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護輪的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輪椅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護輪的輪椅。
背景技術:
隨著無障礙設施的增多和人們對殘疾人士關愛的不斷增加,輪椅使用者的活動范圍逐步加大,但樓梯卻使輪椅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各種在復輪式、杠桿式、履帶式爬樓梯輪椅在現實的生活中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因為它們操作復雜、體積和重量大、價格高昂。對普通家庭住宅適應性差,是其難以推廣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發價格低廉、簡單易用的爬樓梯輪椅是當前一項比較緊迫的任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護輪的輪椅,可方便的進行上、下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護輪的輪椅,包括前輪、后輪和機架,所述機架的背側上鉸接有支桿,支桿連接有護輪,所述護輪沿后輪的輪廓線轉動,護輪的轉動半徑大于后輪的半徑,護輪和機架之間設有壓簧,所述前輪上設有行星輪組。所述機架的背側為靠近椅背的一側,在下樓時,通常是靠近椅背的一側最后離開樓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下樓時,護輪作為一個緩沖裝置與樓梯接觸,護輪在輪椅自重的作用下轉動將輪椅緩慢放至下一臺階,當平穩到達下一臺階后,護輪不與樓梯接觸,護輪在壓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在上樓時,行星輪組繞前輪旋轉形成公轉,輪椅借助樓梯踏步為支承以其圓心為中心轉動形成自轉,由于輪椅的自轉和公轉的運動軌跡實現了輪椅爬樓。進一步,支桿為可伸縮結構,可根據樓梯的高度調節支桿的長度,從而調節后輪的轉動半徑。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有護輪的輪椅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帶有護輪5的輪椅,包括前輪1、后輪2和機架3,所述機架3的背側上鉸接有支桿4,支桿4為可伸縮結構,支桿4連接有護輪5,所述護輪5沿后輪2的輪廓線轉動,護輪5的轉動半徑大于后輪2的半徑,護輪5和機架3之間設有壓簧6,所述前輪I上設有行星輪組。在下樓時,護輪5作為一個緩沖裝置與樓梯接觸,護輪5在輪椅自重的作用下轉動將輪椅緩慢放至下一臺階,當平穩到達下一臺階后,護輪5不與樓梯接觸,護輪5在壓簧6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在上樓時,行星輪組繞前輪I旋轉形成公轉,輪椅借助樓梯踏步為支承以其圓心為中心轉動形成自轉,由于輪椅的自轉和公轉的運動軌跡實現了輪椅爬樓。支桿4為可伸縮結構,可根據樓梯的高度調節支桿4的長度,從而調節后輪2的轉動半徑。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護輪的輪椅,包括前輪、后輪和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背側上鉸接有支桿,支桿連接有護輪,所述護輪沿后輪的輪廓線轉動,護輪的轉動半徑大于后輪的半徑,護輪和機架之間設有壓簧,所述前輪上設有行星輪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護輪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支桿為可伸縮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有護輪的輪椅,包括前輪、后輪和機架,所述機架的背側上鉸接有支桿,支桿連接有護輪,所述護輪沿后輪的輪廓線轉動,護輪的轉動半徑大于后輪的半徑,護輪和機架之間設有壓簧,所述前輪上設有行星輪組。本實用新型在下樓時,護輪作為一個緩沖裝置與樓梯接觸,護輪在輪椅自重的作用下轉動將輪椅緩慢放至下一臺階,當平穩到達下一臺階后,護輪不與樓梯接觸,護輪在壓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在上樓時,行星輪組繞前輪旋轉形成公轉,輪椅借助樓梯踏步為支承以其圓心為中心轉動形成自轉,由于輪椅的自轉和公轉的運動軌跡實現了輪椅爬樓。
文檔編號A61G5/06GK203060099SQ20122068741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袁晴波 申請人:重慶市弘山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