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267718閱讀:362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它設有支架、固定葉片、活動葉片、調節板、調節旋鈕、支撐桿和腳座;所述的支架設有連接固定葉片的擋板,所述的擋板端部與側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側板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安裝板,所述的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連接,且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的交匯處設有插槽;所述的調節板穿插在插槽內,并通過調節旋鈕與支架固定并可沿著支架上下移動;所述的活動葉片設于調節板下方;所述的支撐桿穿插于第二安裝板上并可相對其上下移動和被固定;所述的腳座安裝于支撐架底端。本發明的撐開器能實現手術切口的上抬、上緣的外翻、寬度的調整、傾斜角度的調整,可獲得良好的手術視野,穩固性好,安全性高。
【專利說明】—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
【背景技術】
[0002]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一些病人需通過外科手術獲得治療。但是由于心臟和血液循環的特殊性,需開胸和體外循環進行手術,手術的創傷主要與體外循環有關,其次是切口的大小。微創心臟手術通過避免體外循環,或減小、避免手術切口,能降低手術創傷和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微創技術被應用于許多心臟病的心臟外科治療,包括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
[0003]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在不用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在主動脈和狹窄的冠狀動脈遠端之間用自體的血管建立一個新的血管通道,被比喻成“在跳動的心臟上架起生命的彩虹”。由于不用體外循環,避免了體外循環導致的對心、腦、腎、凝血系統等重要器官的損傷,大大降低了搭橋術的手術死亡率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成為冠心病外科手術的未來趨勢。
[0004]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通常需要使用撐開器,以撐開肋間組織切口、顯露手術視野,獲取乳內動脈。現有的撐開器主要有非微創切口撐開器和固定擋板小切口撐開器。非微創切口撐開器要求切口大,不能用于微創小切口 ;固定擋板小切口撐開器只能平行撐開切口,不能對切口形成上 抬與下壓、增大術野和充分顯露乳內動脈,且撐開葉片大小固定,不能針對不同身高、體型的病人進行有選擇性的更換。
[0005]中國專利文獻CN02265038.5,公告日2003年6月18日,公開了一種乳內動脈取材用胸骨撐開器。其主要包括一根L型的齒條、與所述齒條一側相連的一個固定葉片、一個套在所述的齒條有齒一側上活動的活動桿、在所述的活動桿的一端裝有可推動所述活動桿活動的進步器、在所述活動桿的另一端連有搭環、活動葉片、活動葉片鉤,在所述的活動葉片上還裝有螺栓。該胸骨撐開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特點,可大大改善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手術效率。但是該胸骨撐開器仍然未能解決撐開葉片大小不可調的缺陷,而且僅僅依靠活動葉片上的螺栓掀起單側胸骨,力度不足,難以獲得較大的切口傾斜角度,也不能實現切口向斜上方方向的提拉,另外,金屬材質的活動葉片較大且底面為平面狀,會對患者手術切口旁皮膚和組織產生擠壓,容易造成局部淤血。
[0006]綜上所述,亟需一種更加安全、撐開效果好、適用范圍廣的撐開器,但是目前關于這類撐開器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設有支架、固定葉片、活動葉片、調節板、調節旋鈕、支撐桿和腳座;所述的支架設有連接固定葉片的擋板,所述的擋板端部與側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側板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安裝板,所述的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連接,且所述的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的交匯處設有插槽;所述的調節板穿插在插槽內,并通過調節旋鈕與支架固定并可沿著支架上下移動;所述的活動葉片設于調節板下方;所述的支撐桿穿插于第二安裝板上并可相對于第二安裝板上下移動和被固定;所述的腳座安裝于支撐架底端。
[0009]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安裝板上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的調節板上方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的第二安裝孔下端設有一側帶U形卡齒的長方形的調節槽;所述的調節旋鈕設有兩根撥桿,所述的兩根撥桿一端的端面設有限位蓋;所述的限位蓋和撥桿插于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內,在撥桿和卡齒的配合下將調節板相對固定于支架上并可沿著支架上下移動。
[0010]優選地,所述的第二安裝板上設有支撐桿安裝孔,所述的支撐桿安裝孔下方設有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上設有固定夾;所述的支撐桿上設有棘齒;支撐桿穿插于支撐桿安裝孔和限位柱內,在固定夾與棘齒的配合下與第二安裝板相對固定。
[0011]優選地,所述的調節板下方設有活動葉片安裝孔,所述的活動葉片上設有掛鉤,所述的掛鉤插入在活動葉片安裝孔內。
[0012]優選地,所述的支架只設有一個側板。
[0013]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安裝板下端設有兩個限位爪。
[0014]優選地,所述的固定葉片和 活動葉片均設有釋放槽。
[0015]優選地,所述的支撐桿與腳座是鉸接的。
[0016]優選地,所述的腳座設有向上方凸起的弧形凹槽。
[0017]優選地,所述的支撐桿頂端設有限位塊。
[0018]優選地,所述的擋板與側板的夾角為120° -140° ;所述的活動葉片規格選自下列中的一種:a)長度7cm,彎角80° ;b)長度9cm,彎角75° ;c)長度12.5cm,彎角70°。
[0019]本發明的撐開器優點在于:
1、具有撐開肋間組織切口,顯露術野功能,切口微創,只有5cm左右;
2、設有支撐桿,借助支架和調節板使活動葉片可向斜上方抬起,支撐桿對切口上側胸壁還有下壓作用,從而可以上抬切口并外翻切口上緣,撐開切口,獲得乳內動脈的最佳顯露;
3、支架只一側設有側板,在取乳內動脈時,不會阻擋術者視野;
4、支架與支撐桿可形成良好支撐,在調節切口張開寬度、傾斜角度以及對上側胸壁施加不同大小下壓力時都能形成穩固支撐,不會滑移;
5、設有多個限位裝置,可保證調節板、支撐桿的在直線方向上移動,提高安全性;
6、腳座可與人體緊密接觸,抓住局部皮膚組織,穩固性能好;
7、固定葉片、活動葉片設有釋放槽,能減少對切口組織的擠壓;
8、活動葉片是掛在調節板上,可更換不同規格以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并且更便于手術操作;
總之,本發明的撐開器撐開效果好,穩固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附圖1是本發明的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2是支架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3是限位塊和固定夾的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4是活動葉片、調節板、調節旋鈕的組裝示意圖。
[0024]附圖5是支撐桿和腳座的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26]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支架,11.擋板,12.側板,13.第一安裝板,131.第一安裝孔,132.限位爪,14.第二安裝板,141.支撐桿安裝孔,15.插槽,16.側耳,17.限位柱,18.固定夾,2.固定葉片,21.固定葉片釋放槽,3.活動葉片,31.掛鉤,311.凸柄,312.限位帽,32.活動葉片釋放槽,33.把手,4.調節板,41.活動葉片安裝孔,411.上部槽孔,412.下部槽孔,42.第二安裝孔,43.調節槽,44.卡齒,5.調節旋鈕,51.旋轉帽,52.撥桿,53.限位蓋,6.支撐桿,61.棘齒,
7.腳座,71.安裝槽,8.限位塊
9.固定軸
實施例1
請參照圖1,圖1是本發明的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撐開器設有支架1、固定葉片2、活動葉片3、調節板4、調節旋鈕5、支撐桿6、腳座7和限位塊8。
[0027]請參照圖2,圖2是支架正面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支架I設有擋板11、側板12、第一安裝板13和第二安裝板14。所述的擋板11中央固定有固定葉片2,所述的固定葉片2上設有鏤空的固定葉片釋放槽21。所述的側板12 —端與擋板11的其中一個端部連接,另一端與第一安裝板13的其中一個端部連接。所述的第一安裝板13的中央位置設有第一安裝孔131。第一安裝板131的下端緣設有兩個限位爪132,兩個限位爪132距離第一安裝孔131的中心距離相等,即兩個限位爪132是相對于第一安裝孔131對稱設置的。第一安裝板13的上端緣與第二安裝板14的端緣連接,二者交匯處的中央位置設有插槽15。所述的插槽15與第一安裝孔131位置對應,二者中心線重合。所述的第二安裝板14上設有兩個支撐桿安裝孔141,所述的支撐桿安裝孔141為正方形,也是相對于第一安裝孔131對稱設置的。所述的側板12外側的端緣以及第二安裝板14的兩個側面端緣均設有向下方彎折的側耳16。
[0028]請參照圖3,圖3是限位塊和固定夾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支架I還設有限位柱17和固定夾18。所述的限位柱17設于支撐桿安裝孔141的下方,內部中空。所述的固定夾18固定于限位柱17上。
[0029]請參照圖4,圖4是活動葉片、調節板、調節旋鈕的組裝示意圖。所述的活動葉片3設有掛鉤31,所述的掛鉤31設有凸柄311,所述的凸柄311頂端設有限位帽312,所述的限位帽312橫截面大于凸柄311橫截面。所述的活動葉片3還設有鏤空的活動葉片釋放槽32。[0030]所述的調節板4下方設有兩個活動葉片安裝孔41,所述的活動葉片安裝孔41包括上部槽孔411和下部槽孔412,所述的上部槽孔411寬度較寬,下部槽孔412寬度較上部槽孔411寬度窄,且下部槽孔412的橫截面小于限位帽312的橫截面。所述的調節板4的上方設有第二安裝孔42,所述的第二安裝孔42的下端設有長方形的調節槽43,所述的調節槽43的一條側邊設有若干個U形的卡齒44。
[0031]所述的調節旋鈕5設有旋轉帽51,所述的旋轉帽51的頂面設有兩根撥桿52,兩根撥桿52的另一端的端面設有限位蓋53。所述的限位蓋53形狀與第二安裝孔42匹配,可插入第二安裝孔42內,但不會從調節槽43內脫出。
[0032]請參照圖5,圖5是支撐桿和腳座的組裝示意圖。所述的支撐桿6橫截面為正方形,一個側面設有棘齒61,支撐桿6底端設有通孔(圖中未示出),通過固定軸9與腳座7上方的安裝槽71鉸接,使得腳座7可以在支撐桿6下方擺動。所述的腳座7的中央向上方凸起,形成弧形的凹槽。
[0033]再請參照圖1,圖1是本發明的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活動葉片3正面上方設有把手33。活動葉片3通過掛鉤31 (圖中未示出)掛在調節板4的活動葉片安裝孔41 (圖中未示出)內。所述的調節板4穿插在支架I的插槽15 (圖中未示出)內,所述的調節旋鈕5的限位蓋53 (圖中未示出)和兩根撥桿52 (圖中未示出)都從支架I的第一安裝孔131 (圖中未示出)內穿過并卡在調節板4的調節槽43內。所述的支撐桿6插入在支撐桿安裝孔142 (圖中未示出)以及限位柱17 (圖中未示出)內部,支撐桿6的頂端由限位塊8螺紋連接固定。
[0034]本發明的撐開器使用方法為:(I)將支撐桿6從支撐桿安裝孔141和限位柱17內穿入,捏住固定夾18,使得固定夾18嚙合在支撐桿6的棘齒61上后松開固定夾18 ; (2)在支撐桿6的頂端裝上限位塊8 ; (3)將調節板4插入插槽15,使第二安裝孔42與支架I的第一安裝孔131重合,此時手 持調節旋鈕5的旋轉帽51,將限位蓋53和撥桿52伸入到第二安裝孔42及第一安裝孔131,順時針旋轉旋轉帽51,其中一個撥桿52即被嵌入卡齒44內使得調節板4、調節旋鈕5與支架I相對固定,如進一步順時針旋轉旋轉帽51,則撥桿52在調節槽43內移動,進而帶動調節板4相對于支架I上移;(4)于患者肋間組織行橫斷面方向切口,將本發明的撐開器放在手術切口處,腳座7置于患者上側胸壁上,并將固定葉片2插入到手術切口內;(5)持活動葉片3的掛鉤31,將其插入到手術切口內,然后把調節板4調節到合適位置,將限位帽312和凸柄311伸入到調節板4上活動葉片安裝孔41的上部槽孔411內即可,然后活動葉片3在自然重力作用下下垂,凸柄311落入下部槽孔412內,由于下部槽孔412的橫截面小于限位帽312的橫截面,進而將活動葉片3掛在調節板4上而不會脫落;(6)手術中,如要調節切口開放的寬度,則旋轉調節旋鈕5令調節板4相對于支架I向上或向下運動即可;如要下壓上側胸壁以獲得理想的手術視角,則捏緊固定夾18,提拉或下壓支架I使其相對于支撐桿6向上或向下移動,至合適位置后,松開固定夾18,保持固定夾18嚙合在支撐桿6的棘齒61內即可;(7)手術完畢后,逆時針旋轉調節旋鈕5,使調節板4向下方運動,切口則恢復至松弛狀態,取下活動葉片3,再卸下調節旋鈕5和調節板4,從切口拿出固定葉片2即可。
[0035]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擋板I用于抵住切口下方皮膚,與側板12、支撐桿6形成良好支撐,防止本發明的撐開器滑移,由于手術中調節切口傾斜角度也即調節固定夾18與支撐桿6的嚙合位置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為保證切口在任何傾斜角度下都可以獲得穩固的撐開效果,所述的擋板I與側板12的夾角優選為120° -140°,最優選135°。所述的支架1只在一側設有側板12,而另一側預留出空間,其原因是使用本發明的撐開器取乳內動脈時,操作者要位于撐開器也即患者的左側,因此撐開器的左側要留有空間,不能阻擋術者的視野,為此,所述的側板12優選采用鈦合金材料制成,厚度應較厚,優選2.5-3mm,以保證較高的支撐強度。所述的第一安裝板13用于安裝調節板4,所述的限位爪132是為了限定調節板4只能沿著支架1上下運動,避免調節板4左右擺動。所述的第二安裝板14用于安裝支撐桿6,所述的限位柱17用于限定支撐桿6,防止其相對于第二安裝板14旋轉。所述的側耳16用于減少本發明的撐開器的銳利邊緣,便于術者拿持,也避免對患者產生尖銳的觸碰。所述的活動葉片3是掛在調節板4上,這樣更方便手術操作。所述的固定葉片2上設有固定葉片釋放槽21,所述的活動葉片3設有活動葉片釋放槽32,能有效釋放切口處組織,減少對切口組織的擠壓。所述的固定葉片2和活動葉片3的寬度均為3-4cm。為了滿足不同身高、體型患者的需要,所述的活動葉片可設計長度為大、中、小三個型號,以根據患者需要進行更換,方便顯露術野和獲取乳內動脈,該三種型號分別為①長度7cm,彎角80° ;②長度9cm,彎角75° ;③長度12.5cm,彎角70°。所述的支撐桿6有兩個功能,一是穩定住本發明的撐開器,使其傾斜角度合適,便于顯露手術視野;二是對切口上側胸壁有下壓作用,與活動葉片3的上撐力形成反作用,從而上抬、外翻切口上緣,撐開切口,獲得乳內動脈的最佳顯露。所述的腳座7與支撐桿6設計成鉸接方式,是因為人體胸壁并不是完全水平的,如此設計可保證切口在任何傾斜角度下腳座7與人體都是緊密接觸的,更加穩固。所述的腳座7的中央向上方凸起形成弧形凹槽,可以容納胸壁上組織,既起到釋放組織的功能,又能抓住局部皮膚組織,增加接觸面,增大摩擦,防止滑移。所述的限位塊8可進一步防止固定夾18與棘齒61滑移后,支撐桿6從支架I的支撐桿安裝孔141脫出。
[0036]本發明的撐開器優選以下規格:所述的側板12長13cm,所述的第一安裝板13寬4cm,所述的第二安裝板14寬4cm,所述的第一安裝板13與第二安裝板14的夾角為110-125°,所述的擋板11、第一安裝板13、第二安裝板14長度均為14cm,所述的支撐桿6高20cm。以上規格為較佳選擇,但不僅限于此。而所述的擋板1與側板12的夾角、所述的活動葉片3的三種規格均為發明人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通過豐富的手術經驗摸索得出,可獲得優良的手術效果,不應視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常規選擇。
[0037]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設有支架、固定葉片、活動葉片、調節板、調節旋鈕、支撐桿和腳座;所述的支架設有連接固定葉片的擋板,所述的擋板端部與側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側板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安裝板,所述的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連接,且所述的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的交匯處設有插槽;所述的調節板穿插在插槽內,并通過調節旋鈕與支架固定并可沿著支架上下移動;所述的活動葉片設于調節板下方;所述的支撐桿穿插于第二安裝板上并可相對于第二安裝板上下移動和被固定;所述的腳座安裝于支撐架底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裝板上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的調節板上方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的第二安裝孔下端設有一側帶U形卡齒的長方形的調節槽;所述的調節旋鈕設有兩根撥桿,所述的兩根撥桿一端的端面設有限位蓋;所述的限位蓋和撥桿插于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內,在撥桿和卡齒的配合下將調節板相對固定于支架上并可沿著支架上下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裝板上設有支撐桿安裝孔,所述的支撐桿安裝孔下方設有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上設有固定夾;所述的支撐桿上設有棘齒;支撐桿穿插于支撐桿安裝孔和限位柱內,在固定夾與棘齒的配合下與第二安裝板相對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板下方設有活動葉片安裝孔,所述的活動葉片上設有掛鉤,所述的掛鉤插入在活動葉片安裝孔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只設有一個側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裝板下端設有兩個限位爪。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桿與腳座是鉸接的。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腳座設有向上方凸起的弧形凹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桿頂端設有限位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板與側板的夾角為120° -140° ;所述的活動葉片規格選自下列中的一種:a)長度7cm,彎角80° ;b)長度9cm,彎角75° ;c)長度12.5cm,彎角70°。
【文檔編號】A61B17/02GK103598903SQ201310532959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4日
【發明者】梅舉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