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草魚爛鰓病、腸炎病和赤皮病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防治草魚爛鰓病、腸炎病和赤皮病的組合物,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該組合物包括重量百分比為:大黃50%、黃柏30%、黃芩20%的粉末合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對于防治草魚的爛鰓、腸炎和赤皮等細菌性“老三病”效果顯著,使用方法簡單,向池塘中用藥方便,治愈率高,痊愈快;病原菌不產生抗藥性,不造成養殖水體環境污染;藥物便宜,治療成本低。
【專利說明】一種防治草魚爛鰓病、腸炎病和赤皮病的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治草魚爛鰓病、腸炎病和赤皮病的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草魚養殖過程中,由于水體環境惡化、飼料投喂不當、機械操作損傷等原因,使嗜水氣單胞菌、假單胞菌、弧菌、愛德華氏菌等病原菌在水體中迅速繁延,大量感染草魚。使草魚患上爛鰓、腸炎和赤皮等細菌性“老三病”,且傳染速度快,病魚死亡率較高,給水產養殖業帶來極大的損失。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草魚爛鰓病、腸炎病和赤皮病的組合物,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防治草魚爛鰓病、腸炎病和赤皮病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百分比為:大黃50%、黃柏30%、黃芩20%的粉末合劑。
[0006]此粉為純中藥制劑,灰黃色粉末,氣微香,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止血之功效。病原菌對之很敏感,且不產生耐藥性,對魚體無毒副作用,不會對養殖水體造成污染。該藥治療草魚細菌性“老三病”效果顯著,是治療該病的最適用、最環保的中藥制劑。克服了以往使用抗生素治療該病造成的病原菌易產生耐藥性、易造成養殖水環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0007]使用方法:
[0008](I)內服:先停食一天,將組合物(即50%大黃、30%黃柏、20%黃芩的粉末合劑)與粘合劑(面粉等)充分攪拌均勻,與有一定濕度的草料或全價顆粒料粘在一起,治療量按吃食魚體重0.25g/kg的量連續投喂,每天一次,4-7天為一療程,預防用量減半。
[0009](2)全池遍灑:將該組合物按2_4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均勻潑灑,每天一次,連潑1-2天,預防量減半;若煎煮半小時成汁后,再全池潑灑,效果更明顯;該藥與0.5g/m3水體終濃度的硫酸銅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對于防治草魚的爛鰓、腸炎和赤皮等細菌性“老三病”效果顯著,使用方法簡單,向池塘中用藥方便,治愈率高,痊愈快;病原菌不產生抗藥性,不造成養殖水體環境污染;藥物便宜,治療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 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12]實施例[0013]一個主養草魚的池塘,面積8畝,有吃食魚(草魚)2000公斤,出現草魚大量死亡,經檢查診斷患細菌性“老三病”,停食I天,第2天開始投喂藥餌,每天投喂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500g,第4天草魚死亡數量明顯減少,連續投喂5天后,該病痊愈。 [0014]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草魚爛鰓病、 腸炎病和赤皮病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百分比為:大黃50%、黃柏30%、黃芩20%的粉末合劑。
【文檔編號】A61K36/756GK103610807SQ201310572440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趙林斌 申請人:趙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