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置換式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29199閱讀:2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置換式手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康復醫學領域的康復器具,具體屬于一種能輔助具有行走平衡功能的病人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循序漸進的步態功能恢復的手杖。
背景技術
臨床上,康復醫務工作者常會建議有行走平衡功能障礙的病人使用助行器具如拐杖等。通常在這類病人的早期康復干預中,能夠提供患者更多穩定性的拐杖(如四腳手杖)是患者不錯的選擇;隨著病人平衡功能的逐步改進,能提供更多移行性的拐杖(如單腳手杖)則會是病人的下一步選擇,所以,有平衡功能障礙的病人,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因階段的不同,其選擇使用的拐杖亦會有所不同。
當一個人正常步行邁步時,其邁出腳的步態特征為腳跟先著地,著地時,腳底部平面與地平面的角度約15°,之后,腳底順勢落下,一旦大腳拇指跟部觸地,這只腳的腳后跟即離地,可見,正常步行時,每只腳的前行過程是(像搖籃擺動一樣)“搖”向前進的,即腳跟、腳板、腳(拇)指依次快速著地,左右腳如此周而復始,交替運動而完成整個步行過程。當使用手杖幫助行走時,科學的方法是手杖應置于弱(患)側下肢的對側手中。當一個人用右手握手杖步行時,其左右交替前行的步態應為左腳和右手杖(同時前出)一右腳一左腳和右手杖(同時前出)一右腳一......如此往復。根據對國內外與拐杖有關的專利進行查詢,尚未有這種著地端符合人體步態特征,適宜病人康復進展需示的手杖。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面所述缺陷,提供一種著地端設計符合人體步態特征且著地端易置換的置換式手杖。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置換式手杖,由著地端、高度調節桿和主桿構成,高度調節桿分別將上部的主桿和下部的著地端連接,其特征是,著地端由橡膠套及深插并固定于橡膠套中部的輕金屬連接桿構成,橡膠套為兩端上翹15°的弧形板塊部件,板塊部件的下表面有縱橫交錯的橡膠線;板塊部件的上表面在中央部位堆積成錐形部件,錐形部件的正中為一垂直向的中空管;連接桿的下半部分包埋固定在中空管內,上半部分與高度調節桿相連。所述主桿上設有上下排列的高度調節孔,主桿下端設有螺紋。所述高度調節桿上下兩端各有一伸縮栓;高度調節桿上設有可向上和向下滑行的螺帽。所述連接桿的上半部分設有連接桿固定孔,上端設有螺紋。使用時,將高度調節桿的上伸縮栓在主桿上找到所需的高度調節孔,伸縮栓從對應的調節孔伸出基本固定后,再上滑上螺帽與主桿下端的螺紋對應擰緊來固定主桿與高度調節桿的連接。裝上著地端時,按下高度調節桿的下伸縮栓,插入著地端的連接桿內,下伸縮栓對好位后,從連接桿上的連接固定孔內自動伸出,之后下滑下螺帽到連接桿的螺紋上并擰緊,這樣,著地端就固定好了。卸下著地端時,則反上述過程而行之,即先松螺帽,再按伸縮栓,卸下著地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穩定,易于安裝,使用方便。著地端底部呈輕度弧形,使用時,其動態過程可與人體步態特征相對應,它觸地前傾時可以起一個助推前行的作用,從而可以提高步行的功效性,便于病人步態康復訓練的需要。本實用新型的著地端橡膠套可由回收的汽車輪胎用的橡膠制作而成,這種橡膠套比常見手杖的著地端橡膠套要厚且底部有棱,能更好地延長手杖著地端橡膠套的使用壽命,緩解手杖觸地時上傳的反作用力,以及防止步行時手杖的滑動。

圖I為本實用新型窄小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窄小型著地端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窄小型著地端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窄小型著地端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寬大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寬大型著地端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寬大型著地端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寬大型著地端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中,I主桿、2高度調節桿、3著地端、4高度調節孔、5上螺帽、6下螺帽、7伸縮栓、8螺紋、9連接桿固定孔、10連接桿、11板塊部件、12錐形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I :窄小型著地端。置換式手杖,如圖I所示,由主桿I、高度調節桿2、著地端3構成,如圖2和圖3所示,著地端3由橡膠套及深插并固定于橡膠套中部的輕金屬(如鋁合金)連接桿10組成,橡膠套整體象“小舢板”樣,底部為一個12cm長X 6cm寬X 2cm厚,兩端上翹約15°的弧形板塊部件11,此板塊部件11的下表面(即觸地面)有縱橫交錯(0. 5cmX0. 5cm)的棱形橡膠線以防滑(如圖4所示);而其上表面的橡膠則在中央部堆積成一“火山口”樣的錐形部件12,此錐形部件12頂部直徑4cm,底部直徑6cm,高為4cm。錐形部件12的正中為一垂直向下,深度為4cm的中空管(直徑I. 8cm至2cm)。著地端3的連接桿10 (長度8cm)的下半部(4cm)即包埋固定在這中空管內;余下的上半部(4cm長)露出為與手杖的高度調節桿2相連所用。這露出部分的頂端有螺紋8 (約0. 5cm高),中間部有0. 8cm直徑的連接固定孔9。主桿I (I. 8cm直徑)下方有上下排列間距I. 5cm的10個高度調節孔4 (孔徑0. 8cm),其最下方有0. 5cm的螺紋,中部高度調節桿2的管徑為I. 6cm,長約40cm距其上下兩端2cm處各有一伸縮栓7。另外,高度調節桿2有可向上和向下滑行的螺帽5、6。通常,手杖的高度調節是通過調節桿2的上伸縮栓7在主桿I上找到所需的高度調節孔4,伸縮栓7從對應的調節孔4伸出基本固定后,再上滑上螺帽5與主桿I下端的螺紋對應擰緊而最后固定主桿I與調節桿2的連接。對手杖使用者來說,一旦主桿I與高度調節桿2相連好后,就不應再變,以免使用時身體結構力學的不必要改變。著地端3裝上和卸下的過程裝上時,先按下高度調節桿2的下伸縮栓7以便高度調節桿2下端滑入插進著地端3的連接桿10內。高度調節桿2插入約2cm,其下伸縮栓7對好位后,應會從連接桿10上的連接固定孔9自動伸出;之后下滑下螺帽6到連接桿10的螺紋8上并擰緊,這樣,著地端3就固定好了。卸下時,則反上述過程而行之,即先松下螺帽6,再按伸縮栓7,卸下著地端3。實施例2 :寬大型著地端。如圖5所示,由主桿I、高度調節桿2、著地端3構成,如圖6和圖7所示,著地端3由橡膠套及深插并固定于橡膠套中部的連接桿10組成,橡膠套底部為兩端上翹15°左右的弧形板塊部件11,此板塊部件11為18cm長X 12cm寬X 2cm厚,其前后沿正中各有一約3cm深15度的切口,其下表面(即觸地面)有縱橫交錯(0. 5cmX0. 5cm)的棱形橡膠線以防滑(如圖8所示);而其上表面的橡膠則在中央部堆積成一“火山口”樣的錐形部件12,此錐形 部件12頂部直徑6cm,底部直徑8cm,高為4cm。錐形部件12的正中為一垂直向下,深度為4cm的中空管(直徑I. 8cm至2cm)。著地端3的連接桿10 (長度8cm)的下半部(4cm)即包埋固定在這中空管內;余下的上半部(4cm長)露出為與手杖的高度調節桿2相連所用。這露出部分的頂端有螺紋8 (約0. 5cm高),中間部有0. 8cm直徑的連接固定孔9。主桿I (I. 8cm直徑)下方有上下排列間距I. 5cm的10個高度調節孔4 (孔徑0. 8cm),其最下方有0. 5cm的螺紋,中部高度調節桿2的管徑為I. 6cm,長約40cm距其上下兩端2cm處各有一伸縮栓7。另外,高度調節桿2有可向上和向下滑行的螺帽5、6。通常,手杖的高度調節是通過調節桿2的上伸縮栓7在主桿I上找到所需的高度調節孔4,伸縮栓7從對應的調節孔4伸出基本固定后,再上滑上螺帽5與主桿I下端的螺紋對應擰緊而最后固定主桿I與調節桿2的連接。著地端3裝上和卸下的過程裝上時,先按下高度調節桿2的下伸縮栓7以便高度調節桿2下端滑入插進著地端3的連接桿10內。高度調節桿2插入約2cm,其下伸縮栓7對好位后,應會從連接桿10上的連接固定孔9自動伸出;之后下滑下螺帽6到連接桿10的螺紋8上并擰緊,這樣,著地端3就固定好了。卸下時,則反上述過程而行之,即先松下螺帽6,再按伸縮栓7,卸下著地端3。
權利要求1.置換式手杖,由著地端(3 )、高度調節桿(2 )和主桿(I)構成,高度調節桿(2 )分別將上部的主桿(I)和下部的著地端(3)連接,其特征在于著地端(3)由橡膠套及深插并固定于橡膠套中部的輕金屬連接桿(10)構成,橡膠套為兩端上翹15°的弧形板塊部件(11),板塊部件(11)的下表面有縱橫交錯的橡膠線;板塊部件(11)的上表面在中央部位堆積成錐形部件(12),錐形部件(12)的正中為一垂直向的中空管;連接桿(10)的下半部分包埋固定在中空管內,上半部分與高度調節桿(2)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置換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桿(I)上設有上下排列的高度調節孔(4),主桿(I)下端設有螺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置換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節桿(2)上下兩端各有一伸縮栓(7);高度調節桿(2)上設有可向上和向下滑行的螺帽(5、6)。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置換式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10)的上半部分設有連接桿固定孔(9 ),上端設有螺紋(8 )。
專利摘要置換式手杖,涉及康復醫學領域的康復器具。由著地端、高度調節桿和主桿構成,著地端由橡膠套及深插并固定于橡膠套中部的輕金屬連接桿構成,橡膠套為兩端上翹150的弧形板塊部件,板塊部件的下表面有縱橫交錯的橡膠線;板塊部件的上表面在中央部位堆積成錐形部件,錐形部件的正中為一垂直向的中空管;連接桿的下半部分包埋固定在中空管內,上半部分與高度調節桿相連。本實用新型著地端底部呈輕度弧形,可提高步行的功效性,便于病人步態康復訓練的需要。
文檔編號A61H3/02GK202459183SQ20122010380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劉浩, 劉莉, 楊曼莉 申請人:劉浩, 劉莉, 楊曼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