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病人的胸腔或腹腔存在積液時,需要留置導管把積液從體內引流出,有時需要留置很長時間才能把積液排凈。引流時,導管的一端通過創口進入病患部位,導管的另一端為轉接頭,轉接頭用于與其他導管的連接,轉接頭不能隨意移動,必須固定在轉接頭固定裝置內。現有技術中的轉接頭固定裝置如圖I所示,轉接頭卡在固定裝置內后,必須把固定裝置縫在肉體上。該固定裝置的不足之處在于1、把固定裝置縫在肉體上會給病人增加痛苦;
2、使用不方便,醫生在置管時需要有縫線的操作,之后又會產生拆線的操作;3、病人在日常活動中,導管容易與固定裝置脫開,有導致導管滑脫的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能有效固定導管,不但不會給病人帶來痛苦,而且適合固定各種管徑的管路。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包括墊片,墊片的背面有粘性,墊片的正面設置內壁、外壁和轉軸,內壁呈圓形,外壁呈η形,轉軸位于內壁 內,轉軸的圓周上依次均勻設置弧形凹槽I、弧形凹槽II、弧形凹槽III、弧形凹槽IV,弧形凹槽I、弧形凹槽II、弧形凹槽III、弧形凹槽IV的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內壁上設置通孔,內壁與轉軸之間設置頂針,頂針上套有彈簧,頂針的一端頂在轉軸上,頂針的另一端穿出通孔后位于內壁與外壁之間。使用時,把管路卡在內壁與外壁之間,頂針在彈性的作用下,對管路產生壓迫與夾緊的作用,如果管路太粗,旋轉轉軸使頂針的一端卡在較深的弧形凹槽內,如果管路太細,旋轉轉軸使頂針的一端卡在較淺的弧形凹槽內。管路內的液體如果粘度較大流動較緩,或者管路內有沉積時,轉動轉軸,頂針的另一端對管路產生擠壓和按摩作用,能解決這些問題。另一方面,該固定裝置的墊片背面有粘性,使用時與病人皮膚相粘,不用再把固定裝置縫在病人的皮膚上,避免了對病人進一步的創傷。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弧形凹槽I、弧形凹槽II、弧形凹槽III、弧形凹槽IV的數量均為3個,通孔和頂針的數量均為3個。該方案能進一步保證對管路的固定效果。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墊片上設置蓋子,蓋子具有孔,轉軸的頂部穿出孔。墊片上設置蓋子,能防止管路垂直向上滑出,蓋子具有孔,轉軸的頂部穿出孔,不用打開蓋子即可旋轉轉軸。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優點,能有效防止導管滑脫,不給病人增加痛苦,適用于多種孔徑的管路固定。
圖I是現有技術中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內壁和轉軸部分的爆炸圖;圖5是圖4中A-A向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設置蓋子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包括墊片1,墊片I的背面有粘性,墊片I的正面設置內壁2、外壁3和轉軸6,內壁2呈圓形,外壁3呈η形,轉軸6位于內壁2內,轉軸6的圓周上依次均勻設置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III63、弧形凹槽IV 64,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III63、弧形凹槽IV 64的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內壁2上設置通孔21,內壁2與轉軸6之間設置頂針4,頂針4上套有彈簧5,頂針4的一端頂在轉軸6上,頂針4的另一端穿出通孔21后位于內壁2與外壁3之間。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III 63、弧形凹槽IV 64的數量均為3個,通孔21和頂針4的數量均為3個。墊片I上設置蓋子7,蓋子7具有孔71,轉軸6的頂部穿出孔71。
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墊片(1),墊片(I)的背面有粘性,墊片(I)的正面設置內壁(2)、外壁(3)和轉軸(6),內壁(2)呈圓形,外壁(3)呈η形,轉軸(6)位于內壁(2)內,轉軸(6)的圓周上依次均勻設置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111(63)、弧形凹槽IV(64),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111(63)、弧形凹槽IV (64 )的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內壁(2 )上設置通孔(21),內壁(2 )與轉軸(6 )之間設置頂針(4),頂針(4)上套有彈簧(5),頂針(4)的一端頂在轉軸(6)上,頂針(4)的另一端穿出通孔(21)后位于內壁(2)與外壁(3)之間。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I(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111(63)、弧形凹槽IV (64)的數量均為3個,通孔(21)和頂針(4)的數量均為3個。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I)上設置蓋子(7),蓋子(7)具有孔(71),轉軸(6)的頂部穿出孔(7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該裝置墊片(1)的背面有粘性,墊片(1)的正面設置內壁(2)、外壁(3)和轉軸(6),內壁(2)呈圓形,外壁(3)呈n形,轉軸(6)位于內壁(2)內,轉軸(6)的圓周上依次均勻設置弧形凹槽Ⅰ(61)、弧形凹槽Ⅱ(62)、弧形凹槽Ⅲ(63)、弧形凹槽Ⅳ(64),且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內壁(2)上設置通孔(21),內壁(2)與轉軸(6)之間設置頂針(4),頂針(4)上套有彈簧(5),頂針(4)的一端頂在轉軸(6)上,頂針(4)的另一端穿出通孔(21)后位于內壁(2)與外壁(3)之間。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固定導管,不給病人增加痛苦,適用于多種孔徑的管路固定。
文檔編號A61M25/02GK202620435SQ20122020962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0日
發明者楊金麗, 徐玲芬, 呂小英 申請人:湖州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