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31399閱讀:3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器,尤其是涉及一種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疾病的診斷靠病理診斷,由于病理診斷是通過直接觀察病變的宏觀和微觀特征而做出的診斷,因此它比通過分析癥狀、體征、影像和化驗檢查做出的各種臨床診斷更為準確,所以病理診斷被視為“金標準”或“最終診斷”,它在臨床醫學、法醫學、新藥開發和各種生物科研中都被廣發應用。 病理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廣泛應用,包括腫瘤疾病、腎臟疾病、結核病、肝臟疾病、甲狀腺疾病等。病理診斷的組織來源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獲取,即手術直視下取材和經皮組織活檢取材,其中經皮組織活檢取材是通過活檢針刺入活體組織來取材,操作簡單、創傷小、費用低,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現有活檢針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點(I)穿刺深度難以計數,雖然在活檢針的外套上標有距離刻度,但是醫生一邊操作一邊計數刻度,不方便也不準確;(2)取材長度難掌握,如經皮腎組織活檢,當將活檢針的針尖進腎脂肪囊后,再進腎實質中取材時(一般深度為2. 5cm),但是因醫生手法問題或器官組織結構(慢性病變使腎臟組織變硬時),進針深度會有差異,如刺入深了會造成出血,如刺入淺了取材少不能正確的判斷病變;又如胸膜活檢,刺入稍深就有可能損傷肺臟導致氣胸。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控制活檢針刺入活體組織的深度,保證活體組織取材時的安全性及病變判斷的正確性,同時提高了活體組織檢查的成功率,減少了患者的并發癥,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活檢針針頭上的固定體和設置在固定體上的螺桿,所述固定體的中心開有通孔,所述活檢針針頭穿過通孔,所述固定體的側壁上開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與通孔相通,所述螺紋孔與螺桿配合使用,所述螺桿穿過螺紋孔且端部頂在活檢針針頭上。上述的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體的形狀為圓臺形。上述的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為圓形孔,所述活檢針針頭的橫截面為圓形,所述通孔的孔徑大于活檢針針頭的直徑。上述的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體為金屬固定體。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2、本實用新型能有效控制活檢針刺入活體組織的深度,保證活體組織取材時的安全性及病變判斷的正確性。[0013]3、本實用新型提高了活體組織檢查的成功率,減少了患者的并發癥,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使用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去除螺桿后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固定體; 2_螺桿;3_通孔; 4-螺紋孔; 5-活檢針針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在活檢針針頭5上的固定體I和設置在固定體I上的螺桿2,所述固定體I的中心開有通孔3,所述活檢針針頭5穿過通孔3,所述固定體I的側壁上開有螺紋孔4,所述螺紋孔4與通孔3相通,所述螺紋孔4與螺桿2配合使用,所述螺桿2穿過螺紋孔4且端部頂在活檢針針頭5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體I的形狀為圓臺形,也可以為類似圓錐形,便于斜向、垂直刺入活體組織。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3為圓形孔,所述活檢針針頭5的橫截面為圓形,所述通孔3的孔徑大于活檢針針頭5的直徑。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體I為金屬固定體。使用時,當斜向刺入活體組織時,首先確定進針深度,然后將固定體I套在活檢針針頭5的合適位置,最后將螺桿2插入螺紋孔4并擰在固定體I上,且使得螺桿2的端部頂在活檢針針頭5上即可(如圖I所示);當垂直刺入活體組織時,確定進針深度后,將固定體I反向套在活檢針針頭5的合適位置,將螺桿2插入螺紋孔4并擰在固定體I上且使得螺桿2的端部頂在活檢針針頭5上即可(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能有效控制活檢針刺入活體組織的深度,保證活體組織取材時的安全性及病變判斷的正確性,提高了活體組織檢查的成功率,減少了患者的并發癥,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活檢針針頭(5)上的固定體(I)和設置在固定體(I)上的螺桿(2),所述固定體(I)的中心開有通孔(3),所述活檢針針頭(5)穿過通孔(3),所述固定體(I)的側壁上開有螺紋孔(4),所述螺紋孔(4)與通孔(3 )相通,所述螺紋孔(4)與螺桿(2 )配合使用,所述螺桿(2 )穿過螺紋孔(4)且端部頂在活檢針針頭(5)上;所述固定體(I)的形狀為圓臺形。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為圓形孔,所述活檢針針頭(5)的橫截面為圓形,所述通孔(3)的孔徑大于活檢針針頭(5)的直徑。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體(I)為金屬固定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活檢針針頭刺入深度固定器,包括設置在活檢針針頭上的固定體和設置在固定體上的螺桿,所述固定體的中心開有通孔,所述活檢針針頭穿過通孔,所述固定體的側壁上開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與通孔相通,所述螺紋孔與螺桿配合使用,所述螺桿穿過螺紋孔且端部頂在活檢針針頭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控制活檢針刺入活體組織的深度,保證活體組織取材時的安全性及病變判斷的正確性,同時提高了活體組織檢查的成功率,減少了患者并發癥,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
文檔編號A61B10/00GK202376147SQ20122014404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9日
發明者張亞莉 申請人:張亞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