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及其制備方法與飼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及其制備方法與飼料,屬獸藥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規模化養殖業的不斷深入發展,畜禽疾病頻發,尤其是畜禽的腸道疾病如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及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菌病等給我國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并成為影響制約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根據羅易 舒爾茨博士(Dr.Roy Schultz)對美國和南美洲豬場進行的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結果都表明,腸道疾病給養殖者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遠超過呼吸道疾病所造成的影響,腸道疾病已成為造成經濟損失的重要原因。雞群發生腸道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雞群生產性能下降,嚴重的甚至會引起雞群大量死亡,同時養殖戶養雞成本增加。
目前,防治畜禽消化道疾病的藥物大多數為抗生素及化學合成抗菌藥物,如硫酸新霉素、恩諾沙星、鏈霉素、慶大霉素、阿莫西林、磺胺類等。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耐藥菌株越來越多,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下降,使得畜禽腸道疾病越來越難以控制。同時,化學藥物的使用還影響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危害人類健康。傳統中草藥為天然有機物,具有安全低毒、不易產生抗藥性、少殘留等特點。中草藥的復雜化學成分是其多元組合效應的物質基礎,傳統中草藥大多數情況下多味藥配合組成的復方,和西藥不一樣,其中的復雜成分會對動物體產生多元作用,有許多作用靶點,具有組合效應。使用傳統中草藥能提高畜禽生產性能,改善肉、蛋品質,增強免疫功能、減少應激、延遲發病、緩解癥狀、促進病變恢復、防治并發癥或繼發感染,既扶正又驅邪,標本兼顧。此外,中草藥不破壞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并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長,在防病治病的同時可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養殖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環保及有效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防治畜禽腸道疾病中獸藥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含有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地錦草、車前草、鐵莧菜及甘草制成。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40-80份、地錦草20-50份、車前草20_50份、鐵莧菜20_50份、甘草10-30份制成。進一步,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50-70份、地錦草25-40份、車前草25_40份、鐵莧菜25-40份、甘草15-25份制成。更進一步,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60份、地錦草30份、車前草30份、鐵莧菜30份、甘草20份制成。本發明還提供了該治療畜禽細菌性疾病中藥的制備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I)按重量配比稱取各藥物原料;(2)將稱得的各藥物原料粉碎、過篩后或將稱得的各藥物原料經水或醇提取、濃縮后,再加入藥學可用的輔料或輔助性成分,制備而成。其中,上述制備方法制得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的劑型可以是預混劑、粉齊U、散劑、片劑、顆粒劑、口服液或注射劑。本發明還提供由所述制備方法制得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散劑,其藥物粒徑在50微米以下。本發明中獸藥中的各藥物組分及其用量是根據中獸醫方劑辯證論治原理,通過大量反復實踐得來的。本發明中獸藥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收斂止血之功效,制備成藥學上常用的制劑后,主治畜禽腸道疾病。本發明中藥還可加入飼料中,制備成抗畜禽腸道疾病 的飼料。本發明藥物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I)本發明藥物發揮中藥整體觀念和辯證施治理論,有效防治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等畜禽腸道性疾病;(2)本發明藥物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不會產生危害人類健康的藥物殘留、不易產生耐藥性、不污染環境;(3)本發明中藥采用現代制藥技術進行制備,在動物體內能夠快速被吸收并發揮應有的藥效,同時可以采用混飲、混飼等方式集中給藥,利于畜禽疾病群防群治。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1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馬齒莧40份、地錦草20份、車前草20份、鐵莧菜20份、甘草10份。(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原藥材超微粉碎,充分混勻后制備成散劑。(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混飼畜,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3-6g,禽,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5-10g連用5-7日。實施例2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馬齒莧80份、地錦草50份、車前草50份、鐵莧菜50份、甘草30份。(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配比原藥材粉碎后,先用蒸餾水將藥材浸泡30min后,煎煮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濾液并濃縮成稠膏狀,最后加入適量淀粉和糊精(或其它輔料),混合均勻,制成軟材,制粒,烘干,即制備成顆粒劑(每Ig相當于原生藥lg)。(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混飲畜、禽,每IL水添加本發明藥物l_3g,自由飲用,連用5-7日。實施例3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
馬齒莧50份、地錦草25份、車前草25份、鐵莧菜25份、甘草15份。(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配比原藥材粉碎后,先用蒸餾水將藥材浸泡30min后,煎煮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濾液并濃縮成稠膏狀,最后加入適量淀粉和糊精(或其它輔料),混合均勻,烘干,粉碎,即制備成粉劑(每Ig相當于原生藥lg)。(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 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混飼畜,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3-6g,禽,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5-10g連用5-7日。實施例4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馬齒莧60份、地錦草30份、車前草30份、鐵莧菜30份、甘草20份。(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配比原藥材粉碎后,先用蒸餾水將藥材浸泡30min后,煎煮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濾液并濃縮成一定體積(相當于中藥O. 5g/ml);加入乙醇至濾液中乙醇含量為70%,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每Iml相當于原生藥O. 5g,過濾、灌封、滅菌,即制備成口服液。(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混飲畜、禽,每IL水添加本發明藥物5-10ml,自由飲用,連用5-7日;或灌服畜、禽O. 2ml/kg。實施例5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馬齒莧70份、地錦草40份、車前草40份、鐵莧菜40份、甘草25份。(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配比原藥材粉碎后,先用蒸餾水將藥材浸泡30min后,煎煮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濾液并濃縮成一定體積(相當于中藥lg/ml),加入乙醇至濾液中乙醇含量為60%,4°C冷藏,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成一定體積(相當于中藥Ig/ml)溶液,加入乙醇至溶液中乙醇含量為70%,4°C冷藏,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每Iml相當于原生藥lg,冷藏、過濾、精濾、灌封、滅菌,即制備成注射劑。(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肌內注射,每次每Ikg體重,羊、豬O. 1-0. 2ml/kg,兔、禽O. 2ml,一日2次,連用5-7日。實施例6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馬齒莧80份、地錦草50份、車前草20份、鐵莧菜20份、甘草10份。(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配比原藥材粉碎后,先用蒸餾水將藥材浸泡30min后,煎煮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濾液并濃縮成一定體積(相當于中藥lg/ml),加入乙醇至濾液中乙醇含量為70%,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最后加入適量淀粉和糊精(或其它輔料),混合均勻,最后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后制粒、壓片,每片O. 2g (每Ig相當于原生藥2g),即制備成片劑。(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兔、禽1-2片,連用5-7日。實施例7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
( 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馬齒莧80份、地錦草30份、車前草30份、鐵莧菜30份、甘草30份(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原藥材超微粉碎,過200目,充分混勻后制備成散劑。(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混飼畜,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3-6g,禽,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5-10g連用5-7日。實施例8本發明藥物制備及使用( I)稱取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馬齒莧60份、地錦草50份、車前草30份、鐵莧菜30份、甘草30份 (2)將步驟(I)中稱得的各重量原藥材超微粉碎,過200目,充分混勻后制備成散劑。(3)本發明藥物使用方法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預防與治療,混飼畜,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3-6g,禽,每Ikg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5-10g連用5-7日。為表明本發明藥物對畜禽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對本發明藥物進行臨床療效觀察試驗,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試驗例I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劉某飼養的10頭豬,其中有3頭母豬均在2012年8_9月份產仔,前兩頭母豬共產下25頭仔豬,仔豬出生后24小時左右,部分仔豬出現精神沉郁癥狀,并排黃色或黃白色稀水樣糞便,混有凝乳狀小片和小氣泡,帶腥臭味,肛門失禁。發病仔豬停止吃奶,脫水,迅速消瘦,甚至昏迷死亡,25頭小豬死亡8頭。技術員通過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及實驗室診斷,確診為仔豬黃痢。3天后,第3頭母豬產下14頭小豬,小豬出生后技術員采用本發明實施例4的藥物預防給藥,每頭仔豬嘴噴Iml 口服液,連用3天。因提前用藥物預防,這窩仔豬未發生該病,停藥4日后回訪,養殖戶反映仔豬健康成長。試驗例2為驗證本發明藥物療效,2012年9月,在大北農集團動物保健技術研究中心試驗動物房對本發明藥物進行了人工感染雞沙門氏菌病的療效試驗,結果如下I材料與方法1.1試驗材料本發明實施例制備的藥物;5%氧氟沙星,由5%氧氟沙星和95%葡萄糖組成,自配;沙門氏菌C79-13 (雞白痢血清型),購自中國獸藥監察所;試驗動物5日齡艾維茵雛雞,購自北京京密種雞孵化場。1. 2試驗方法1. 2.1動物分組將270只5日齡艾維茵肉雞分為9個試驗組,每組30只。試驗I組采用實施例1制備,混飼給藥,每公斤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IOg ;試驗2組采用實施例2制備,混飲給藥,每IL水添加本發明中藥3g ;試驗3組采用實施例3制備,混飼給藥,每公斤飼料添加本發明中藥IOg ;試驗4組采用實施例4制備,混飲給藥,每IL水添加本發明中藥IOml ;試驗5組采用實施例5制備,肌注給藥,每羽O. 2ml/kg ;試驗6組采用實施例6制備,口服給藥,每羽I片;試驗7組為藥物對照組,5%氧氟沙星飲水,劑量lg/L ;陽性對照組感染后不給藥;陰性對照組不感染不給藥。試驗組與其它各組飼養條件均一致。1. 2. 2人工感染除陰性對照組及安全性試驗組外,其余各組每只雞皮下注射沙門氏菌O. 4ml,感染菌液為5 X IO7個/mL。1. 2. 3試驗時間攻毒6小時后,各感染組即出現發病癥狀,按1. 2.1中各組設計劑量及途徑給藥,連續用藥5天。停藥3天后,活雞全部剖檢觀察病變。1. 2. 4療效觀察感染沙門氏菌后及給藥治療期間,每日觀察各組臨床癥狀,記錄各組死亡雞數,剖檢確定死因,試驗結束后,各組全部剖檢,記錄病變情況。1. 2. 5療效判定
死亡凡在試驗期間出現沙門氏菌病典型癥狀并死亡,剖檢有明顯的腹膜炎,肝、肺灰色病變,有黃白色栗粒大小壞死灶,并從肝肺及心分離出雞沙門氏菌,判為感染該菌死亡。根據死亡雞數計算各組死亡率。保護凡在試驗期間出現未死亡的雞判為保護,保護指數=(感染對照組死亡數-試驗組死亡數)/感染對照組死亡數X 100%。治愈凡在試驗期間經用藥治療,沙門氏菌病癥狀消失,飲食欲及精神恢復正常,試驗結束時剖檢無任何病變,體重較試驗時增加,即判為治愈。根據治愈雞占試驗組的比率計算治愈率。增重試驗開始及結束時各組分別空腹稱重,計算試驗前后各組每只雞平均體重,按下式計算各組相對增重率相對增重率=(試驗組末重-初重)/ (陰性對照組末重-初重)X 100%1. 2. 6數據的分析和處理采用PASW Statisticsl8. O軟件對數據的顯著性檢驗,對死亡率、保護率、治愈率進行各組間X2檢驗。2結果與分析2.1臨床診斷各階段死亡雞剖檢病變,大致相同肝臟、腎臟有出血點、心包腔積液,隨著病程延長,胸肌有纖維素性滲出,肝包膜、心包膜增厚。對各階段死亡雞,對病料無菌分離培養,可出現典型的沙門氏菌菌落。由以上病變可以確定,死亡雞只為雞白痢型沙門氏菌感染致死。2. 2療效分析攻毒6小時后,雞群開始出現發病癥狀,各感染組雛雞畏寒聚堆怕冷、精神沉郁、食欲飲欲下降、排白色稀便。給藥后的第2天,高、中劑量給藥組病情迅速得到控制,癥狀減輕,低劑量組病情第3天基本得到控制。藥物對照組病情恢復緩慢。陽性對照組病情進一步發展,怕冷、擠堆、不食,嚴重者死亡。陰性對照組精神較好,飲食欲旺盛、無聚堆現象、無稀便。停藥3天后結束試驗,各組雞全部剖檢,其結果及療效統計見表1、表2。表I試驗期間及死亡結束時剖檢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含有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地錦草、 車前草、鐵莧菜及甘草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40-80份、地錦草20-50份、車前草20-50份、鐵莧菜20-50份、甘草10-30份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50-70份、地錦草25-40份、車前草25-40份、鐵莧菜25-40份、甘草15-25份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60份、地錦草30份、車前草30份、鐵莧菜30份、甘草20份制成。
5.一種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的制備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1)按重量配比稱取各藥物原料;(2)將稱得的各藥物原料粉碎、過篩后或將稱得的各藥物原料經水或醇提取、濃縮后, 再加入藥學可用的輔料或輔助性成分,制備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的劑型是預混劑、粉劑、散劑、片劑、顆粒劑、口服液或注射劑。
7.根據權利要求5-6所述的制備方法制成的中藥散劑,其特征在于,其藥物粒徑在50 微米以下。
8.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在用于制備防治畜禽腸道疾病藥物方面的應用。
9.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在用于制備防治畜禽腸道疾病飼料方面的應用。
10.含有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飼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畜禽腸道疾病的中獸藥及其制備方法與飼料。該中獸藥含有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由馬齒莧、地錦草、車前草、鐵莧菜及甘草制成。本發明中獸藥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收斂止血之功效,可有效用于防治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白痢、豬痢疾、雞沙門氏菌病、雞大腸桿病、雞葡萄球菌病等畜禽腸道性疾病,具有原料來源廣泛,具有安全、環保,制備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等諸多優點。
文檔編號A61P31/04GK103006792SQ20121057905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葛冰, 劉瀾, 王亞芳, 贠桂玲, 莫云, 盧桂梅, 葛代興, 叢日剛 申請人:北京大北農動物保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韶山大北農動物藥業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