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中藥原料制成,紅天葵、厚樸、三棱、穿山甲、車前子、浮小麥、烏梅、馬齒莧、苦參、地榆、鳳尾草、補骨脂、地錦草、蒲公英、大腹皮、木香、谷芽、白頭翁、葛根、虎耳草、小紅藤、烏藥、橘絡、玫瑰花、黃連、白花蛇舌草;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對于急性腸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對于其他胃腸疾病患者也具有獨特療效,有著現代藥物無可比擬的神奇效果,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本中藥組合物制備方便,服用后見效快,無毒副作用,服藥后無不良反應。
【專利說明】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成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
[0002]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損傷脾胃及臟腑而成,屬于“腸辟、腸炎”范疇。《素問?太陰陽明論》云:“飲食不節,起居不時……下為饗泄,久為腸辟。”,《證治匯補》指出:“腸辟者,謂濕熱積于腸中.即今腸炎也,故曰無疾不成瀉,瀉乃濕、熱、食積三者”。在治療上應采取辨證論治的方法,《景岳全書》云:“凡治腸炎,最當察虛實,辨寒熱,此瀉瀉最大關系,若四者不明,則殺人甚易也。”,故本病辨證首辨寒、熱、虛、實,臨證當據腹痛、里急后重、瀉色,并參合舌脈而辨。濕熱型以腹痛、瀉下赤白膿血、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病機為濕熱之邪侵入腸胃,氣血阻滯,不通則痛,故腹痛,里急后重;濕熱郁滯于大腸,經絡受損,故下瀉赤白膿血;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之象。治則宜清熱化濕,調氣行血。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本中藥組合物對于急性腸炎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具有治療療程短,無毒副作用,治愈不易復發等優點。
[0004]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根據中醫的傳統醫學理論和通過多年臨床試驗反復驗證配置而成的,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瀉、益氣解毒止瀉、行血和營、緩急止痛、養陰除熱、潤腸通腑、健脾益肺等功效。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從清熱燥濕,調氣行血為治療基礎,對各種腸炎患者具有獨特療效。
[0005]本發明的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紅天葵1-5份、厚樸5-15份、三棱5-15份、穿山甲2-6份、
車前子3-8份、浮小麥5-15份、烏梅3-8份、馬齒莧3-8份、
苦參3-8份、地榆2-6份、鳳尾草1-5份、補骨脂5-15份、
地錦草1-5份、蒲公英3-8份、大腹皮3-8份、木香3-8份、
谷芽1-5份、白頭翁2-6份、葛根5-15份、虎耳草2-6份、
小紅藤2-6份、烏藥3-8份、橘絡1-5份、玫瑰花2-6份、
黃連3-8份、白花蛇舌草1-5份;
制備方法如下:
Cl)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煎煮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溫度≤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0006]本發明的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紅天葵2-4份、厚樸8-12份、三棱8-12份、穿山甲3_5份、
車前子4-6份、浮小麥8-12份、烏梅4-6份、馬齒覓4-6份、
苦參4-6份、地榆3-5份、鳳尾草2-4份、補骨脂8-12份、
地錦草2-4份、蒲公英4-6份、大腹皮4-6份、木香4-6份、
谷芽2-4份、白頭翁3-5份、葛根8-12份、虎耳草3-5份、
小紅藤3-5份、烏藥4-6份、橘絡2-4份、玫瑰花3-5份、
黃連4-6份、白花蛇舌草2-4份。
[0007]本發明的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紅天葵3份、厚樸10份、三棱10份、穿山甲4份、
車前子5份、浮小麥10份、烏梅5份、馬齒覓5份、
苦參5份、地榆4份、鳳尾草3份、補骨脂10份、
地錦草3份、蒲公英5份、大腹皮5份、木香5份、
谷芽3份、白頭翁4份、葛根10份、虎耳草4份、
小紅藤4份、烏藥5份、橘絡3份、玫瑰花4份、
黃連5份、白花蛇舌草3份。`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對于急性腸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對于其他胃腸疾病患者也具有獨特療效,有著現代藥物無可比擬的神奇效果,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本中藥組合物制備方便,服用后見效快,無毒副作用,服藥后無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
紅天葵lg、厚樸5g、三棱5g、穿山甲2g、
車前子3g、浮小麥5g、烏梅3g、馬齒覓3g、
苦參3g、地榆2g、鳳尾草lg、補骨脂5g、
地錦草lg、蒲公英3g、大腹皮3g、木香3g、
谷芽lg、白頭翁2g、葛根5g、虎耳草2g、
小紅藤2g、烏藥3g、橘絡lg、玫瑰花2g、
黃連3g、白花蛇舌草Ig;
制備方法如下:
Cl)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煎煮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溫度≥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0009]實施例2
紅天葵5g、厚樸15g、三棱15g、穿山甲6g、
車前子8g、浮小麥15g、烏梅8g、馬齒莧8g、
苦參8g、地榆6g、鳳尾草5g、補骨脂15g、
地錦草5g、蒲公英8g、大腹皮8g、木香8g、
谷芽5g、白頭翁6g、葛根15g、虎耳草6g、小紅藤6g、烏藥8g、橘絡5g、玫瑰花6g、
黃連8g、白花蛇舌草5g。
[0010]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1]實施例3
紅天葵2g、厚樸8g、三棱8g、穿山甲3g、
車前子4g、浮小麥Sg、烏梅4g、馬齒莧4g、
苦參4g、地榆3g、鳳尾草2g、補骨脂Sg、
地錦草2g、蒲公英4g、大腹皮4g、木香4g、
谷芽2g、白頭翁3g、葛根Sg、虎耳草3g、
小紅藤3g、烏藥4g、橘絡2g、玫瑰花3g、
黃連4g、白花蛇舌草2g。
[0012]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3]實施例4
紅天葵4g、厚樸12g、三棱12g、穿山甲5g、
車前子6g、浮小麥12g、烏梅6g、馬齒莧6g、
苦參6g、地榆5g、鳳尾草4g、補骨脂12g、
地錦草4g、蒲公英6g、大腹皮6g、木香6g、
谷芽4g、白頭翁5g、葛根12g、虎耳草5g、
小紅藤5g、烏藥6g、橘絡4g、玫瑰花5g、
黃連6g、白花蛇舌草4g。
[0014]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5]實施例5
紅天葵3g、厚樸10g、三棱10g、穿山甲4g、
車前子5g、浮小麥10g、烏梅5g、馬齒莧5g、
苦參5g、地榆4g、鳳尾草3g、補骨脂10g、
地錦草3g、蒲公英5g、大腹皮5g、木香5g、
谷芽3g、白頭翁4g、葛根10g、虎耳草4g、
小紅藤4g、烏藥5g、橘絡3g、玫瑰花4g、
黃連5g、白花蛇舌草3g。
[0016]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7]典型病例:
病例1:
王某,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昧,昨晚主要吃的海鮮,夜間12時開始出現腹痛、下瀉等癥。來診時癥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瀉下赤白膿血,黏稠如膠凍,腥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服用本中藥組合物一個星期后,癥狀消失,食欲恢復。
[0018]病例2:*
謝X,女,25歲。臨床表現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瀉下赤白膿血,黏稠如膠凍,腥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辨證為濕熱瀉。服用本中藥組合物6天后,腹痛,腹漲等癥狀消失,病情全愈。[0019]病例3:
田XX,男,16歲。臨床表現為泄瀉與腸炎均為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的病證,診斷為:濕熱型腸炎。服用本中藥組合物一個星期后,癥狀消失,食欲恢復。
[0020]病例4:
吳XX,女,24歲。患濕熱型腸炎。臨床表現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瀉下赤白膿血,黏稠如膠凍,腥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辨證為濕熱瀉。服用本中藥組合物6天后,腹痛,腹漲等癥狀消失,病情全愈。
[0021]病例5:
劉X,女,22歲。X患急性腹瀉。臨床表現為黏液膿血狀便,腹痛,大便每天4-6次。月艮用本中藥組合物一星期,大便化驗正常。
[0022]病例6:
高X,男,36歲。濕熱蘊結,熏灼腸道,致使腹痛難忍,上吐下瀉,服用本中藥組合物48小時后,腹痛減輕,一星期后,病情全愈。
[0023]病例7:
方X,男,17歲。患氣血壅滯,脂絡傷損的濕熱型腸炎。臨床表現為食欲不振、上吐下瀉不止,小腹疼痛,大便稀溏帶蛋清狀物,服用本中藥組合物10天后,癥狀消失,食欲恢復。
[0024]病例8:
郭XX,男,20歲。泄瀉以大便次 數增加,糞質稀溏,甚則如水樣,服用本中藥組合物15天后,癥狀消失,食欲恢復。
[0025]病例9:
聞XX,男,30歲。臨床表現長期腹痛,腹漲,食欲長期不振,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膿血,月艮用本中藥組合物10天后,癥狀消失,病情全愈。
[0026]病例10:
張XX,男,30歲。患濕熱型腸炎。臨床表現為水樣大便,腹痛。服用本中藥組合物一星期后腹痛等病癥消失,繼續服用一個星期后大便次數正常。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紅天葵1-5份、厚樸5-15份、三棱5-15份、穿山甲2-6份、 車前子3-8份、浮小麥5-15份、烏梅3-8份、馬齒莧3-8份、 苦參3-8份、地榆2-6份、鳳尾草1-5份、補骨脂5-15份、 地錦草1-5份、蒲公英3-8份、大腹皮3-8份、木香3-8份、 谷芽1-5份、白頭翁2-6份、葛根5-15份、虎耳草2-6份、 小紅藤2-6份、烏藥3-8份、橘絡1-5份、玫瑰花2-6份、 黃連3-8份、白花蛇舌草1-5份; 制備方法如下: Cl)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煎煮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溫度≥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紅天葵2-4份、厚樸8-12份、三棱8-12份、穿山甲3_5份、 車前子4-6份、浮小麥8-12份、烏梅4-6份、馬齒覓4-6份、 苦參4-6份、地榆3-5份、鳳尾草2-4份、補骨脂8-12份、 地錦草2-4份、蒲公英4-6份、大腹皮4-6份、木香4-6份、 谷芽2-4份、白頭翁3-5份、葛根8-12份、虎耳草3-5份、 小紅藤3-5份、烏藥4-6份、橘絡2-4份、玫瑰花3-5份、 黃連4-6份、白花蛇舌草2-4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紅天葵3份、厚樸10份、三棱10份、穿山甲4份、 車前子5份、浮小麥10份、烏梅5份、馬齒覓5份、 苦參5份、地榆4份、鳳尾草3份、補骨脂10份、 地錦草3份、蒲公英5份、大腹皮5份、木香5份、 谷芽3份、白頭翁4份、葛根10份、虎耳草4份、 小紅藤4份、烏藥5份、橘絡3份、玫瑰花4份、 黃連5份、白花蛇舌草3份。
【文檔編號】A61P1/00GK103585528SQ201310543385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6日
【發明者】葛曉云 申請人:葛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