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19181閱讀:53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具體說是涉及一種由于腦外傷、腦外科手術或腦血管疾病而造成的偏癱患者使用的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功能理療康復工具,屬于理療康復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腦外傷、腦外科手術或腦血管疾病容易造成患者偏癱或手功能的喪失,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手指及手腕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困難,因此,在實際臨床治療時,必須要對手的各關節部位進行被動的康復訓練,以達到盡快讓患者的手功能早日恢復的目的。目前,醫療界在對手的關節部位所采用的康復治療手段,主要是靠人工進行按摩和分指板的理療方法來完成,但這兩種治療手段費時費力,療效不理想。現有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是通過空氣壓力自動驅使手指及手腕部活動,它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減輕手指關節的痙攣現象,并且可作用于腦部神經及血管,促進腦部的康復。但是由于不同患者手形(手掌)的差異較大,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手掌太大或太小、手指太粗或太細的患者無法使用的現象。如果為了適應不同患者的需要將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制成不同規格、尺寸的產品,其生產和使用成本將會大幅提高,造成手康復裝置推廣和普及的困難。如何使用統一規格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來滿足不同手掌大小的患者使用,目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了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該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可以根據不同患者手掌大小、手指粗細將固定手指用的五個可拆卸、大小可調節的手指固定圈分別粘接在五條尼龍粘條的恰當位置上,即可以非常方便的將患者的手固定在康復裝置的合適位置上,從而達到能夠對不同手掌大小、不同手指粗細的患者的手指、手腕進行康復治療的目的。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它由底布、氣囊袋、手指固定圈、手掌固定帶、手腕固定帶、手臂固定帶、充氣管道、氣泵控制設備、氣囊內膽部分組成,其特征是:在底布的正面上部通過五條尼龍絨帶和五條尼龍鉤帶固定有五個手指固定圈,在相鄰的每兩個手指固定圈之間設置有第一氣囊袋;在底布上,第一氣囊袋的下面設置有通孔;在底布的正面中部設置有手掌固定帶;在底布的正面下部設置有手腕固定帶、手臂固定帶;在底布的背面設置有第二氣囊袋、第三氣囊袋,在第二氣囊袋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四氣囊袋和第五氣囊袋;在底布的背面中部設置有氣囊袋固定帶;所述的第一氣囊袋、第二氣囊袋、第三氣囊袋、第四氣囊袋、第五氣囊袋上均設置有拉鏈;所述的底布正面的第一氣囊袋與底布背面相對應的氣囊袋之間通過通孔相連通;在第二氣囊袋、第三氣囊袋內裝有L形氣囊內膽,在第四氣囊袋、第五氣囊袋內裝有小氣囊內膽;所述的L形氣囊內膽和小氣囊內膽上均設置有第一氣囊袋氣囊內膽和充氣管接頭,充氣管的一端通過三通接頭和充氣管接頭與兩個L形氣囊內膽和兩個小氣囊內膽相連接,充氣管的另一端與氣泵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的手指固定圈是由尼龍鉤帶和尼龍絨帶組合而成。使用方法:當需給患者的手及手的其他關節部位進行康復訓練時,只要將患者的手通過五個手指固定圈、手掌固定帶、手腕固定帶、手臂固定帶固定在底布上,氣泵控制系統通過充氣管同時分別向兩個L形氣囊內膽和兩個小氣囊內膽內進行充氣,此時,上述四個氣囊會逐漸膨脹、變硬、展平,因患者的手通過五個手指固定圈、手掌固定帶、手腕固定帶、手臂固定帶被固定限制在底布上,所以此時患者的手指被強制性的伸平、分開,當氣泵控制系統通過充氣管從上述四個氣囊內部抽氣時,四個氣囊即會收縮變軟,此時,患者的手指、手腕即可恢復到自然狀態,如此循環操作,即可幫助患者的手及手的關節部位進行康復訓練。本實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可以根據不同患者手掌大小、手指粗細將固定手指用的五個可拆卸、大小可調節的手指固定圈分別粘接在五條尼龍粘條的恰當位置上,即可以非常方便的將患者的手固定在康復裝置的合適位置上,從而達到能夠對不同手掌大小、不同手指粗細的患者的手指、手腕進行康復治療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底布I背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L形氣囊內膽18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小氣囊內膽21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圖中各個部分由下列阿拉伯數字表示:1.底布、2.第一氣囊袋、3.通孔、4.尼龍絨帶、5.尼龍鉤帶、6.手指固定圈、7.手掌固定帶、8.手腕固定帶、9.第二氣囊袋、10.第三氣囊袋、11.手臂固定帶、12.氣囊袋固定帶、13.充氣管、14.三通接頭、15.氣泵控制系統、16.第四氣囊袋、17.第五氣囊袋、18.L形氣囊內膽、19.充氣管接頭、20.第一氣囊袋氣囊內膽、21小氣囊內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所不,一種用于抗疫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它由底布1、氣囊袋、手指固定圈6、手掌固定帶7、手腕固定帶8、手臂固定帶11、充氣管道13、氣泵控制設備15、氣囊內膽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在底布I的正面上部通過五條尼龍絨帶4和五條尼龍鉤帶5固定有五個手指固定圈6,在相鄰的每兩個手指固定圈6之間設置有第一氣囊袋2 ;在底布I上,第一氣囊袋2的下面設置有通孔3 ;在底布I的正面中部設置有手掌固定帶7 ;在底布I的正面下部設置有手腕固定帶8、手臂固定帶U。如圖2所示,在底布I的背面設置有第二氣囊袋9、第三氣囊袋10,在第二氣囊袋9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四氣囊袋16和第五氣囊袋17 ;在底布I的背面中部設置有氣囊袋固定帶12。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所述的第一氣囊袋2、第二氣囊袋9、第三氣囊袋10、第四氣囊袋16、第五氣囊袋17上均設置有拉鏈;所述的底布I正面的第一氣囊袋2與底布I背面相對應的氣囊袋之間通過通孔3相連通;在第二氣囊袋9、第三氣囊袋10內裝有L形氣囊內膽18,在第四氣囊袋16、第五氣囊袋17內裝有小氣囊內膽21 ;所述的L形氣囊內膽18和小氣囊內膽21上均設置有第一氣囊袋氣囊內膽20和充氣管接頭19,充氣管13的一端通過三通接頭14和充氣管接頭19與兩個L形氣囊內膽18和兩個小氣囊內膽21相連接,充氣管13的另一端與氣泵控制系統15相連接。如圖1所示,所述的手指固定圈6是由尼龍鉤帶和尼龍絨帶組合而成。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它由底布(I)、氣囊袋、手指固定圈(6)、手掌固定帶(7)、手腕固定帶(8)、手臂固定帶(11)、充氣管道(13)、氣泵控制設備(15)、氣囊內膽部分組成,其特征是:在底布(I)的正面上部通過五條尼龍絨帶(4)和五條尼龍鉤帶(5)固定有五個手指固定圈¢),在相鄰的每兩個手指固定圈(6)之間設置有第一氣囊袋(2);在底布(I)上,第一氣囊袋(2)的下面設置有通孔(3);在底布(I)的正面中部設置有手掌固定帶(7);在底布(I)的正面下部設置有手腕固定帶(8)、手臂固定帶(11);在底布(I)的背面設置有第二氣囊袋(9)、第三氣囊袋(10),在第二氣囊袋(9)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四氣囊袋(16)和第五氣囊袋(17);在底布(I)的背面中部設置有氣囊袋固定帶(12);所述的第一氣囊袋(2)、第二氣囊袋(9)、第三氣囊袋(10)、第四氣囊袋(16)、第五氣囊袋(17)上均設置有拉鏈;所述的底布(I)正面的第一氣囊袋(2)與底布(I)背面相對應的氣囊袋之間通過通孔⑶相連通;在第二氣囊袋(9)、第三氣囊袋(10)內裝有L形氣囊內膽(18),在第四氣囊袋(16)、第五氣囊袋(17)內裝有小氣囊內膽(21);所述的L形氣囊內膽(18)和小氣囊內膽(21)上均設置有第一氣囊袋氣囊內膽(20)和充氣管接頭(19),充氣管(13)的一端通過三通接頭(14)和充氣管接頭(19)與兩個L形氣囊內膽(18)和兩個小氣囊內膽(21)相連接,充氣管(13)的另一端與氣泵控制系統(15)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指固定圈(6 )是由尼 龍鉤帶和尼龍絨帶組合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在底布的正面上部通過五條尼龍絨帶和五條尼龍鉤帶固定有五個手指固定圈,在相鄰的每兩個手指固定圈之間設置有第一氣囊袋,在底布的正面中部設置有手掌固定帶;在底布的正面下部設置有手腕固定帶、手臂固定帶;在底布的背面設置有第二氣囊袋、第三氣囊袋,在第二氣囊袋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四氣囊袋和第五氣囊袋;在第二氣囊袋、第三氣囊袋內裝有L形氣囊內膽,在第四氣囊袋、第五氣囊袋內裝有小氣囊內膽;所述的L形氣囊內膽和小氣囊內膽上均設置有第一氣囊袋氣囊內膽和充氣管接頭,充氣管的一端通過三通接頭和充氣管接頭與兩個L形氣囊內膽和兩個小氣囊內膽相連接,充氣管的另一端與氣泵控制系統相連接。
文檔編號A61H1/02GK202950902SQ201220753178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劉志成 申請人:劉志成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