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診治床,尤其涉及一種可診治多種骨病的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
背景技術:
在骨科康復的臨床診治領域中,許多人體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在非手術診治中,許多醫院還在采用老式的平板床進行簡單的按摩、推拿、針灸或應用其他的附加儀器進行物理診治,這些方案都很有局限性,而對于較復雜的脊柱及關節性疾病的診治,如頑固的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骨盆傾斜等疾病的診治,利用老式的方法則根本無法達到診治的要求,因為這些骨病需要對多關節進行各種方向、角度的特殊體位的牽引、伸展,所以老式的方式功能単一、適用范圍小,無法滿足多種骨病的診治要求。
發明內容·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其目的是解決以往的平板式治療床所存在的功能単一和適用范圍小的問題。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ー種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包括主床,在主床的頭尾兩側設置有固定板,在主床兩側的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上橫桿,上橫桿設置在固定板的上部,在上橫桿上設置有能夠在上橫桿上水平移動的動滑輪。在動滑輪的下方設置有根據需要套住人體頭部或其他部位的吊具,吊具吊裝在動滑輪上并能上下移動。在固定板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能夠拆卸的中橫桿。該診治床還包括有能夠自由移動的副床。主床的長為120厘米,寬度為60厘米,高度為50 60厘米;固定板的寬度為25厘米、距離主床的床面的高度為80厘米。中橫桿距離主床的床面的高度為35厘米。優點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包括主床,在主床的頭尾兩側設置有固定板,在兩側的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上橫桿,上橫桿設置在固定板的上部,在上橫桿上設置有可在上橫桿上水平移動的動滑輪。本實用新型可以診治多種骨病,可通過不同方向、角度的牽拉,使病人從頭到腰、骶、脊柱及腿等部位得到充分的診治,使關節周圍的筋膜、韌帶、肌肉在牽引中得到松弛,使僵直的關節得到恢復,而且在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診治中也可以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康復性的診治。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板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的A部位放大示意圖;圖6為滑輪結構的側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ー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包括主床1,在主床I的頭尾兩側設置有固定板2,在主床I兩側的固定板2之間設置有上橫桿3,上橫桿3設置在固定板2的上部,在上橫桿3上設置有動滑輪4,動滑輪4可根據需要在上橫桿3上水平 移動。如圖5和6所示,在動滑輪4的下方設置有吊具5,吊具5吊裝在動滑輪4上并能通過動滑輪4的作用上下移動。吊具5是ー種根據需要套住人體頭部或其他部位的構件,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可以將下頜部套在吊具5處,通過拉カ使吊具5在動滑輪4的作用下上下移動,從而對頸椎進行牽拉,達到牽引頸椎的目的;還可以讓患者躺在主床I上,將踝關節套在吊具5處,對下肢關節進行牽拉。另外,上橫桿3還有ー個作用,就是當需要對肩部進行牽拉的時候,則只需要雙手握住上橫桿3,然后身體自然的向上牽拉即可。如圖4所示,在固定板2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能夠拆卸的中橫桿6。也就是說當需要時,可將中橫桿6穿進固定板2中間部位的孔7處,使中橫桿6固定在固定板2的中間部位,進而滿足不同的診治需要。對于腿部關節僵直或粘連的患者,這時,就需要使用中橫桿6,將患者的雙膝搭在中橫桿6上,然后利用雙腿自身的重力進行向下的牽拉,使患者的雙膝受到向下的牽拉力,使患者僵直或粘連的關節得到充分的恢復。而當不需用中橫桿6吋,只需要從孔7中抽出中橫桿6,將其卸下即可。如圖2所示,該診治床還包括有能夠自由移動的副床7,副床7的作用是根據患者診治過程中不同的體位需求進行補充,例如放置在主床的左、右、前或后,滿足患者不同體位、角度及各種方向躺臥的需求,使得患者時刻保持ー個科學合理的體位進行牽拉診治,例如當需要對腿部或踝關節進行牽拉時,患者需要平躺在主床I上,然后將踝關節固定在吊具處,而主床I的尺寸可能無法滿足患者平躺的需求,這時就需要増加副床7,使患者可以很舒適的平躺,進而保證牽拉的效果。另外,主床I的長為120厘米,寬度為60厘米,高度為50 60厘米吋;固定板2的寬度H為25厘米、距離主床I的床面的高度為80厘米。這些尺寸是能夠滿足大多數患者要求的尺寸,當然,根據不同的患者,也可以選擇其他適合的尺寸。如圖I所示,當中橫桿6距離主床I的床面的高度為35厘米時可以滿足大多數患者的診治需求,當然也可以根據特殊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高度。如圖I所示,固定板2也有其他的用處,例如讓患者平躺在主床I上,頭部朝向圖I的右側,腿部向左,因為固定板2的寬度要小于主床I的寬度,所以可以將患者的右腿靠搭在圖I左側的固定板2的內側,使右腿與身體成一接近直角的角度,左腿在主床I的左側邊緣自然下垂,然后在自然下垂的腿上施加一個向下的力,這樣就可以實現對骨盆的牽拉,當需要反向牽拉的時候,則只需要調轉方向平躺,然后將左腿搭在右側固定板2的內側,右腿自然下垂即可,這樣的方式更加豐富了本實用新型的診治功能。同吋,這種診治方式也可以對下肢的各關節韌帶、筋膜及肌肉實現牽拉,達到診治肢體傷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牽拉、固定、矯正診治的多種功能,主床和副床可隨意擺放,以滿足不同的要求,吊具可以向上或外展45°牽拉頸椎,也可以對肘關節進行屈曲90°牽拉,也可以讓患者平臥,然后將其下肢垂直向上,并將膝或踝關節套在吊具處進行向上牽拉。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簡潔、牽拉カ均勻、體積小、安全可靠,躺臥自如,其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適合于在骨病物理診 治領域應用。
權利要求1.一種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包括主床(I),其特征在于在主床(I)的頭尾兩側設置有固定板(2),在主床(I)兩側的固定板(2)之間設置有上橫桿(3),上橫桿(3)設置在固定板(2)的上部,在上橫桿(3)上設置有能夠在上橫桿(3)上水平移動的動滑輪(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其特征在于在動滑輪(4)的下方設置有根據需要套住人體頭部或其他部位的吊具(5),吊具(5)吊裝在動滑輪(4)上并能上下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板(2)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能夠拆卸的中橫桿(6 )。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其特征在于該診治床還包括有能夠自由移動的副床(7)。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其特征在于主床(I)的長為120厘米,寬度為60厘米,高度為50 60厘米;固定板(2)的寬度(H)為25厘米、距離主床(I)的床面的高度為80厘米。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其特征在于中橫桿(6)距離主床(I)的床面的高度為35厘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用途多關節牽拉診治床,包括主床,在主床的頭尾兩側設置有固定板,在主床兩側的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上橫桿,上橫桿設置在固定板的上部,在上橫桿上設置有能夠在上橫桿上水平移動的動滑輪。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簡潔、牽拉力均勻、體積小、安全可靠,躺臥自如,其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適合于在骨病物理診治領域應用。
文檔編號A61H1/00GK202654367SQ20122027765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3日
發明者王剛, 郭軍, 徐立彪 申請人:王剛, 郭軍, 徐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