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包含一光源總成、一光纖總成、一彈射總成、以及一穿刺針總成。其中該光源總成具有一配置著一光源的光源套筒;該光纖總成具有一配置著一光纖束的光纖套筒;該彈射總成具有一配置著一射發彈簧的射發套筒,以及該穿刺針總成具有一套合著一靜脈留置管的穿刺鋼針。因此該光源可經由該光纖束的引導而投射到該穿刺鋼針外部的病患穿刺部位,使患者穿刺部位上呈現投影光點,以得知正確的穿刺位置,接著以該發射總成將該穿刺鋼針彈射至病患穿刺部位上的該正確穿刺位置,并沿穿刺鋼針推送該靜脈留置管進入病患的空腔器官內。
【專利說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
[0001]要求優先權
[0002]本申請主張中國臺灣專利申請案第102123671號(申請日:2013年7月2日)的優先權,茲將上述申請案的全部內容作為參考資料。
【技術領域】
[0003]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尤指一種利用光纖束導引光束定位病患穿刺部位正確位置,使一穿刺鋼針沿著該光束而進行精準穿刺的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另外,本發明亦涉及一種使用該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4]氣管切開術(Tracheostomy) —直是重癥病患或是需長期仰賴呼吸器病患賴以維生的呼吸管路;更甚者,氣管切開術可以較有效維持呼吸道衛生,并減低無效呼吸道管腔(Dead Space),在重癥照護或長期照護占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歐美國家,建議使用呼吸器一周以上,或是預期無法脫離呼吸器、無法有效維持呼吸道病患,須早期進行建立氣管切開術。
[0005]傳統氣管切開術皆是于手術室接受全身麻醉下完成,手術醫師進行低位頸部橫切后,在氣管(Trachea)第二或三節于目視下進行氣管切開,隨后置入氣切管(Tracheostomytube)。病患必須由加護中心或病房轉送至手術室,并于手術結束后再轉送回原屬加護中心或恢復室。轉送過程耗費人力,亦增加許多風險;且部分病患需持續特殊藥物治療或是即時侵入性監測,更增加作業風險及困難度。
[0006]經皮氣管切開術(PDT-PercutaneousDilatat1nal Tracheostomy)的原理在于利用表皮定位后,先行切開1.5 - 2公分的橫切傷口,隨后將支氣管鏡(Bronchoscope)置入病患已先前置放的氣管內管(Endotrachealtube),并將支氣管鏡置于氣管內管的前端,同時將氣管內管及支氣管鏡慢慢移出,在經過橫切傷口下方支氣管時,手術醫師會于橫切傷口處看見支氣管鏡發出的光源,隨后在支氣管鏡的觀看及鏡檢醫師的指引之下,手術醫師將鋼針穿刺進入氣管,并置入導引鋼絲(Guiding Wire),并循序以特殊器械進行皮下、皮下組織及氣管前壁的擴張,最后于支氣管鏡監視下完成氣切管置放。
[0007]在加護中心完成床邊經皮氣管切開術的情況下,病患接受靜脈式全身麻醉,由麻醉部主治醫師與胸腔外科醫師共同進行此侵入性手術;亦即由麻醉醫師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及導引,胸腔外科醫師進行穿刺及置放。減少病患轉送的風險,增加病患安全,更能有效增加醫療資源應用及手術室的運作。
[0008]進行此技術時,最重要及最危險的步驟在于正確穿刺鋼針進入氣管的步驟,平常乃是利用器械輕壓氣管,并由支氣管鏡觀看氣管前壁壓迫位置進行定位。若是鋼針穿刺部位偏差,可能造成鄰近組織傷害,如穿刺甲狀腺或是血管等。而鋼針進入氣管角度或方向不佳時亦會導致導引鋼絲置入困難,或是無法由支氣管鏡觀察到鋼針穿刺過程,甚至穿刺支氣管鏡造成支氣管鏡的損壞。這些狀況都可能引起手術時間延長、增加穿刺次數或是氣管內管脫落等危急狀況。發生此類技術困難操作或是并發癥的機會則與病患解剖結構位置、氣管內管已留置時間、施行者技術及經驗、鏡檢者與外科醫師溝通等有關。故此種方式較易造成上述的并發癥。據此,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藝的缺點,創新研發出一種更明確、更精準的、穿刺誤差更小的定位穿刺裝置。
【發明內容】
[0009]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是一種更明確、更精準的、穿刺誤差更小的定位穿刺裝置。
[0010]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0011]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0012]一光源總成,包括一配置著一光源的光源套筒;
[0013]一光纖總成,包括一配置著一光纖束的光纖套筒;
[0014]一彈射總成,包括一配置著一射發彈簧的射發套筒;以及
[0015]一穿刺針總成,包括一套合著一靜脈留置管的穿刺針。
[001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包括:
[0017]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0018]一光源總成,包括一光源開關部、一光源套筒以及一套接部,該光源開關部后端結合于該光源套筒前端,而該套接部結合于該光源套筒的后端,并且該光源開關部的前端設有一開關按鈕,用來開啟或關閉電源,該套接部內固定著一能夠發射出光束的光源二極體套件;
[0019]一光纖總成,包括一光纖套筒以及一光纖束,該光纖束軸向延伸設置于該光纖套筒內的軸線上,且其前端固定于該光纖套筒上,而其后端延伸進入并稍微凸出一穿刺針外,而該光纖套筒的前端能夠與設于該光源總成的套接部后端結合,而使得該光源總成與該光纖總成結合成一單元體;
[0020]一彈射總成,包括一射發套筒、一射發彈簧以及一射發鈕模組,其中該射發套筒的后端設有一穿刺針接合部,且該射發套筒能夠在該光纖套筒內滑移,而該射發彈簧置于該射發套筒內,另外,該射發鈕模組與該光纖套筒配合,使該射發套筒能夠固定在該光纖套筒內,并能夠在觸發后釋放該射發彈簧而彈射該射發套筒;以及
[0021]一穿刺針總成,包括一靜脈留置管、一穿刺針以及一穿刺針接頭,其中,該穿刺針接頭套接于該彈射總成的穿刺針接合部,并固定著該穿刺針,而該靜脈留置管套合著該穿刺針,且該穿刺針稍微凸出于該靜脈留置管之外。
[0022]在較佳的技術方案中:
[0023]該射發鈕模組包括:至少一射發鈕,以及設于該射發套筒周圍對稱位置的至少一定位孔。
[0024]該光纖套筒上配合設有至少一定位槽,其呈L形,具有一縱長方向的導引部以及一橫向的定位部,其中,該至少一射發鈕能夠穿過該至少一定位槽而螺鎖固定至該至少一定位孔。
[0025]該光源總成的套接部固定一抵緊彈簧,能夠將該光源套筒內的一電池抵緊成一電流回路。
[0026]一光纖定位塞緊密結合于該光纖套筒前端內,以便固定該光纖束。
[0027]該光纖套筒上設有對稱位置的兩個定位槽,且該射發套筒周圍對稱位置設有兩個定位孔。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更明確、更精準的、穿刺誤差更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分解圖;
[0030]圖2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組合立體圖;
[0031]圖3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組合剖視圖;
[0032]圖4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于進行穿刺前投影光點于病患穿刺部位的校準動作示意圖;
[0033]圖5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于進行穿刺前投影光點于病患正確穿刺部位位置不意圖;
[0034]圖5a為圖5的部分放大圖,顯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于進行穿刺前彈射總成的射發彈簧于壓縮狀態,而射發鈕于定位部位置的示意圖;
[0035]圖6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穿刺進入病患穿刺部位的初始動作示意圖;
[0036]圖6a為圖6的部分放大圖,顯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穿刺初始時,彈射總成的射發彈簧于釋放狀態,而射發鈕于導引部位置的示意圖;
[0037]圖7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穿刺鋼針連同靜脈留置管進入病患空腔器官內的不意圖;
[0038]圖8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穿刺鋼針被移出病患穿刺部位而將該靜脈留置管留置于病患空腔器官內的示意圖;以及
[0039]圖9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一導引鋼絲自該靜脈留置管插入病患空腔器官內的示意圖。
[0040]附圖標記說明:10光源總成;11光源開關部;111開關按鈕;112外螺紋;12光源套筒;121內螺紋;13光源二極體套件;14電池;15套接部;151內螺紋;152外螺紋;16抵緊彈簧;20光纖總成;21光纖定位塞;22光纖束;23定位槽;231導引部;232定位部;24外螺紋;25光纖套筒;30彈射總成;31穿刺針接合部;32射發套筒;33定位孔;331螺紋;34射發彈簧;35射發鈕;351螺紋;36射發鈕;361螺紋;40穿刺針總成;41靜脈留置管;411凸緣;42穿刺鋼針;421針頭;43穿刺針接頭;431卡止部;50病患穿刺部位;51正確位置;52非正確位置;53非正確位置;60導引鋼絲。
【具體實施方式】
[0041]除非另有定義,所有本文所用的技術性及科學性術語,對于屬于本發明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皆具有與其所習知者相同意義。
[0042]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 (a) ”、“一 (an) ”、及“該(the) ”包括復數形式,除非文中有清楚指明者。因此,例如,當提及“一樣本”時,包括復數個該樣本及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的同等物。
[0043]如圖1、2、3所不,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包含一光源總成10、一光纖總成20、一彈射總成30、以及一穿刺針總成40。其中該光源總成10包括一筒狀光源開關部11、一筒狀光源套筒12、以及一筒狀套接部15,三者的筒狀外徑皆相同,通過該光源開關部11后端的外螺紋112與該光源套筒12前端的內螺紋122鎖合,使得該光源開關部11結合于該光源套筒12的前端;另外,通過該光源套筒12后端的內螺紋121與該套接部15前端的外螺紋152的鎖合,而使得該套接部15結合于該光源套筒12的后端。此外,于該光源開關部11的前端設有一開關按鈕111,通過按壓動作以開啟或關閉電源;于該光源套筒12內置入一電池14 (例如一鋰電池);以及于該套接部15內固定一光源二極體套件13,其與該電池14鄰接側固定著一抵緊彈簧16,可將該電池14抵緊于該光源套筒12內而成一電流回路,以便由光源二極體套件13的另一側發射出光束。
[0044]根據本發明,該光源二極體套件13所發射出的光束優選地為能穿透氣管上方組織及氣管,其能量又可確保在操作期間不會導致組織的傷害,并于支氣管鏡鏡檢中能清晰可見氣管前后壁的光點。再者,須確認光源二極體套件13的穩定性、電性安全及電磁相容性。
[0045]其次,根據本發明,該光纖總成20包括一光纖套筒25 ;—緊密結合于該光纖套筒25前端內的光纖定位塞21 ;以及一光纖束22,其軸向延伸設置于該光纖套筒25內的軸線上,且其前端固定于該光纖定位塞21,而其后端延伸進入并稍微凸出該穿刺針總成40的穿刺鋼針外者。
[0046]根據本發明,該光纖束22的外徑必須為能平順穿過穿刺鋼針,穿刺鋼針通常為16Ga.-18Ga.,并能傳送所需的光源,且具有一定的剛度以減少扭曲,并可進行消毒的無菌原則或以拋棄式單次使用模式。
[0047]此外,該光纖套筒25的前端設有外螺紋24,其可與設于該光源總成10的套接部15后端的內螺紋151結合,而使得該光源總成10與該光纖總成20,借著螺鎖結合方式而成一單元體。另外;該光纖套筒25上設有對稱位置的二大致呈L形的定位槽23,每一定位槽23具有一縱長方向的導引部231以及一橫向的定位部232。
[0048]再者,該彈射總成30包括一射發套筒32、一射發彈簧34、以及二射發鈕35、36,其中該射發套筒32的后端設有一穿刺針接合部31、以及在該射發套筒32周圍對稱位置設有二定位孔33,而各定位孔33內設有螺紋331。該彈射總成30以可滑移但不脫離該光纖套筒25內的方式安裝,亦即首先將射發套筒32內置入該射發彈簧34,然后將射發套筒32移入光纖套筒25內,使射發套筒32的二對稱定位孔33分別對準光纖套筒25的二對稱L形定位槽23的縱長方向導引部231,然后以射發鈕35、36的螺紋351、361分別鎖入射發套筒32的二定位孔33的內螺紋331,即可使得射發套筒32滑移于該光纖套筒25內而不致脫離。
[0049]該彈射總成30是一個透過射發鈕35、36可以讓射發彈簧34發射完成自動穿刺的裝置。由于考慮到每個人手持物體的穩定度不同,有可能因為穿刺時手的不穩定晃動而導致原先光纖導引定位點和后來的實際完成的穿刺點有誤差,所以設計了此一彈射裝置,透過射發鈕35、36而自動彈射穿刺鋼針,可減少穿刺過程因人為手持不穩晃動而造成的穿刺誤差。
[0050]根據本發明,該穿刺針總成40包括一塑膠制造的靜脈留置管41、一鋼制造的穿刺針42、以及一穿刺針接頭43。其中,該穿刺針接頭43的前端套接于該彈射總成30的穿刺針接合部31,而后端固定著該鋼穿刺針42,該靜脈留置管41即套合著該穿刺鋼針42,并使該靜脈留置管41的一凸緣411受到該穿刺針接頭43的一^^止部431的箝制,且該鋼穿刺針42的針頭421稍微凸出于該靜脈留置管41之外,因此該彈射總成30與該穿刺針總成40結合成一單元體。該穿刺針總為可透過商業渠道獲取者。
[0051]此外,該穿刺針總成40的穿刺鋼針42,可采用一般臨床上用來放置靜脈留置管41的針具,而一般傳統的經皮氣切手術一般是用16Ga._18Ga.(gauge)的穿刺鋼針來穿刺并放置靜脈留置管41。換言之,該穿刺鋼針42為一中空的不銹鋼內針,其套合外層則是塑膠靜脈留置管41。根據本發明,將該光纖束22放入這個穿刺鋼針中,并在光纖束22完成導引在病患穿刺部位正確定位后,讓穿刺鋼針42沿著光纖束22進行穿刺,接著再把塑膠靜脈留置管41沿穿刺鋼針42推送入病患空腔器官內。
[0052]根據本發明,在操作上,如圖4、5、5a、6、6a所示,該射發套筒32以可滑移方式容置于該光纖套筒25內,而螺鎖入射發套筒32的二對稱定位孔33的二射發鈕35、36恰可滑行于該光纖套筒25的縱向導引部231內。在圖2、3、6、6a所不的射發鈕35、36皆位置于導引部231的底部,此時射發彈簧34處于釋放狀態;而若二射發鈕35、36皆位置于定位部232時,則射發彈簧34處于壓縮狀態(參圖5、5a)。
[0053]如圖4所示,當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于進行穿刺前,光纖束22投影光點于病患穿刺部位50的正確位置51上;然而在校準過程中,光纖束22亦可能投影光點于病患穿刺部位50的非正確位置52、53上,此時投影光點呈現擴散狀態的橢圓形,而不若投影光點于病患穿刺部位正確位置51時的集中狀態的近正圓形。
[0054]其次,當穿刺針總成40從圖5、5a所示的射發前狀態,至圖6、6a所示的穿刺針總成40射發后狀態,其射發鈕35、36從定位部232被撥動,而滑移至導引部231底端,此即為穿刺鋼針42穿刺入病患穿刺部位的行程距離,而塑膠靜脈留置管41亦被沿穿刺鋼針42推送入病患空腔器官內(如圖7所示)。
[0055]圖8顯示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穿刺鋼針42被移出病患穿刺部位50,而將該塑膠靜脈留置管41留置于病患空腔器官內。其次,如圖9所顯示者,本發明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一導引鋼絲60,自該靜脈留置管41被插入病患空腔器官內,以便隨后之以內附支撐開器械(Dilator)進行皮下、皮下組織及前氣管壁的擴張,并于支氣管鏡監視下完成氣切管置放,使用支氣管鏡進行氣管內抽吸,與固定氣切管而將病患復位等動作。因而本發明有助于廣泛使用于重癥病患,且有氣管切開手術需求的病人。
[0056]另外,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使用該光導引穿刺針組合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選擇病患適當的穿刺部位;(B)于該穿刺部位進行一適當寬度的切開,并做適當的撐開;(C)將一光纖總成20的一光纖束22穿入一穿刺針總成40的一穿刺鋼針42中;(D)連接該穿刺鋼針42與一光源總成10的一光源二極體的套件13 ; (E)開啟該光源總成10的一光源開關按鈕111,然后觀察該光纖束22在一穿刺部位51的投影光點,首先觀察穿刺部位51上緣的投影光點,該光點必須位于穿刺部位51的正中間,若有偏移的非正確位置52、53,則須調整光纖束22的位置,以確定光纖束22正確位于該穿刺部位51的中點,而完成定位;(F)隨后,觀察光線進行路線,最佳的光線行進方向為由穿刺部位51正上方行進至穿刺部位51的正下方,觀察者經由即時回饋,調整光纖束22方向,以完成光束的定向;(G)將先前套于光纖束22外側的穿刺鋼針42沿光束穿刺進入穿刺部位51內的目標部位后,隨即停止穿刺動作,并將穿刺鋼針42外層套合的塑膠靜脈留置管41推入穿刺部位51,隨后移除該光纖束22以及該穿刺鋼針42,而留下該外層塑膠靜脈留置管41 ;以及(H)將一導引鋼絲60由該塑膠靜脈留置管41插入該穿刺部位51內。
[0057]以上說明對本發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源總成,包括一配置著一光源的光源套筒; 一光纖總成,包括一配置著一光纖束的光纖套筒; 一彈射總成,包括一配置著一射發彈簧的射發套筒;以及 一穿刺針總成,包括一套合著一靜脈留置管的穿刺針。
2.一種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源總成,包括一光源開關部、一光源套筒以及一套接部,該光源開關部后端結合于該光源套筒前端,而該套接部結合于該光源套筒的后端,并且該光源開關部的前端設有一開關按鈕,用來開啟或關閉電源,該套接部內固定著一能夠發射出光束的光源二極體套件; 一光纖總成,包括一光纖套筒以及一光纖束,該光纖束軸向延伸設置于該光纖套筒內的軸線上,且其前端固定于該光纖套筒上,而其后端延伸進入并稍微凸出一穿刺針外,而該光纖套筒的前端能夠與設于該光源總成的套接部后端結合,而使得該光源總成與該光纖總成結合成一單元體; 一彈射總成,包括一射發套筒、一射發彈簧以及一射發鈕模組,其中該射發套筒的后端設有一穿刺針接合部,且該射發套筒能夠在該光纖套筒內滑移,而該射發彈簧置于該射發套筒內,另外,該射發鈕模組與該光纖套筒配合,使該射發套筒能夠固定在該光纖套筒內,并能夠在觸發后釋放該射發彈簧而彈射該射發套筒;以及 一穿刺針總成,包括一靜脈留置管、一穿刺針以及一穿刺針接頭,其中,該穿刺針接頭套接于該彈射總成的穿刺針接合部,并固定著該穿刺針,而該靜脈留置管套合著該穿刺針,且該穿刺針稍微凸出于該靜脈留置管之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射發鈕模組包括:至少一射發鈕,以及設于該射發套筒周圍對稱位置的至少一定位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光纖套筒上配合設有至少一定位槽,其呈L形,具有一縱長方向的導引部以及一橫向的定位部,其中,該至少一射發鈕能夠穿過該至少一定位槽而螺鎖固定至該至少一定位孔。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光源總成的套接部固定一抵緊彈簧,能夠將該光源套筒內的一電池抵緊成一電流回路。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一光纖定位塞緊密結合于該光纖套筒前端內,以便固定該光纖束。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導引穿刺針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光纖套筒上設有對稱位置的兩個定位槽,且該射發套筒周圍對稱位置設有兩個定位孔。
【文檔編號】A61B17/34GK104274229SQ201310332099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日
【發明者】陳品堂 申請人:臺北榮民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