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宮腔內防粘連隔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宮腔鏡手術后的輔助治療用品,尤其是涉及ー種宮腔內防粘連隔膜。
背景技術:
任何引起子宮內膜破壞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子宮腔粘連。宮腔粘連與無法妊娠有關的約占91%:常見于行人工流產術或自然流產刮宮術以及產后出血刮宮術后,由于妊娠子宮壁較軟,搔刮宮壁時不易控制深度,或過度搔刮宮腔,吸宮時負壓過大、時間過長,吸頭、刮匙反復進出宮ロ,不正規擴張宮頸等因素均能加重子宮內膜損傷,増加術后宮腔粘連的機會;其他原因引起的宮腔粘連約占9%,如子宮內膜結核、子宮肌瘤挖除術等。隨著宮腔鏡技術的發展日臻完善,對ー些較難處理的婦科疾病均能直觀、簡單、安 全地予以解決,如對于膜性粘連、纖維肌性粘連即可在宮腔鏡下分離或用手術剪除;而對于結締組織樣致密粘連則需在B超監護下行電切分離術。無論采用哪種手術進行分離,術后均需要防止再次粘連。目前醫院臨床上是用宮內節育器來防止再次粘連,雖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會出現環內再次粘連的現象,給病人増加痛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隔離效果突出的宮腔內防粘連隔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宮腔內防粘連隔膜,它包括外筒和滑動設置在所述外筒內的推桿,所述推桿的尾部延伸出外筒;在所述推桿前部的外筒內放置有疊置在一起的隔膜體,所述的隔膜體包括弾性合金支撐圈以及蒙附在彈性合金支撐圈上的弾性硅膠膜。所述彈性合金支撐圈為三片扇葉形、正六面形、圓形或三角形。由干支撐圈的形狀決定了硅膠膜的形狀和面積,所以醫生可以根據患者宮腔內膜的損傷面積和形狀作出適當的選擇,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利用支撐圈內蒙附的硅膠膜將手術分離后的宮腔內膜損傷面進行隔離,為內膜修復生長提供足夠的時間,避免了分離后的重新粘連。由于合金支撐圈為彈性材料,硅膠膜也有弾性,所以將其疊置在一起后放入外筒的前端,醫生將外筒放入患者宮腔內的合適位置,用推桿將隔膜體推出,合金支撐圈彈開,蒙附在三片扇葉形、正六面形、圓形或三角形支撐圈內的硅膠膜可以將手術分離開的子宮內膜進行隔離,不會出現再次粘連。等損傷面愈合后,直接將隔膜體取出即可。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3、4、5為圖1中隔膜體的幾種展開形狀。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宮腔內防粘連隔膜,它包括外筒I和滑動設置在外筒I內的推桿2,推桿2的尾部延伸出外筒I ;在推桿2前部的外筒內放置有疊置在一起的隔膜體3 ;該隔膜體3包括三片扇葉形、正六面形、圓形或三角形等幾何形狀的弾性合金支撐圈4以及蒙附在彈性合金支撐圈4上的弾性硅膠膜5,如圖2所示。弾性合金支撐圈4和硅膠膜5構成的各種形狀的隔膜體可以對宮腔內膜的創傷面進行有效的隔離,避免了宮腔內膜的再次粘連,同時操作簡單,取放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宮腔內防粘連隔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I)和滑動設置在所述外筒(I)內的推桿(2),所述推桿(2)的尾部延伸出外筒(I);在所述推桿(2)前部的外筒內放置有疊置在一起的隔膜體(3),所述的隔膜體(3)包括彈性合金支撐圈(4)以及蒙附在彈性合金支撐圈(4)上的彈性硅膠膜(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宮腔內防粘連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合金支撐圈(4)為三片扇葉形、正六面形、圓形或三角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宮腔內防粘連隔膜,它包括外筒和滑動設置在所述外筒內的推桿,所述推桿的尾部延伸出外筒;在所述推桿前部的外筒內放置有疊置在一起的隔膜體,所述的隔膜體包括彈性合金支撐圈以及蒙附在彈性合金支撐圈上的彈性硅膠膜。所述彈性合金支撐圈為三片扇葉形、正六面形、圓形或三角形。由于支撐圈的形狀決定了硅膠膜的形狀和面積,所以醫生可以根據患者宮腔內膜的損傷面積和形狀作出適當的選擇,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利用支撐圈內蒙附的硅膠膜將手術分離后的宮腔內膜損傷面進行隔離,為內膜修復生長提供足夠的時間,避免了分離后的重新粘連,等損傷面愈合后,直接將隔膜體取出即可。
文檔編號A61B17/00GK202843666SQ20122055369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6日
發明者丁書貴, 王濤省, 張曉丹, 郭寶枝, 郭華峰, 王川紅, 姜永杰 申請人:丁書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