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44024閱讀:29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危重病人胸腔積液引流采用的胸腔穿刺引流術,主要使用包括針筒、穿刺針、引導鋼絲、擴張器、導管等器具。操作時需分幾步進行局麻后刺入穿刺針,遇落空感后回抽到胸腔積液,將引導鋼絲通過針筒置入胸腔后退出針筒,沿引導鋼絲將擴張器向前推,擴張皮膚及皮下組織,退出擴張器,再沿引導鋼絲將導管套插入胸腔,再將引導鋼絲抽出。操作相對繁瑣,涉及的器械多,費時費力,潛在器官損害的可能性較大,且易發生感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便、高效、安全性高的胸腔穿刺引流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任務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其技術特點是包括三通管I、封閉膠墊6、封閉帽7、翼形螺母8、穿刺針9、導流管10、速度調節器11、引流袋12 ;三通管I為Y形狀,三通管I的長管為穿刺管2,穿刺管2前端呈圓錐狀,穿刺管2前端壁開有兩個側孔3,穿刺管2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翼形螺母8內螺紋配合連接,三通管I的兩短管分別為進針管5、引流管4,進針管5與穿刺管2在同一直線上,進針管5供穿刺針9穿入,進針管5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封閉帽7內螺紋配合連接,封閉帽7中間放置有封閉膠墊6,引流管4與導流管10連接,導流管10另一端連接引流袋12,導流管10上設有速度調節器11。封閉帽7尾端開有圓孔13,需胸腔沖洗時,輸液器針頭由此穿入。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設計合理,操作簡便,集穿刺和置管于一體,使整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操作步驟簡化,大大提高了醫務人員工作效率,同時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可能性及潛在的器官損害。

圖I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的安裝封閉膠墊、封閉帽后的設有翼型螺母的三通管結構示意圖(剖視圖)。圖3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的置入穿刺針后的設有翼型螺母的三通管結構示意圖(剖視圖)。圖中I-三通管,2-穿刺管,3-側孔,4-引流管,5-進針管,6-封閉膠墊,7-封閉帽,
8-翼形螺母,9-穿刺針,10-導流管,11-速度調節器,12-引流袋,13-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的細節及工作過程。[0012]如圖I、圖2、圖3所示,包括三通管I、封閉膠墊6、封閉帽7、翼形螺母8、穿刺針9、導流管10、速度調節器11、引流袋12 ;三通管I為Y形狀;三通管I的長管為穿刺管2,穿刺管2前端呈圓錐狀,使穿刺順利,組織損傷小,穿刺管2前端壁開有兩個側孔3,側孔3使引流充分,避免產生瓣膜效應,穿刺管2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翼形螺母8內螺紋配合連接,這樣設計使翼形螺母8可沿穿刺管2前后移動,讓翼形螺母8靠近患者胸部皮膚,在胸部皮膚上固定翼形螺母8的兩翼即可實現三通管I的良好固定,防止三通管I移位;三通管I的兩短管分別為進針管5、引流管4,進針管5與穿刺管2在同一直線上,進針管5供穿刺針9穿入,此設計方便穿刺針9置入三通管1,進針管5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封閉帽7內螺紋配合連接,封閉帽7中間放置有封閉膠墊6,這樣設計使進針管5需封閉時能封閉緊密,避免空氣進入胸腔,封閉帽7尾端開有圓孔13,需胸腔沖洗時,輸液器針頭能由此穿入,引流管4與導流管10連接,導流管10另一端連接引流袋12,導流管10上設有速度調節器11,可對引流的速度進行精確調控或關閉。使用時,在皮膚穿刺點常規消毒鋪洞巾局麻后,將穿刺針9從進針管5尾端置入三通管1,用手術刀將穿刺點切Icm切口,握持已安裝好穿刺針9的三通管1,自切口行胸腔穿刺,當出現落空感時停止穿刺,慢慢向外拔出穿刺針9,直到導流管10內有液體流出,證明 穿刺成功,再完全拔出穿刺針9,進針管5尾端立即封堵封閉膠墊6,旋緊封閉帽7,將翼形螺母8向穿刺管2前端旋進,使翼形螺母8貼近胸部皮膚,然后用膠布將翼形螺母8的兩翼固定在皮膚上,包扎切口,便可進行胸腔積液的引流。
權利要求1.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I)、封閉膠墊¢)、封閉帽(7)、翼形螺母⑶、穿刺針(9)、導流管(10)、速度調節器(11)、引流袋(12);三通管(I)為Y形狀,三通管(I)的長管為穿刺管(2),穿刺管(2)前端呈圓錐狀,穿刺管(2)前端壁開有兩個側孔(3),穿刺管(2)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翼形螺母(8)內螺紋配合連接,三通管(I)的兩短管分別為進針管(5)、引流管(4),進針管(5)與穿刺管(2)在同一直線上,進針管(5)供穿刺針(9)穿入,進針管(5)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封閉帽(7)內螺紋配合連接,封閉帽(7)中間放置有封閉膠墊(6),引流管(4)與導流管(10)連接,導流管(10)另一端連接引流袋(12),導流管(10)上設有速度調節器(1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封閉帽(7)尾端開有圓孔(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其結構特點是三通管為Y形狀,三通管的長管為穿刺管,穿刺管前端呈圓錐狀,穿刺管前端壁開有兩個側孔,穿刺管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翼形螺母內螺紋配合連接,三通管的兩短管分別為進針管、引流管,進針管與穿刺管在同一直線上,進針管供穿刺針穿入,進針管后部外壁設有外螺紋,與封閉帽內螺紋配合連接,封閉帽中間放置有封閉膠墊,引流管與導流管連接,導流管另一端連接引流袋,導流管上設有速度調節器。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操作簡便、高效、安全性高,集穿刺和置管于一體,使整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操作步驟簡化。
文檔編號A61M1/00GK202761771SQ20122041016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1日
發明者李文耀 申請人:李文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