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椎體融合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能夠更好的支撐、固定椎體的椎體融合器,包括第一外殼、第二外殼、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推桿、第一撐開組件、第二撐開組件和滑塊組件,所述的第一外殼的一端伸入至第二外殼內,第一套筒與推桿設置在第一外殼內,推桿的一端伸入第一套筒內,第二套筒的一端套裝在第一套筒上,另一端位于第二外殼內,第一撐開組件、第二撐開組件分別與滑塊組件活動連接,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活動連接。本發明操作方便,能夠對脊柱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方便了手術的操作,具有很好的穩固性。
【專利說明】椎體融合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椎體融合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能夠更好的支撐、固定椎體的椎體
融合器。
【背景技術】
[0002]椎體融合器是置入脊柱節段間,對其起到作支撐脊柱的作用,現有的椎體融合器雖然也能夠支撐脊柱,但是其穩固性較差,由于人體脊柱隨著人體動作的同時也會隨之運動,如果椎體融合器的支撐效果較差,就達不到預期治療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椎體融合器。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椎體融合器,包括第一外殼、第二外殼、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推桿、第一撐開組件、第二撐開組件和滑塊組件,所述的第一外殼的一端伸入至第二外殼內,第一套筒與推桿設置在第一外殼內,推桿的一端伸入第一套筒內,第二套筒的一端套裝在第一套筒上,另一端位于第二外殼內,第一撐開組件、第二撐開組件分別與滑塊組件活動連接,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活動連接;
[0005]所述的滑塊組件具有推動滑塊、連接滑塊和固定塊,推動滑塊設置在第一套筒內部,連接滑塊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筒內,另一端位于第二套筒內,固定塊設置在第二套筒的底部并與第二外殼相接觸;
[0006]所述的第一撐開組件具有兩個第一葉片與兩個第一連接桿,兩個第一葉片分別位于第二外殼的兩側,第一 葉片與第一連接桿活動連接,第二撐開組件具有兩個第二葉片與兩個第二連接桿,兩個第二葉片分別位于第二外殼兩側的,第二葉片與第二連接桿活動連接,所述的兩個第一連接桿分別與推動滑塊和連接滑塊在第一套筒內的端部活動連接,兩個第二連接桿分別與固定塊和連接滑塊在第二套筒內的端部活動連接。
[0007]所述的第一葉片與第一連接桿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0008]所述的第二葉片與第二連接桿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0009]所述的第一連接桿分別與推動滑塊和連接滑塊在第一套筒內的端部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0010]所述的兩個第二連接桿分別與固定塊和連接滑塊在第二套筒內的端部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0011]所述的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通過銷活動連接。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操作方便,能夠對脊柱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方便了手術的操作,具有很好的穩固性,葉片的長度可以使融合器起到有效地固定椎體的作用,不易從椎體中脫出,從而降低了術后植入失效的可能性,兩組葉片有序張開,方便了整個組件的手術植入及取出。【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初始狀態的示意圖。
[0015]圖2是本發明沿箭頭方向推動第一外殼的示意圖。
[0016]圖3是本發明的最終狀態示意圖。
[0017]圖4是圖2的A-A剖視圖。
[0018]圖中:1.第一外殼,2.第二外殼,3.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推桿,6.第一撐開組件,61.第一葉片,62.第一連接桿,7.第二撐開組件,71.第二葉片72.第二連接桿,8.滑塊組件,81.推動滑塊,82.連接滑塊,83.固定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0020]如圖3所不的椎體融合器,包括第一外殼1、第二外殼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推桿5、第一撐開組件6、第二撐開組件7和滑塊組件8,所述的第一外殼I的一端伸入至第二外殼2內,第一套筒3與推桿5設置在第一外殼I內,推桿5的一端伸入第一套筒3內,第二套筒4的一端套裝在第一套筒3上,另一端位于第二外殼2內,第一撐開組件6、第二撐開組件7分別與滑塊組件8活動連接,第二套筒4內設有滑槽,第一套筒3通過滑槽與第二套筒4滑動連接。
[0021]滑塊組件8具有推動.滑塊81、連接滑塊82和固定塊83,推動滑塊81設置在第一套筒3內部,連接滑塊82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筒3內,另一端位于第二套筒4內,固定塊83固定設置在第二套筒4的底部并與第二外殼2相接觸;
[0022]第一撐開組件6具有兩個第一葉片61與兩個第一連接桿62,兩個第一葉片61分別位于第二外殼2的兩側,第一葉片61與第一連接桿62通過銷軸連接,第二撐開組件7具有兩個第二葉片71與兩個第二連接桿72,兩個第二葉片71分別位于第二外殼2兩側的,第二葉片71與第二連接桿72通過銷軸連接,兩個第一連接桿62分別與推動滑塊81和連接滑塊82在第一套筒3內的端部活動連接,兩個第二連接桿72通過銷軸分別與固定塊83和連接滑塊82在第二套筒4內的端部相連接。
[0023]第一連接桿62由兩個桿子組成,兩個桿子活動連接,兩個第一連接桿62相連接后組成四邊形;第二連接桿72也是由兩個桿子組成,兩個桿子活動連接,兩個第二連接桿72相連接后組成四邊形。
[0024]第一外殼I與第二外殼2通過銷連接,第一外殼I可沿銷在第二外殼2內移動。
[0025]第一外殼1、第二外殼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上都有設有可使兩個第一葉片61和兩個第二葉片71通過的槽。
[0026]本發明的原始狀態為圖1所不,第一外殼I的端部位于第二外殼2的外部,推桿5是放置在第一外殼I的外側的,且兩個第一連接桿62和兩個第二連接桿72都是各自收緊的,第一葉片61的頂部卡在第一外殼I的側邊上,第二葉片71的頂部卡在第二外殼2的側邊上。
[0027]如圖1、圖2、圖3和圖4當需要使用椎體融合器時,將第一外殼I向第二外殼2內推動,由于固定塊83已經與第二外殼2的底部相接觸,連接滑塊82慢慢帶動兩個第二連接桿72由各自的收緊狀態變為展開狀態,使第二葉片71伸出第二外殼2,當第二撐開組件7達到完全的撐開狀態,使用固定螺釘對第一外殼I和第二外殼2進行固定,再將推桿5推進第一外殼I內,推桿5將推動滑塊81向內推動,第一撐開組件6開始展開,兩個第一連接桿62由各自的收緊狀態變為展開狀態,帶動第一葉片61伸出第二外殼2,推桿5完全進入第一外殼I后,第一撐開組件6與第二撐開組件7都達到撐開的狀態,就可以完成操作過程,兩組葉片有序張開,方便了整個組件的手術植入及取出,便于手術的操作。
[0028]上述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
[0029]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 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椎體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殼(I)、第二外殼(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推桿(5 )、第一撐開組件(6 )、第二撐開組件(7 )和滑塊組件(8 ),所述的第一外殼(O的一端伸入至第二外殼(2)內,第一套筒(3)與推桿(5)設置在第一外殼(I)內,推桿(5)的一端伸入第一套筒(3)內,第二套筒(4)的一端套裝在第一套筒(3)上,另一端位于第二外殼(2)內,第一撐開組件(6)、第二撐開組件(7)分別與滑塊組件(8)活動連接,第一套筒(3)與第二套筒(4)活動連接; 所述的滑塊組件(8)具有推動滑塊(81)、連接滑塊(82)和固定塊(83),推動滑塊(81)設置在第一套筒(3)內部,連接滑塊(82)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筒(3)內,另一端位于第二套筒(4)內,固定塊(83)設置在第二套筒(4)的底部并與第二外殼(2)相接觸; 所述的第一撐開組件(6)具有兩個第一葉片(61)與兩個第一連接桿(62),兩個第一葉片(61)分別位于第二外殼(2)的兩側,第一葉片(61)與第一連接桿(62)活動連接,第二撐開組件(7)具有兩個第二葉片(71)與兩個第二連接桿(72),兩個第二葉片(71)分別位于第二外殼(2)兩側的,第二葉片(71)與第二連接桿(72)活動連接,所述的兩個第一連接桿(62)分別與推動滑塊(81)和連接滑塊(82)在第一套筒(3)內的端部活動連接,兩個第二連接桿(72 )分別與固定塊(83 )和連接滑塊(82 )在第二套筒(4 )內的端部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椎體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葉片(61)與第一連接桿(62)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椎體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葉片(71)與第二連接桿(72)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 述的椎體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連接桿(62)分別與推動滑塊(81)和連接滑塊(82)在第一套筒(3)內的端部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椎體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第二連接桿(72)分別與固定塊(83)和連接滑塊(82)在第二套筒(4)內的端部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椎體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殼(I)與第二外殼(2)通過銷活動連接。
【文檔編號】A61B17/70GK103431902SQ201310389000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胡火星, 賈愛紅, 莊寅 申請人:常州鼎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