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風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治療痛風的藥物,特別涉及到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治療痛風的藥物,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于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痛風的定義是人體內有一種叫作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了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就叫痛風。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模式的改變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痛風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痛風可以出現腎臟損害,據統計,痛風病人20 % —25 %有尿酸性腎病,有腎臟病變者幾乎為100 %。它包括痛風性腎病、急性梗阻性腎病和尿路結石。所以對痛風應當提高警惕,盡早治療。
目前西藥治療痛風的藥物較多,由于西醫對該病的機理尚未完全明了,大多數藥物治療致力于消除表面疼痛癥狀,這些藥并且長期使用對人體的副作用都很大,治療后容易復發,常常難以根治。
現有治療該病的中藥往往針對一種特定的癥狀,而痛風的原因較多,因此經常因為不對癥而影響治療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適用于多種痛風的中藥,它治療效果好,成本低,毒副作用較小。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是本發明的另一發明目的。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澤蘭5-15份、黃芪20-30份、附子5-15份、羌活5_15份、白芍5_15份、蜈蚣3_8份、甘草6_12份。本發明藥物各組分進一步的質量配比為
澤蘭10份、黃芪15份、附子10份、羌活5-15份、白芍10份、蜈蚣5份、甘草9份。本發明藥物的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上述質量份數的中藥混合,加入清水,文火煎O. 5—1. 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 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臨床使用的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散劑、注射劑或膏劑。中醫學中亦有“痛風”病名,現代醫學所講的痛風還相當于中醫的“痛痹”、“歷節”、“腳氣”等癥。有論述認為外是陰寒水濕,今濕邪襲人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郁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本發明組方中諸藥合理配伍,互補協同,辯證治療,能夠扶氣補血,通經祛風,對于痛風等病癥都有很好的療效。
為驗證本發明藥物的實際療效,應用本發明藥物臨床治療痛風病人100例。痛風急性期診斷標準
I.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病前有A族溶血性鏈狀菌感染史病變主要侵犯心臟和關節下述特點可資鑒別
①青少年多見;
②起病前I 4周常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咽類扁桃體炎病史;
③常侵犯膝肩肘踝等關節并且具有游走性對稱性;
④常伴有心肌炎環形紅斑和皮下結節等表現;· ⑤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升高如AS0>500U抗鏈球菌激酶>80U抗透明質酸酶>128U;
⑥水楊酸制劑治療有效;
治療效果統計顯示治愈79例,治愈率為79%,明顯好轉16例,總有效率95%,臨床試驗結果證明,本發明藥物療效確切,并且無毒副作用,臨床應用安全可靠。本發明藥物價格也較為低廉。
具體實施例方式
按照下述重量準備原材料
澤蘭10 kg、黃芪15 kg、附子10 kg、羌活5-15 kg、白芍10 kg、蜈蚣5 kg、甘草9kg。將上述質量份數的中藥混合,加入30kg重量份的清水,文火煎O. 5—1. 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 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臨床使用的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散劑、注射劑或膏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風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的藥劑 澤蘭5-15份、黃芪20-30份、附子5-15份、羌活5_15份、白芍5_15份、蜈蚣3_8份、甘草6_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痛風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是由下述質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 澤蘭10份、黃芪15份、附子10份、羌活5-15份、白芍10份、蜈蚣5份、甘草9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療痛風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將上述質量份數的中藥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 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臨床使用的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散劑、注射劑或膏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痛風的藥物,它是以澤蘭、黃茋、附子、羌活、白芍、蜈蚣、甘草為原料制得,本藥物可制成臨床使用的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散劑、注射劑或膏劑。本發明藥物能夠扶氣補血,通經祛風,對于痛風等病癥有很好的療效,臨床應用安全可靠,無明顯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714GK102895337SQ20121040211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郭玲玲 申請人: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