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靜脈竇血栓形成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靜脈竇血栓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桃仁10-15份,當歸15-20份,川芎6-9份,赤芍3-6份,肉蓯蓉10-15份,白術6-9份,熟地10-15份,生地10-15份,紅花15-30份,姜黃10-15份,僵蠶5-10份,烏梢蛇10-15份,蜈蚣3-5份,益母草10-30份,澤瀉10-30份,茯苓10-15份,三七粉3-5份,密蒙花6-9份。本發明中藥組合物配伍合理,具有調理氣機升降、潤腸通腑的特點,能夠有效糾正三焦氣機失調,六腑通降失司的病理因素,治療靜脈竇血栓效果良好。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靜脈竇血栓形成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靜脈竇血栓形成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還涉及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是腦血管病的一種特殊類型,可分為靜脈竇和腦靜脈血栓形 成兩種,按病變的性質可分為非炎癥性和炎癥性兩類,炎癥性又稱作化膿性靜脈血栓形成 或血栓性靜脈炎和靜脈竇炎。常起病于消耗性疾病、腦外傷、產褥期、血液病、心臟病、眼鼻 顏面部感染、腦膜炎、敗血癥等之后。各年齡性別均有,嬰、幼兒、老年體弱、產后婦女、慢性 病體弱患者易發。腦靜脈竇血栓形成是一種特殊類型中風。發病率約0.005%,占成人腦卒 中0. 5%。但病因多樣,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復雜,因此常被漏診和誤診,治療原則與方法不 同于腦梗塞,腦栓塞。本病如不能及時明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病死率高達20%?78%。而 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和臨床治療方法的改進,病死率已降至5%?10%。目前治療 方法主要為抗凝、溶栓和介入治療,但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一直有爭議。近年來中醫藥治療 易栓癥受到了多數學者的認可,使中醫藥成為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療手段和抗凝 治療的有效補充。本發明可提高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病程中的生活質量、應對各種原因所 致視力異常,運動異常,感覺異常;并且可應對靜脈竇血栓形成人群的困擾。
[0003] 桃仁據《本草經疏》記載:夫血者陰也,有形者也,周流夫一身者也,一有凝滯則為 癥瘕,瘀血血閉,或婦人月水不通,或擊撲損傷積血,及心下宿血堅痛,皆從足厥陰受病,以 其為藏血之臟也。桃核仁苦能泄滯,辛能散結,甘溫通行而緩肝,故主如上等證也。《本經 逢原》:桃仁,為血瘀血閉之專藥。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紅花:《本草圖經》:"紅藍花, 即紅花也。今處處有之。其花暴干以染真紅,及作燕脂。主產后血病為勝。《本草述鉤元》: "紅藍花,養血水煎,破血酒煮。當歸,川芎,赤芍,熟地是四物湯組成成分。張秉成論述四物 湯曰:一切補血諸方,又當從此四物而化也。王晉三曰:"四物湯,物,類也,四者相類而仍各 具一性,各建一功",并行不悖,芎歸入少陽主升,芍地入陰主降,芎窮郁者達之,當歸虛者補 之,芍藥實者瀉之,地黃急者緩之。"桃紅四物湯是常于破血生新,為基礎方。在此基礎上加 減成為治療靜脈竇血栓形成的專方。生地黃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還有破瘀、通經 脈、補虛弱、強腳膝、潤肌膚、生新、止痛、調經功效。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 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腫痛等各種血證。《本草綱目》云: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楸藥解》云:"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蜈 蚣《證類本草》味辛,溫,有毒。療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甘,平。歸肝經。烏梢蛇祛 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 疥癬,瘰疬惡瘡。蜈蚣與烏梢蛇為血肉有情之品,善入血分。
[0004] 《血證論》認為:治血即是治水。含義是水為陰邪,淤血為主要病機的病理產物可 以是不走常道德水液陰邪。具體到靜脈竇血栓形成的病理環節有腦水腫,視神經乳頭水腫。 白術能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藥性論》:主大風頑痹,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 去痰誕,除寒熱,止下泄,主面光悅,駐顏去軒,治水腫脹滿,止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 胃氣虛冷痢。《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疾,五勞七傷,冷氣腹脹,補腰膝,消痰,治水氣,利小 便,止反胃嘔逆,及筋骨弱軟,痃癖氣塊,婦人冷癥瘕,溫疾,山嵐瘴氣,除煩長肌。茯苓為祛 濕不傷陰的要藥。《別錄》:"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浙,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 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 止健忘。澤瀉據《本草綱目》記載: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 泄下。脾胃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濕,則熱亦隨去,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 天氣明爽,故澤瀉有養五臟、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
[0005] 姜黃據《本草經疏》:姜黃,其味苦勝辛劣,辛香燥烈,性不應寒。,苦能泄熱,辛能散 結,故主心腹結積之屬血分者。兼能治氣,故又云下氣。總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風熱,消癰 腫,其能事也.《本草求真》:姜黃,功用頗類郁金、三棱、蓬術、延胡索,但郁金入心,專瀉心 胞之血;莪術入肝,治氣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氣;延胡索則于心肝血分行氣,氣分行 血;此則入脾,既治氣中之血,復兼血中之氣耳。陳藏器曰:此藥辛少苦多,性氣過于郁金, 破血立通,下氣最速,凡一切結氣積氣,癥瘕瘀血;血閉癰疽,并皆有效,以其氣血兼理耳。肉 蓯蓉據《本草正義》論述:肉蓯蓉,《本經》主治,皆以藏陰言之,主勞傷補中,養五臟,強陰, 皆補陰之功也。莖中寒熱痛,則腎臟虛寒之病,蓯蓉厚重下降,直入腎家,溫而能潤,無燥烈 之害,能溫養精血而通陽氣,故日益精氣。主癥瘕者,咸能軟堅,而入血分,且補益陰精,溫養 陽氣,斯氣血流利而否塞通矣。
[0006] 密蒙花治療與血有關的眼科諸癥,觀《本經》所主,無非肝虛有熱所致,蓋肝開竅于 目,目得血而能視。密蒙花為厥陰肝家之正藥,所主無非肝虛有熱所致。此藥甘以補血,寒 以除熱,肝血足而諸證無不愈矣。"(《本草經疏》)益母草可以祛瘀生新。為婦科經產良藥, 活血調經,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本草衍義》:治產前產后諸疾,行血養血。
[0007] 顱內靜脈竇血栓的臨床表現多樣,與血栓形成的部位、嚴重程度和發生速度有關, 常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頭痛多嚴重而持續,嘔吐多為噴射性,可有抽搐和局限 性神經系統缺損癥狀,意識障礙常見,或表情呆滯、反應遲鈍,或意識模糊、嗜睡,或為昏迷。 所以中醫藥治療靜脈竇血栓形成并不是首選。顱內靜脈竇血栓急性期應重視脫水降顱壓、 控制抽搐、應用光譜抗生素抗感染、調整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一般治療,特殊 治療包括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等,雖然腦靜脈竇血栓形成易出現出血性腦梗死或腦 出血,但臨床研究顯示,抗凝治療及溶栓治療均可顯著提高血栓形成靜脈或靜脈竇的血管 再通率和改善臨床預后,但由于肝素、華法林和新型溶栓藥均有顱內、外出血的危險性,應 嚴格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發揮中醫藥的雙向調節功能。密切觀察病情,并進行必要的實驗 室監測。嚴格的監測指標是維持APTT在正常水平的2-4倍之間。
【發明內容】
[0008]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治療靜脈竇血栓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中 藥組合物配伍合理,具有調理氣機升降、潤腸通腑的特點,能夠有效糾正三焦氣機失調,六 腑通降失司的病理因素,治療靜脈竇血栓效果良好。
[0009]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10] 一種治療靜脈竇血栓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藥:桃仁10-15份, 當歸15-20份,川彎6-9份,赤芍3-6份,肉蓯蓉10-15份,白術6-9份,熟地10-15份,生地 10-15份,紅花15-30份,姜黃10-15份,僵蠶5-10份,烏梢蛇10-15份,蜈蚣3-5份,益母草 10-30份,澤瀉10-30份,茯苓10-15份,三七粉3-5份,密蒙花6-9份。
[0011] 優選的,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是:桃仁12份,當歸17份,川芎7份,赤芍5份,肉蓯蓉 15份,白術8份,熟地10份,生地10份,紅花15份,姜黃12份,僵蠶8份,烏梢蛇12份,蜈 蚣3份,益母草20份,澤瀉10份,茯苓12份,三七粉4份,密蒙花8份。
[0012] 本發明全方君藥為活血化瘀的桃仁,紅花,三七,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赤芍,熟 地共為君藥,臣藥為蜈蚣,烏梢蛇,蟲類藥加大活血化瘀力度,配伍姜黃與白術,澤瀉,茯苓, 淡滲利濕,通利三焦,斡上運下,條暢氣機,使藥為益母草,密蒙花,肉蓯蓉;加大作用于視神 經等遠端器官的利水作用,肉蓯蓉引水下行使邪有出路,其性溫潤,護腸胃陰液。全方君臣 佐使,既合古法,又有新意,目的治療各種靜脈竇血栓形成引起的復雜癥狀。
[0013] 本發明提供了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所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將各原 料藥粉碎,過篩即得。將本發明藥物活性組分中可以加入所需的輔料,例如崩解劑、潤滑劑、 黏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適宜的臨床制劑,例如可以是膠囊劑、丸 齊?、散劑、顆粒劑、片劑、口服液或丸劑等,優選為膠囊劑。
[0014] 優選的,一種制備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5] (1)按所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
[0016] (2)將桃仁和紅花提取揮發油,將揮發油包被后粉碎,備用;
[0017] (3)將烏梢蛇,蜈蚣,姜黃,白術,當歸用30-95%乙醇提取,將乙醇提取液噴霧干 備用;
[0018] (4)將提取揮發油后的桃仁和紅花藥渣與當歸,川芎,赤芍,白芍,生地,紅花,肉蓯 蓉,姜黃,僵蠶,烏梢蛇,蜈蚣,澤瀉,益母草,茯苓,密蒙花一起用水提取,將水提取液噴霧干 備用;
[0019] (5 )將三七粉與步驟(2 )、( 3 )和(4)所得到的產物混合均勻,加入藥物制劑輔料混 勻制成制劑半成品,再經制劑成型工藝制成制劑成品。
[0020]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臨床使用安全,患者使用后無任何不良反應,且能有效減少因 口服華法林而引起的副作用,停用本發明藥物后也不產生任何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的優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 更為清楚。但實施例僅是范例性的,并不對本發明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 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細節和形式進行 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22] 實施例1膠囊劑的制備
[0023] (1)按以下重量稱取各原料飲片:桃仁1200g,當歸1700g,川芎700g,赤芍500g, 肉蓯蓉1500g,白芍800g,生地1000g,熟地1000g,紅花1500g,姜黃1200g,僵蠶800g,烏梢 蛇1200g,蜈蚣300g,益母草2000g,澤瀉1000g,茯苓1200g,三七粉400g,密蒙花800g ;
[0024] (2)將桃仁和紅花提取揮發油,取桃仁和紅花揮發油10倍量的β-環糊精后再加 入β -環糊精3倍量的20%的乙醇混勻后,以膠體磨均質15分鐘進行包合,將包合后的均 質液冷藏24小時后過濾,濾過后的包合物在40°C溫度下烘干后粉碎,備用;
[0025] (3)將烏梢蛇,蜈蚣,姜黃,白術,當歸用40%乙醇提取,乙醇加入重量是所述 藥物總重量的4倍,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時,合并煎煮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 1. 30-1. 35 (攝氏55°C )的清膏,噴霧干燥制備細粉,備用;
[0026] (4)將提取揮發油后的桃仁和紅花與當歸,川芎,赤芍,白芍,生地,紅花,肉蓯蓉, 姜黃,僵蠶,烏梢蛇,蜈蚣,澤瀉,益母草,茯苓,密蒙花一起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水重量 是所述藥物總重量的2倍,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水重量是所述藥物總重量的4倍,煎煮1 小時;將兩次煎煮液合并,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0-1. 35 (攝氏55°C )的清膏,噴 霧干媒制備細粉,備用;
[0027] (5)將三七粉與步驟(2)、(3)和(4)所得到的產物混合均勻,加入糊精、甜菊總甙 適量,混勻,加乙醇適量制成顆粒,低溫干燥,備用;
[0028] (6)將(5)中制備的干燥顆粒進行整粒,制備成均勻顆粒,備用;
[0029] (7)將(6)中制備的均勻顆粒,用膠囊自動填充機填充于硬膠囊殼中,備用;
[0030] (8)將(7)中的硬膠囊進行拋光或封口,即得。
[0031] 實施例2散劑的制備
[0032] 按以下重量稱取各原料藥:桃仁lOOOg,當歸1550g,川芎600g,赤芍400g,肉蓯 蓉1100g,白術650g,生地1100g,熟地1100g,紅花1900g,姜黃1200g,僵蠶600g,烏梢蛇 1100 8,蜈蚣30(^,益母草120(^,澤瀉110(^,茯苓120(^;三七粉30(^,密蒙花65(^ ;將上述 各原料藥粉碎后,過800目篩,即得。
[0033] 實施例3顆粒劑的制備
[0034] (1)按以下重量稱取各原料:桃仁1450g,當歸1900g,川芎860g,赤芍590g,肉蓯 蓉1400g,白術900g,生地1400g,熟地1400g,紅花2600g,姜黃1450g,僵蠶980g,烏梢蛇 1400g,蜈蚣450g,益母草2900g,澤瀉2800g,茯苓HOOg ;三七粉480g,密蒙花890g ;
[0035] (2)將桃仁和紅花提取揮發油,將揮發油包被后粉碎,備用;
[0036] (3)將烏梢蛇,蜈蚣,姜黃,白術,當歸用80%乙醇提取,乙醇加入重量是所述 藥物總重量的4倍,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時,合并煎煮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 1. 30-1. 35 (攝氏55°C )的清膏,噴霧干燥制備細粉,備用;
[0037] (4)將提取揮發油后的桃仁和紅花藥渣與當歸,川芎,赤芍,白術,生地,熟地,紅 花,肉蓯蓉,姜黃,僵蠶,烏梢蛇,蜈蚣,澤瀉,益母草,茯苓,密蒙花一起用水提取二次,第一 次加水重量是所述藥物總重量的2倍,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水重量是所述藥物總重量的4 倍,煎煮1小時;將兩次煎煮液合并,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0-1. 35 (攝氏55°C ) 的清膏,噴霧干燥制備細粉,備用;
[0038] (5)將三七粉與步驟(2)、(3)和(4)所得到的產物混合均勻,加入糊精、甜菊總甙 適量,混勻,加乙醇適量制成顆粒,低溫干燥后,整粒,分裝,即得。
[0039] 試驗例1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治療靜脈竇血栓形成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0040] 一、病例選擇:
[0041] 患者來源于神經科和眼科門診的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均符合現試行的中醫診斷 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血瘀證科研協作組制訂的《血瘀證診斷療效判定標準》),將昏迷不 能口服藥物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0042] 二、試驗藥物
[0043] 本發明實施例1所制備的膠囊(命名為通大絡膠囊)合用華法林組、華法林組。三、 治療方法
[0044] 隨機分為膠囊合用華法林組(A組),華法林組(B組)
[0045] A組的給藥劑量:膠囊合用華法林,膠囊一次2粒,一日3次,與華法林基礎用量或 維持用量,一日一次華法林,六個月為一療程合用,共治療2個療程。
[0046] B組的給藥劑量:華法林,基礎用量或維持用量,一日一次,六個月為一療程,共治 療2個療程。
[0047] 四:療效標準判定,靜脈竇血栓形成病療效標準判定:
[0048]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X 100%,以百分數表示;
[0049] 臨床痊愈:彡85% ;顯效:彡50% ;有效:彡20% ;無效:〈20% ;死亡。
[0050] A組、B組治療療效見表1 :
[0051] 表1 :各組治療療效對比
[0052]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靜脈竇血栓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藥:桃 仁10-15份,當歸15-20份,川彎6-9份,赤芍3-6份,肉蓯蓉10-15份,白術6-9份,熟地 10-15份,生地10-15份,紅花15-30份,姜黃10-15份,僵蠶5-10份,烏梢蛇10-15份,蜈蚣 3-5份,益母草10-30份,澤瀉10-30份,茯苓10-15份,三七粉3-5份,密蒙花6-9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是:桃仁12份, 當歸17份,川芎7份,赤芍5份,肉蓯蓉15份,白術8份,熟地10份,生地10份,紅花15份, 姜黃12份,僵蠶8份,烏梢蛇12份,蜈蚣3份,益母草20份,澤瀉10份,茯苓12份,三七粉 4份,密蒙花8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藥制劑制備成臨床上適 宜的制劑。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包括膠囊劑、丸劑、散 齊[J、顆粒劑、片劑、口服液或丸劑,優選的,所述的制劑為膠囊劑。
5. -種制備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其步驟包括:按所述重量份稱 取各原料藥;將各原料藥粉碎,過篩。
6. -種制備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其步驟包括: (1) 按所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 (2) 將桃仁和紅花提取揮發油,將揮發油包被后粉碎,備用; (3) 將烏梢蛇,蜈蚣,姜黃,白術,當歸用30-95%乙醇提取,將乙醇提取液噴霧干燥,備 用; (4) 將提取揮發油后的桃仁和紅花藥渣與當歸,川彎,赤巧,白術,生地,熟地,紅花,肉 蓯蓉,姜黃,僵蠶,烏梢蛇,蜈蚣,澤瀉,益母草,茯苓,密蒙花一起用水提取,將水提取液噴霧 干燥,備用; (5 )將三七粉與步驟(2 )、( 3 )和(4)所得到的產物混合均勻,加入藥物制劑輔料混勻制 成制劑半成品,再經制劑成型工藝制成制劑成品。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是用水提取二次,第一 次加水重量是所述藥物總重量的1. 5-3倍,煎煮2-4小時,第二次加水重量是所述藥物總重 量的3-5倍,煎煮0.5-1. 5小時。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是用30-95%乙醇提取, 乙醇加入重量是所述藥物總重量的3-5倍,煎煮2-4次,每次煎煮1. 5-2. 5小時。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是用50%乙醇提取。
10.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藥物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225448SQ201310244577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9日
【發明者】周輝 申請人:周輝, 尹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