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
背景技術:
斑禿,中醫稱之為“油風”、“鬼剃頭”,其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內分泌障礙、局部感染、中毒、腸寄生蟲等可能也為致病因素。多見于青年壯年。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肝腎不足,氣血兩虛,腠理不固,風邪乘虛而入,風盛血燥,發失榮養,或情志不遂,氣血失和,阻塞血絡,新血不能養發所致。常用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現有的中藥治療時間長,療效不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它利用山油柑葉祛風活血的功能,對于治療斑禿療效好,無毒副作用。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山油柑葉25-35、葫蘆巴13-17、紅參18-22、杜仲25-35、松針18-22、劉寄奴25-35、香草子8-12。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山油柑葉30、葫蘆巴15、紅參20、杜仲30、松針20、劉寄奴30、香草子10。山油柑葉,性味味辛;苦;性平。歸經肺;肝經。功能主治祛風止咳;理氣止痛;活血消腫。主支氣管炎;感冒咳嗽;風濕性腰腿痛;胃痛;疝氣痛;跌打損傷;疔瘡癰腫。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利用山油柑葉祛風活血的功能,并且配合溫腎助陽、活血通經的中藥,標本兼治,治療斑秀療效好,無任何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g)為山油柑葉30、葫蘆巴15、紅參20、杜仲30、松針20、劉寄奴30、香草子10。稱取以上各原料組分,將其浸泡在一斤酒中,浸泡五日后得到藥酒,將藥酒涂抹在患處,每日涂抹早、中、晚三次。為證明本發明具有很好的療效,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趙某,女,30歲,主訴后頭部及頭頂部分別有圓形頭發脫落區,頭皮光滑變薄,周圍頭發易拔起、脫落。大的約有3 cmX 4cm,小的斑塊直徑約I. 5cm。診斷為斑禿。患部外擦本發明藥酒,一個月后,頭皮開始發熱,逐漸生發,繼續涂一個月,現滿頭頭發濃密。病例二
王某,男,37歲,主訴兩月前不明原因頭發片狀脫落,隨即外用姜涂擦,效果不明顯。后至醫院診斷為斑禿。給予本發明藥酒外擦在患部,半月后,逐漸生發,效果顯著,繼續涂一個月,頭發全部長出。病例三方某,女,43歲,主訴左側頂顳部發現I分硬幣大小的脫發區半月。經醫院診斷為斑禿,服斑禿丸治療半月無明顯療效,且脫發區繼續擴大,并且頭發脫落部位皮膚光滑,毛囊孔模糊,頭皮變薄。后再患部外擦本發明藥酒,2個月后逐漸生發,效果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山油柑葉25-35、葫蘆巴13-17、紅參18-22、杜仲25-35、松針18-22、劉寄奴25-35、香草子8-1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山油柑葉30、葫蘆巴15、紅參20、杜仲30、松針20、劉寄奴30、香草子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山油柑葉治療斑禿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山油柑葉25-35、葫蘆巴13-17、紅參18-22、杜仲25-35、松針18-22、劉寄奴25-35、香草子8-12。本發明利用山油柑葉祛風活血的功能,并且配合溫腎助陽、活血通經的中藥,標本兼治,治療斑禿療效好,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7/14GK102908431SQ20121036855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明者陳文中 申請人:陳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