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5478閱讀:360來源:國知局
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工藝,屬于中藥現代化領域。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運用中醫理論分析處方組成,根據各藥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質與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研究得到了合理、穩定的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制備出了質量穩定可控、療效與現有市售劑型相比顯著提高、患者服用劑量減少、生物利用度提高的藥物制劑,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工藝,屬于中藥現代化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咽喉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是吞咽食物、呼吸空氣、發音的器官,患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炎病人占人群中的40%。慢性咽喉炎如久治不愈易成鏈球菌、鏈霉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細菌及病毒流注關節及臟腑,出現心臟病、胸膜炎、類風濕關節炎、肺結核、咽喉腫瘤、食道腫瘤等難治之癥,多與慢性咽喉炎的失治誤治有關。
[0003]在世界范圍內,由于環境污染治理不利及各種不良生活方式,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為引起死亡的幾大“殺手”之一。
[0004]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城市空氣污染類型正在由煤煙型向燃油混合型轉變,首要污染物由煙塵轉為氮氧化物,此外,現代人的各種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更增加了呼吸系統的負擔。一些新興的產業和職業不可避免地增加職業性肺損害的機會。還有居室中小環境的變化,如居室裝修、廚房烹調油煙等都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威脅。隨著空氣污染和環境惡化,呼吸系統的發病率相對以前有相應的上升。
[0005]目前西藥治療只能臨時控制病情,服用太多消炎藥,抗生素或磺胺類藥會導致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減退,致使病情反復難愈。
[0006]養陰清肺糖漿是目前市售的一種有效治療咽喉疾病的中藥,其采用地黃、玄參、麥冬、甘草、牡丹皮、川貝母、白芍、薄荷腦制成。該方以地黃、玄參、麥冬為主藥,以滋陰潤燥,其中麥冬、玄參可涼血,玄參還可解毒利咽。白芍斂陰泄熱,牡丹皮涼血消腫,川貝母清肺潤燥化痰,共為本方輔藥。少佐薄荷腦散邪利咽,甘草和藥解毒。諸藥配伍,清滋并施,共奏養陰清肺、清利咽喉之功。
[0007]該藥物具有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功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無痰。
[0008]養陰清肺糖漿的制法為:將地黃、玄參、麥冬、甘草水煮兩次,合并水煎液,濃縮至適量,將牡丹皮、川貝母、白芍用60%乙醇提取;將上述水煮濃縮液與乙醇提取液合并混勻,靜置,吸取上清液備用,沉淀用適量70%乙醇轉溶,充分混勻,靜置,吸取上清液,沉淀用同法再溶解一次,濾除沉淀,合并兩次溶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將上述備用液與濃縮液合并,加入0.3%苯甲酸鈉攪勻,加入單糖漿和薄荷腦攪勻,靜置、灌裝。該藥物口服,一次20ml, 一日 2 次。
[0009]該藥物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是該制備方法涉及三次靜置,每次靜置時間為72小時,耗時非常長。如果能夠改進制備方法,對該藥物有著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0011 ] 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001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3]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 份。
[0014]所述中藥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備:
[0015]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0016]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017]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A ;
[0018]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_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019]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0_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020]f.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_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021 ] 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_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022]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I ;
[0023]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0024]所述中藥組合物優選采用下述方法制備:
[0025]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0026]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027]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A ;
[0028]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_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029]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5_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030]f.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_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031 ] 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_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032]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I ;
[0033]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0034]所述中藥組合物最優選采用下述方法制備:
[0035]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0036]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037]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水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2.5小時,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A ;
[0038]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0%乙醇提取兩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提取2小時,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提取1.5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039]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040]f.沉淀D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041 ] g.沉淀F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042]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I ;
[0043]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0044]所述藥物組合物還含有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
[0045]所述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選自淀粉、微晶纖維素、蔗糖、糊精、乳糖、糖粉、葡萄糖、氯化鈉、羧甲基纖維素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鎂、微粉硅膠、維生素C、半胱氨酸、檸檬酸和亞硫酸鈉、木糖醇、麥芽糖、聚乙二醇、甜菊苷和甘油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0046]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丸劑、片劑、膠囊、合劑、糖漿劑或口服液。劑型的選擇和輔料的用量均屬于現有技術。
[0047]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0048]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0049]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050]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A ;
[0051]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_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052]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0_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053]f.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_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054]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_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055]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I ;
[0056]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0057]所述制備方法優選為:
[0058]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 薄荷腦0.3125份;
[0059]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0060]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A ;
[0061]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_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062]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5_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063]f. 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_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064]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_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065]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I ;
[0066]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0067]所述制備方法最優選為:
[0068]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0069]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070]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水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2.5小時,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A ;
[0071]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0%乙醇提取兩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提取2小時,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提取1.5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072]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073]f.沉淀D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074]g.沉淀F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075]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I ;
[0076]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0077]本發明技術方案所保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劑均具有良好的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祛痰鎮咳作用,服用安全。通過動物實驗,我們意想不到地發現,本發明工藝制備的藥物組合物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更優異的鎮咳作用。
[0078]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運用中醫理論分析處方組成,根據各藥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質與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研究得到了合理、穩定的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制備出了質量穩定可控、療效與現有市售劑型相比顯著提高、患者服用劑量減少、生物利用度提高的藥物制劑。本發明工藝極大地縮短了藥品制備時間,提高了產能,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0079]以下通過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技術方案,并不以此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具體實施方式】[0080]實施例1:制備中藥組合物
[0081]一.處方
[0082]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083]二.制法
[0084]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085]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086]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水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2.5小時,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A ;
[0087]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0%乙醇提取兩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提取2小時,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提取1.5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088]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089]f.沉淀D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 F ;
[0090]g.沉淀F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091]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I ;
[0092]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200克。
[0093]實施例2:制備中藥組合物
[0094]一.處方
[0095]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096]二.制法
[0097]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098]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099]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5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4,得濃縮液A ;
[0100]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101]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0102]f.沉淀D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103]g.沉淀F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104]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4,得濃縮液I ;[0105]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090克。
[0106]實施例3:制備中藥組合物
[0107]一.處方
[0108]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109]二.制法
[0110]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111]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112]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得濃縮液A ;
[0113]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114]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
[0115]f.沉淀D加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116]g.沉淀F加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117]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得濃縮液I ;
[0118]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200克。
[0119]實施例4:制備中藥組合物
[0120]一.處方
[0121]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122]二.制法
[0123]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124]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125]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6,得濃縮液A ;
[0126]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5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127]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
[0128]f.沉淀D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5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129]g.沉淀F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5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0130]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6,得濃縮液I ;
[0131]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090克。
[0132]實施例5:制備中藥組合物
[0133]一.處方[0134]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135]二.制法
[0136]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137]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138]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7,得濃縮液A ;
[0139]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140]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
[0141 ] f.沉淀D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6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142]g.沉淀F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6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143]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7,得濃縮液I ;
[0144]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240克。
[0145]實施例6:制備中藥組合物
[0146]一.處方
[0147]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148]二.制法
[0149]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150]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151]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8,得濃縮液A ;
[0152]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153]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5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
[0154]f.沉淀D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155]g.沉淀F加2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156]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8,得濃縮液I ;
[0157]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310克。
[0158]實施例7:制備中藥組合物
[0159]一.處方
[0160]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161]二.制法
[0162]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163]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164]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9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5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9,得濃縮液A ;
[0165]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7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166]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
[0167]f.沉淀D加3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0168]g.沉淀F加3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169]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9,得濃縮液I ;
[0170]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100克。
[0171]實施例8:制備中藥組合物
[0172]一.處方
[0173] 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白芍1000g 薄荷腦 3.125g
[0174]二.制法
[0175]a.配比原料:地黃2500g玄參2000g麥冬1500g甘草500g牡丹皮1000g川貝母1000g 白芍 1000g 薄荷腦 3.125g ;
[0176]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0177]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10,得濃縮液A ;
[0178]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0179]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
[0180]f.沉淀D加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0181]g.沉淀F加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0182]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10,得濃縮液I ;
[0183]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本發明藥物4220克。
[0184]實施例9:制備合劑
[0185]取實施例1所得本發明藥物100g,加入木糖醇80g、甜菊苷0.03g,溶于8ml甘油中,攪勻,加水稀釋至500ml,制成合劑,每瓶裝25ml。
[0186]實施例10:動物實驗一:本發明藥物對小鼠祛痰作用的影響
[0187]一.材料和方法
[0188]養陰清肺糖漿(批號:20110625),天津中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隆順榕制藥廠
[0189]動物:ICR小鼠,由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許可證號:SCXK(京)2002-0003。
[0190]氯化銨(批號:20090127),天津亞太龍興化工有限公司
[0191]苯酚紅(批號:20081128),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0192]UV750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0193]取健康ICR小鼠72只,體重18~22g,隨機分為6組,即空白組,氯化銨陽性對照組(0.5g/kg),養陰清肺提取物(按實施例1方法制備)低、中、高劑量組(1.68、3.36、6.72g生藥/kg),養陰清肺糖衆組(6.72g生藥/kg),除空白組給予等體積的純凈水外,其他給藥組均按上述給藥劑量連續灌胃給藥5天,給藥體積為20ml/kg。末次給藥前禁食12h,末次給藥后0.5小時腹腔注射5%酚紅生理鹽水溶液10ml/kg,0.5小時后斷頸處死小鼠,剝離氣管周圍組織,剪下自甲狀腺軟骨至氣管分支處一段氣管,放入盛有堿性生理鹽水(生理鹽水2ml+lN氫氧化鈉0.1ml)溶液的試管中,經室溫放置2小時后,將氣管洗脫液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于546nm波長處測其吸光度,通過酚紅標準曲線計算每只小鼠氣管酚紅含量。實驗數據用方差分析統計。
[0194]二.結果:見表1。
[0195]表1:養陰清肺提取物給藥五天對小鼠祛痰作用的影響(X土s)
[0196]
【權利要求】
1.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備: 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A ; 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0-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f.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I ; 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備: 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A ; 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5-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f.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I ; 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 I中,即得。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備: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水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2.5小時,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A ; 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0%乙醇提取兩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提取2小時,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提取1.5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f.沉淀D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g.沉淀F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I ;L.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還含有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選自淀粉、微晶纖維素、蔗糖、糊精、乳糖、糖粉、葡萄糖、氯化鈉、羧甲基纖維素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鎂、微粉硅膠、維生素C、半胱氨酸、檸檬酸和亞硫酸鈉、木糖醇、麥芽糖、聚乙二醇、甜菊苷和甘油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丸劑、片劑、膠囊、合劑、糖漿劑或口服液。
8.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A ; 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0-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f.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30%-9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3-1.10,得濃縮液I ; 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以8-10倍量水煮兩次,每次2-3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A ; 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以6-8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 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5-50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 f.沉淀D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g.沉淀F加2-4倍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40%-8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h.將上清液C、E、G混合 ,減壓濃縮至70°C時密度為1.05-1.08,得濃縮液I ; . 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養陰清肺清熱利咽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a.配比原料:地黃250份玄參200份麥冬150份甘草50份牡丹皮100份川貝母100份白芍100份薄荷腦0.3125份; b.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 c.地黃、玄參、麥冬、甘草水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2.5小時,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2小時,合并水煎液,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A ; d.牡丹皮、川貝母、白芍60%乙醇提取兩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提取2小時,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提取1.5小時,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液B ;e.將濃縮液A和提取液B合并混勻,靜置48小時,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C及沉淀D; f.沉淀D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E及沉淀F ; g.沉淀F加2倍量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轉溶,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得上清液G ; h.將上清液C、E、G混合,減壓濃縮至70°C下密度為1.08,得濃縮液I ; .1.將薄荷腦加入濃縮液I中,即得。
【文檔編號】A61P11/04GK103893525SQ20121058706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徐道情, 潘勤, 閆曉楠, 孫傳騰, 劉雅華, 陳偉 申請人:天津中新藥業研究中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