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外傷清洗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外傷急救中,所用的清洗器大多為球式注洗器或用倒水的辦法進行沖洗,上述沖洗方法,雖因簡單易推廣,但也存有以下不足一是球式注洗器,無壓力,不連續,清洗質量差,容易造成感染;ニ是倒水沖洗,不均勻,清洗不徹底,到水過猛過快,還容易造成組織損傷,不利于傷ロ的愈合。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攜帯,連續清洗,避免組織損傷,提高清洗質 量的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由水桶、進水管、出水管、噴頭、開關構成,進水管的一端與水桶連接,出水管的一端與噴頭相接,開關設在水桶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設清洗泵,在清洗泵上面設腳踏板,下面設底座。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所述的清洗泵,由泵體、活塞、活塞桿、壓縮彈簧、進水單向閥、出水單向閥構成,活塞桿上端與壓縮彈簧連接,并于腳踏板接觸,下端安裝活塞后,插入泵體內,進水單向閥和出水單向閥設在泵體的下端。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打開水桶開關,操作者腳踏腳踏板,克服壓縮彈簧的彈力,使活塞下行,出水單向閥關閉,進水單向閥打開進水,當操作者腳離開腳踏板,壓縮彈簧在彈力的作用下伸展,使活塞桿帶動活塞上行,進水單向閥關閉,出水單向閥打開,操作者連續腳踏和分離,使清洗水液呈脈動方式,通過出水管到噴頭處噴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干與目前的清洗器相比,具有便于攜帶,連續清洗,避免組織損傷,提高清洗質量的優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局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I制作本實用新型。該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由水桶I、進水管2、出水管3、噴頭4、開關5構成,進水管2的一端與水桶I連接,出水管3的一端與噴頭4相接,開關5設在水桶I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進水管2和出水管3之間設清洗泵6,在清洗泵6上面設腳踏板7,下面設底座8。所述的清洗泵6,由泵體6a、活塞6b、活塞桿6c、壓縮彈簧6d、進水單向閥6e、出水單向閥6f構成,活塞桿6c上端與壓縮彈簧6d連接,并于腳踏板7接觸,下端安裝活塞6b后,插入泵體6a內,進水單向閥6e和出水單向閥6f設在泵體6a的下端。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由水桶(I)、進水管(2)、出水管(3)、噴頭(4)、開關(5)構成,進水管(2)的一端與水桶(I)連接,出水管(3)的一端與噴頭(4)相接,開關(5)設在水桶(I)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進水管(2)和出水管(3)之間設清洗泵¢),在清洗泵(6)上面設腳踏板(7),下面設底座(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清洗泵(6),由泵體(6a)、活塞(6b)、活塞桿(6c)、壓縮彈簧(6d)、進水單向閥(6e)、出水單向閥(6f)構成,活塞桿(6c)上端與壓縮彈簧(6d)連接,并于腳踏板(7)接觸,下端安裝活塞(6b)后,插入泵體(6a)內,進水單向閥(6e)和出水單向閥(6f)設在泵體(6a)的下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由水桶(1)、進水管(2)、出水管(3)、噴頭(4)、開關(5)構成,進水管(2)的一端與水桶(1)連接,出水管(3)的一端與噴頭(4)相接,開關(5)設在水桶(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進水管(2)和出水管(3)之間設清洗泵(6),在清洗泵(6)上面設腳踏板(7),下面設底座(8)。該便攜脈沖式外傷清洗器,與目前的清洗器相比,具有便于攜帶,連續清洗,避免組織損傷,提高清洗質量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B19/00GK202409644SQ201220032020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8日
發明者崔子春 申請人:崔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