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中藥原料藥制成:蒼術6~9g、厚樸花6~9g、延胡索6~9、蓽澄茄4~6g、荔枝核6~9g、高良姜3~6g、荊芥炭4~6g、佛手6~9g、芡實6~9g、大棗6~10g。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健脾祛濕、止瀉澀腸的功效,臨床常根據不同證型辨證施治。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寒濕困脾型腹瀉,是指寒濕內盛,中陽受困而表現的證候。多由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淋雨涉水,居處潮濕,以及內濕素盛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脘腹痞悶脹痛,食少便溏,腹脹,腹痛,腸鳴泄瀉,糞便清稀成膿粘液,日行數次,四肢沉重,脘悶食少。頭身困重,面色晦黃,或肌膚面目發黃,黃色晦暗如煙熏,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多由于脾腎陽虛造成的。目前西醫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健脾祛濕、止瀉澀腸的功效,臨床常根據不同證型辨證施治。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上的不足,提供療效好、療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無毒副作用的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中藥原料藥物組分組成:蒼術6~9g、厚樸花6~9g、延胡索6~9、蓽澄爺4~6g、蒸枝核6~9g、高良姜3~6g、荊芥炭4~6g、佛手6~9g、突實6~9g、大率6~10g。
[0006]本發明中藥中的蒼術味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甓,風濕痹痛.......《珍珠囊》:蒼術健胃安脾,諸
濕腫非此不能除。現代研究,具有調整胃腸運動功能、且具有較強的抗潰瘍、保肝、抑菌的作用。厚樸花苦,微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芳香化濕,理氣寬中。用于脾胃濕阻氣滯,胸脘痞悶脹滿,納谷不香。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功能與主治: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蓽澄茄味辛,性溫。歸脾、胃、腎、膀胱經。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用于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郁滯,小便渾濁。《本草綱目》暖脾胃,止嘔吐噦逆。”《本草述鉤元》蓽澄茄,溫益脾胃,令人能食。”荔枝核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行氣散結,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睪丸腫痛。高良姜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功能主治: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荊芥炭性轉澀.收斂止血。佛手味辛、甘、苦、性溫、無毒,入肝、脾、胃、肺經,功能主治:有疏肝解郁、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芡實的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主治:久瀉不止,小便不禁,腰膝痛,濕痹……。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擗。"以上諸藥相配,治療該病,相得益彰。
[0007]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水煎服。本發明經臨床驗證:治愈率為90%以上,有效率在95%以上,無毒副作用。【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實施病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09]實施例1: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藥物:蒼術6~9g、厚樸花6~9g、延胡索6~9、蓽澄爺4~6g、蒸枝核6~9g、高良姜3~6g、荊芥炭4~6g、佛手6~9g、突實6~9g、大率6~10g。
[0010]實施例2:—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藥物:蒼術9g、厚樸花6g、延胡索9g、蓽澄爺4g、蒸枝核6g、高良姜4g、荊芥炭6g、佛手6g、突實9g、大率6g。
[0011]臨床療效總結:
[0012]一、本方多年來在臨床應用廣泛,治療上百例患者,療效頻佳。
[0013]二、診斷標準:寒濕困脾型腹瀉,是指寒濕內盛,中陽受困而表現的證候。多由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淋雨涉水,居處潮濕,以及內濕素盛等因素引起。以脾運失健和寒濕中阻癥狀并見為辨證依據,臨床表現:脘腹痞悶脹痛,食少便溏,腹脹,腹痛,腸鳴泄瀉,糞便清稀成膿粘液,日行數次,四肢沉重,脘悶食少。頭身困重,面色晦黃,或肌膚面目發黃,黃色晦暗如煙熏,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
[0014]三、用藥方法:將以上諸原料藥篩選、混合浸泡后加水濃煎成湯劑,每劑100ml,每日早、晚兩次,每次50ml 口服。
[0015]四、療效評定: [0016]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0017]好轉:臨床癥狀改善。
[0018]未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0019]五、治療效果:本發明中藥治療本病,經統計治愈率在90%以上,有效率95%以上。
[0020]六、典型病例
[0021]1、劉XX,女,38歲,2009年10月就診.主訴2天前,過食生冷,開始腹瀉水樣便,經口服氟哌酸膠囊,效果不佳,喜熱、怕冷、坐涼椅子就腹痛、腹瀉。患者要求服用本發明中藥10劑,并指導飲食,臨床癥狀完全消失,3個月隨訪未再復發。
[0022]2、叢XX,女,62歲,于2010年6月就診,主訴怕冷,脘腹痞悶脹痛,食少便溏,3月余,面腫,四肢沉重,經常進行腹部熱敷,好轉又反復。患者要求服本發明中藥7劑,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半年隨訪未再復發。
[0023]3、田XX,女,33歲,于2010年4月就診,患者主訴,產后腹脹,腹痛,腸鳴泄瀉,糞便清稀成膿粘液數年,近幾天腹瀉水樣便,每次量不多,伴四肢沉重,脘悶食少,頭身困重,在當地衛生所買PPA片口服效果不佳。患者要求服本發明中藥15劑,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半年隨訪未再復發。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寒濕困脾型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中藥原料藥制成:蒼術6~9g、厚樸花6~9g、延胡索6~9、蓽澄爺4~6g、蒸枝核6~9g、高良姜3~6g、荊芥炭4~ 6g、佛手6~9g、突實6~9g、大率6~10g。
【文檔編號】A61P1/12GK103479938SQ201310429124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3日
【發明者】李金梅, 王俊茹 申請人:李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