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吸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尤其是一種新型吸氧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存在一種鼻旁吸氧管,對普通的吸氧管進行開孔,并且其開孔部位對準鼻孔位置。同時,對吸氧管兩端進行固定,不易脫落。這樣的吸氧管又存在新的問題,開孔雖然可以降低氧氣的濃度,但卻造成了氧氣 的大量流失,形成浪費;如果開孔位置發生偏移,沒有對準鼻孔,甚至達不到吸氧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種新型吸氧裝置以更好的解決有效吸氧的問題。
發明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致力于更好的解決有效吸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型吸氧
>J-U ρ α裝直。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新型吸氧裝置包括一端封閉的導氣管和鼻部護罩;其中,所述鼻部護罩設置在導氣管開設導氣孔的位置;所述導氣管邊緣敷設“U”形掛架,并且,在所述掛架兩端均設置耳部掛鉤。上述鼻部護罩由分別呈弧面的上部護罩和下部護罩組成。上述鼻部護罩的內部邊緣設置有長絨條帶。上述導氣管開設的導氣孔為2-4個。上述鼻部護罩為透明護罩。上述鼻部護罩通過膠帶固定在鼻梁部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成本較低,但卻有效解決了有效吸氧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傳統吸氧的效果,并節約資源。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解決有效吸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吸氧裝置。接下來具體說明該新型吸氧裝置。圖I示出本實用新型的裝置結構圖。該吸氧裝置包括一端封閉的導氣管I和鼻部護罩2 ;其中,所述鼻部護罩2設置在導氣管I開設導氣孔3的位置;所述導氣管I邊緣敷設“U”形掛架9,并且,在所述掛架9兩端均設置耳部掛鉤10。[0019]這樣的結構可以有效減少氧氣的逸出,使在鼻孔周圍始終保持一定的氧氣濃度,但又不至于過高。上述導氣管I的兩端分別為封閉端7和連接端8,連接端8進一步連接外部氧氣源。上述鼻部護罩2由分別呈弧面的上部護罩5和下部護罩4組成。上述鼻部護罩2的內部邊緣設置有長絨條帶6。這個長絨條帶可以有效減小護罩與皮膚的過多接觸,同時,可以保持呼吸的暢通,并在鼻部始終保持適當的氧氣濃度。上述導氣管I開設的導氣孔3為2-4個,所述導氣孔孔徑為導氣管管徑的1/4-1/2。上述鼻部護罩2為透明護罩,透明護罩方便查看呼吸狀況,為使用提供了方便。 上述鼻部護罩2通過膠帶固定在鼻梁部位。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旨在說明具體實施方案的實現方式,不能理解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可以在詳述的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做出各種變體,這些變體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之內。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僅由所述的權利要求書進行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吸氧裝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端封閉的導氣管和鼻部護罩; 其中,所述鼻部護罩設置在導氣管開設導氣孔的位置;所述導氣管邊緣敷設“U”形掛架,并且,在所述掛架兩端均 設置耳部掛鉤。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吸氧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部護罩由分別呈弧面的上部護罩和下部護罩組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吸氧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部護罩的內部邊緣設置有長絨條帶。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吸氧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氣管開設的導氣孔為2-4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吸氧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部護罩為透明護罩。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吸氧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部護罩通過膠帶固定在鼻梁部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披露了一種新型吸氧裝置。該吸氧裝置包括一端封閉的導氣管和鼻部護罩;其中,所述鼻部護罩設置在導氣管開設導氣孔的位置;所述導氣管邊緣敷設“U”形掛架,并且,在所述掛架兩端均設置耳部掛鉤。本實用新型成本較低,但卻有效解決了有效吸氧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傳統吸氧的效果,并節約資源。
文檔編號A61M16/00GK202478350SQ20122014282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明者孫淑芬 申請人:孫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