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動口鼻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動口鼻交換器。
背景技術:
氣管插管術是將合適的導管插入氣管內迅速解除氣道不通,保證氧的供應的一項急救技術。它是建立人工通氣道的可靠徑路之一,其特點是:①任何體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暢;②便于呼吸管理或進行輔助或控制呼吸;③減少無效腔和降低呼吸道阻力,從而增加有效氣體交換量便于清除氣管、支氣管分泌物或膿血;⑤防止嘔吐或返流致誤吸窒息的危險;⑥便于氣管內用藥(吸入或滴入),以進行呼吸道內的局部治療。氣管插管是危重癥患者搶救過程中的重要一環。ICU中許多危重癥患者需要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實施人工通氣。在ICU中也有部分危重癥患者并無機械通氣的必要,但由于肺部感染排痰困難或由于某些原因 導致通氣不暢(如腦血管意外引起的舌根后墜),也經常需要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以保持起到通暢,解決通氣和排痰問題。現目前存在病人對口腔氣管插管的耐受性差,表現為煩躁,堅決要求拔管,有時甚至自行拔管,從而造成通氣障礙、窒息等。故而臨床上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拔出口腔氣管插管,換經鼻明視插管;或拔管后,換經鼻盲探插管。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難度系數大:經口氣管插管時喉鏡對咽喉的不良刺激,使患者對換管產生恐懼心理,從而造成對操作不合作,即使全麻醉誘導下經口腔插管已經很困難,拔管后再次經鼻腔插管難度則更大;(2)換管失敗則無法進行機械通氣,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及缺氧,甚至危機生命;(3)由于換管技術難度大,風險聞,易引起醫療糾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動口鼻交換器,解決現有技術中換管技術難度大,風險高,易出現換管失敗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氣動口鼻交換器,包括軟管,所述軟管內設有一根連接線,且該連接線兩端均位于軟管夕卜,其中一端設有一個便于隨氣動吸入或吐出人體體內的便吸體,所述連接線的直徑不大于 3mm η進一步地,所述便吸體上還連接有一個牽引線,且該牽引線的直徑不大于3mm。再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線由細線和與其相連的支撐線組成,所述細線與便吸體相連,支撐線位于軟管內并延伸至軟管外部。更進一步地,所述便吸體為小膠囊、小球或小氣泡。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I)本發明在軟管內設有一根連接線,且在連接線一端設有便吸體,當需要對病人進行插管時,且需要從口腔插入時,只需讓病人吞入便吸體,然后將軟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需要使用胃鏡,還可降低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當需要從鼻腔插入氣管時,病人只需從鼻腔吸入便吸體,然后軟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會像現有技術一樣進行盲探插管的情況,降低了病人的痛苦。(2)本發明在連接線由細線和支撐線組成,在進行插管時,細線作牽引作用,使軟管能夠順著便吸體順利的進入人體內,而支撐線其支撐作用,便于在插管時,軟管能夠在支撐線的作用下順著牽引線進入人體內。(3)本發明在臨床使用時,還可以將便吸體從鼻腔吸入之后再從口腔吐出,或將便吸體從口腔吞入從鼻腔噴出,從而實現將鼻腔和口腔連通的導線及導管,不會像現有技術一樣盲探插管,對病人再度造成痛苦。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中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為:
1-軟管,2-連接線,3-便吸體,4-牽引線,5-滴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氣動口鼻交換器,所述軟管I內設有一根連接線2,且該連接線2兩端均位于軟管I外,其中一端設有一個便`于吸入或吐出人體體內的便吸體3,所述連接線2的直徑不大于3_,為了能夠順利的將便吸體通過氣流吸入或吞入人體體內,故而所述便吸體3為小膠囊、小球或小氣泡,本實施例選用小膠囊作為便吸體,當需要對病人進行插管時,從口腔插入時,只需讓病人吞下便吸體,然后將軟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需要使用胃鏡,還可降低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當需要從鼻腔插入氣管時,病人只需從鼻腔吸入便吸體,然后軟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會像現有技術一樣進行盲探插管的情況,降低了病人的痛苦;當需要從鼻腔插入食管時,同樣只需從鼻腔吸入隨后吐下,再將軟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食管即可;另外為了將便吸體拉出人體體內,以便于醫生更好的對病人進行搶救,所述便吸體3上還連接有一個牽引線4,且該牽引線的直徑不大于3mm,這樣設置可以通過拉動牽引線將便吸體拉出體外,使得軟管留在人體內,從而醫生能夠更方便的治療病人。另外,本發明在臨床使用時,還可以將便吸體從鼻腔吸入之后再從口腔吐出,同時也可通過口腔吸入之后再從鼻孔出氣將便吸體從鼻腔吹出,可實現將鼻腔和口腔連通,不會像現有技術一樣盲探插管,對病人再度造成痛苦。本發明主要是通過氣流帶動便吸體運動,從而實現各腔的連通,在現有技術中還未發現有同樣原理的設計誕生,故而本發明具有推廣使用的意義,從而也體現出本發明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連接線2由細線和與其相連的支撐線組成,所述細線與便吸體3相連,支撐線位于軟管I內并延伸至軟管I外部;這樣在進行插管時,細線作牽引作用,使軟管能夠順著便吸體順利的進入人體內,而支撐線其支撐作用,便于在插管時,軟管能夠在支撐線的作用下順著牽引線進入人體內。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所述牽引線遠離便吸體的一端還固定連接有一個滴管,該牽引線端頭位于滴管管口內,且該牽引線的直徑正好與滴管管口內徑相等,當需要拉出便吸體或需要插入軟管時,可通過滴管慢慢滴加水將牽引線潤濕,保證牽引線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發明。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發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 然與本發明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氣動口鼻交換器,包括軟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I)內設有一根連接線(2),且該連接線(2)兩端均位于軟管(I)外,其中一端設有一個便于隨氣動吸入或吐出人體體內的便吸體(3),所述連接線(2)的直徑不大于3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口鼻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吸體(3)上還連接有一個牽引線(4),且該牽引線的直徑不大于3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動口鼻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線(2)由細線和與其相連的支撐線組成,所述細線與便吸體(3)相連,支撐線位于軟管(I)內并延伸至軟管(I)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動口鼻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吸體(3)為小膠囊、小球或小氣泡 。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動口鼻交換器,解決現有技術中換管技術難度大,風險高,易出現換管失敗的問題。本發明包括氣管,所述氣管內設有一根連接線,且該連接線兩端均位于氣管外,其中一端設有一個便于吸入或吞入人體體內的便吸體,所述連接線的直徑不大于3mm。當需要從口腔插入氣管時,只需讓病人吐下便吸體,然后將氣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需要使用胃鏡,還可降低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當需要從鼻腔插入氣管時,病人只需從鼻腔吸入便吸體,然后氣管順著連接線插入病人體內,不會像現有技術一樣進行盲探插管的情況,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M16/00GK103239784SQ20131014732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5日
發明者徐輝, 巢陽, 蔣明德, 龐玉玲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