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氣管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氣管炎的藥物,特別涉及到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治療氣管炎的藥物, 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氣管炎是我國的多發病之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吸煙患者明顯高于不吸煙患者,在我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農村較城市發病率稍高。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粘膜炎性變化,粘液分泌增多,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癥狀較輕,多在冬季發作,春暖后緩解,且病程緩慢,故不為人們注意。晚期病變進展,并發阻塞性肺氣腫時,肺功能遭受損害,影響健康及勞動力極大。所以對慢性氣管炎應當提高警惕,盡早治療。西藥治療氣管炎的藥物較多。這些藥物長期使用對人體的副作用顯著,另一方面,這些藥物主要用于消除表面疼痛癥狀,治療后容易復發,常常難以根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適用于多種氣管炎的中藥,它治療效果好,成本低,毒副作用較小。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是本發明的另一發明目的。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下述質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獲茶皮9一18份、麻黃15—22份、蘇子9一18份、白茍6一12份、法夏9一18份、甘草
6—12 份。本發明藥物各組分進一步的質量配比為
茯苓皮12份、麻黃18份、蘇子12份、白芍9份、法夏12份、甘草9份。上述各組分的藥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藥物,本發明優選的劑型是膠囊劑。本發明藥物的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上述質量份數的中藥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膠囊劑。祖國醫學理論認為,慢性支氣管炎依其臨床表現多分為實證,虛證兩大類。慢性支氣管炎為久病,久病必虛,故本病的本質多屬虛寒。反映在肺、脾、腎三臟之虛,多見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緩解期。本發明清燥化痰,宣通肺氣,針對內有水飲,外感風寒的情況采取內外合治的方法,方中諸藥合理配伍,互補協同,辯證治療,本方除疲降氣,對多種氣管炎等病癥都有很好的療效。為驗證本發明藥物的實際療效,應用本發明藥物配合臨床治療氣管炎病人100例,其中慢性氣管炎50例,支氣管炎20例,急性氣管炎30例。
診斷標準
有指征作胸部X線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合并癥.當存在嚴重的基礎慢性呼吸道疾病時,應監測 動脈血氣分析.對抗生素治療無效或有特殊情況(如免疫抑制)的病人,應作痰革蘭氏染色和培養,以明確致病菌。臨床統計
結果治愈79例,治愈率為79%,明顯好轉15例,總有效率94%,臨床試驗結果證明,本發明藥物療效確切,并且無毒副作用,臨床應用安全可靠。本發明藥物價格較為低廉。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
按照下述重量準備原材料
獲茶皮10 kg、麻黃16 kg、蘇子10kg、白茍11 kg、法夏11kg、甘草11 kg ;
將上述質量份數的中藥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膠囊劑。實施例2:
按照下述重量準備原材料
茯苓皮17 kg、麻黃21 kg、蘇子17 kg、白芍7 kg、法夏10 kg、甘草7 kg;
將上述質量份數的中藥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膠囊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氣管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是由下述質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 獲茶皮9一18份、麻黃15—22份、蘇子9一18份、白茍6一12份、法夏9一18份、甘草6—12 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氣管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是由下述質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 茯苓皮12份、麻黃18份、蘇子12份、白芍9份、法夏12份、甘草9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療氣管炎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質量份數的中藥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1. 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 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氣管炎的藥物。它以茯苓皮、麻黃、蘇子、白芍、法夏、甘草為原料制得,該藥物可以制成臨床使用的多種藥劑。本發明藥物清燥化痰,宣通肺氣,對于多種氣管炎有很好的療效,有效率高,臨床應用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A61K36/8888GK102836302SQ2012103317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郭玲玲 申請人: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