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段式按摩椅靠背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包括依次連接的頸肩段、背部段和腰部段;所述的頸肩段包括第一外殼、第一支架和填充在第一外殼與第一支架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頸肩段設有分別作用于頸肩部兩側的兩個單頭式圓柱狀按摩頭;所述的背部段包括第二外殼、支架和填充在第二外殼與支架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背部段設有由兩對滑輪型按摩頭組成的滑輪按摩機構;所述的腰部段包括第三外殼、第三支架和填充在第三外殼與第三支架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腰部段設有作用于腰椎兩側的雙頭式轉盤型按摩頭。本發明通過三段式的按摩椅靠背設計,更加符合人體曲線的要求,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相關人體尺寸和按摩功能等使用需要。
【專利說明】一種分段式按摩椅靠背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保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分段式按摩椅靠背。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按摩椅靠背設計為整體式,即肩頸部、背部、腰部三個部分設計為一個整體,依靠按摩椅內部機械裝置有限范圍位移起到局部按摩作用。這種整體式按摩椅靠背內部機械裝置是將按摩頭或氣墊等裝置安裝在一個整體靠背框架上,通過電機驅動和氣壓控制實現特定部位按摩頭轉動或氣墊擠壓等局部按摩功能,因此傳統的整體式按摩椅背部設計僅能在固定位置或有限尺寸范圍內通過特定部位按摩裝置位移起到局部按摩的作用,按摩功能僅適用于成年人標準體形少部分人群尺寸相匹配。
【發明內容】
[0003]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段式按摩椅靠背,更加符合人體曲線的要求,已達到按摩座具靠背與人體的充分接觸,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相關人體尺寸和按摩功能等使用需要。
[0004]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包括依次連接的頸肩段、背部段和腰部段;所述的頸肩段包括第一外殼、第一支架和填充在第一外殼與第一支架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頸肩段設有分別作用于頸肩部兩側的兩個單頭式圓柱狀按摩頭;所述的背部段包括第二外殼、支架和填充在第二外殼與支架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背部段設有由兩對滑輪型按摩頭組成的滑輪按摩機構;所述的腰部段包括第三外殼、第三支架和填充在第三外殼與第三支架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腰部段設有作用于腰椎兩側的雙頭式轉盤型按摩頭。
[0005]所述的頸肩段,兩側稍凸起,中間稍內陷,按摩頭緊貼外套,整體呈“凹”型構造。
[0006]所述的背部段,靠面平整,兩側填充海綿,與身體接觸部分略為內陷。
[0007]所述頸肩段與背部段之間、背部段與腰部段之間,均通過外部連接和內部連接兩種方式同時進行連接。
[0008]所述外部連接為設在上一部分外殼底端的齒輪嵌入下一部分外殼頂端的U型槽,齒輪的輪齒與U型槽內壁上的齒型凸起嚙合。
[0009]所述齒型凸起設在聯動板上,所述的聯動板活動設在U型槽內,在U型槽與聯動板之間設第一彈簧,在聯動板的一端設有斜面;在U型槽上設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的一端與按鈕相連,在按鈕的側面上設有與聯動板的斜面相配合使用的楔面。
[0010]所述內部連接為連桿連接,連桿兩端為球狀,分別嵌入相連兩部分的支架相應的連接槽中。
[0011 ] 所述雙 頭式轉盤型按摩頭與第二電機相連。
[0012]所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上的連接槽為葫蘆狀,在連桿的球狀端頭設有多個卡位,連桿的轉動及抽拉實現內部框架的轉動及滑移。[0013]所述單頭式圓柱狀按摩頭與第一電機相連。
[0014]所述滑輪按摩機構包括行走電機、滑輪按摩頭、行程桿和絲桿;所述的行程桿和絲桿交叉相連,所述的行走電機與絲桿相連,所述的滑輪按摩頭與行走電機相連。
[0015]所述行程桿有兩條,平行設在由橫桿和豎桿組成的方形支架上;所述的絲桿垂直設在行程桿上,一端與橫桿相連。
[0016]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通過三段式的按摩椅靠背設計將肩頸部位、靠背部位和腰部作為一個可獨立控制的分段式靠背,各個部位的按摩方式可以通過獨立電機實現單獨控制,同時在各部位的按摩頭裝置的移動不受到整體結構框架的限制,可以根據使用者人體的尺寸和靠背的形態進行分體式調節,已達到與人體完全匹配,更加符合人體曲線的要求,已達到按摩座具靠背與人體的充分接觸,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相關人體尺寸和按摩功能等使用需要。除此之外,還具有的優點包括:
I)靠背頸肩部分兼當使用者頭枕,采用兩側稍凸起中間稍內陷的“凹”型構造;背部部分靠面平整,略為內陷;腰部部分造型類似背部部分,體量稍小,高度縮短;接觸面整體在左視圖上呈S型曲線,以求更好地符合人體脊椎結構。
[0017]2)內部設置了不同的按摩器械,滿足不同部位的按摩需求。
[0018]3)整體設計追求從“使人適應座椅”到“使座椅適合人”的轉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分段式按摩椅靠背的主視圖;
圖2是分段式按摩椅靠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分段式按摩椅靠背的側視圖;
圖4是外部連接的俯視圖;
圖5是外部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1]如圖1所示,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結構是縱向依照人體頸肩部、背部、腰部形狀分三段設計,分別為頸肩段1、背部段2和腰部段3,各段分間設有伸縮可調的連接部件,經不同幅度的折疊變換,使按摩椅整體體量減小。頸肩段I部分兼當使用者頭枕,兩側稍凸起,填充海綿;中間稍內陷,按摩頭緊貼面料層,整體呈“凹”型構造;頸肩段I部分采用一對單頭固定式按摩頭,其周期性轉動產生揉捏、指壓的按摩效果。背部段2體量較大,靠面平整,兩側填充海綿,與身體接觸部分略為內陷;背部段2部分采用滾輪按摩頭,可以通過并可沿著絲桿上下移動,實現連續按摩。腰部段3造型類似背部部分,體量稍小,高度縮短;接觸面整體在側視圖上呈S型曲線。腰部段3部分釆用雙頭固定式按摩頭,其周期轉動產生揉捏、滾壓的按摩效果。頸肩段1、背部段2和腰部段3在結構上均包括外殼(可為塑料材質)、支架(主要用于支撐按摩機構)、填充物(例如海綿)等部件,外殼被面料層包裹,靠背背面部分露出。
[0022]如圖2、圖3、圖4所不,頸肩段I包括第一外殼16、第一支架21和分別作用于頸肩部兩側的兩個單頭式圓柱狀按摩頭7,在第一支架21上設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軸槽與兩齒輪嚙合后帶動其上安裝的兩個單頭式圓柱狀按摩頭7,單頭式圓柱狀按摩頭7分別作用于頸肩部兩側,其周期性的圓周旋轉產生揉捏、指壓的按摩效果。背部段2包括第二外殼19、支架和兩對滑輪型按摩頭組成的滑輪按摩機構;支架為由兩條橫桿10和兩條豎桿11組成的方形支架;滑輪按摩機構包括行走電機8、滑輪按摩頭9、行程桿12和絲桿13 ;行程桿12有兩條,平行設在方形支架上;絲桿13垂直設在行程桿12上,一端與橫桿10相連;行走電機8與絲桿13相連,滑輪按摩頭9與行走電機8相連,通過行走電機8帶動進行多種方式的按摩,可按預先設定的軌道沿著絲桿13上下滑行,實現連續按摩以及定點震動按摩等,對背部產生推拿、滾壓、敲擊的按摩效果。腰部段3包括第三外殼20、第三支架17和作用于腰椎兩側的雙頭式轉盤型按摩頭15,在第三支架17上設第二電機14,第二電機14的軸槽與兩齒輪嚙合后帶動其上安裝的雙頭式轉盤型按摩頭15,雙頭式轉盤型按摩頭15周期性的轉動對腰椎兩側產生揉捏、滾壓的按摩效果。頸肩段與背部段之間、背部段與腰部段之間,均通過外部連接5和內部連接4兩種方式同時進行連接,內外兩處的連接方式相互協調統一,保證靠背裝置的伸縮可調。
[0023]如圖4和圖5所示,外部連接5為設在上一部分外殼底端的齒輪18嵌入下一部分外殼頂端的U型槽22 (倒置的U型),齒輪的輪齒與U型槽22內壁上的齒型凸起24嚙合,齒輪18的轉動及定位實現相應裝置外部的小范圍轉動及拉伸。具體為:在第一外殼16底部設一個齒輪18,在第二外殼19上部設一個U型槽22,設在U型槽22內部的齒型凸起24與齒輪18的輪齒嚙合。在第二外殼19底部設一個齒輪18,在第三外殼20上部設一個U型槽22,設在U型槽22內部的齒型凸起24與齒輪18的輪齒嚙合。齒型凸起24設在聯動板26上,聯動板26活動設在U型槽22內,在U型槽22與聯動板26之間設第一彈簧25,在聯動板26的一端設有斜面;在U型槽22上設有一固定板,在該固定板與按鈕28之間設有第二彈簧29,在按鈕28的側面上設有楔面27與聯動板26的斜面相配合使用。工作時,按下按鈕28,楔面27通過聯動板26的斜面壓迫聯動板26壓縮第一彈簧25,使得齒型凸起24向外縮進,離開嚙合的齒輪18 ;此時齒輪18可在U型槽22內做一定角度轉動及上下移動的調整,完成后,松開按鈕28,聯動板26歸位,齒型凸起24與齒輪18相互嚙合,固定。
[0024]內部連接4為連桿連接,連桿兩端為球狀,分別嵌入相連兩部分的支架相應的連接槽中,連桿的轉動及抽拉實現內部框架的轉動及滑移。具體為:在第一支架21上設有葫蘆狀連接槽,在(上)橫桿10上設有連接槽,連桿球狀端頭設有多個卡位,兩端分別對應連接在葫蘆狀連接槽和(上)橫桿10的連接槽中。在第三支架17上設有葫蘆狀連接槽,在(下)橫桿10上設有連接槽,連桿球狀端頭設有多個卡位,兩端分別對應連接在葫蘆狀連接槽和(下)橫桿10的連接槽中。
[0025]本發明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靠背頸肩部分兼當使用者頭枕,采用兩側稍凸起中間稍內陷的“凹”型構造;背部部分靠面平整,略為內陷;腰部部分造型類似背部部分,體量稍小,高度縮短;接觸面整體在左視圖上呈S型曲線,以求更好地符合人體脊椎結構。內部設置了不同的按摩器械,滿足不同部位的按摩需求。靠背裝置可折疊變換,使按摩椅整體體量減小,更為節省室內空間。靠背的肩頸部、背部、腰部三部分實現獨立控制,尺寸和角度可進行分別調節,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人體尺寸和形態的需求;整體設計追求從“使人適應座椅”到“使座椅適合人”的轉變。
【權利要求】
1.一種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頸肩段(I)、背部段(2)和腰部段(3);所述的頸肩段(I)包括第一外殼(18)、第一支架(21)和填充在第一外殼(18)與第一支架(21)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頸肩段(I)設有分別作用于頸肩部兩側的兩個單頭式圓柱狀按摩頭(7);所述的背部段(2)包括第二外殼(19)、支架和填充在第二外殼(19)與支架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背部段(2)設有由兩對滑輪型按摩頭組成的滑輪按摩機構;所述的腰部段(3)包括第三外殼(20)、第三支架(22)和填充在第三外殼(20)與第三支架(22)之間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腰部段(3)設有作用于腰椎兩側的雙頭式轉盤型按摩頭(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頸肩段(I),兩側稍凸起,中間稍內陷,按摩頭緊貼外套,整體呈“凹”型構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部段(2),靠面平整,兩側填充海綿,與身體接觸部分略為內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頸肩段(I)與背部段(2)之間、背部段(2)與腰部段(3)之間,均通過外部連接(5)和內部連接(4)兩種方式同時進行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連接(5)為設在上一部分外殼底端的齒輪(23)嵌入下一部分外殼頂端的U型槽(22),齒輪(23)的輪齒與U型槽內壁上的齒型凸起(24)嚙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齒型凸起(24)設在聯動板(26)上,所述的聯動板(26)活動設在U型槽(22)內,在U型槽(22)與聯動板(26)之間設第一彈簧(25),在聯動板(26)的一端設有斜面;在U型槽(22)上設有第二彈簧(29),第二彈簧(29)的一端與按鈕(28)相連,在按鈕(28)的側面上設有與聯動板(26)的斜面相配合使用的楔面(27)。`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連接(4)為連桿連接,連桿兩端為球狀,分別嵌入相連兩部分的支架相應的連接槽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頭式轉盤型按摩頭(15)與第二電機(14)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按摩機構包括行走電機(8)、滑輪按摩頭(9)、行程桿(12)和絲桿(13);所述的行程桿(12)和絲桿(13)交叉相連,所述的行走電機(8)與絲桿(13)相連,所述的滑輪按摩頭(9)與行走電機(8)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桿(12)有兩條,平行設在由橫桿(10)和豎桿(11)組成的方形支架上;所述的絲桿(13)垂直設在行程桿(12)上,一端與橫桿(10)相連。
【文檔編號】A61H15/00GK103494702SQ201310478670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5日
【發明者】于娜, 張暢, 申黎明, 姜超, 葉覓, 李然, 華欣欣, 龔曉林 申請人: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