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46478閱讀:34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中的骨骼輔助固定裝置,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對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股骨頭的固定方式,基本是采用將腳底固定達到輔助固定髕骨的目的,但由于是髖關節與腳底之間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膝關節,造成患者的股骨頭并非是完全固定的,還存在可移動的空間,從而容易影響到手術的效果。如中國專利96201417,名稱為髖關節固定支架髖關節固定支架,其托板與側托板通過背托連接帶,用連接件固定連接,側托板側部裝有頂絲套管,將支架桿穿入頂絲套管中,用頂絲固定形成一體的腰背托板,支架桿的底部裝有髖部加壓托板與加壓螺桿連接,頂絲套管側端裝有螺旋支板,與加壓螺桿螺旋連接,可調整壓力大小,下肢支架桿上分別裝有下肢固定托板及下肢力壓托扳,支架桿下端入支架桿內,支架桿裝入支架桿內,支架桿裝入支架桿內,互相連接,然后用頂絲套管固定連接,支架桿下端裝有足底托板。其整體結構復雜,使用的時候很不方便,需要固定的地方比較多,同時,固定的位置容易移位,定位效果較差。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具有定位點少,通過對髕骨的固定,間接對股骨頭進行固定,防止股骨頭的內旋和外翻,使用方便,對患者而言舒適性較高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關鍵在于所述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包括一上支撐架及下支撐架,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可互相扣合連接,所述的上支撐架上設置有壓蓋,所述的壓蓋通過一壓蓋調整桿可活動連接在上支撐架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端設有一轉動旋鈕,所述的下支撐架的底部連接有一固定板。為了進一步防止支撐架旋轉,在所述的支撐架下端設置固定板,加大了底部的面積,防止大腿帶動固定裝置翻轉。所述的下支撐架的底部設有插接槽,對應地在固定板上設有長條狀凸起。所述的長條狀凸起可卡接在下支撐架的底部設有插接槽內。為了將固定板夾持在支撐架的下端,所述的下支撐架的底部為梯形,所述的固定板上設有一對夾持斜板。為了保持支撐架內壁的通風,保證患者腿部的透氣,在所述的下支撐架的內璧設置有多個的通風槽。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采用對髕骨的固定實現對股骨頭的間接固定,可防止股骨頭旋轉,對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可保持股骨頭的中立位置,作為手術后的輔助固定裝置,具有使用方便,結構簡單的優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3所示,一種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所述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包括一上支撐架4及下支撐架5,上支撐架4和下支撐架5可互相扣合連接,所述的上支撐架4上設置有壓蓋3,所述的壓蓋3通過一壓蓋調整桿2可活動連接在上支撐架4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2上端設有一轉動旋鈕1,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底部連接有一固定板6。所述的上支撐架4及下支撐架5拼合后為三角形或者其他的封閉形狀,也可以采用半封閉的,如C形的結構,只需要設置一定寬度的開口,保證人體的大腿可放置進支撐架就可以,在上支撐架4和下支撐架5之間采用固定扣連接,上支撐架4上可放置患者的膝蓋部位,在支撐架4和下支撐架5固定之后,可以移動壓蓋3,使壓蓋3壓合在髕骨上,固定板6設置在下支撐架5的底部,固定板6與下支撐架5采用可分離的連接方式,固定板6可加大固定裝置底部的 面積,防止患者依靠大腿的力量使固定裝置翻轉,造成股骨頭的外展或內翻,保持股骨頭的中立位,進一步保證手術的效果。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底部設有插接槽,對應在固定板6上設有長條狀凸起。所述的長條狀凸起可卡接在下支撐架的底部設有插接槽內。下支撐架5與固定板6可以采用插接的固定方式,在使用的時候,可先將患者的大腿放置進支撐架中,然后控制壓蓋調整桿2向下移動,到壓緊髕骨為止,然后再在下支撐架的底部放置進固定板6。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底部為梯形,所述的固定板6上設有一對夾持斜板61。夾持斜板61具有結構簡單,組裝方便的優點。只需要將下支撐架5卡接在固定板6上即可。為了保持支撐架內壁的通風,保證患者腿部的透氣,在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內璧設置有多個的通風槽51。通風槽51為沿支撐架的長度方向,直向設置。優選的,可以在下支撐架5的內璧上設置減震橡膠或者棉布,軟化大腿與支撐架的接觸面,防止造成皮膚的疼痛等不舒適感。對于C字形等半封閉結構的支撐架,固定板6可先固定在支撐架上之后再對患者進行固定。如圖2所示的第二實施例,其頂部的轉動旋鈕I為圓形,下支撐架5的底部通過夾持方式連接有一固定板6,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均相同。如圖3所示的第三實施例,支撐架為C字形的半封閉結構,下支撐架5與固定板6底部采用鉚釘連接,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均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包括一上支撐架(4)及下支撐架(5),上支撐架(4)和下支撐架(5)可互相扣合連接,所述的上支撐架(4)上設置有壓蓋(3),所述的壓蓋(3)通過一壓蓋調整桿(2)可活動連接在上支撐架(4)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2)上端設有一轉動旋鈕(I ),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底部連接有一固定板(6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底部設有插接槽,對應在固定板(6)上設有長條狀凸起。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底部為梯形,所述的固定板(6)上設有一對夾持斜板(61)。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撐架(5)的內璧設置有多個的通風槽(51)。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膝關節固定裝置,包括一上支撐架及下支撐架,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可互相扣合連接,所述的上支撐架上設置有壓蓋,所述的壓蓋通過一壓蓋調整桿可活動連接在上支撐架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端設有一轉動旋鈕,所述的下支撐架的底部連接有一固定板。為了進一步防止支撐架旋轉,在所述的支撐架下端設置固定板,加大了底部的面積,防止大腿帶動固定裝置翻轉。
文檔編號A61F5/05GK202761498SQ201220462320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彭賢娟, 侯曉敏 申請人: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