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克氏針折彎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骨科克氏針折彎器,成型芯塊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設有軸孔,軸孔內設有轉軸,轉軸伸出軸孔構成限位柱,限位柱與成型芯塊共同對克氏針定位,轉軸通過連接件固定撥塊。現有技術中采用鉗頭,往往是先鉗住克氏針,然后在鉗住狀態下再用力將其折彎,費時費力,本發明繞轉軸轉動的撥塊撥動克氏針繞成型芯塊彎曲形成標準的鉤狀彎頭。
【專利說明】骨科克氏針折彎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科手術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骨科克氏針折彎器。
【背景技術】
[0002]在骨科手術中常用克氏針作為斷骨對接固定的鋼針,一般克氏針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徑在0.5?3毫米之間有不同的幾種規格。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脫骨折等應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術中臨時骨折塊的固定中。在手術中可根據對接骨骼的大小,對克氏針鋼針進行剪裁,而后將克氏針鋼針插入鉆空的骨骼中進行固定,并將露出骨骼外的鋼針折彎,以防止留在骨表面的針尾刺出皮膚或沒入骨面而無法在日后取出。目前常應用持針器或鉗頭來完成折彎工作,往往比較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骨科克氏針折彎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持針器或鉗頭完成折彎工作存在的費時費力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骨科克氏針折彎器,成型芯塊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設限位柱,限位柱與成型芯塊共同對克氏針定位,底座另一側設撥塊,撥塊通過連接件轉動連接在底座上。
[0005]成型芯塊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設有軸孔,軸孔內設有轉軸,轉軸伸出軸孔構成限位柱,限位柱與成型芯塊共同對克氏針定位,轉軸通過連接件固定撥塊;所述轉軸、連接件和撥塊構成轉動部件。
[0006]所述轉軸和限位柱為復合結構,即軸心為超硬材料。
[0007]所述成型芯塊為復合結構,即內心為超硬材料,超硬材料插入底座。
[0008]所述限位柱固定在底座上,連接件轉動連接在底座的固定軸上。
[0009]所述成型芯塊為復合結構,即內心為超硬材料,超硬材料插入底座。
[0010]
一種骨科克氏針折彎器,成型芯塊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設有軸孔,軸孔內設有轉軸,轉軸伸出軸孔構成限位柱,限位柱與成型芯塊共同對克氏針定位,轉軸通過連接件固定撥塊;所述轉軸、連接件和撥塊構成轉動部件。
[0011]所述撥塊與克氏針接觸的部位為弧形槽。
[0012]所述限位柱上與克氏針接觸的部位設置環槽。
[0013]所述底座與鉗頭的鉗頭一側固為一體,所述鉗頭的另一側作為導桿,轉軸固定曲柄,導桿與曲柄之間聯動。
[0014]所述導桿與曲柄之間聯動,指導桿與曲柄之間設置滑塊聯動。
[0015]所述導桿與曲柄之間聯動,指導桿與曲柄之間設置圓柱銷與槽配合聯動。
[0016]所述圓柱銷與槽配合聯動,曲柄上設雙層掛耳狀槽,導桿設雙凸圓柱銷,雙凸圓柱銷與雙層掛耳狀槽掛接。
[0017]所述導桿設置為彎曲狀。
[0018]所述鉗頭的把手之間設置復位彈簧。
[0019]所述轉軸鉗頭的鉗轉軸之間通過齒輪嚙合連接。
[0020]所述鉗頭兩把手的內側形成鉗口。
[0021]所述與底座連接的鉗頭的把手外側設置有測量條,測量條活動安裝在把手上,且把手上設置有與測量條相匹配的凹槽,把手上還設置有與鉗口相匹配的針孔。
[0022]所述掛耳狀槽的中心軸線為直線、弧線和折線中的任一種。
[0023]所述轉動部件與底座之間設置有轉軸限位機構。
[0024]所述轉軸限位機構是指伸出軸孔的轉軸部分上設置有卡槽,卡槽內設置有卡住轉軸的卡簧。
[0025]所述轉軸限位機構是指轉動部件的撥塊上設置有卡住底座邊緣的凹槽,且底座與凹槽接觸的面為弧形面。
[0026]所述轉軸限位機構是指轉動部件的連接件上設置有“T”形凸塊,底座上設置有與“T”形凸塊相匹配的“T”形槽。
[0027]所述限位機構是指轉動部件的撥塊上設置有凸塊,底座上設置有與該凸塊相匹配的凹槽。
[0028]所述鉗頭的主轉軸的中心和與底座相連的鉗頭把手的末端之間的連線,該連線與底座下端面之間的最小夾角為0°-50°。
[0029]所述限位柱上設置有側平面,該側平面與撥塊的撥動面平行。
[0030]所述側平面至限位柱軸心的距離小于環槽底至限位柱軸心的距離。
[0031]現有技術中采用鉗頭,往往是先鉗住克氏針,然后在鉗住狀態下再用力將其折彎,費時費力,本發明繞轉軸轉動的撥塊撥動克氏針繞成型芯塊彎曲形成標準的鉤狀彎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圖1是本發明的爆炸圖。
[0033]圖2是本發明的工作側視圖。
[0034]圖3是本發明的傳遞動力側視圖。
[0035]圖4是本發明的顯示撥塊加槽的正前示意圖。
[0036]圖5是本發明的顯示限位柱環形槽的側視示意圖。
[0037]圖6是本發明的顯示限位柱環形槽的仰視示意圖。
[0038]圖7是本發明的轉軸與主轉軸之間聯動關系簡化示意圖一。
[0039]圖8是本發明的轉軸與主轉軸之間聯動關系簡化示意圖二。
[0040]圖9是本發明的轉軸與主轉軸之間聯動關系簡化示意圖三。
[0041]圖10是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示意圖一。
[0042]圖11是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示意圖二。
[0043]圖12是本發明的顯示測量條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13是中心軸線為直線的掛耳狀槽結構示意圖。
[0045]圖14是中心軸線為弧線的掛耳狀槽結構示意圖。
[0046]圖15是中心軸線為折線的掛耳狀槽結構示意圖。
[0047]圖16是本發明的側視圖。
[0048]圖17是沿圖16中A-A線剖視圖。
[0049]圖18是沿圖16中A-A線的第二種剖視圖。
[0050]圖19是沿圖16中A-A線的第三種剖視圖。
[0051]圖20是沿圖16中A-A線的第四種剖視圖。
[0052]圖21是圖16的后視圖。
[0053]圖22是圖21的軸測示意圖。
[0054]圖23是復合結構轉軸和限位柱結構示意圖。
[0055]圖24是復合結構芯塊示意圖。
[0056]圖25是連接件轉動連接底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7]—種骨科克氏針折彎器,成型芯塊I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設限位柱4,限位柱4與成型芯塊I共同對克氏針定位,底座5另一側設撥塊6,撥塊6通過連接件31轉動連接在底座5上。這樣轉動撥塊,撥塊就能夠將克氏針繞成型芯塊折為u型彎。
[0058]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成型芯塊I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設有軸孔2,軸孔2內設有轉軸3,轉軸3伸出軸孔構成限位柱4,限位柱4與成型芯塊I共同對克氏針定位,轉軸3通過連接件31固定撥塊6 ;所述轉軸3、連接件31和撥塊6構成轉動部件。
[0059]如圖23,所述轉軸3和限位柱4為復合結構,即軸心為超硬材料(33)。
[0060]如圖24,所述成型芯塊I為復合結構,即內心為超硬材料33,超硬材料33插入底座5。上述超硬材料,可以是硬質合金,也可以是立方氮化硼等,這種結構硬質材料與韌性材料結合,大大提高了抗彎曲能力。
[0061]如圖25所述限位柱4固定在底座5上,連接件31轉動連接在底座5的固定軸35上。固定軸35可以與限位柱4同軸,也可以不同軸;限位柱4的橫截面可是圓形,也可以是矩形及其它形狀,只要有利于限位即可。
[0062]如圖24,所述成型芯塊(I)為復合結構,即內心為超硬材料(33),超硬材料(33)插入底座(5)。
[0063]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成型芯塊I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設有軸孔2,軸孔2內設有轉軸3,轉軸3伸出軸孔構成限位柱4,限位柱4與成型芯塊I共同對克氏針19定位,轉軸3通過連接件31固定撥塊6,這樣,成型芯塊I與限位柱4將克氏針19限位,使轉軸3轉動,撥塊6撥動克氏針19繞成型芯塊I彎曲形成鉤狀彎頭。為了使撥塊6撥動克氏針19的過程中不滑脫,可以在撥塊6上與克氏針19接觸的部位設置弧形槽61,弧形槽61的設置部位如圖4所示,使得克氏針19不與撥塊6滑脫,也可以在限位柱4上與克氏針19接觸的部位設置環槽41,滑槽41的設置部位如圖5和圖6所示,使得克氏針19不與限位柱4滑脫;當然,這種情況雖然能夠使克氏針19彎曲形成鉤狀,但是使轉軸3轉動比較困難。
[0064]為了容易轉動轉軸3,需要為轉軸3提供扭矩,并使得轉軸3能夠旋轉超過90度,為此,所述底座5與鉗頭的鉗頭一側固為一體,鉗頭的另一側通過鉗頭開合為轉軸3提供扭矩,但鉗頭開合的最大角度一般為45度,要想使轉軸3旋轉超過90度,就要在鉗頭的主轉軸33與轉軸3之間設置增速裝置(也就是減速裝置),例如在主轉軸33固定45度角的扇形齒輪,在轉軸3固定90度角的扇形齒輪,兩個扇形齒輪完全嚙合,使主轉軸33旋轉45度帶動轉軸3旋轉90度,就能夠實現;當然,扇形齒輪也可以是完整齒輪,這種情況圖中沒有示出。
[0065]如圖7所示,在鉗頭的主轉軸33設置導桿9,就是前述鉗頭的另一側(與連桿機構的滑塊一樣),導桿9上設置滑塊10與連桿機構的滑塊一樣,滑塊10能夠沿導桿9滑動,轉軸3設置曲柄11,曲柄11與滑塊10連接,構成曲柄導桿機構,此時導桿9長度大于曲柄11長度,就能限制滑塊10的移動長度,使曲柄11的轉動角度小于180度,曲柄11與導桿9同步擺動,只是曲柄11擺動角度大于導桿9擺動角度,調整曲柄11與導桿9長度的比例,適合鉗頭的開合角度就能實現曲柄擺動90° ;這個實施例作下述改變,在曲柄11上設置滑塊10,滑塊10沿曲柄11滑動,導桿9與滑塊連接,由于曲柄11較短,如圖8所示,同樣達到曲柄11與導桿9同步擺動的目的;另一種情況,如圖9所示,兩個相互之間能夠轉動的滑塊10同時在曲柄11及導桿9上同時滑動,也能達到曲柄11與導桿9同步擺動的目的,具體的就選導桿9上設置滑塊I 101,曲柄上設置滑塊II 102,滑塊I 101與滑塊II 102之間通過軸103轉動連接即可;其實只要曲柄11與導桿9之間聯動,就能使曲柄11與導桿9同步擺動;聯動的部件不限于滑塊10等,上述的聯動形式,用圓柱銷與槽配合的形式同樣能夠達到。
[0066]所述圓柱銷與槽配合的形式為:為在曲柄11上設雙層掛耳狀槽111,導桿9設雙凸圓柱銷91,雙凸圓柱銷91與雙層掛耳狀槽111掛接。
[0067]上述導桿9設置為彎曲狀,有利于折彎時用力大,復位時用力小的狀態。
[0068]如圖5所示,鉗頭的把手8之間可以設置復位彈簧100。
[0069]使用時,握緊鉗頭把手8,鉗頭閉合,導桿9向上轉動,雙凸圓柱銷91帶動雙層掛耳狀槽111向上轉動,如圖10所示,從而帶動撥塊6轉動,撥塊6撥動克氏針19繞成型芯塊I彎曲形成鉤狀彎頭,如圖11所示;松開鉗頭把手8,把手8之間的復位彈簧100將把手8張開,鉗頭張開,導桿9向下轉動,雙凸圓柱銷91帶動雙層掛耳狀槽111向下轉動,從而帶動撥塊6復位。
[0070]上述鉗頭兩把手的內側形成鉗口 14。該鉗口可以對較長克氏針進行剪斷,方便使用,達到多種用途的目的。
[0071]如圖12上述與底座連接的鉗頭的把手外側設置有測量條7,測量條7活動安裝在把手上,且把手上設置有與測量條7相匹配的凹槽12,把手上還設置有與鉗口 14相匹配的針孔13。測量條的長度與克氏針需要折彎部分的長度相同,當使用時,將克氏針從針孔中穿出,測量條抵住人的皮膚,這樣預留的克氏針長度與需要折彎部分的長度一致,伸出針孔的部分被鉗口剪斷。
[0072]上述掛耳狀槽111的中心軸線為直線,如圖13所示。如圖14、圖15所示掛耳狀槽111的中心軸線還可以為弧線或者折線。不同結構的掛耳狀槽均能夠實現使用的目的,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做成多種結構的掛耳狀槽。
[0073]如圖17、圖18、圖19和圖20所示,轉動部件與底座5之間設置有轉軸限位機構,用于防止轉軸脫出。
[0074]如圖17所示,轉軸限位機構是指伸出軸孔的轉軸部分上設置有卡槽,卡槽內設置有卡住轉軸的卡簧15。
[0075]如圖18所示,轉軸限位機構是指轉動部件的撥塊6上設置有卡住底座5邊緣的凹槽,且底座與凹槽接觸的面為弧形面。
[0076]如圖19所示,轉軸限位機構是指轉動部件的連接件上設置有“T”形凸塊16,底座上設置有與“T”形凸塊16相匹配的“T”形槽。
[0077]如圖20所示,限位機構是指轉動部件的撥塊上設置有凸塊17,底座5上設置有與該凸塊17相匹配的凹槽。
[0078]如圖17所示,鉗頭的主轉軸的中心和與底座相連的鉗頭把手的末端之間的連線,該連線與底座下端面之間的最小夾角a為0°_50°,以適應在不同傾斜角度把克氏針折彎。
[0079]如圖21和圖22所示,限位柱上設置有側平面18,該側平面18與撥塊的撥動面19平行。
[0080]側平面18至限位柱軸心的距離小于環槽41底至限位柱軸心的距離。當限位柱上側平面處于初始位置時,將克氏針置入限位柱與成型芯塊之間,轉動轉軸,限位柱上環槽將克氏針限位,防止克氏針脫出,當側平面至限位柱軸心的距離小于環槽底至限位柱軸心的距離時,能夠將克氏針壓緊。
【權利要求】
1.一種骨科克氏針折彎器,其特征在于:成型芯塊(1)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設限位柱(4),限位柱(4)與成型芯塊(1)共同對克氏針定位,底座(5)另一側設撥塊(6),撥塊(6)通過連接件(31)轉動連接在底座(5)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克氏針折彎器,其特征在于:成型芯塊(1)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設有軸孔(2),軸孔(2)內設有轉軸(3),轉軸(3)伸出軸孔構成限位柱(4),限位柱(4)與成型芯塊(1)共同對克氏針定位,轉軸(3)通過連接件(31)固定撥塊(6):^述轉軸(3^連接件(31)和撥塊(6)構成轉動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克氏針折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3)和限位柱(4)為復合結構,即軸心為超硬材料(33).
4.根據權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骨科克氏針折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芯塊(1)為復合結構,即內心為超硬材料(33),超硬材料(33)插入底座(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克氏針折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固定在底座(5)上,連接件(31)轉動連接在底座(5)的固定軸(35)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骨科克氏針折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芯塊(1)為復合結構,即內心為超硬材料(33),超硬材料(33)插入底座(巧)。
【文檔編號】A61B17/88GK104414728SQ201310372371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4日
【發明者】王曉, 肖艷, 劉大晗, 劉曉霞 申請人:鄭州澤正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