔梗、大黃、當歸、赤芍、野菊花、蒲公英、柴胡、生姜、松香、紫花地丁、白芷、明膠等原料按配方比例,經提取有效成分,加入明膠而制成用于釙敷的膏劑、膜劑、散劑。其諸藥配伍,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排膿拔毒之功效。其優點在于能迅速消腫止痛且療效持久,止痛效果好,無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安全,是諸如跌打扭傷、頸椎病、疔、瘡癤腫等病癥的首選外用藥,同時也是一種具有推廣價值的新型消腫止痛外用中藥制劑。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及其制備方法具體來說是用于跌打扭傷、頸椎病、療、瘡癤腫等病癥的藥物組合及制備方法。
技術背景[0002]跌打損傷包括刀槍、跌仆、毆打、閃挫、刺傷、擦傷、運動損傷等,傷處多有疼痛、腫脹、出血或骨折、脫白等,在此主要以軟組織損傷為主。思華堂認為跌打損傷由淤血壅滯,血閉氣阻所致,以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故在治療上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要原則。癥狀為局部腫脹、疼痛、瘀斑、肢體活動受限等。扭傷后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
[0003]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
[0004]瘡癤是皮膚毛襄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是常見的疾病。一般多發生于夏季,任何部位都可發生。而以頭面、背及腋下為多見。其特征是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膿出即愈。其病因病機為外感熱毒,或濕熱內蘊,熱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膚所致。
[0005]以上這些疾患是由于筋血不潔毛細血管及微循環不暢所致,大多數人一般常采用比如物理療法、手術、內服藥物等方法進行治療,這樣治療復雜、療效不迅速、副作用大且價格昂貴。針對性的最好采用外用藥物治療,外敷傳統中醫外科膏藥,通過膏藥外敷效果顯著。這樣外敷的中藥制劑就應運而生,但是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外敷藥物,針對性不強,藥力不能很好的集中,顯然就不能有效的滲透到深層組織,消腫止痛的功效就喪失了。本發明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可迅速消除腫痛,使得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排膿拔毒的功效得到極大提升,促進功能恢復而快速達到治愈目的。
[0006]因此,患者群體龐大,治療消腫止痛的藥物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本發明藥物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地在于提供制備一種用于治愈跌打扭傷、頸椎病、疔、瘡癤腫等疾患的藥物組合及其制備方法,以克服現有藥物的不足。
[0008]本發明的目地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9]1、本發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劑:
[0010]川芎15-40份甘草15-40份紅花30_80份桔梗10_30份大黃8_30份當歸20-45份赤芍8-25份野菊花20-45份蒲公英20-50份柴胡20-45份生姜15-35份松香20-40份紫花地丁 15-35份白芷15-50份明膠20-50份
[0011]2、本發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0012]川芎25份甘草22份紅花55份桔梗15份大黃15份當歸30份赤芍11份野菊花11份蒲公英33份柴胡30份生姜30份松香15份紫花地丁 30份白芷25份明膠33份
[0013]3、制備工藝
[0014](I)取生姜,用60~70%的乙醇浸潰24~48小時,濾過,收集濾液,備用;
[0015](2)取川芎、紅花、當歸、赤芍、松香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65~75%的乙醇作溶劑,浸潰48-96小時后進行滲漉(18~25°C ),以每分鐘I~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約800~1500ml,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
[0016](3)取甘草、桔梗、大黃、野菊花、蒲公英、柴胡、紫花地丁、白芷各藥加水煎煮2~4次,每次I~3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向濾液中加入乙醇,使濾液中乙醇濃度達50~65%(V/V),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減贗回收乙醇至濃縮液;
[0017](4)將上述三種濾液,經混勻后,在60~80°C的溫度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
1.35的稠膏,加入明膠,制成用于外敷的膏劑、膜劑、散劑。
[0018]本發明不含劇毒性成份,無配伍禁忌,方中川芎、白芷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當歸、紅花具有活血化瘀之作用,生姜可溫中逐寒,松香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活疔、瘡癤腫。采用上述藥物組合及其制各方法,諸成份配伍相協調,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排膿拔毒之功效。
具體實施例:
[0019]采用以下處方:`[0020]川芎25份甘草22份紅花55份桔梗15份大黃15份當歸30份赤芍11份野菊花11份蒲公英33份柴胡30份生姜30份松香15份紫花地丁 30份白芷25份明膠33份
[0021]其制備工藝為:
[0022]取生姜,用65%的乙醇浸潰24小時,濾過,收集濾液,備用;
[0023]取川芎、紅花、當歸、赤芍、松香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70%的乙醇作溶劑,浸潰72小時后進行滲漉(22°C ),以每分鐘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約1000ml,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
[0024]取甘草、桔梗、大黃、野菊花、蒲公英、柴胡、紫花地丁、白芷各藥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向濾液中加入乙醇,使濾液中乙醇濃度達到約60% (V/V),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濃縮液;
[0025]將上述三種濾液,經混勻后,在75°C的溫度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1.35的稠膏,加入明膠,制成用于外敷的膏劑。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的:川芎15-40份甘草15-40份紅花30-80份桔梗10-30份大黃8_30份當歸20-45份赤芍8-25份野菊花20-45份蒲公英20-50份柴胡20-45份生姜15-35份松香20-40份紫花地丁 15-35份白芷15-50份明膠20-5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的: 川芎25份甘草22份紅花55份桔梗15份大黃15份當歸30份赤芍11份野菊花11份蒲公英33份柴胡30份生姜30份松香15份紫花地丁 30份白芷25份明膠33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制劑的制備工藝為: (1)取生姜,用60~70%的乙醇浸潰24~48小時,濾過,收集濾液,備用; (2)取川芎、紅花、當歸、赤芍、松香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65~75%的乙醇作溶劑,浸潰48-96小時后進行滲漉(18~25 V ),以每分鐘I~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約800~1500ml.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 (3)取甘草、桔梗、大黃、野菊花、蒲公英、柴胡、紫花地丁、白芷各藥加水煎煮2~4次,每次I~3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向濾液中加入乙醇,使濾液中乙醇濃度達50~6526 (V/V),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濃縮液; (4)將上述三種濾液,經混勻后,在60~80°C的溫度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1.35的稠膏加入明膠,制成用于外敷的膏劑、膜劑、散劑。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3566333SQ20121028345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日
【發明者】康鳳林 申請人:康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