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
背景技術:
嬰兒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疾病,多發生在出生后I 3月,大都為肥胖嬰兒,常在I 2歲即能自愈。其致敏原主要為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等,此外藥物、花粉、細菌、病毒、日光等也可導致本病發生。本病中醫稱“胎斂瘡”、“奶癬”等。針對嬰兒濕疹,西醫常采用抗組織胺類藥物、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生素等進行治療,但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后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其針對嬰兒濕疹內在病邪,辨癥施治,針對性強,療效快,成本低,且無毒副作用,能達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荊芥5-7,防風5-7,牛蒡子5-7,蟬衣5-7,苦參5_7,知母5_7,黃柏5-7,蒼術5-7,木通5-7,甘草2-4。本發明中藥物的機理分析
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不暢,便血、崩漏、鼻衄。《滇南本草》: 治跌打損傷,并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鸞塞閉。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用于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腫毒。《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瘡瘍癰腫、痘疹等癥,無不用此投治,然猶未繹其義。蟬衣味甘;咸;性涼。歸肺;肝經。宣散風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止痙。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咳嗽音啞,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癇抽搐,破傷風。《綱目》:蝶,主療皆一切風熱證,古人用身,后人用蛻。大抵治臟府經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執,當用蟬蛻。苦參味苦;性寒。歸肝;腎;大腸;小腸經;膀胱;心經。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用于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肌煩燥生瘡,赤癩眉脫,主除大熱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惡腹痛,除體悶,治心腹積聚。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補虛乏,安心止驚悸。黃柏苦;寒。歸腎;膀胱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痢疾、泄瀉、黃疸,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熱,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濕疹。《藥品化義》黃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頂至踵,淪膚徹髓,無不周到,專瀉腎與膀胱之火。蒼術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燥濕健脾;祛風濕;明目。用于濕困脾胃,倦怠嗜臥,胞痞腹脹,食欲不振,哎吐泄瀉,痰飲,濕腫,表證夾濕,頭身重痛,痹證溫性,肢節酸痛重著,痿襞,夜盲。《本草綱目》治濕痰留飲,或挾瘀血成窠囊,及脾濕下流,濁浙帶下,滑瀉腸風。木通苦、微寒。入心經、小腸經、膀胱經。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用于胸中煩熱,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腫,周身攣痛,經閉乳少。《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針對濕熱內盛所致的嬰兒濕疹癥狀,中醫認為患兒素體血熱,復感風熱之邪,或內濕化熱,搏結于肌膚,故見皮膚潮紅,紅色丘疹、水皰等。看紅苔黃,脈滑數,均為濕熱內盛之象。方中之選者,清熱利濕,祛風止癢。荊芥解表散風,防風祛風解表,牛蒡子疏散風熱,蟬衣宣散風熱,苦參清熱燥濕,知母清熱瀉火,黃柏瀉火解毒,蒼術燥濕健脾,木通清心火,甘草清熱解毒。全方共奏,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平衡機體陰陽。針對濕熱內盛所致的嬰兒濕疹癥狀,辨癥施治,療效快,成本低,療效確切,防治效果顯著,兼治標本。本發明的中藥劑型 可以采用片劑、顆粒劑、丸劑、膠囊劑、溶液劑、口服液、口含片、顆粒劑、沖劑、散劑、混懸劑、粉劑。優選地,可以采用溶液劑、顆粒劑、丸劑和膠囊劑。使用效果
對30名嬰兒濕疹患者(30-60周齡)使用本發明的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持續治療I個療程(10天),其中13例完全治愈,指標恢復正常;15例癥狀緩解;無效2例,總體有效率達93. 3%,且無復發。實例
患者1:許某,男性,40周齡,皮膚潮紅,額頭現紅色丘疹,干后結痂,眼周發紅,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診斷為嬰兒濕疹,服用本發明的中成藥I周,皮膚基本恢復正常,繼續用藥3日,癥狀完全消失,至今2個月無復發。患者2 :勞某,女性,33周齡,在臉部、耳后、四肢區側、胸部、手部出現了對稱的紅塊,發癢,哭鬧,舌質紅,舌苔薄黃膩。經診斷為嬰兒濕疹,后服用本發明的中成藥2周,上述癥狀全部消失,至今3個月未見發作。患者3 :袁某,女性,50周齡,皮膚潮紅,長水皰,水皰破后流出粘液,干后結痂,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診斷為嬰兒濕疹,后來使用本發明的中成藥進行治療,4天后,癥狀好轉,繼續用藥6天,上述癥狀均消失,至今無復發。患者4:葉某,男性,37周齡,脖子下面、胳膊底下、屁股下面出現很多濕疹,很癢,影響晚上睡眠。使用本發明的中成藥進行治療,I周后癥狀穩定并好轉,繼續用藥3日,癥狀消失,無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通過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荊芥5,防風5,牛蒡子5,蟬衣5,苦參5,知母5,黃柏5,蒼術5,木通5,甘草2。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荊芥5,防風5,牛蒡子5,蟬衣5,苦參5,知母5,黃柏5,蒼術5,木通5,甘草2 ;將上述中藥洗凈,去雜質,放入容器加水沒過藥材浸泡,30分鐘后,大火煎煮至沸騰,然后文火慢熬I小時;將藥汁濾出,分袋包裝,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實施例2
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荊芥7,防風7,牛蒡子7,蟬衣7,苦參7,知母7,黃柏7,蒼術7,木通7,甘草4。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荊芥7,防風7,牛蒡子7,蟬衣7,苦參7,知母7,黃柏7,蒼術7,木通7,甘草4 ;洗凈,干燥,將上述藥材 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約IOL水,文火煎0. 5-1小時,大火煎1-2小時;取煎液過150目篩,后用濃縮器濃縮至相對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噴霧干燥,得清膏粉末,將粉末與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顆粒分裝機分裝,即得顆粒劑。實施例3
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荊芥6,防風6,牛蒡子6,蟬衣6,苦參6,知母6,黃柏6,蒼術6,木通6,甘草3。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荊芥6,防風6,牛蒡子6,蝶衣6,苦參6,知母6,黃柏6,蒼術6,木通6,甘草3 ;洗凈,干燥,將上述藥材混合,用粉碎機粉碎為150-180目細粉,加入適當蜂蜜混合,制丸機制丸,低溫干燥,分裝,即得丸劑。實施例4
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荊芥6,防風6,牛蒡子6,蟬衣6,苦參6,知母6,黃柏6,蒼術6,木通6,甘草3。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荊芥6,防風6,牛蒡子6,蝶衣6,苦參6,知母6,黃柏6,蒼術6,木通6,甘草3 ;洗凈,干燥,將上述藥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約IOL水,文火煎0. 5-1小時,大火煎1-2小時;取煎液過150目篩,后用濃縮器濃縮至相對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噴霧干燥,得清膏粉末,將粉末與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將顆粒用膠囊填充劑制成0. 4g/粒膠囊。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荊芥5-7,防風5-7,牛蒡子5-7,蟬衣5-7,苦參5-7,知母5_7,黃柏5_7,蒼術5_7,木通5_7,甘草2_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優選包含以下組分荊芥6,防風6,牛蒡子6,蝶衣6,苦參6,知母6,黃柏6,蒼術6,木通6,甘草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藥采用片劑、顆粒劑、丸劑、膠囊劑、溶液劑、口服液、口含片、顆粒劑、沖劑、散劑、混懸劑、粉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藥優選采用溶液劑、顆粒劑、丸劑和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嬰兒濕疹的中成藥,其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荊芥5-7,防風5-7,牛蒡子5-7,蟬衣5-7,苦參5-7,知母5-7,黃柏5-7,蒼術5-7,木通5-7,甘草2-4。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中成藥針對嬰兒濕疹內在病邪,辨癥施治,療效快,成本低,且無毒副作用,效果顯著,兼治標本。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3055115SQ20131003574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明者劉進生 申請人:成都綠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