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該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黃芪12~17份、蘆根8~12份,水龍膽草17~22份,冰片8~12份、連翹10~15份、積雪草10~15份、余甘子10~15份、辛夷8~12份、狼把草27~32份,梨木皮8~12份,核桃楸皮10~15份,黃花稔12~17份,澤瀉27~32份。本發明主治慢性中耳炎,多年臨床應用發現,對慢性中耳炎引起的耳流膿等癥狀以及眩暈、嘔吐、高熱等并發癥總有效率達97%。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慢性中耳感染通常是由于在兒童期患耳部感染未加治療的結果。這種感染或者是從來沒有完全排除,造成感染的某些有機體仍然殘留在耳內;或者是感染難以完全排除,留下一個容易受感染的部位。慢性感染會不斷產生膿液,最后在鼓膜上造成穿孔,經常會使中耳的小骨受到損傷或遭到破壞。還有另一種類的慢性中耳炎叫膽脂瘤,可導致面部麻痹,甚至可使腦部感染。若有眩暈、嘔吐、面癱、劇烈頭痛、寒戰、高熱等癥狀出現,證明已有并發癥發生,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0003]目前,慢性中耳炎的治療主要是局部使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然而,這些藥物和激素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對肝臟和腎臟等器官造成傷害,不宜長期使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療效確切、顯著的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
[0005]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黃芪12~17份、蘆根8~12份,水龍膽草17~22份,冰片8~12份、連翹10-?5份、積雪草10-15份、余甘子10-15份、辛夷8`~12份、狼把草27~32份,梨木皮8~12份,核桃楸皮10-?5份,黃花稔12~17份,澤瀉27~32份。
[0006]本發明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優選方案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黃芪15份、蘆根10份,水龍膽草20份,冰片10份、連翹12份、積雪草12份、余甘子12份、辛夷10份、狼把草30份,梨木皮10份,核桃楸皮12份,黃花稔15份,澤瀉30份。
[0007]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08]下面為本發明中各藥材的功能及作用:
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作用。主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09]蘆根:味甘;性寒。能夠止瀉,止血,解毒。用于吐瀉,衄血,血崩,外傷出血,魚蟹中毒。
[0010]水龍膽草:味苦,微甘;性寒。能夠清熱解毒。主治熱毒瘡瘍,泄露瀉,痢疾。
[0011]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的功效。用于熱病神昏、疫厥,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目赤,口瘡,咽喉腫痛,耳道流膿。[0012]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于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0013]積雪草:味苦、辛;性寒;歸肝、脾、腎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主治:濕熱黃疸,中暑腹瀉,砂淋血淋,癰腫瘡毒,跌撲損傷。
[0014]余甘子:味甘、酸、澀;性涼;歸肺、胃經。能夠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
[0015]辛夷: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主治: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
[0016]狼把草:味苦、甘;性平。能夠養陰益肺,厚腸止痢,解毒療瘡。主治氣管炎,肺結核,咽喉炎,扁桃體炎,痢疾,丹毒,癖瘡。
[0017]梨木皮:味甘、澀;性涼,無毒;歸肺、心、腎、大腸經。具有清心潤肺,降火生津,解瘡毒的功效。用于暑熱煩渴,肺燥咳嗽,吐血,痢疾,疥癬,發背,疔瘡。
[0018]核桃楸皮:味苦、辛;性微寒。能夠清熱燥濕,瀉肝明目。主治濕熱下痢,常下黃稠,目赤腫痛,麥粒腫,迎風流淚,骨結核。
[0019]黃花稔:味微辛;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的作用。主治感冒,乳腺炎,痢疾,腸炎,跌打 傷,骨折,癰瘡癤腫,外傷出血。
[0020]澤瀉:味甘;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小便,清濕熱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主治慢性中耳炎,多年臨床應用發現,對慢性中耳炎引起的耳流胺等癥狀以及眩暈、嘔吐、聞熱等并發癥總有效率達97%。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實施例1:
處方:黃芪12g、蘆根8g,水龍膽草17g,冰片8g、連翹10g、積雪草10g、余甘子10g、辛夷Sg、狼把草27g,梨木皮Sg,核桃楸皮10g,黃花稔12g,澤瀉27g。
[0023]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24]實施例2:
處方:黃芪15g、蘆根10g,水龍膽草20g,冰片10g、連翹12g、積雪草12g、余甘子12g、辛夷10g、狼把草30g,梨木皮10g,核桃楸皮12g,黃花稔15g,澤瀉30g。
[0025]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26]實施例3:
處方:黃芪17g、蘆根12g,水龍膽草22g,冰片12g、連翹15g、積雪草15g、余甘子15g、辛夷12g、狼把草32g,梨木皮12g,核桃楸皮15g,黃花稔17g,澤瀉32g。
[0027]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28]實施例4:臨床觀察 一、臨床資料及服用方法
2010年I月至2012年5月,共隨機選取了慢性中耳炎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40例;20~30歲患者25例,30~40歲患者49例,40-50歲患者130例,50~70歲患者66例。將本發明中藥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0029]二、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耳流膿等癥狀以及眩暈、嘔吐、高熱等并發癥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生活。
[0030]顯效:耳流胺等癥狀以及眩暈、嘔吐、聞熱等并發癥癥狀基本消失,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0031]有效:耳流胺等癥狀以及眩暈、嘔吐、聞熱等并發癥癥狀有所好轉,患者痛苦減輕。
[0032]無效:治療前后檢查對比,功能、癥狀、體征好轉不明顯。
[0033]三、治療結果
10天為一療程,服用3~4個療程見效,4飛個療程有明顯效果。280例患者治愈率為72%,顯效率為21%,有效率為4%,總有效率`達97%。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黃芪12~17份、蘆根8~12份,水龍膽草17~22份,冰片8~12份、連翹10-?5份、積雪草10-15份、余甘子10-15份、辛夷8~12份、狼把草27~32份,梨木皮8~12份,核桃楸皮10-?5份,黃花稔12~17份,澤瀉27~3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黃芪15份、蘆根10份,水龍膽草20份,冰片10份、連翹12份、積雪草12份、余甘子12份、辛夷10份、狼把草30份, 梨木皮10份,核桃楸皮12份,黃花稔15份,澤瀉30份。
【文檔編號】A61P27/16GK103585505SQ201310575552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明者】張志偉 申請人:濟南偉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