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醫制劑,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
背景技術:
兒童營養性貧血是兒科常見病癥。兒童營養性貧血,中醫稱血虛、虛勞、黃腫病等。營養性貧血是指因機體生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素等物質相對或絕對減少,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致使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營養性貧血是由后天失調,氣血生化乏源而致的氣血虛弱性疾病。據報道6個月至6歲兒童中貧血患病率為近31%,其中輕、中及重度貧血者分別占85. 9%、13. 8%和O. 3%。兒童營養性貧血的臨床表現為年齡較小的孩子臉色蒼白、食欲不佳,稍大些的孩子無精打采或煩躁不安。如果在貧血較輕的時候不及時治療,病癥則進一步加重,不僅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且可使機 體抗病力下降,易罹患感染性疾病。西醫認為營養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兒童飲食不均衡,偏食或腸道吸收不好等原因造成。西醫的治療方法是口服硫酸亞鐵,富馬酸鐵、維生素、葉酸等。這些方法只是向體內補充營養物質,緩解癥狀,不能解決機體的吸收與轉化功能,從根本上治愈該病癥。中醫則認為血液的生化與脾腎心肝功能密切相關。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行血維持全身各臟腑的功能活動,又參與血的形成。腎藏精,精為血之本,肝藏血,與腎同源,血充精足,則腎有所主,肝有所藏,精血可以相互轉化。故脾、腎、心、肝、功能正常,則血液生化充盈,皮肉筋骨、五臟六腑得以濡養。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喂養不當、諸蟲疾病耗傷其氣血、急性慢性失血等原因,均可導致小兒氣血生化不足而產生貧血。中藥能治愈兒童的營養性貧血病,但是由于對癥治療該病的中成藥較少,大多是熬制中藥湯劑,湯劑的藥味大,劑量大,兒童服用困難,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開發對癥性強,治愈率高、服用量小的中藥成藥,對于治療兒童營養性貧血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于兒童服用特點、服用劑量小、治療效果好、治愈率高、服用方便的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中藥原料制成雞血藤 3. 31-4. 04 %、黃芪 16. 65-20. 24 %、陳皮 3. 31-4. 04 %、黃精 5. 52-6. 75 %、太子參16. 65-20. 24 %、白術 6. 63-8. 11 %、雞內金 5. 52-6. 75 %、炙甘草 3. 31-4. 04 %、紅小豆16. 65-20. 24%、大棗 8. 28-10. 12%、黃土 I. 1-1. 35%、黑木耳 3. 31-4. 04% ;其中各中藥原料組分含量百分數之和等于100%。優化中藥原料組方為雞血藤3. 68%、黃芪18.4%、陳皮3. 68 %、黃精6. 14%、太子參18. 4%、白術7. 37 %、雞內金6. 14%、炙甘草3. 68%,紅小豆18.4%、大棗9.2%、黃土 I. 23%、黑木耳3. 68%。該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由以下步驟制作一、按雞血藤3. 31-4. 04%、黃芪16. 65-20. 24%,陳皮 3.31-4. 04%、黃精 5. 52-6. 75 %、太子參 16. 65-20. 24%,白術 6. 63-8. 11%、雞內金 5. 52-6. 75 %、炙甘草 3. 31-4. 04 %、紅小豆 16. 65-20. 24 %、大棗 8. 28-10. 12 %、黃土I. 1-1. 35%、黑木耳3. 31-4. 04%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的各中藥原料,在稱取各中藥原料時,將稱好的中藥原料陳皮和白術混放在一起,將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混放在一起;二、將稱好混放在一起的中藥原料陳皮、白術加入提溜器,并向提溜器中加生活用水,攪拌,浸泡,加水的量是陳皮、白術質量之和的8倍,浸泡30分鐘后加熱提溜,提留時間為90分鐘;三、當提留時間達60分鐘時,將稱好混放在一起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加入煮藥鍋,并向煮藥鍋加生活用水,攪拌,浸泡,加水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質量之和的6倍;四、提留結束,取下揮發油備用,將提溜器中的藥物混合液并入煮藥鍋,武火加熱至沸騰,改文火煎煮120分鐘,停止加熱,濾過,留渣,得一次藥液;五、向盛有藥渣的煮藥鍋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陳皮、黃精、太子參、白術、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質量的4. 5倍,攪拌,武火加熱至沸騰,改文火煎煮12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得二次藥液,壓榨藥渣,棄渣,得壓榨藥液;六、將一次藥液、二次藥液和壓榨藥液放入同一個不銹鋼容器,得混合藥液,向混合藥液中加甲殼素,攪勻,甲殼素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量的3/萬,45°C保溫10小時,取上清液過濾,棄渣,得凈化藥液;七、將凈化藥液加入煮藥鍋,加熱濃縮,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0 I. 35,停止加熱,自然降溫,得中藥稠膏;八、向降至室溫的稠膏中添加糊精和白砂糖,糊精添加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總質量的10-12%,白砂糖的添加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總質量的2-4%,混合均勻,由顆粒機制成通過一號篩的濕中藥顆粒,將濕中藥顆粒放入烘箱內的烘盤,60°C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時,停止加熱,自然降溫,得干中藥顆粒;九、將干中藥顆粒搓碎,將備用的揮發油均勻噴灑在搓碎的干中藥顆粒上,放入密閉的容器內吸收揮發油,吸收48小時后,裝藥袋,封口,每袋5g,即為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成藥。該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的藥理為健運脾胃,益氣補血,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其中雞血藤味苦、甘,性溫;具有補血,活血,通絡之功效。用于治療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具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之功效。主治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黃精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具有滋腎潤肺,補脾益氣之功效。 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的之功效。適于小兒夏季久熱不退、飲食不振、肺虛、咳嗽、心悸等虛弱之癥以及小兒病后體弱無力、自汗、盜汗、口平等癥。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病癥。
雞內金味甘,性寒;歸脾、胃、小腸、膀胱經。具有消食健胃,澀精止遺之功效。炙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等病癥。紅小豆味甘,性平,偏涼;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族、鉀、鐵、磷等。《藥性論》記載“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涂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涂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日華子本草》載“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血脈。”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等病癥。黃土《本草綱目》“入地三尺以下的黃土,勿沾污物,可作藥,氣味甘、平、無毒。”《本草拾遺》黃土甘,平,無毒。”《本草再新》黃土味甘,性溫平,無毒。入肺、脾、胃三經。” 《要藥分劑》“入脾、胃二經。”《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本草再新》“開胃健脾,消食利濕,補中益氣。”黑木耳味甘,性平;具有養陰補血、潤肺明目等功效。黑木耳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I、B2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尤以鐵的含量特別豐富。該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的服用方法溫開水沖服,一次一袋,一日三次,服用15天停藥10天為一療程。用藥禁忌服藥期間忌辛刺激食物。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服用劑量少,服用方便,對癥性強,治療效果好,治愈率82. 14%,有效率100%。臨床資料分析一、診斷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 1-94)中醫兒科營養性貧血脾胃虛弱病癥診斷標準制定。I、起病緩慢,多見6個月至3歲嬰幼兒。2、面黃少華或淡白,食欲不振,神倦之力,或有腹瀉便溏。3、血查血紅蛋白降低較紅細胞明顯,紅細胞大小不均,以小者居多,中央有蒼白區;血清鐵降低;營養性巨幼紅細胞貧血,紅細胞減少比血紅蛋白明顯,紅細胞體積增大。4、骨髓象營養性小細胞貧血,見較多環狀鐵粒幼紅細胞;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巨幼紅細胞增生,細胞核發育落后于細胞質,巨核細胞分葉過多。5、唇舌色淡,苔薄,脈弱。二、療效評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 1-94)中醫兒科營養性貧血療效標準制定。I、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2、好轉癥狀及體征改善,實驗室檢查好轉。3、未愈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三、療效結果分析
自2010年I月至2011年12月,共確診營養性貧血兒童患者5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齡最大的6歲,最小的6個月,用該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3-4個療程,治愈46例,治愈率82. 14%,好轉10例,好轉率17. 86% ;有效率100%。
具體實施例實施例I用50kg中藥原料制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按雞血藤3. 68%、黃芪18. 4%、陳皮3. 68%、黃精6. 14%、太子參18. 4%、白術7. 37%、雞內金6. 14%、炙甘草3. 68%、紅小豆18. 4%、大棗9. 2%、黃土 I. 23%、黑木耳3. 68%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的雞血藤I. 84kg,黃芪9. 2kg、陳皮I. 84kg、黃精3. 07kg、太子參9. 2kg、白術3. 685kg、雞內金3. 07kg、炙甘草I. 84kg、紅小豆9. 2kg、大棗4. 6kg、黃土 O. 615kg、黑木耳1.84kg。在稱取各中藥原料時,將稱好的中藥原料陳皮和白術混放在一起,將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混放在一起;將稱好混放在一起的中藥原料陳皮、白術加入提溜器,并向提溜器中加生活用水,攪拌,浸泡,加水的量是陳皮、白術質量之和的8倍,浸泡30分鐘,加熱提溜,提留時間為90分鐘;當提留時間達60分鐘時,將稱好混放在一起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加入煮藥鍋,并向煮藥鍋加生活用水,攪拌,浸泡,力口水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質量之和的6倍;提留結束,取下揮發油備用,將提溜器中的藥物混合液并入煮藥鍋,武火加熱至沸騰,改文火煎煮120分鐘,停止加熱,濾過,留渣,得一次藥液;向盛有藥渣的煮藥鍋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陳皮、黃精、太子參、白術、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質量的4. 5倍,攪拌,武火加熱至沸騰,改文火煎煮12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得二次藥液,壓榨藥渣,棄渣,得壓榨藥液;將一次藥液、二次藥液和壓榨藥液放入同一個不銹鋼容器,得混合藥液,向混合藥液中加甲殼素,攪勻,甲殼素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量的3/萬,45°C保溫10小時,取上清液過濾,棄渣,得凈化藥液;將凈化藥液加入煮藥鍋,加熱濃縮,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1,停止加熱,自然降溫,得中藥稠膏16. 7kg ;向降至室溫的稠膏中添加糊精6kg,添加白砂糖I. 5kg,混合均勻,由顆粒機制成通過一號篩的濕中藥顆粒,將濕中藥顆粒放入烘箱內的烘盤,60°C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時,停止加熱,自然降溫,得干中藥顆粒14. 05kg;將干中藥顆粒搓碎,將備用的揮發油均勻噴灑在搓碎的干中藥顆粒上,放入密閉的容器內吸收揮發油,吸收48小時后,裝藥袋,封口,每袋5g,制成該中藥顆粒成藥2800袋。用該中藥顆粒治療營養性貧血兒童患者21例,治愈18例,治愈率85. 71%,好轉3例,好轉率14. 29%,有效率100%。典型病例張某,女,16個月,萊蕪市張家洼鎮張家洼村人。2010年3月2日由其家長帶患者來我科就診。家長述患兒生后為人工喂養,8個月添加輔食,平素易感冒,近半年來出現胃納差,大便溏,盜汗,近2個月來癥狀更明顯。診見面色蒼白,舌淡、苔薄白,脈細弱,體重8kg ;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81g/L,紅細胞計數3. 7X1012/L,紅細胞壓積O. 34。診斷為脾胃虛弱型營養性貧血,服用該中藥顆粒。服2個療程后,胃口漸開,面色轉紅,精神漸振,盜汗止。口唇、面色轉紅潤。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升至101g/L,紅細胞計數升至4X1012/L,又服2個療程,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檢驗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實施例2用50kg中藥原料制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按雞血藤3.8%、黃芪18%、陳皮3. 5%、黃精6%、太子參20%、白術7%、雞內金6%、炙甘草4%、紅小豆18%、大棗9%、黃土 I. 2%、黑木耳3. 5%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中藥原料雞血藤I. 9kg,黃芪9kg、陳皮I. 75kg、黃精3kg、太子參10kg、白術3. 5kg、雞內金3kg、炎甘草2kg、紅小豆9kg、大率4. 5kg、黃土 O. 6kg、黑木耳I. 75k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I。用該中藥顆粒治療營養性貧血兒童患者19例,治愈15例,治愈率78. 95%,好轉4例,好轉率21. 05%,有效率100%。典型病例王某,男,2歲半,萊城區牛泉鎮西牛泉村人,2010年11月10日由其家長帶患者來我院就診。家長述該患兒6個月前在附近醫院診斷為貧血,當時實驗室檢查結果是,血紅蛋白86g/L,紅細胞計數3. 6X IO1VL ;醫生讓服鐵劑,由于喂服困難,家長亦未遵醫囑執行,貧血未糾正。近日伴神疲乏力,納差便溏,今才前來就診。診見體重9. 6kg,瞼結膜萎黃,唇舌色淡,苔薄,脈弱;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89g/L,紅細胞計數3. 7 X IO1VL0診斷為脾胃虛弱型營養性貧血。服用該中藥顆粒。按服用方法用藥2個療程后,面色轉紅,精神好轉,食欲增強,大便成形,有規律,實驗室檢查體重增至10. 5kg,血紅蛋白升至110g/L,紅細胞計數升至4. 2X 1012/L ;繼續用藥I個療程,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檢驗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實施例3 用50kg中藥原料制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按雞血藤3. 5%、黃芪19%、陳皮3. 7%、黃精6%、太子參18%、白術7%、雞內金
6.5%、炙甘草4%、紅小豆19%、大棗8. 5%、黃土 I. 3%、黑木耳3. 5%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中藥原料雞血藤I. 75kg,黃芪9. 5kg、陳皮I. 85kg、黃精3kg、太子參9kg、白術3. 5kg、雞內金3. 25kg、炎甘草2kg、紅小豆9. 5kg、大率4. 25kg、黃土 O. 65kg、黑木耳I. 75k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I。用該中藥顆粒治療營養性貧血兒童患者16例,治愈13例,治愈率81. 25%,好轉3例,好轉率18. 75%,有效率100%。典型病例陳某,男,5歲,萊城區呂花園村人,2011年5月26日由其家長帶領患者來我院就診。家長述患者近2年來臉色蒼白,日見消瘦,納差,食欲不振,神倦乏力,時有便溏,易腹脹。平時偏食,喜零食。診見體重16kg,面色、唇色蒼白,舌色淡,苔薄白,脈沉細弱;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76g/L,紅細胞計數3. 2 X 1012/L,鏡下示紅細胞形態大小不均,體積小者居多,中央淡染區擴大。診斷為脾胃虛弱型營養性貧血。服用該中藥顆粒。服2個療程,胃納開,面色較前紅潤,大便漸規律,實驗檢查血紅蛋白88g/L,紅細胞計數3. 6X 1012/L。繼續服2個療程,體重增至18kg,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檢驗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中藥原料制成雞血藤3. 31-4. 04 %、黃芪16. 65-20. 24 %、陳皮3. 31-4. 04%,黃精 5. 52-6. 75%、太子參 16. 65-20. 24%、白術 6. 63-8. 11%、雞內金 5. 52-6. 75%、炙甘草 3. 31-4. 04 %、紅小豆 16. 65-20. 24 %、大棗 8. 28-10. 12 %、黃土 I. 1-1. 35 %、黑木耳3.31-4. 04% ;其中各中藥原料組分含量百分數之和等于10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其特征在于優化中藥原料組方為雞血藤3. 68%、黃芪18. 4%、陳皮3. 68%、黃精6. 14%、太子參18. 4%、白術7. 37%、雞內金6. 14%、炙甘草3. 68%、紅小豆18. 4%、大棗9. 2%、黃土I.23%、黑木耳 3. 68%。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制作一、按雞血藤3.31-4. 04%、黃芪16. 65-20. 24%、陳皮3. 31-4. 04%,黃精 5. 52-6. 75%、太子參 16. 65-20. 24%、白術 6. 63-8. 11 %、雞內金 5. 52-6. 75%、炙甘草 3. 31-4. 04 %、紅小豆 16. 65-20. 24 %、大棗 8. 28-10. 12 %、黃土 I. 1-1. 35 %、黑木耳3.31-4. 04%的比例準確稱取炮制好的各中藥原料,在稱取各中藥原料時,將稱好的中藥原料陳皮和白術混放在一起,將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混放在一起;二、將稱好混放在一起的中藥原料陳皮、白術加入提溜器,并向提溜器中加生活用水,攪拌,浸泡,加水的量是陳皮、白術質量之和的8倍,浸泡30分鐘后加熱提溜,提留時間為90分鐘;二、當提留時間達60分鐘時,將稱好混放在一起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加入煮藥鍋,并向煮藥鍋加生活用水,攪拌,浸泡,加水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黃精、太子參、雞內金、炎甘草、紅小豆、大率、黃土、黑木耳質量之和的6倍;四、提留結束,取下揮發油備用,將提溜器中的藥物混合液并入煮藥鍋,武火加熱至沸騰,改文火煎煮120分鐘,停止加熱,濾過,留渣,得一次藥液;五、向盛有藥渣的煮藥鍋加生活用水,加水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雞血藤、黃芪、陳皮、黃精、太子參、白術、雞內金、炙甘草、紅小豆、大棗、黃土、黑木耳質量的4. 5倍,攪拌,武火加熱至沸騰,改文火煎煮120分鐘,停止加熱,過濾,得二次藥液,壓榨藥渣,棄渣,得壓榨藥液;六、將一次藥液、二次藥液和壓榨藥液放入同一個不銹鋼容器,得混合藥液,向混合藥液中加甲殼素,攪勻,甲殼素的添加量為混合藥液質量的3/萬,45°C保溫10小時,取上清液過濾,棄渣,得凈化藥液;七、將凈化藥液加入煮藥鍋,加熱濃縮,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0 I. 35,停止加熱,自然降溫,得中藥稠膏;八、向降至室溫的稠膏中添加糊精和白砂糖,糊精添加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總質量的10-12%,白砂糖的添加量為稱好的中藥原料總質量的2-4%,混合均勻,由顆粒機制成通過一號篩的濕中藥顆粒,將濕中藥顆粒放入烘箱內的烘盤,60°C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時,停止加熱,自然降溫,得干中藥顆粒;九、將干中藥顆粒搓碎,將備用的揮發油均勻噴灑在搓碎的干中藥顆粒上,放入密閉的容器內吸收揮發油,吸收48小時后,裝藥袋,封口,每袋5g,即為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成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脾胃虛弱型兒童營養性貧血的中藥顆粒,涉及一種中醫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中藥原料制成雞血藤3.31-4.04%、黃芪16.65-20.24%、陳皮3.31-4.04%、黃精5.52-6.75%、太子參16.65-20.24%、白術6.63-8.11%、雞內金5.52-6.75%、炙甘草3.31-4.04%、紅小豆16.65-20.24%、大棗8.28-10.12%、黃土1.1-1.35%、黑木耳3.31-4.04%;其中各中藥原料組分含量百分數之和等于100%。本發明服用劑量少,服用方便,對癥性強,治療效果好,治愈率82.14%,有效率100%。
文檔編號A61P7/06GK102872329SQ20121038228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1日
發明者張超 申請人: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