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控氣壓的醫用氧氣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控氣壓的醫用氧氣袋。
背景技術:
在許多疾病治療過程中,需要用到氧氣袋,傳統上的氧氣袋僅僅由一個氣囊和一根出氣管構成,開始時由于氣囊內壓力較大,所以出氣量也大,當消耗一部分氧氣后,氣囊內壓力減小,出氣量減少。對于這種出氣不均勻的情況,傳統氧氣帶是無法有效解決的,一般情況下,醫務人員用手擠壓氧氣袋,增加氣壓,但是這不能有效細致的控制壓力并且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目前也有可控氣壓的氧氣袋,但是它們均是粗略控制,無法有效的使出氣量均勻,對治療起不到明顯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細致有效的控制氣壓且使出氣量保持均衡的可控氣壓的醫用氧氣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它包括氣囊、套筒和套在氣囊外彈性帶,所述的氣囊上安裝有多個限位套,氣囊的一端安裝有出氣管,出氣管上設置有控制閥;所述的套筒上開有通槽,在套筒的一端設置有卡位盤,套筒內安裝有轉軸,轉軸的一端設有把手,把手的一端安裝有可轉動的卡位柱;所述的彈性帶穿過限位套并且通過通槽套在轉軸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方便攜帶和操作,出氣管上的控制閥可在氣囊壓力較高階段控制出氣量,彈性帶等可在壓力不足的情況下控制氣囊壓力,保持出氣量。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I-氣囊,2-套筒,3-限位套,4-彈性帶,5-通槽,6-卡位盤,7-把手,8-轉軸,9-卡位柱,10-出氣管,11-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I所示,可控氣壓的醫用氧氣袋,它包括氣囊I、套筒2和套在氣囊I外彈性帶4,所述的氣囊I上安裝有多個限位套3,氣囊I的一端安裝有出氣管10,出氣管10上設置有控制閥11 ;所述的套筒2上開有通槽5,在套筒2的一端設置有卡位盤6,套筒2內安裝有轉軸8,轉軸8的一端設有把手7,把手7的一端安裝有可轉動的卡位柱9 ;所述的彈性帶4穿過限位套3并且通過通槽5套在轉軸8上。使用時,當開始階段氣壓較大時,控制控制閥11,使出氣量達到一個合適的值,隨著治療的進行,氣囊I氣壓降低,這時轉動把手7,帶動轉軸8轉動,這樣彈性帶4就會收緊,增加了氣囊I的壓力,使得出氣量和以前保持一樣。
權利要求1.可控氣壓的醫用氧氣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氣囊(I)、套筒(2)和套在氣囊(I)外彈性帶(4),所述的氣囊(I)上安裝有多個限位套(3),氣囊(I)的一端安裝有出氣管(10),出氣管(10)上設置有控制閥(11);所述的套筒(2)上開有通槽(5),在套筒(2)的一端設置有卡位盤(6 ),套筒(2 )內安裝有轉軸(8 ),轉軸(8 )的一端設有把手(7 ),把手(7 )的一端安裝有可轉動的卡位柱(9);所述的彈性帶(4)穿過限位套(3)并且通過通槽(5)套在轉軸(8)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控氣壓的醫用氧氣袋,它包括氣囊(1)、套筒(2)和套在氣囊(1)外彈性帶(4),所述的氣囊(1)上安裝有多個限位套(3),氣囊(1)的一端安裝有出氣管(10),出氣管(10)上設置有控制閥(11);所述的套筒(2)上開有通槽(5),在套筒(2)的一端設置有卡位盤(6),套筒(2)內安裝有轉軸(8),轉軸(8)的一端設有把手(7),把手(7)的一端安裝有可轉動的卡位柱(9);所述的彈性帶(4)穿過限位套(3)并且通過通槽(5)套在轉軸(8)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攜帶和操作,出氣管上的控制閥可在氣囊壓力較高階段控制出氣量,彈性帶等設置可在壓力不足的情況下控制氣囊壓力。
文檔編號A61M16/00GK202554690SQ20122023991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朱德其, 李進順, 鄒勇 申請人: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