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敷臍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敷臍劑。
背景技術:
:腸激惹綜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又稱腸易激綜合征,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經檢查排除可以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在普通人群進行問卷調查,有IBS癥狀者歐美報道為109Γ20%,我國北京一組報道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歲以后首次發病少見,男女比例約1:2。腸易激綜合征大致有兩種類型便秘型和腹瀉型。IBS的病因尚不明確,找不到任何解剖學的原因。情緒因素、飲食、藥物或激素均可促發或加重這種高張力的胃腸道運動。有些患者有焦慮癥;尤其是恐懼癥,成年抑郁癥和軀體癥狀化障礙。然而,應激和情緒困擾并不總是伴有癥狀的發作和反復。有些IBS患者表現有一種有獲得性的異常病理行為,比如,他們傾向于將精神上的困擾表達為消化道的主訴,通常是腹痛。基于此,腸激惹綜合征的治療僅僅是對癥治療,如使用胃腸解痙藥(抗膽堿藥物)治療腹痛,使用吸附止瀉藥如思密達、藥用炭等治療腹瀉,對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瀉藥等。對癥治療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久而久之,止瀉、導瀉藥物的交替使用愈發加重了胃腸動力紊亂。中醫的整體調節優于西醫,對于反復發作的患者,西醫治療難以控制發作頻率,則多訴諸于中醫治療。目前,IBS的中醫治療主要從解決“肝脾不和”入手,多認為本病病機為情志失調而致肝氣郁滯,肝脾不和,引起腸道氣機不暢,腸腑傳導失司,產生痛瀉癥狀。但是發明人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發現,這種腸激惹綜合征的原因并不是單純由于肝氣犯脾,而是和病患體質明確相關,也就是與腸道平滑肌的高敏感性相關。故而應該從肝、脾、腎三經論治,且大腸與肺相表里,還要充分考慮到肺氣肅降失調對大腸氣機影響,單純的疏肝健脾僅僅對一部分患者效果比較好,對于腸道平滑肌高敏患者治療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的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敷臍劑。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敷臍劑,其特征在于由多種中藥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為虎尾輪610份,雞血藤815份,菥蓂子815份,蘇頭610份,亮葉樺皮610份,天文草815份,藍花蔥610份,穿山甲815份,芡實3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為虎尾輪8份,雞血藤10份,菥蓂子10份,蘇頭8份,亮葉樺皮8份,天文草10份,藍花蔥8份,穿山甲10份,芡實5份。其中所述的虎尾輪,為豆科植物貓尾射Urariacrinita(T.)Desv.的全草。性味甘;微苦;平。歸心;肺;肝經。功可清肺止咳;散瘀止血。雞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巖豆藤或亮葉巖豆藤等的藤莖。性味苦、甘,溫。歸肝、腎經。功可補血,活血,通絡。菥蓂子,十字花科菥蓂屬植物菥蓂ThlaspiarvenseL.種子。性味辛、苦,微溫。祛風除濕,和胃止痛。蘇頭,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frutescens(L.)Britt.、野紫蘇Var.Crispa(Thunb.)Hand.-Mazz.,P.frutescens(L.)Britt.和白蘇Var.Acuta(Thunb.)Kudo,P.Frutescens(L.)Britt.的根及近根的老莖。味辛,性溫,無毒。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功可疏風散寒;降氣祛痰;和中安胎。亮葉樺皮,為樺木科植物亮葉樺BetulaIuminiferaH.Win天文草.的樹皮。性味甘;辛;性微溫。功可祛濕散寒;消滯和中,解毒。天文草,為菊科植物金鈕扣SpilanthespaniculataWall,exDC.的全草。味辛;苦;性微溫。歸肺;肝;大腸經。功可止咳平喘;解毒利濕;消腫止痛。藍花蔥,為百合科藍花蔥AlliumcyaneumRegel,以全草入藥。性味辛,溫。功可發散風寒,通陽,健胃。穿山甲,為鯪鯉科動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的鱗甲。性味咸,微寒。歸肝、胃經。功可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突實,為睡蓮科植物突EuryaleferoxSalisb.的干燥成熟種仁。性味甘、潘,平。歸歸脾、腎經。功可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組方原理現在臨床上腸激惹綜合征的中醫藥治療采用的治則大多從解決“肝脾不和”入手,多認為本病病機為情志失調而致肝氣郁滯,肝脾不和,引起腸道氣機不暢,腸腑傳導失司,產生痛瀉癥狀。但是發明人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發現,這種腸激惹綜合征的原因并不是單純由于肝氣犯脾,而是和病患體質明確相關,也就是與腸道平滑肌的高敏感性相關。故而應該從肝、脾、腎三經論治,且大腸與肺相表里,還要充分考慮到肺氣肅降失調對大腸氣機影響,單純的疏肝健脾僅僅對一部分患者效果比較好,對于腸道平滑肌高敏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特點。I、用虎尾輪、雞血藤和菥蓂子配合虎尾輪《中國藥典》中功能主治欄中記載“清肺止咳;散瘀止血”,但是發明人臨床經驗表明,肺與大腸相表里,虎尾輪應用于IBS患者敷臍有活血通絡,理氣和中功效,配合雞血藤的補血活血通絡、菥蓂子的除濕和胃止痛,可以有效的緩解IBS患者腸道平滑肌的高激惹狀態,緩解腸痙攣,恢復原有的胃腸動力;本方并不是以行氣解郁的藥物為核心,而是血藥優于氣藥,其原因就在于目的是調節平滑肌功能,且血藥并不選用單純活血藥物,如丹參、赤芍等,主要是虎尾輪、雞血藤除了活血外還有通絡之功,入肝腎肺經調理腸道血運氣機。2、天文草歸肺;肝;大腸經。功可止咳平喘;解毒利濕;消腫止痛。IBS腸道高敏感性的機理并不明確,發明人臨床研究發現,在組方中加入天文草有奇效,其作用可能與緩解腸道免疫應激狀態有關。3、蘇頭降氣和中,亮葉樺皮消滯和中,藍花蔥通陽健胃,發明人研究表明,加入此三味藥物可以特異性地調節腸道氣機,而其他胃腸動力調節藥物并不能達到這一效果,故推測其作用途徑與增加腸蠕動無關。4、本藥物組合并未使用冰片、薄荷等常用的促進局部藥物透皮吸收的藥物,其原因是上述促透皮吸收的藥物往往刺激性比較大,本組方選用的藥物擴散性好,且菥蓂子含黑芥子甙,經酶作用后產生芥子油,該種物質容易通過敷臍形式進入腹部組織中,加速藥效發生;而加入穿山甲血肉有情之品活絡,也有促藥物擴散的作用。5、芡實補脾止瀉,為收澀治標之藥;本組方并未使用石榴皮,白頭翁,訶子肉,烏梅,赤石脂等一類收澀太快的藥,其原因在于,該類藥物僅僅起到收斂作用,但是腸道高激惹狀態依舊存在,應用這類藥物后,IBS患者反而會產生腹痛不止的結果;而且在本方中,芡實劑量明顯小于藥典記載的劑量,其原因是該藥在本方中的作用不是單純止瀉,而僅僅是提供一種收斂的趨勢。6、本發明敷臍劑原料用量是經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實施例I,原料藥重量配比虎尾輪6g,雞血藤8g,菥蓂子8g,蘇頭6g,亮葉樺皮6g,天文草8g,藍花蔥6g,穿山甲8g,突實3g。實施例2,原料藥重量配比虎尾輪10g,雞血藤15g,菥蓂子15g,蘇頭10g,亮葉樺皮IOg,天文草15g,藍花蔥IOg,穿山甲15g,突實6g。實施例3,原料藥重量配比虎尾輪8g,雞血藤10g,菥蓂子10g,蘇頭8g,亮葉樺皮8g,天文草IOg,藍花蔥8g,穿山甲IOg,突實5g。使用時,將本發明中藥虎尾輪、雞血藤、菥蓂子、蘇頭、亮葉樺皮、天文草、藍花蔥、芡實和穿山甲加水煎煮兩次,合并濾液后加熱濃縮成浸膏或者稠膏,分早晚敷布于IBS患者臍部。上述敷臍劑的有效組合,互相協調,可以有效達到治療腸激惹綜合征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上述結果為臨床資料充分證明,有關資料如下,其中研究敷臍劑使用為實施例3中的原料藥重量配比。I對象與方法。I.I對象為2010年I月2012年9月腸激惹綜合征62例,患者均符合腸激惹綜合征診斷標準,排除其他腹瀉的可能。實驗室檢查便細菌培養均(_),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其中,男39例,女2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和治療組31例,二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分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準以1986年我國制定的IBS臨床診斷參考標準為準①以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為主訴,伴有全身性神經癥狀(癥狀持續或反復超過3個月)一般情況良好,無消瘦及發熱,系統體檢僅發現;③多次糞常規及培養(至少3次)均陰性,糞隱血試驗陰性X線鋇劑灌腸檢查無陽性發現,或結腸有激惹征象結腸鏡示部分患者運動亢進,無明顯黏膜異常,組織學檢查基本正常;⑥血、尿常規正常,血沉正常;⑦無痢疾、血吸蟲等寄生蟲病史,試驗性治療無效。I.2方法對照組采取對癥治療,使用顛茄片治療腹痛,使用思密達治療腹瀉,對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果導片。治療組采用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的中藥敷臍劑治療,療程均為14d。I.3安全性評價用藥前后均進行血、尿、糞常規,肝、腎功能檢測。I.4統計學分析用SPSS13.O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有顯著性意義。2結果。2.I便秘型患者3m內復發率對照組便秘型患者6例,治療后3m內便秘全部復發,復發率100%。治療組便秘型患者7例,治療后3m內I例便秘復發,復發率14.28%。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2.2腹瀉型患者大便頻率改變對照組腹瀉型患者25例,治療前大便次數5.31±2.34次/d,治療后3d后3.34±I.63次/d。治療組腹瀉型患者24例,治療前大便次數5.54±I.94次/d,治療后3d后I.86±I.43次/d。治療組大便次數的減少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3腹瀉型患者3m內復發率對照組治療后3m內復發率76.00%(19/25)。治療組復發率41.67%(10/24)。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4不良反應患者的生命體征(血壓、心率、體溫、呼吸)、體格檢查及尿常規在治療期間無明顯異常。3.結論。本研究結果提示,本發明治療腸激惹綜合征具有療效好和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敷臍劑,其特征在于由多種中藥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為虎尾輪610份,雞血藤815份,菥蓂子815份,蘇頭610份,亮葉樺皮610份,天文草815份,藍花蔥610份,穿山甲815份,芡實3飛份。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敷臍劑,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為虎尾輪8份,雞血藤10份,菥蓂子10份,蘇頭8份,亮葉樺皮8份,天文草10份,藍花蔥8份,穿山甲10份,芡實5份。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敷臍劑,以解決腸激惹綜合征的治療問題。其特征在于由多種中藥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為虎尾輪6~10份,雞血藤8~15份,菥蓂子8~15份,蘇頭6~10份,亮葉樺皮6~10份,天文草8~15份,藍花蔥6~10份,穿山甲8~15份,芡實3~6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治療腸激惹綜合征具有療效好和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文檔編號A61K35/36GK102961566SQ201210543330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6日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6日發明者李莉,張傳秀,韓楊,韓光明申請人: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