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物制劑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到94%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營養保健品制造商之一的江蘇江山制藥公司,從2009年開始進行關節活素保健品的研究開發工作,其中94%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是關節活素的主要原料,氨基葡萄糖是人的身體里構成關節軟骨的重要物質。它協助維護結締組織的彈性,并且協助維護和修理軟骨、腱和韌帶,對關節液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關節的潤滑聯接提供必要的減震措施,使關節面之間不再發生硬性摩擦,有效減少出現疼痛的生理作用。以前我們采用一步制粒法生產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但發現這種工藝方法有較大缺點,主要表現是制成的顆粒松散,導致關節活素片的可壓性差,同時生產成本高、產量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它能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二步濕法制粒法生產,將粉碎后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及粉末粘合劑投入濕法混合制粒機;干混40(Γ600秒,加入配制好的粘合劑攪拌制粒50(Γ800秒,加入投料總量2% 4%的無水乙醇繼續攪拌制粒,電流升至32 38Α時出料;濕顆粒用4.5mm的整粒網整粒,整粒過后的物料直接進入流化床進行干燥,流化終點溫度升至30°C 40°C時放料;用20目篩網將物料過篩,過篩后直接吸入混合機進行混合,混合均勻后出料即得94%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本發明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原料粉碎后90%以上通過80目標準篩;
本發明所述的粉末粘合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一 K90及酒石酸;漿液粘合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一 K90、酒石酸與純化水制成的1% 7%濃度的溶液。本發明所述粉末粘合劑用量是顆粒總重量的5% 10%,所述制成溶液的粘合劑折干量是顆粒總重量的0.1 2%。本發明所述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含量為顆粒總重量的90% 99%,水份含量為顆粒總重量的O 1%。本發明所述流化進風溫度80°C 120°C,物料溫度控制在30°C 60°C。本發明采用的上述方法制成的顆粒壓片硬度達200N以上,脆碎度小于1%,提高了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可壓性,同時由于本發明采用二步濕法制粒法,制粒和烘干采用不同設備同時進行,有效的保持了生產的連續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產量由原來的每天1.5T提高到每天10T,滿足了生產需求,同時提高了產品質量。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如下:
1、解決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和輔料混合時組分分離狀況和粒徑差異問題,從而提高原料氨糖含量均勻度;
2、解決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粉末混合后粘集和流動性差的問題,制成顆粒后可有效提高物料的流動性;
3、解決了原工藝生產的顆粒松散的問題,及使用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作為原料生產關節活素時片劑可壓性差的問題。由于該發明生產效率高,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加工原理:采用二步濕法制粒法生產,原料粉碎后粒度要求90%以上通過80目標準篩,粒徑太大將不利于以后顆粒壓片的硬度。將粉碎后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及粉末粘合劑投入濕法混合制粒機;干混400飛00秒,干混時間要確保原料及粉末粘合劑混合均勻,否則物料將難以成粒,也可能會出現成品細度分布不達標情況;干混均勻后加入配制好的粘合劑,攪拌制粒50(Γ800秒;加入投料總量2% 4%的無水乙醇繼續攪拌制粒,利用氨糖難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的特點,制粒過程適時加入乙醇可解決因加漿過多使原料變色的問題,同時加入乙醇可使原料充分濕潤,改變無法成粒的生產難題;電流升至32 38Α時出料;濕顆粒用4.5mm的整粒網整粒,整粒過后的物料直接進入流化床進行干燥,流化床進風溫度控制在80°C 120°C,物料溫 度控制在30°C 60°C,物料干燥結束后放料;用20目篩網將物料過篩,過篩后直接吸入混合機進行混合,混合均勻后出料即得94%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得到的顆粒性質為:含量為顆粒總重量的93.(Γ98.0%,水份為顆粒總重量的(Tl.0% ;顆粒度過20目標準篩彡90% ;過120目彡20%,壓片硬度達200N以上,壓成片劑后片劑的脆碎度< 1%,崩解時限< 15分鐘;30分鐘溶出度> 80%。實施例1
取粉碎后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25kg和粉末狀粘合劑0.85k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投入濕法混合制粒機;干混450秒,加入850g聚乙烯吡咯烷酮_k90和20g酒石酸加純化水制備好的濃度為4%粘合劑,繼續攪拌制粒600秒,再加入無水乙醇0.3kg制粒,到電流升至35A時出料;濕顆粒用4.5mm的整粒網整粒,整粒過的物料直接進入流化床進行干燥,流化終點溫度升至35°C時出料;用20目篩網將物料過篩,過篩后的物料直接吸入烘干機進行混合,混合20分鐘后出料。取該顆粒樣品進行相關項目檢測數據為:含量:93.8%;水份:0.4%;過20目:
94.3% ;過120目:13.8%,壓片硬度達:224N ;脆碎度:0.49%,崩解時限和溶出度符合藥典規定,產品質量完全符合要求。實施例2
取粉碎后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85kg和粉末狀粘合劑2.8k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投入濕法混合制粒機;干混500秒,加入2.8kg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和90g酒石酸加純化水制備好的濃度為4%粘合劑,攪拌700秒,加入無水乙醇3kg,制粒電流升至38A時出料;濕顆粒用4.5mm的濕整粒網整粒,整粒過的物料直接進入流化床進行干燥,流化終點溫度38°C時出料;用20目篩網將物料過篩,過篩后的物料直接吸入混合機進行混合,混合20分鐘后出料。
取該顆粒樣品進行相關項目檢測數據為:含量:94.5%,水份:0.3%;過20目:
95.6% ;過120目:12.4%,壓片硬度達:236N ;脆碎度:0.52%,崩解時限和溶出度符合藥典規定,產品質量符合要求。實施例3
取粉碎后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85kg和粉末狀粘合劑2.6k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投入濕法混合制粒機;干混400秒,加入2.9kg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和90g酒石酸與純化水制備好的濃度為4%粘合劑,繼續攪拌650秒,加入無水乙醇3.2kg繼續制粒,電流升至38A時出料;濕顆粒用4.5mm的整粒網整粒,整粒過的物料直接進入流化床進行干燥,流化終點溫度39°C時出料;用20目篩網將物料過篩,過篩后的物料直接吸入混合機進行混合,混合20分鐘后出料。取該顆粒樣品進行相關項目檢測數據為:含量:94.8%,水份:0.25%;過20目:98.6% ;過120目:13.8%,壓片硬度達:252N ;脆碎度:0.51%,崩解時限和溶出度符合藥典規定,產品質量符合要求。本發明不限于這些公開的實施例,本發明將覆蓋技術方案所描述的范圍,以及權利要求范圍的各種變形和等效變化,在不偏離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前提下,對本發明所作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容 易實現的任何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二步濕法制粒法生產,將粉碎后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及粉末粘合劑投入濕法混合制粒機,干混4(ΚΓ600秒;加入配制好的粘合劑攪拌制粒50(Γ800秒,加入投料總量2% 4%的無水乙醇繼續攪拌制粒,電流升至32 38Α時出料;濕顆粒用4.5mm的整粒網整粒,整粒過后的物料直接進入流化床進行干燥,流化終點溫度升至30°C 40°C時放料;用20目篩網將物料過篩,過篩后直接吸入混合機進行混合,混合均勻后出料即得94%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原料粉碎后90%以上通過80目標準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末粘合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一 K30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一 K90及酒石酸;漿液粘合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一 K90、酒石酸與沌化水制成的1% 7%濃度的溶液;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末粘合劑用量是顆粒總重量的5% 10%,所述制成溶液的粘合劑折干量是顆粒總重量的.0.1 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含量為顆粒總重量的93% 95%,水份含量為顆粒總重量的O 1% ;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化進風溫度80°C 120°C,物料溫度控制在30°C 60°C。
全文摘要
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的生產方法,是采用二步濕法制粒法生產,將粉碎后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及粉末粘合劑投入濕法混合制粒機;干混400~600秒,加入配制好的粘合劑攪拌制粒500~800秒,加入投料總量2%~4%的無水乙醇繼續攪拌制粒,電流升至32~38A時出料;濕顆粒用4.5mm的整粒網整粒,整粒過后的物料直接進入流化床進行干燥,流化終點溫度升至30℃~40℃時放料;用20目篩網將物料過篩,過篩后直接吸入混合機進行混合,混合均勻后出料,即得94%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顆粒。本發明制成的顆粒壓片硬度達200N以上,脆碎度小于1%,有效的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61K31/7008GK103110515SQ201210453388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陸斌, 陶建平, 黃震 申請人:江蘇江山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