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提出一種蛹蟲草微膠囊,該微膠囊以蛹蟲草超微粉為囊芯、預膠化淀粉為囊材構成,其組成質量比為:蛹蟲草:預膠化淀粉=10:1-3,以囊芯與囊材在15℃的水體系中混合分散,再通過升溫保溫、除水、干燥、過篩制備得到微膠囊。本發明還提出一種蛹蟲草微膠囊制劑,由蛹蟲草微膠囊加微晶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淀粉鈉、硬脂酸鎂按照常規制劑方法制備而成。具有穩定性好,產品保質期長,有效成分含量高、成分溶解溶出快、味覺良好、方便使用的特點。
【專利說明】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及其制備 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蛹蟲草,又稱北冬蟲夏草、北蟲草,是蟲草屬真菌。其藥理、藥化和臨床實驗證明蛹 蟲草完全可W作為冬蟲夏草的代用品。冬蟲夏草與人參、鹿茸齊名,為中國傳統的H大補品 而馳名中外,中醫認為,蟲草入肺腎二經,主治腎虛,陽萎遺精,腰膝酸痛,病后虛弱,自汗盜 汗等,是唯一的一種能同時平衡、調節陰陽的中藥。因此,有關蛹蟲草的應用研究也成為國 內外在蟲草研究方向上的熱點。
[0003] 蛹蟲草除了含有蛋白質、脂類、糖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生命基本元素外,還含有 蟲草酸、蟲草素、蟲草多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蟲草酸(甘露醇) 可W顯著地降低頗壓,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因而使腦溢血和腦血栓病癥得到緩解。蟲草素是 一種具有抗菌活性的核巧類物質,對核多聚腺巧酸聚合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在DNA轉錄 mRNA過程中使mRNA成熟障礙,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并有降血糖的作用。蟲草多糖是一種高 度分枝的半乳甘露聚糖,它能促進淋己細胞轉化,提高血清IgG的抗體含量和機體的免疫 功能,增強機體自身抗癌抑癌的能力。SOD可W消除機體內超氧自由基,具有抗衰老、抗癌抑 癌的作用。此外,蛹蟲草還含有豐富的砸(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谷脫甘膚過氧化 酶的活性中也,W砸半脫氨酸的形式連接在酶蛋白的膚鏈上,保護細胞膜的穩定性的正常 的通透性,并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體的產生,增強機體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同時,大量的科 學實踐證明砸可W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0004] 目前,蛹蟲草被廣泛用于醫藥和保健品中。由于蛹蟲草獨特的腥氣微苦味,市場上 蛹蟲草產品W膠囊劑為主W掩蔽其氣味,但膠囊劑的材料安全性使部分消費者持懷疑謹慎 態度。現有的蛹蟲草片,氣味口感欠佳,部分消費者不易接受,并且與膠囊劑一樣穩定性低, 影響功效的發揮。蛹蟲草酒類產品雖然較易制得,但對于不宜飲酒的人群有局限;沖劑、口 服液等產品也存在穩定性低,影響功效的問題。另外,現有技術添加大量助劑輔料,顯著影 響了制劑產品蛹蟲草含量,而且制劑過程中腺巧、蛋白等有效成分下降明顯,即降低產品有 效性,又增加了服用量。因此需要尋找一種穩定性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可靠性強且人們樂 于接受的蛹蟲草制劑產品。
[0005] 超微粉碎技術是近20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能把藥物/食品加工成 微米甚至納米級的微粉,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中藥、食品生產及應用中 已成為一種基本加工技術。目前,超微粉碎技術也已用于蛹蟲草腺巧等有效成分的提取中 (CN201210000824. X,CN201110437505. 0),從而有效的解決了蟲草有效成分溶解、溶出的問 題。但對于蛹蟲草而言,超微粉末又存在兩個明顯的不足:一是超微粉易潮解板結、流動性 差、可壓性差、不易壓制成型、全草粉難W制劑;二是微粉中的穩定性差的有效成分更易分 解變質,導致其穩定性的急劇降低,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因此,單一的超微粉碎技術對解決 蛹蟲草制劑難W達到良好的效果。
[0006] 由囊芯囊材構成的微膠囊技術是21世紀制藥工業重點開發的高新技術之一。其 應用范圍也已經擴展到醫藥,食品,飼料,涂料,化妝品等多種行業。其中囊芯多為單一的物 質、中藥提取物等,少有中藥微粉制得微膠囊的報道;可用作包裹材料(囊材)的有天然高 分子材料如植物膠、阿拉伯膠、海藻酸軸、卡拉膠、瓊脂等,其次是淀粉及纖維素衍生物如糊 精、低聚糖、甲殼素等及其衍生物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微膠囊的制備有多種方法如:相 分離法,單凝聚或復凝聚法,W及溶劑-非溶劑法。其中相分離法采用囊材囊芯分散于水 相,加入凝聚劑脫水、囊材凝聚、固化,經沉淀分離而制成微囊,現已成為藥物微囊化的主要 制備方法之一,該工藝設備簡單,高分子囊材來源廣泛,凝聚劑易得,適用于疏水性強的藥 物;而單(或復)凝聚法制備微囊,將藥物混息或乳化于該凝聚物溶液中,加入凝聚劑使囊 材在藥物表面凝聚,經沉淀、分離、干燥制得微囊粉,該法要求囊芯(藥物)具備適當表面特 性(易被囊材凝聚相所潤濕),還需加入凝聚劑W促進囊材的凝聚;溶劑-非溶劑法是加入 一種對該聚合物不溶的液體(稱非溶劑),引起相分離而將藥物包成微囊或形成微球。現有 微膠囊技術需加入多種試劑(凝聚劑、電解質、表面活性劑、非水溶劑等),產品安全性不易 確保,并且伴隨復雜的工藝過程,導致產品成本高可靠性差,極大地限制了微膠囊技術的實 際應用。目前W蛹蟲草超微粉制備微膠囊及其微膠囊制劑產品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針對蛹蟲草產品及其制備技術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穩定性 好,產品保質期長,有效成分含量高、成分溶解溶出快、味覺良好、方便使用的蛹蟲革微膠 囊,該微膠囊W蛹蟲草超微粉為囊芯、預膠化淀粉為囊材構成,其組成質量比為:蛹蟲草: 預膠化淀粉=10 ;1-3, W囊芯與囊材在15C的水體系中混合分散,再通過升溫保溫、除水、 干燥、過篩制備得到微膠囊。
[0008] 所述蛹蟲草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9] a、將蛹蟲草原料清洗,《5(TC條件下烘干后粉碎得粗粉;
[0010] b、干燥粗粉經氣引式粉碎機超微粉碎得蛹蟲草超微粉;
[0011] C、預膠化淀粉W《15 C的冷純水配制成10% -20 %的溶液,保持溶液體系 《15C,攬拌下將蛹蟲草超微粉分批加入冷溶液中,充分分散,混合均勻,然后緩慢升溫至 50°C,保溫1小時。
[0012] t將濕品靜置于《5(TC下真空除水,相同溫度條件下減壓干燥5小時,過100目 篩,即得蛹蟲草微膠囊粉。
[0013] 所述步驟二中蛹蟲草超微粉粒徑為30-82 y m。
[0014]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蛹蟲草微膠囊制劑,該蛹蟲草微膠囊制劑由蛹蟲 草微膠囊加微晶纖維素、駿甲基纖維素軸、駿甲基淀粉軸、硬脂酸鎮按照常規制劑方法制備 而成。
[0015] 所述蛹蟲草微膠囊制劑中各組分的質量比為蛹蟲草微膠囊粉;微晶纖維素;駿甲 基淀粉軸;駿甲基纖維素軸:硬脂酸鎮=100 :5-10 ;0-5 ;0-1 ;0-1。
[0016] 進一步的,所述蛹蟲草微膠囊制劑為經混合、制粒、干燥、滅菌、壓片制成的普通 片、分散片或巧嚼片
[0017] 進一步的,所述的蛹蟲草微膠囊制劑為經混合、制粒、干燥、滅菌、灌裝后制成的膠 囊或顆粒劑。
[0018]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9] (1)本發明制備過程除加入純水外,不需添加任何化學凝聚劑,不僅簡化了制備工 藝降低成本,而且最大程度地杜絕了產品的安全隱患,增強了產品安全性。
[0020] (2)微膠囊粉性能優良,粒度細膩而均勻,分散性強、可壓性好、流動性強,方便后 續制劑加工;微膠囊化能夠增強蛹蟲草有效成分穩定性,提高產品可靠性、克服了現有超微 粉技術的不足,能夠明顯提升制劑產品質量。
[0021] (3)微膠囊制劑有效成分溶解性強、溶出快,有利于蛹蟲草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 有效發揮產品功效;
[002引(4)制劑輔料用量少、制劑中的蛹蟲草含量高,產品實用性及有效性強。
[002引 妨巧IJ備的蛹蟲草微膠囊片劑口感好、氣味自然芬芳,改善了蛹蟲草本身的腥氣、 苦味,方便使用。
[0024] (6)制備技術方法簡單,操作簡便,設備簡單,生產周期短,無污染,成本低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 圖1為:芯/材比10 ;1制備的蛹蟲草微膠囊與相同質量比例蛹蟲草超微粉/預 膠化淀粉物理混合物DTA對比;
[0026] 圖2為;10 ;1芯/材比制備的蛹蟲草微膠囊DTA-TG譜;
[0027] 圖3為;10 ; 1蛹蟲草超微粉/預膠化淀粉物理混合物DTA-TG譜;
[0028] 圖4為;蛹蟲草超微粉DTA-TG譜;
[002引圖5為;蛹蟲草超微粉/微膠囊(400倍)顯微圖對比,左;超微粉;右;微膠囊粉。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引]實施例1
[0032] 稱取預膠化淀粉300g,攬拌下緩慢加入IOOOml預冷于15C的純水中,體系均勻溶 解后,補加冷水至預膠化淀粉含量達20%止。IOOOg蛹蟲草超微粉攬拌下分批緩慢加入冷 溶液中,《15C下充分攬拌均勻,后平鋪于巧盤(物料厚度Icm)置于5(TC烘箱中,物料升 溫后保溫1小時,再真空除水,減壓干燥,過篩,得1236g蛹蟲草微膠囊粉。
[003引 實施例2
[0034]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但是采用預膠化淀粉200g,加冷水配制成15%的溶液與 IOOOg蛹蟲草超微粉制備得1127g蛹蟲草微膠囊粉。
[00對 實施例3
[0036]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但是采用預膠化淀粉IOOg,加冷水配制成10%的溶液與 IOOOg蛹蟲草超微粉制備得1006g蛹蟲草微膠囊粉。
[0037] 實施例4
[003引蛹蟲草微膠囊粉IOOOg與50g微晶纖維素、50g駿甲基淀粉軸混合過80目篩,濕法 制粒,《5(TC下減壓充分干燥,再加入IOg硬脂酸鎮混合均勻,控制《5(TC下微波滅菌1小 時,壓片,即制成1760片蛹蟲草(微膠囊)分散片化OOmg /片)。
[0039] 實施例5
[0040] 蛹蟲草微膠囊粉IOOOg與IOOg微晶纖維素混合均勻后,過20目篩,濕法制粒, 《5(TC下減壓充分干燥,再加入IOg硬脂酸鎮混合均勻,控制《5(TC下微波滅菌1小時,壓 片,即制成1755片蛹蟲草(微膠囊)片化OOmg /片)。
[00川 實施例6
[0042] 蛹蟲草微膠囊粉IlOOg與50g微晶纖維素混合均勻后,W 2. Og駿甲基纖維素軸 配制的1 %溶液濕法制粒,《5(TC下減壓充分干燥,再加入IOg硬脂酸鎮混合均勻,控制 《5(TC下微波滅菌1小時,壓片,即制成1830片蛹蟲草(微膠囊)片化OOmg /片)。
[004引 實施例7
[0044] 蛹蟲草微膠囊粉IOOOg與IOOg微晶纖維素、7. 5g駿甲基纖維素軸混合均勻后,過 80目篩,W 2. 5g駿甲基纖維素軸配制的1 %溶液濕法制粒,《5(TC下減壓充分干燥,再加入 IOg硬脂酸鎮混合均勻,控制《5(TC下微波滅菌1小時,壓片,即制成1330片蛹蟲草(微膠 囊)巧嚼片巧OOmg /片)。
[0045] 實施例8
[0046] 蛹蟲草微膠囊粉IOOOg與50g微晶纖維素、50g駿甲基淀粉軸混合均勻后,過80目 篩,濕法制粒,《5(TC下減壓充分干燥,再控制《5(TC下微波滅菌1小時,灌入0號膠囊,制 得2571粒蛹蟲草(微膠囊)膠囊劑(400mg /膠囊)。
[0047] 實施例9
[0048] 蛹蟲草微膠囊粉IOOOg與IOOg微晶纖維素、7. 5g駿甲基纖維素軸混合均勻后, 過80目篩,W 2. 5g駿甲基纖維素軸配制的1%溶液濕法制粒,《5(TC下減壓充分干燥,再 控制《5(TC下微波滅菌1小時,W顆粒包裝機包裝制得902袋蛹蟲草(微膠囊)顆粒劑 (1220mg /袋)。試驗例:
[0049] (1)微膠囊化可行性
[0050] 蛹蟲草超微粉(囊芯)與預膠化淀粉(囊材)冷溶液充分攬拌混合均勻,凝聚相 冷溶液能夠在囊芯物界面潤濕、鋪展,緩慢升溫至5(TC保溫1小時,凝聚相溶液中囊材在囊 芯表面逐步析出、成膜、固化,最終凝聚成蛹蟲草微膠囊;
[0051] 本發明使用的單一囊材-預膠化淀粉為膨脹性多糖類囊材(藥用輔料),水相中具 有低溫溶解度高、高溫溶解度小的特性,保持低溫冷溶液與超微粉攬拌混合能夠使囊材在 囊芯物界面充分潤濕、均勻鋪展,然后再升溫使囊材逐步析出于囊芯表面而凝聚成囊。芯/ 材比10 ;1?3范圍內隨囊材比例的增加,微囊化率明顯提高,但囊芯蛹蟲草含量下降明顯, 微膠囊粉載藥量降低(表1)。
[005引(2) DTA-TG 熱分析
[0053] W 10 ;1芯/材比制備的蛹蟲草微膠囊與相同質量比例囊芯-囊材物理混合物對 比測試DTA-TG分析(附圖1-3),微膠囊與混合物對比(附圖1)發現;二者DTA譜具有顯 著不同的熱特性,微膠囊77. 47°C、166. 54C和288. 2rC分別對應于體系的吸熱最低點、低 沸點組分揮發截止點及分解放熱起始點溫度,該體系各節點溫度皆明顯高于物理混合系的 對應值巧5. 23°C、116. 44C和283. 5rC );對物理混合物而言,其吸熱點巧5. 23C )低于 單純的蛹蟲草超微粉的58. 73C (附圖4),且吸熱峰更寬,吸熱溫度變化更大(由超微粉的 23. (TC -86. 39°C 的 63. 39°C 區間變化擴大至 23. (TC -116. 44°C 的 93. 44°C范圍),其 DTA 譜 為典型的混合物特征(溫度范圍增大、吸熱點降低);而微膠囊體系,由于仍然是一種"混合 物",表現出寬吸熱峰(23. (TC -166. 54C ),但其吸熱點卻提高至77. 47°C,顯著高于單純的 蛹蟲草超微粉的58. 73C值,說明體系不是一般意義的"混合物"。
[0054] TG譜顯示:微膠囊與混合物有明顯不同變化特點,255C前,微膠囊體系質量隨溫 度上升呈現平穩下降的變化(附圖2),而混合物體系質量呈明顯二階段降低(附圖3);體 系失重率也呈現明顯差異;微膠囊體系分解前失重率19. 02%,樣品的總失重率66. 825%, 而混合物分解前失重率8. 367%巧.551 % = 15. 918%,樣品總失重率為68. 734% ;
[00巧]體系熱效應,混合物與微膠囊二體系的熱效應也表現出顯著差異,混合物二吸熱 峰分別吸熱-1.39KJ / g和-151.90J / g(附圖3),微膠囊(附圖2)則為-1.62KJ / g 和-187.411/肖,稍高于混合物(超微粉附圖4為單一吸熱峰,吸熱-3.421(1/扣;混合物 分解放熱起始溫度283. 5rC,放熱量2. 19KJ / g,微膠囊分解放熱起始溫度288. 2rC高于 混合物(穩定性更強),放熱量1.07KJ / g,顯著低于混合物。
[0056] 綜合熱分析結果表明,微膠囊與混合物二者是明顯不同的物象體系,顯示微膠囊 已經生成。
[0057] 做物象顯微觀察
[0058] W數碼顯微成像系統(Wkon DS-5MC-U)觀察蛹蟲草超微粉與微膠囊,其顯微結 果差異明顯(附圖5),圖左的超微粉呈不規則橄攬形,顆粒度較均勻,顆粒遮光性較好(實 芯)而呈現陰影;圖右為微膠囊,為外形不規則的顆粒,由于制備過程中體系攬拌、變溫、干 燥(固化)等均勻性不可避免存在差異,單一微粉顆粒或多顆粒可同時形成膠囊,導致微膠 囊顆粒度大小不一,與超微粉比較其顆粒有明顯增大、外形不規則更明顯,且均勻度明顯降 低,體系中較大的微膠囊由于內部顆粒間隙并不致密(非實芯),同時在外層囊材的折光性 作用下,致使顆粒遮光性降低透光性增強,而使較大顆粒呈(半)透明狀,單一微粉形成的 微膠囊則保持原有均勻的遮光特性。
[0059] (4)微膠囊包裹率測定
[0060] 依據文獻(藥學實踐雜志,1998,19(2) :89-90)溶劑浸取法,對比測定微膠囊包裹 率,W囊材(預膠化淀粉)不溶性溶劑異丙醇浸取蛹蟲草相同質量份的蛹蟲草超微粉和蛹 蟲草微膠囊,對比二者紫外吸收強度的差異得包裹率。結果顯示(表1),預膠化淀粉對蛹蟲 草超微粉有良好的微膠囊化效果,能夠形成穩定的微膠囊,隨芯/材比10 ;1-3的增加(蛹 蟲草含量降低),包裹率由75. 23%提高達90% W上。
[0061] 表1 ;不同芯/材比微膠囊的包裹率
[0062]
【權利要求】
1. 一種蛹蟲草微膠囊,其特征在于:該微膠囊以蛹蟲草超微粉為囊芯、預膠化淀粉為 囊材構成,其組成質量比為:蛹蟲草:預膠化淀粉=10 :1_3,以囊芯與囊材在15°C的水體系 中混合分散,再通過升溫保溫、除水、干燥、過篩制備得到微膠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蛹蟲草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蛹蟲草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 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蛹蟲草原料清洗,< 50°C條件下烘干后粉碎得粗粉; 步驟二、干燥粗粉經氣引式粉碎機超微粉碎得蛹蟲草超微粉; 步驟三、預膠化淀粉以< 15°C的冷純水配制成10% -20%的溶液,保持溶液體系 < 15°C,攪拌下將蛹蟲草超微粉分批加入冷溶液中,充分分散,混合均勻,然后緩慢升溫至 50°C,保溫1小時; 步驟四、將濕品靜置于彡50°C下真空除水,相同溫度條件下減壓干燥5小時,過100目 篩,即得蛹蟲草微膠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蛹蟲草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蛹蟲草超微粉粒徑 為 30-82 μ m。
4. 一種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其特征在于,該蛹蟲草微膠囊制劑由蛹蟲草微膠囊加微晶 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淀粉鈉、硬脂酸鎂按照常規制劑方法制備而成。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蛹蟲草微膠囊制劑中各 組分的質量比為蛹蟲草微膠囊粉: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羧甲基纖維素鈉:硬脂酸鎂 =100 :5-10 :0-5 :0-1 :0-1。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蛹蟲草微膠囊制劑為經 混合、制粒、干燥、滅菌、壓片制成的普通片、分散片或咀嚼片。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蛹蟲草微膠囊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蛹蟲草微膠囊制劑為 經混合、制粒、干燥、滅菌、灌裝后制成的膠囊或顆粒劑。
【文檔編號】A61K9/48GK104224858SQ201310512743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任勇, 高茜, 袁放, 張敏敏 申請人:南京師范大學, 湖北仁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