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腎積水的苗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腎積水的苗藥,該苗藥由以下21味藥材配制而成:金剛藤、生地黃、續斷、車前子、雞血藤、茯芩、金錢草、通草、冬瓜皮、旱蓮草、龍葵、杜仲、桑寄生、牛膝、豬芩、茯芩、澤瀉、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白芍。制法是將上述21味中藥分別洗凈、烘干、粉碎成碎塊狀,混合后,通入蒸汽加熱或連續煎浸,基本提取完有效成分,做成浸膏,烘干、粉碎,按常規制藥工藝壓成片劑或裝入膠囊,即得。本發明的治療腎積水的苗藥配方獨特,加工方便,療效明顯,適用于治療腎積水患者。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腎積水的苗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與醫用配制品有關,具體而言,涉及治療腎積水的苗藥。
【背景技術】
[0002]腎積水(Jfydroimphrosis ):腎盂積水是由于尿路阻塞而引起的腎盂腎盞擴大伴有腎組織萎縮。尿路阻塞可發生于泌尿道的任何部位,可為單側或雙側。阻塞的程度可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持續一定時間后都可引起腎盂積水。梗阻以上部位因尿液排出不暢而壓力逐漸增高,管腔擴大,最終導致腎臟積水,擴張,腎實質變薄、腎功能減退,若雙側梗阻,則出現尿毒癥后果嚴重。
[0003]中國專利數據庫中涉及治療腎積水的申請件不多,僅有200810068602.5號《用于治療心、肺、肝、腎積水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201010216456.3號《一種治療腎積水的中藥方劑》和201310054240.5號《一種治療腎積水的中藥》,這些申請件公開了一些利用中藥材配制的藥物,但其療效不得而知。故人們仍然在開發更新、更好的藥物。
[0004]苗族是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的少數民族。苗族有悠久的民族文化,苗醫苗藥就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有許多療效顯著的驗方。但迄今為止,尚未有治療腎積水的苗藥的相關專利申請。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腎積水的苗藥,以增加治療腎積水的藥物品種,使之能夠為人們的健康 服務。
[0006]本發明的治療腎積水的苗藥由以下21味質量配比的藥材配制而成:
金剛藤30~40,生地黃20~30,續斷20~30,車前子20~30,
雞血藤20~30,茯芩20~30,金錢草15~20,通草10~15,
冬瓜皮15~20,旱蓮草25~30,龍葵20~30,杜仲20~30,
桑寄生20~30,牛膝30~40,豬芩15~20,茯芩15~20,
澤瀉15~20,山茱萸15~20,枸杞子20~25,菟絲子20~25,
白芍15~20。
[0007]該苗藥的優選配方為:
金剛藤35,生地黃25,續斷25,車前子25,雞血藤25,茯芩25,
金錢草18,通草12,冬瓜皮18,旱蓮草28,龍葵25,杜仲25,
桑寄生25,牛膝35,豬芩18,茯芩18,澤瀉18,山茱萸18,
枸杞子22,英絲子22,白茍18。
[0008]上述藥材中:
金剛藤,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Smilax如dii)的根莖,味微辛,性溫,能祛風活血解毒(見浙江新醫學院編《中藥材大辭典》201頁);生地黃,即鮮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j^iRehmannia glutinosa)的新鮮根莖,味甘苦、性寒,有清熱、涼血、生津功效(見《中藥大辭典》2568頁);續斷為川續斷科植物續斷(Pipsacus japonicus)的根,味苦辛、性微溫,有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的功效(見《中藥大辭典》2267頁);車前子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iPlantago asiatica)的種子,味甘,性寒,能清熱明目(見《中藥大辭典》403頁);雞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的藤莖,味苦甘、性溫,有活血、舒筋功效(見《中藥大辭典》1206頁);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bria cocos)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有滲濕利水、開心益智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1596頁);金錢草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iGlechoma longituba)的帶根全草,味苦甘、性涼,有清熱、利尿、鎮咳、消腫、解毒功效(見《中藥大辭典》1399頁);通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Jetraparmx papyriferus)的莖髓,味甘淡、性涼,可瀉肺、利小便。下乳汁(見《中藥大辭典》1974頁);冬瓜皮為葫蘆科植物冬瓜Qienincasa hispida)的外層果皮,味甘,性涼,能利水消腫(見《中藥材大辭典》761頁);旱蓮草,即墨旱蓮,為菊科植物體腸{Eclipta pro strata)的全草,味甘酸、性涼,有涼血、止血、補腎、益陰功效(見《中藥大辭典》2615頁);龍葵為茄科植物龍葵iSolmumnigrum)的全草,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見《中藥材大辭典》630頁);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Imoides)的樹皮,味甘微辛,性溫,能補肝腎,強筋骨(見《中藥大辭典》1031頁);桑寄生為桑科植物桑寄生kLorarithus parasiticus)的枝葉,味苦甘,性平,可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見《中藥大辭典》1970頁);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的根,味甘苦酸,性平,有散瘀血、消癰腫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417頁);豬茶為多孔菌科植物豬茶iPolyporus umbebIatus)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能利尿滲濕(見《中藥大辭典》2191頁);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bria cocos)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有滲濕利水、開心益智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1596頁);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灣(Alisma plantago-aquatica)的塊根,味甘,性寒,能利水、滲濕、泄熱(見《中藥大辭典》1461頁);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br/ms officinalis)的果肉,味酸,性微溫,有補腎陽、澀精氣、固虛脫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189頁);枸杞子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平,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1518頁);英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英絲子{Cuscuta chinensis )的種子,味辛甘,性平,能補肝腎,益精髓,明目(見《中藥材大辭典》2006頁);白芍藥為毛茛科植物芍藥iPaecmieiIactiflora)的根,味苦酸,性涼,有養血、柔肝的作用,可治目赤等癥(見《中藥大辭典》706頁)。
[0009]本發明的治療腎積水的苗藥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21味中藥分別洗凈、烘干、粉碎成碎塊狀,混合后,放入反應鍋或木桶或水泥切成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熱,也可以放入煎煮器連續煎浸,直至基本提取完有效成分,又用中火將過濾出的的藥液做成浸膏,烘干、粉碎,按常規制藥工藝壓成片劑或裝入膠囊,每片或每粒重lg,即得。
[0010]本發明的治療腎積水的苗藥服用方法是口服,溫開水送服,每天2次,每次5~6粒。
本發明的治療腎積水的苗藥已在臨床進行試驗應用,先后收治腎積水患者17人,其中治愈12人,2人有效,3人無效。典型病例有:
病例一:羅娟,女,36歲,貴州省織金縣人。2009年感覺腰部疼痛,經貴陽多家醫院檢查確診為腎積水,曾服用多種中西藥,效果不佳,后服用本藥物20天,腰部疼痛消失,經醫院檢查,腎臟正常 。[0011]病例二:朱恒澤,男,53歲,貴州省畢節市梨樹鎮人。患者從2007年感覺頭暈,眼花,腰部疼痛,還有浮腫現象,經醫院檢查確診為腎積水。服用本藥物一個月,浮腫消失,腰部疼痛消失。經醫院檢查,一切正常,至今未復發。
[0012]病例三:邱友人,男,47歲,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患者曾因患腎結石多年,后發展為腎積水,大便混濁,尿頻,小腹墜痛。患者懼怕手術,要求服藥保守治療。經人介紹,服用本藥物20天,結石由尿道里排出,繼續服用一個月,諸癥消除。
[0013]本發明的治療腎積水的苗藥配方獨特,加工方便,療效明顯,適用于治療腎積水患者。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按照下列步驟制備治療腎積水的苗藥:
取事先洗凈、用熱風烘干、再用紫外線消毒、粉碎成碎塊狀的金剛藤35g,生地黃25g,續斷25g,車前子25g,雞血藤25g,茯芩25g,金錢草18g,通草12g,冬瓜皮18g,旱蓮草28g,龍葵25g,杜仲25g,桑寄生25g,牛膝35g,豬芩18g,茯芩18g,澤瀉18g,山茱萸18g,枸杞子22g,菟絲子22g,白芍18g ,混合均勻,放入煎煮器連續煎浸,直至基本提取完有效成分,又用中火將過濾出的的藥液做成浸膏,烘干、粉碎,按常規制藥工藝裝入膠囊,每粒重lg,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腎積水的苗藥,其特征在于該苗藥由以下21味質量配比的藥材配制而成: 金剛藤30~40,生地黃20~30,續斷20~30,車前子20~30, 雞血藤20~30,茯芩20~30,金錢草15~20,通草10~15, 冬瓜皮15~20,旱蓮草25~30,龍葵20~30,杜仲20~30, 桑寄生20~30,牛膝30~40,豬芩15~20,茯芩15~20, 澤瀉15~20,山茱萸15~20,枸杞子20~25,菟絲子20~25, 白芍15~2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腎積水的苗藥,其特征在于該苗藥由以下21味質量配比的藥材配制而成: 金剛藤35,生地黃25,續斷25,車前子25,雞血藤25,茯芩25, 金錢草18,通草12,冬瓜皮18,旱蓮草28,龍葵25,杜仲25, 桑寄生25,牛膝35,豬芩18,茯芩18,澤瀉18,山茱萸18, 枸杞子22,英絲子22,白茍18。
【文檔編號】A61K36/90GK103463373SQ201310380382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明者】龔川瑞, 張丹青 申請人:貴州鴻德中藥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