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
背景技術:
腦萎縮是一種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多為家族遺傳。由于病灶范圍和發展過程不盡相同,小腦萎縮的臨床征群亦有多種類型,其主要癥狀為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復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藥品,雖解除了許多患者的疾患,但多數臨床醫生及患者仍感到見效慢、療效差、服藥時間長以及費用高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已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它具有見效快,療效好,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優點。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白毛蛇8-12、積雪草1-5、石菖蒲4-8、川芎8-12、胡蘆巴6-10、枸杞13-17、丹參8_12、白蘇葉1_5、南蛇藤果13-17、制首烏4-8、益智仁13-17、西藏雪茶4_8。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白毛蛇10、積雪草3、石菖蒲6、川芎10、胡蘆巴8、枸杞15、丹參10、白蘇葉3、南蛇藤果15、制首烏6、益智仁15、西藏雪茶6。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具有開竅通絡,通腦益髓,溫陽健脾,養心安神的功效,對于治療腦萎縮具有很好的療效,見效快,費用低,無任何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g)為白毛蛇10、積雪草3、石菖蒲
6、川芎10、胡蘆巴8、枸杞15、丹參10、白蘇葉3、南蛇藤果15、制首烏6、益智仁15、西藏雪茶6。稱取以上原料組分,按照湯藥的常規制法,加水煮成湯劑服用,每天一劑,一劑分早、晚分服。為證明本配合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王某,男,57歲,潁上人。患者主訴,從2009年7月開始,走路出現不平衡,還伴有頭暈心悸等癥狀。2009年底,雙腳平衡性喪失,走路呈外八字狀,神智遲鈍,智力銳減。至醫院診斷為腦萎縮。服用本發明中藥8個月,患者走路和智力均恢復正常。
病例二
范某,女,61歲。一年前出現行走不穩,不能快步走,雙下肢無力等癥狀;二個月前,患者病情加重,言語不流利,構音障礙,飲食偶有嗆咳,小便失禁。至醫院診斷為腦萎縮。服用本發明中藥半年后,患者病情明顯好轉,站立穩,步態較治療前明顯變穩,語言較治療前流利且清晰;繼續服用4個月后,患者小便失禁得到改善,基本恢復正常。
病例三
李某,女,55歲。2008年10月15日首診。最近半年情緒不穩,煩躁不安,易怒,常常喃喃自語,倦怠思臥,吞咽發嗆。服用本發明中藥,連續服用5個月,患者的各種不良癥狀消失,情緒穩定,恢復正常。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白毛蛇8-12、積雪草1-5、石菖蒲4-8、川芎8-12、胡蘆巴6-10、枸杞13-17、丹參8-12、白蘇葉1-5、南蛇藤果13-17、制首烏4-8、益智仁13-17、西藏雪茶4_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白毛蛇10、積雪草3、石菖蒲6、川芎10、胡蘆巴8、枸杞15、丹參10、白蘇葉3、南蛇藤果15、制首烏6、益智仁15、西藏雪茶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腦萎縮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白毛蛇8-12、積雪草1-5、石菖蒲4-8、川芎8-12、胡蘆巴6-10、枸杞13-17、丹參8-12、白蘇葉1-5、南蛇藤果13-17、制首烏4-8、益智仁13-17、西藏雪茶4-8。本發明的中藥具有開竅通絡,通腦益髓,溫陽健脾,養心安神的功效,對于治療腦萎縮具有很好的療效,見效快,費用低,無任何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25/28GK102908570SQ20121037306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楊培剛, 花硯 申請人:楊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