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次性穿用物品,其具有吸液結構體,且足夠薄以確保舒適的穿用感并且適合于消除在吸收體液之后可從外面可視地識別出吸收區域的外形的可能性。包括吸收材料(60)的吸液結構體(15)通過形成于面向皮膚側的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附連到基底(14)上。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包括用于固定吸液結構體(15)的第一及第二端部(15a、15b)的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和用于固定吸液結構體(15)的相對側部(15c、15d)的相對側部接合區域(73),并且由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73)包圍的區域限定出中央非接合區域(75)。
【專利說明】—次性穿用物品
【技術領域】
[0001]本公開涉及一次性穿用物品,并且更特別是涉及例如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紙尿褲、一次性失禁褲和一次性衛生褲這樣的一次性穿用物品。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包括比較薄的吸液結構體。例如,JP2006-158676A (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一次性穿用物品,其包括擱置在面向皮膚側的透液性的頂層片材、擱置在非面向皮膚側的底層片材和僅包含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吸液結構體。
[0003]引證目錄
[0004]專利文獻I JP2006-158676A
【發明內容】
[0005]技術問題
[0006]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穿用物品中,適合于吸收并容納體液的吸收區域是僅由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形成的。因此,穿用物品足夠薄以改善物品所提供的穿用感并且確保體液被快速吸收。
[0007]然而,發明人已經認識到,與其中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含量基本上等于絨毛木紙漿的含量的情況相比,僅由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形成的或者另外包含非常低百分比的絨毛木紙漿的吸收區域可能結果吸收結構體的形狀保持性較差,形狀以及厚度方面有大幅變化。絨毛木紙漿染成白色,并且 甚 至當絨毛木紙漿吸收體液時,不會輕易地通過其他片材可視地識別出所述體液。相反,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略帶白色或者是透明的,并且可能比較容易地從外面可視地識別出所吸收的體液。因此,如果具有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成分的吸收區域通過接合劑附連到擱置在吸收區域外側的底層片材上,則可以從外面輕易地視覺上識別出吸收區域在吸收體液前后的形狀呈現出的外形、厚度和顏色方面的變化并且結果損壞了外形。
[0008]解決問題的方法
[0009]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具有縱軸和垂直于縱軸的橫軸的一次性穿用物品。所述物品包括基底和吸液結構體。基底包括面向皮膚側、非面向皮膚側、前腰區域、后腰區域和在前后腰區域之間延伸的襠部區域。吸液結構體附連到基底的面向皮膚側并位于襠部區域中。
[0010]所述吸液結構體具有沿橫軸的方向延伸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在前端與后端之間沿縱軸的方向延伸的相對側緣。所述吸液結構體通過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附連到所述基底上。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包括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并且由所述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包圍出中央非接合區域。所述吸液結構體中對應于所述中央非接合區域的中央區域未直接附連到所述基底上。【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作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次性穿用物品的一個實例的紙尿布的透視圖。
[0012]圖2是從尿布的內側(面向皮膚側)觀察時已經拆除側面接縫后沿前后方向展開的局部剖開的展開平面圖。
[0013]圖3是尿布的分解透視圖。
[0014]圖4是沿圖1中的線IV-1V截取的剖視圖。
[0015]圖5是吸液結構體的局部剖開的平面圖。
[0016]圖6是襠部層積片材的展開平面圖。
[0017]圖7是襠部層積片材的折疊平面圖。
[0018]圖8是類似于圖7的平面圖,圖解了第二實施例。
[0019]圖9是類似于圖7的平面圖,圖解了第三實施例。
[0020]圖10是類似于圖7的平面圖,圖解了第四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第一實施例〉
[0022]如圖1到圖3中所 圖解的,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的一次性穿用物品的一個實例的紙尿布10,具有縱軸P和橫軸Q,并且圍繞縱軸P對稱地成型。尿布10包括基底14和附連到至少襠部區域13的面向皮膚側的吸液結構體15,其中,該基底14具有前腰區域11、后腰區域12和沿縱軸P的方向(縱向方向)在前、后腰區域11、12之間延伸的襠部區域13。
[0023]基底14具有面向皮膚側、與面向皮膚側相反的非面向皮膚側、圍繞腰部環向地延伸的環形的彈性腰部面板16和附連至彈性腰部面板16的非面向皮膚側的襠部體17。彈性腰部面板16包括限定出前腰區域11的前腰部面板18和限定出后腰區域12的后腰部面板19。
[0024]前腰部面板18與襠部體17相交,并且具有由沿橫軸Q方向(橫向方向)延伸的內端18a、沿縱軸P方向與內端18a間隔開且與內端18a相對并且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外端18b、和沿縱軸P方向在內端18a與外端18b之間延伸的相對側部邊緣18c、18d所形成的橫向較長的矩形形狀。
[0025]后腰部面板19在形狀以及尺寸上基本上與前腰部面板16相同,并且與襠部體17相交。后腰部面板19具有由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內端19a、沿縱軸P方向與內端19a間隔開并與內端19a相對并且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外端19b、和沿縱軸P方向在內端19a與外端19b之間延伸的相對側部邊緣19c、19d所形成的橫向較長的矩形形狀。
[0026]前腰部面板18的相對側部邊緣18c、18d和后腰部面板19的相對側部邊緣19c、19d利用沿縱軸P方向斷續地設置的側面接縫20接合到一起,以限定出腰部開口 21和一對腿部開口 22 (參見圖1)。側面接縫20是例如通過如熱壓紋、超聲波處理等各種熱接合技術形成的。
[0027]前腰部面板18包括擱置在面向皮膚側的第一內部片材23和擱置在非面向皮膚側的第一外部片材24。第一內部片材23和第一外部片材24是由各自具有介于大約15到30g/m2范圍內的單位面積質量的不透液性的SMS (紡粘/熔噴/紡粘)無紡布或者紡粘無紡布、或者所述無紡布與塑料薄膜的疊層體所形成的。所述兩個片材23、24利用斷續地施加到所述兩個片材23、24中至少一個上的熱熔膠或者通過上述熱接合技術而相互接合到一起。
[0028]在所述兩個片材23、24之間設置多個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繩狀或者帶狀的前腰部彈性體25。前腰部面板18在前腰部彈性體25的作用下至少可沿橫軸Q方向拉伸。在這方面,所述兩個片材23、24可僅通過基本上在其整個外周表面上施加到前腰部彈性體25上的熱熔膠而相互接合到一起。
[0029]前腰部彈性體25包括在橫軸Q方向上沿外端18b延伸的前腰上部彈性體25A和在橫軸Q方向上沿內端18a延伸的前腰下部彈性體25B。前腰下部彈性體25B比前腰上部彈性體25A設置得更密,并且在前腰上部彈性體25A與前腰下部彈性體25B之間限定出在其中未設置彈性體的非彈性區域26。
[0030]后腰部面板19包括擱置在面向皮膚側的第二內部片材28和擱置在非面向皮膚側的第二外部片材29。第二內部片材28和第二外部片材29是由各自具有介于大約15到30g/m2范圍內的單位面積質量的不透液性的SMS (紡粘/熔噴/紡粘)無紡布或者紡粘無紡布、或者所述無紡布與塑料薄膜的疊層體所形成的。所述兩個片材28、29利用施加到所述兩個片材28、29中至少一個上的熱熔膠或者通過上述熱接合技術而相互接合到一起。
[0031]在所述兩個片材28、29之間設置多個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繩狀或者帶狀的后腰部彈性體30。后腰部面板19在后腰部彈性體30的作用下至少可沿橫軸Q方向拉伸。在這方面,所述兩個片材28、29可僅通過基本上在其整個外周表面上施加到相應的后腰部彈性體30上的熱熔膠而相互接合到一起。
[0032]后腰部彈性體30包括在橫軸Q方向上沿外端19b延伸的后腰上部彈性體30A和在橫軸Q方向上沿內端19a延伸的后腰下部彈性體30B。后腰下部彈性體30B比后腰上部彈性體30A設置得更密,并且在后腰上部彈性體30A與后腰下部彈性體30B之間限定出在其中未設置彈性體的非彈性區域31。
[0033]襠部體17具有沿縱軸P方向較長的基本上矩形形狀,并且包括附連至前腰部面板18的非面向皮膚側(外表面)的前端段17A、附連至后腰部面板19的非面向皮膚側的后端段17B、和沿縱軸P方向在前端段17A與后端段17B之間延伸的中間段17C。襠部體17還包括襠部層積片材34、放置在襠部層積片材34的面向皮膚側(內表面)上的吸液結構體15、和用來包裹吸液結構體15的由透液片材形成的體側襯層36。
[0034]雖然在該實施例中尿布10是由包括單獨制備的前腰區域11及后腰區域12和襠部區域13的基底14構成的,但是還可利用其中相應的區域11、12和13整體地成型的基底14來構造尿布10,只要可以獲得稍后將描述的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即可。在該情況中,吸液結構體15可以設置在擱置于基底14的面向皮膚側的透液性的頂層片材與擱置于非面向皮膚側的不透液性的底層片材之間。
[0035]襠部層積片材34是由內部襠部片材38和外部襠部片材39形成的,其中的至少一個是由不透液性的纖維無紡布片材或者塑料薄膜形成的。所述內部襠部片材38和外部襠部片材39利用施加于所述片材38、 39中一個的內表面上的熱熔膠(未顯示)而彼此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片材38、39的相對側部部分被向內折疊以形成一對沿縱向方向延伸的側向彈性段40。
[0036]相應的側向彈性段40設有多個繩狀或者帶狀的第一及第二支腿狀彈性體41、42,并且相應的側向彈性段40至少沿縱軸P方向是有彈性的。第一支腿狀彈性體41在縱軸P方向上沿相應的側向彈性段40的內側邊緣40a呈直線地延伸,并且第二支腿狀彈性體42在襠部區域13的中間段處內凹地彎曲并且以彎曲狀態朝前腰區域11和后腰區域12延伸。第一及第二支腿狀彈性體41、42利用施加于內部襠部片材38和外部襠部片材39中一個的內表面上的熱熔膠(未顯示)在張力下沿縱軸P方向設置并附連在內部襠部片材38與外部襠部片材39之間。
[0037]相應的第二支腿狀彈性體42的中段42a朝縱軸P中凸地彎曲,并且所述彈性體的拉伸應力局部地增加。因此,其面向穿用者大腿的中段附近的側向彈性段40與穿用者身體緊密接觸,并且從而有效地防止身體廢物側向地漏出腿部開口的外周邊緣。
[0038]襠部體17在其前端段17A和后端段17B處,在分別由施加于前端段17A和后端段17B的面向皮膚側的熱熔膠形成的前接合區域45和后接合區域46中附連到前、后腰部面板18、19的相應外表面上。如圖4中所示,襠部體17的前、后端段17A、17B可以按該方式附連到前、后腰部面板18、19的外表面上,以確保比所述前、后端段17A、17B附連到前、后腰部面板18、19的內表面上的情況更大的身體廢物收集空間SI。還可將前、后端段17A、17B中的一個附連到前腰部面板18或者后腰部面板19的內表面上,只要可以確保所需體積的身體廢物收集空間SI。
[0039]前、后接合區域45、46兩者都具有朝向襠部區域13的U形開口,并且分別包括相對側部部分48和沿橫軸Q方向在相應的相對側部部分48之間延伸的中間部分49。中間部分49位于在其中當沿縱軸P方向觀察時存在吸液結構體15的區域的外側。在相應的相對側部部分48和相應的中間部分49之間,限定出未涂敷熱熔膠的非接合區域50。雖然在該實施例中,前接合區域45中的相對側部部分48是階梯式的,并且后接合區域46中的相對側部部分48是矩形的,但是所述相對側部部分48不限于所述形狀,而且所述相對側部部分48可以具有例如階梯形狀、矩形形狀或者曲線形狀的各種形狀。
[0040]如圖4中所示,在前、后接合區域45、46之間限定出的非接合區域50可在前、后腰部面板18、19與襠部體15之間形成前、后袋套(空間)51、52。前、后袋套51、52的形成能夠擴大身體廢物收集空間SI,并且因`此對于襠部體17能夠具有在身體廢物的質量的影響下從彈性腰部面板16懸垂下來的結構。
[0041]襠部體17的前、后端段17A、17B設有附連到其上來覆蓋它們的覆蓋片材55、56。具體地說,覆蓋片材55、56是由纖維無紡布或者塑料片材形成的,所述無紡布或者塑料片材具有介于大約10到大約30g/m2的單位面積質量并且利用熱熔膠(未顯示)附連到前、后腰部面板18、19的非面向皮膚側上以與前、后端段17A、17B相交。通過利用覆蓋片材55、56按該方式覆蓋住前、后端段17A、17B,當穿用者或者幫助者利用其手指抓住前、后腰部面板18、19以將尿布10穿到穿用者的身體上時,穿用者或者幫助者的手指不太可能被前端段17A和/或后端段17B卡住。另外,附連到前、后端段17A、17B上的覆蓋片材55、56增大強度到足以防止片材構件部分破裂并且使穿用者或者幫助者能夠利用手指穩定地拉起所述前、后端段17A、17B。
[0042]如圖5所示,吸液結構體15由在前腰區域11的一側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前端15a、在后腰區域12的一側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后端15b、和沿縱軸P方向在前、后端部15a、15b之間延伸的相對側部邊緣15c、15d構形。[0043]吸液結構體15包括:僅由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形成的吸收材料60 ;由擱置在面向皮膚側上并且具有介于大約8.0到大約15.0g/m2,優選介于大約10.0到大約12.0g/m2的單位面積質量的可滲透水的纖維無紡布形成的上層片材61 ;和由擱置在非面向皮膚側上并且具有介于大約8.0到大約15.0g/m2,優選介于大約10.0到大約12.0g/m2的單位面積質量的可滲透水或滲水性差的SMS纖維無紡布形成的下層片材62,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顆粒是可溶于水的并且具有其自身質量的十倍或更大的吸水能力。
[0044]吸液結構體15還具有至少一個吸收區域63(在該實施例中,在沿縱軸P方向按相互間隔開并且其中分別包含吸收材料60的基本上矩形的子區域限定出多個吸收區域63)、和圍繞吸收區域63并且其中基本上未包含吸收材料60的密封區域64。雖然在該實施例中吸收區域63被分成八個子區域,但是可以依據吸液結構體15所需的吸收能力來適當地選擇子區域的數量和面積。例如,吸收區域63可以被分成八個或更多個子區域,或者可以限定為整個吸液結構體15內的唯一吸收區域。除了高吸收性聚合物顆粒之外,吸收材料60還可能包括較低比例的例如絨毛木紙漿或者熱塑性纖維的其他材料,只要可以達到稍后描述的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0045]在吸收區域63中,具有介于大約30到大約300g/m2,優選介于大約40到大約280g/m2范圍內的單位面積質量的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利用施加于下層片材62的內表面上的熱熔膠66基本上均勻地附連。在吸收區域63中,優選是,上層片材61和下層片材62相互局部地接合或者完全未接合。
[0046]在相鄰的吸收區域63與沿吸液結構體15的外周邊緣延伸的區域之間的空間中限定出的密封區域64中,上層片材61和下層片材62利用熱熔膠66相互接合到一起。
[0047]吸液結構體15的吸收材料60僅由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形成或者具有較低比例的已經描述過的其他材料,并且因此吸收材料60比由吸水性聚合物顆粒與較大含量的絨毛木紙漿的混合物形成的吸收液體材料更薄并且更適合于襠部體17的運動。上層片材61和下層片材62在密封區域64中相互牢固地接合到一起的配置確保了所需的剝離強度,以及比其中上層片材61與下層片材62在其整個表面上相互接合到一起的情況更高的柔韌性。吸水性聚合物顆粒被均勻地固定在相應的吸收區域63中,并且因此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分配不太可能受穿用者的運動或者姿勢的干擾。
[0048]替代地,還可以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填充相應的吸收區域63到可接受數量的上限,以使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局部未以熱熔膠66固定并且可活動地包裹在相應的吸收區域63中。在所述情況中,每個吸收區域63可以成形為袋狀狀態,并且可在所述袋狀吸收區域63內控制的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總量的上限為大約400g/m2。在所述替代情況中,密封區域64起到適合于密封相應的吸收區域63的外周邊緣并且從而防止活動的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從袋狀吸收區域63中掉出的密封裝置的作用。然而,在制造工藝的過程中存在吸水性聚合物顆粒中單位面積質量比吸收區域63所需的要小的那部分移動到密封區域64中的可能性。
[0049]具體地說,包括吸液結構體15的襠部體17的中央部分的厚度尺寸(基底14中的襠部區域13的中央部分的厚度尺寸)為大約5.0mm或者更小。其懸臂式抗彎性介于15到140mm的范圍。
[0050]<厚度的測量方法>
[0051]可以通過使用厚度測試儀(由OZAKI MFG.C0.,LTD制造的PEACOCK精確測量工具之一)(探針直徑:在10到20mm的范圍內)來測量襠部體17在其中央部分中的厚度。
[0052]<懸臂式抗彎性的測量方法>
[0053]按照JIS L1096 (日本工業標準)的懸臂式方法,從尿布10的襠部體17的中央部分上切下試件(在橫軸Q方向上具有50mm的尺寸并且在縱軸P方向上具有150mm的尺寸),并且在相應的試件的面向皮膚側和非面向皮膚側上進行測量。進行三次測量并取平均值。
[0054]只要確保所需吸收能力和在厚度方向上的所需柔韌性,吸液結構體15就不必被分成吸收區域63和密封區域64,但是也可以處于其中在吸液結構體15的整個面積內形成作為唯一吸收區域的單個吸收區域63的結構。
[0055]如圖4中所示,吸液結構體15具有片材狀結構,該結構足夠薄并且剛度足夠低以順應穿用者身體的運動,并在使用期間保持在懸掛于襠部體17內的狀態。此外,吸液結構體15足夠柔韌以順應襠部層積片材34的運動。具體地說,吸液結構體15呈現出在側向彈性段40的伸展作用下沿防漏壁67彎曲的結構,并且襠部體17在分泌出體液之前已經總體上呈現出類似鼓包袋的結構。
[0056]圖6是襠部層積片材34的展開平面圖,并且圖7是襠部層積片材34的折疊平面圖。為了圖解方便,在圖7中通過虛線標出吸液結構體15。
[0057]如圖6中所示,襠部層積片材34具有中央段34A和擱置在中央段34A兩側的相對側段34B。相對側段34B沿在縱軸P方向上延伸的折線68向內折疊,并且借助于側向彈性接合區域69a、69b附連,并且從而形成了側向彈性段40。
[0058]襠部層積片材34的中央段34A在其內表面上形成有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吸液結構體15在該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中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上。按由沿縱軸P方向彼此相對并且沿橫軸Q方向延伸 的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和一對沿縱軸P方向延伸的側向接合區域73所成型的連續的矩形框架的形式來提供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中央的非接合區域75被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73包圍。在這方面,可以基本上在尿布制造工藝的過程的相同步驟中在同一表面上施加適合于形成相對側部彈性體接合區域69a、69b的熱熔膠和適合于形成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的熱熔膠,以與在不同步驟中執行施加熱熔膠的情況相比簡化了制造工藝。雖然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圖解成從吸液結構體15的外周邊緣稍微向內間隔開,但是對于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可具有足夠大的尺寸來幾乎接觸吸液結構體15的外周邊緣以更可靠地固定吸液結構體15。
[0059]吸液結構體15的吸收材料60僅包含吸水性聚合物顆粒或者另外包含微小百分比含量的絨毛木紙漿,并且當吸收區域63中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吸收體液時,吸水性聚合物顆粒被染成體液的顏色。同時,總體上改變了吸收區域63的厚度和結構,并且在吸收區域63與密封區域64之間形成了稍微凹凸不平的表面。當基本上吸液結構體15的整個面積都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上并且特別是吸液結構體15在襠部區域13的中央區域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上時,包含體液的吸收區域63與不包含體液的密封區域64之間的顏色對比變得明顯以清楚地觀察到存在體液,并且從而可能破壞尿布10的外形。
[0060]然而,在該實施例的配置中,在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與相對側部接合區域72之間限定出中央非接合區域75,并且因此吸液結構體15的中央區域未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上(B卩,吸液結構體中對應于中央非接合區域75的中央區域未直接附連到基底14上)。因此,吸液結構體的中央區域在尿布10的使用期間與襠部層積片材34間隔開。具體地說,如圖4中所示,在吸液結構體15與襠部層積片材34之間形成了空間S2,并且不太可能從外面輕易地見到其中包含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并具有所吸附的體液的吸收區域63的構造。在這方面,本文中使用的術語“構造”包括可以從外面視覺上識別的形狀、厚度和因體液所染的顏色。
[0061]吸液結構體15的中央區域未接合到襠部層積片材上,但是外周邊緣段利用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上。因此,吸液結構體15不太可能在尿布10的使用期間從襠部層積片材34上松脫。相應的端部接合區域71、72的寬度尺寸Wl (沿縱軸P方向)處于大約40到大約60mm的范圍,并且相應的側向接合區域73的寬度尺寸W2 (沿橫軸Q方向)處于大約10到大約12mm的范圍,即,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比相對側部接合區域73更寬。因此,吸液結構體15比相對側部接合區域73更牢固地固定在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中,并且甚至當吸液結構體15的重量由于吸收了體液而增大時,第一及第二端部15a、15b不會被從襠部層積片材34的內表面上剝離和/或吸液結構體15不可能因吸液結構體15增加的重量而在尿布10內移位。相對側部接合區域73沿縱軸P方向連續地延伸,并且因此相應的吸收區域63的側邊緣區域被牢固地附連到襠部體15上以便體液不會從所述側邊緣區域處滲出。
[0062]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可以通過使用各種熱封裝置或者接合劑來形成,并且當其由接合劑形成時,例如,可以使用單位面積質量介于大約3.0到大約20g/m2范圍的熱熔膠。雖然在該實施例中熱熔膠是按平面圖形施加的,但是有可能按例如Q形、螺旋形、點形、網格形的各種圖形來施加熱熔膠。由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限定出的接合區域的面積,更具體地說,其中液體吸收物接合區域70重疊吸收區域63的范圍(子區域)的面積優選介于吸收區域63的總面積的大約O到大約50%的范圍內。這是因為,通過將重疊面積限制于所述范圍中,吸收區域63的總體外部形狀不太可能從尿布10的外面可視地識別出,并且尿布10不太可能被明顯地損壞。在這方面,例如當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按連續的矩形框狀來提供以便不重疊吸收 區域63時或者當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按除矩形框狀以外的形狀來提供以便不重疊吸收區域63時,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重疊吸收區域63的面積為吸收區域63的面積的大約0%。
[0063]中央非接合區域75分別在縱軸P方向和橫軸Q方向上的尺寸L2、W4優選為吸液結構體15分別在縱軸P方向和橫軸Q方向上的尺寸L1、W3的大約50%或更大,更具體地說介于其大約50到大約99%的范圍內。如果所述百分比為50%或者更小,則其上形成有中央非接合區域75的面積比較小,并且因此,吸收區域63的構造可以從外面輕易可視地識別出,與此相反,如果所述百分比為99%或更大(B卩,中央非接合區域75的總尺寸基本上等于吸液結構體15的總尺寸),則吸液結構體15不能牢固地附連并且吸液結構體15在尿布10的使用期間可能移位。
[0064]雖然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部分覆蓋住吸收區域63,但是優選是,吸液結構體的接合區域70未完全覆蓋住一個或多個吸收區域63并且未重疊在所述相鄰吸收區域63之間限定出的密封區域64。這是因為如果相應的吸收區域63整體通過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上,則相應的矩形吸收區域的外部形狀可能從外面清楚地可見并且尿布10可能被明顯地損壞。
[0065]為了不可從外面輕易地見到具有所吸收體液的吸收區域63的構造,襠部層積片材34 (或者形成基底14的襠部區域13的片材元件)的總透光率優選為大約40%或者更小。這是因為,在大約40%或者更小的總透光率時,不可從外面輕易地見到中央非接合區域75中的吸收區域63的構造,并且尿布10不會被明顯地損壞。除了總透光率的限制之外,可以使用例如柔性版印刷、墨噴式印刷或者照相凹版印刷的各種印刷方法,在用作襠部層積片材34的內部和外部襠部片材38、39的塑料片材的相應表面印刷上顏色、圖形、字母或者字符,或者可以將涂料和/或顏料混入到塑料片材的原材料中以成色出該顏色,或者可以增加例如碳酸鈣的無機物填料的內容物以增強片材的白色。
[0066]<總透光率測量方法>
[0067]使用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0.,Ltd 制造的透光色度計 A300/ZE-2000來按照JIS K7105的一般光學特性光線透過試驗測定法A測量總透光率。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測量:剪切襠部層積片材34以獲得50 X 50mm的試件,通過試件夾子來保持試件并且閉合蓋子。按下色度計的啟動鍵來開始測量,并且記錄顯示的TT值。進行三次類似的測量,并且求三個TT值的平均值以獲得該片材的總透光率(%)。
[0068]<第二實施例>
[0069]圖8是類似于圖7的襠部層積片材34的折疊平面圖,圖解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根據第二到第四實施例的尿布10的基本結構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并且以下僅描述不同于第一實施例的那些特征。
[0070]根據該實施例,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分別包括一對未涂敷有熱熔膠的非接合區域80。所述非接合區域80按沿縱軸方向延伸并且與中央非接合區域75連通的狹窄區域的形式設置,即,每 個非接合區域80延伸過相應端部接合區域71或者72的整個寬度Wl。
[0071]在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中,吸液結構體15成呈面狀地且連續地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的內表面上,并且因此所述區域內的剛度較高,并且所述區域可能不柔和地順應穿用者的身體形狀。然而,根據該實施例,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部分地由適合于減小所述端部的接合區域中的剛度并從而確保所述區域順應穿用者的身體形狀的非接合區域80形成的。另外,在尿布10的使用期間,所述非接合區域80與中央非接合區域75連通并且起到了讓空氣從外面進入到中央非接合區域75中的空氣通道的作用,以使在襠部層積片材34與吸液結構體15之間限定出的空間S2維持成合適的體積。如此,可以進一步將吸液結構體15與襠部層積片材34間隔開,并且從而可以進一步限制可從外面可視地識別出吸收區域63的可能性。在這方面,有可能使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中的至少一個形成有非接合區域80,或者使相對端部接合區域71、72中的每一個形成有單個非接合區域80或者超過兩個非接合區域80,只要可以達到預期效果。
[0072]<第三實施例>
[0073]圖9是類似于圖7的襠部層積片材34的折疊平面圖,圖解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
[0074]根據該實施例,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70還包括沿橫軸Q方向延伸的橫向直線型接合區域81,以隔開中央非接合區域75并從而限定出從該橫向直線型接合區域81延伸進入前腰區域11的前部非接合子區域75A和從該橫向直線型接合區域81延伸進入后腰區域12中的后部非接合子區域75B。橫向直線型接合區域81確保吸液結構體15在襠部區域13的中央部分處更牢固地附連到襠部層積片材34上,并且因此吸液結構體15不太可能在物品使用期間從襠部層積片材34上剝離。另外,如所圖解的,橫向直線型接合區域81形成為重疊密封區域64,并且因此不太可能從外面可視地識別出吸收區域63的構造。當沿縱軸P方向觀察時,不必在吸液結構體15的中間區域附近形成橫向直線型接合區域81,并且還有可能朝前、后腰區域11、12之一平移地形成該橫向直線型接合區域81。在某些實施例中,橫向接合區域81不必是直線型。
[0075]〈第四實施例〉
[0076]圖10是類似于圖7的襠部層積片材34的折疊平面圖,圖解了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
[0077]根據該實施例,端部接合區域71之一延伸至對應于前部非接合子區域75A的區域,即,當沿縱軸P方向觀察時延伸至吸液結構體15的中間區域附近,并且襠部層積片材34的中央段34A僅形成有后部非接合子區域75B。雖然中央非接合區域75設置來用于防止從外面輕易地在視覺上識別出吸收有體液的吸收區域63的構造的目的,但是通常在后腰區域12而非前腰區域11中排出較大量的體液。換句話說,在后腰區域12中比在前腰區域11中存在可從外面輕易地在視覺上識別出吸收有體液的吸收區域63的構造的更高可能性。通過至少形成后部非接合子區域75B,可以相應地限制尿布可能損壞的可能性。在這方面,依據尿布10的使用目的,可以設想一替代配置,以使另一端部接合區域72延伸至后部非接合子區域75B,并且僅形成前部非接合子區域75A。
[0078]尿布10的組成部件不限于說明書中所描述的那些,但是在無限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相關【技術領域】中廣泛使用的其他各種類型的材料,除非另有說明。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術語“第一”和“第二”僅用于區分類似元件、類似位置或者類似裝置。
[0079]至少可以按以下特征來配置本發明的上述方面:
[0080](i) 一種一次性穿用物品,其具有縱軸和垂直于縱軸的橫軸,所述物品包括:`[0081]基底,其包括面向皮膚側、非面向皮膚側、前腰區域、后腰區域以及在前腰區域與后腰區域之間延伸的襠部區域;和
[0082]吸液結構體,其附連到所述基底的面向皮膚側并位于所述襠部區域中,其中:
[0083]所述吸液結構體具有沿橫軸的方向延伸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在前端與后端之間沿縱軸的方向延伸的相對側緣;
[0084]所述吸液結構體通過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附連到所述基底上;
[0085]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包括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并且由所述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包圍出中央非接合區域;并且
[0086]所述吸液結構體中相當于所述中央非接合區域的中央區域未直接附連到所述基底上。
[0087]上述條目(i)中描述的方面可能至少包括以下實施例,其可以采取相互獨立或者結合方式:
[0088](ii)所述相對端部接合區域沿縱軸的方向的寬度尺寸大于所述相對側部接合區域沿橫軸的方向的寬度尺寸,并且所述吸液結構體在所述相對端部接合區域中呈面狀且連續地附連到所述基底上。
[0089](iii)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還包括至少一個與所述中央非接合區域連通的非接合區域。[0090](iv)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還包括沿橫軸的方向延伸的橫向接合子區域。
[0091](V)當沿縱軸的方向觀察時,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中的相對端部接合區域之一延伸至所述吸液結構體的中間區域。
[0092](vi)所述吸液結構體具有在其中包裹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透液片材,并且包括至少一個在其中包含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吸收區域和圍繞所述吸收區域的密封區域。
[0093](vii)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中的覆蓋所述吸收區域的子區域具有處于所述吸收區域的總面積的大約O到大約50%的范圍內的面積。
[0094](viii)形成了多個所述吸收區域,并且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不與在縱軸的方向上彼此相鄰的各對吸收區域之間所限定出的密封區域重疊。
[0095](ix)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是由施加于該區域上的接合劑形成的。
[0096](x)在包含所述吸液結構體的所述襠部區域的中央部分測得的厚度尺寸為大約
5.0mm或者更小。
[0097](xi)限定出所述基底的襠部區域的片材構件具有大約40%或者更小的總透光率。
[0098]所述的方面和/或實施例提供了一個或多個以下作用: [0099]在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的一次性穿用物品中,其中吸液結構體附連到基底上的吸液結構體的接合區域具有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并且由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 包圍的區域限定出中央非接合區域。該配置確保了在物品使用期間吸液結構體中與中央非接合區域相反的部分與基底間隔離開。因而,在已經分泌出體液之后,可能幾乎不能從外面可視地識別出吸液結構體中的吸收區域的構造并且一次性穿用物品不會被損壞。
[0100]本申請要求日本申請N0.2011-142354的權益,其整個公開內容結合于此作為參考。
【權利要求】
1.一種一次性穿用物品,其具有縱軸和垂直于縱軸的橫軸,所述物品包括: 基底,其包括面向皮膚側、非面向皮膚側、前腰區域、后腰區域以及在前腰區域與后腰區域之間延伸的襠部區域;和 吸液結構體,其附連到所述基底的面向皮膚側并位于所述襠部區域中,其中: 所述吸液結構體具有沿橫軸的方向延伸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在前端與后端之間沿縱軸的方向延伸的相對側緣; 所述吸液結構體通過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附連到所述基底上; 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包括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并且由所述相對端部接合區域和相對側部接合區域包圍出中央非接合區域;并且 所述吸液結構體中對應于所述中央非接合區域的中央區域未直接附連到所述基底上。
2.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相對端部接合區域沿縱軸的方向的寬度尺寸大于所述相對側部接合區域沿橫軸的方向的寬度尺寸,并且所述吸液結構體在所述相對端部接合區域中呈面狀且連續地附連到所述基底上。
3.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還包括至少一個與所述中央非接合區域連通的非接合區域。
4.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還包括沿橫軸的方向延伸的橫向接合 子區域。
5.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當沿縱軸的方向觀察時,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中的相對端部接合區域之一延伸至所述吸液結構體的中間區域。
6.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吸液結構體具有在其中包裹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透液片材,并且包括至少一個在其中包含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吸收區域和圍繞所述吸收區域的密封區域。
7.如權利要求6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中的覆蓋所述吸收區域的子區域具有處于所述吸收區域的總面積的大約O到大約50%的范圍內的面積。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形成了多個所述吸收區域,并且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不與在縱軸的方向上彼此相鄰的各對吸收區域之間所限定出的密封區域重疊。
9.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吸液結構體接合區域是由施加于該區域上的接合劑形成的。
10.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在包含所述吸液結構體的所述襠部區域的中央部分測得的厚度尺寸為大約5.0mm或者更小。
11.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用物品,其中限定出所述基底的襠部區域的片材構件具有大約40%或者更小的總透光率。
【文檔編號】A61F13/496GK103619300SQ201280031807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笹山賢一, 市川誠, 桂川邦彥 申請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