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臺灣肺形草5份、太白貝母5份、天冬4份、鶴頂蘭3份、葫蘆七5份、萊菔子3份、鉤石斛3份、昆布3份、陳皮6份、威靈仙葉4份、普陀南星3份、梵天花5份、西藏圓柏4份、骨節草5份、煙鍋草3份、如意草5份、仙白草5份、麥冬5份、石菖蒲4份、大黃6份、黃柏6份、三分丹3份、干姜8份、甘草8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陳年咳嗽。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陳年咳嗽是由于老慢支引起的隨季節性變化的咳嗽,患者老年人居多;臨床上常表現為咳嗽、咳痰,或伴有氣短、喘息等,嚴重者可并發肺氣腫、肺心病等。目前陳年咳嗽治療主要是應用抗陳年咳嗽藥物,療效低,且副作用大。因此研究開發一種安全有效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非常有臨床實用價值。
[0003]本發明中藥所涉及藥材的研究現狀如下:
臺灣肺形草:本品為龍膽科植物臺灣肺形草及日本雙蝴蝶的全草。【性味】苦;性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黃疸;風熱咳嗽。【用法用量】10-15g。
[0004]太白貝母: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的鱗莖。【性味】苦甘,微寒。【功能主治】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不利。【用法用量】3-5g。
[0005]天冬: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干燥塊根。【性味】甘、苦,寒。【歸經】歸肺、腎經。【功能主治】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頓咳痰黏,咽干口渴,腸燥便秘。【用法用量】6~12g。
[0006]鶴頂蘭:本品為蘭科植物鶴頂蘭的假鱗莖。【性味】味微辛;性涼;小毒。【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活血止血。主咳嗽痰多;咳血;乳腺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3-9g。
[0007]葫蘆七:本品為菊科植物腎葉橐吾的根及根莖。【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理氣活血,止痛,止咳祛痰。治跌打損傷,勞傷,腰腿痛,咳嗽氣喘,百日咳,肺癰咯血。【用法用量】3_9g。
[0008]萊菔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味】辛、甘,平。【歸經】歸肺、脾、胃經。【功能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用法用量】4.5~9g。
[0009]鉤石斛:本品為蘭科鉤石斛,以莖入藥。【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用法用量】6~12g
昆布:本品為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鵝掌菜)的干燥葉狀體。【性味】咸,寒。【歸經】歸肝、胃、腎經。【功能主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用法用量】6~12g。
[0010]陳皮:本品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苦、辛,溫。【歸經】歸肺、脾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用法用量】3~9g。
[0011]威靈仙葉: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威靈仙的葉。【性味】味辛;苦;性平。【功能主治】利咽;解毒;活血消腫。主咽喉腫痛;喉痹;喉蛾;鶴膝風;麥粒腫;結膜炎等。【用法用量】5-20go
[0012]普陀南星: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的塊莖。性味】味苦;辛;性溫;有毒。【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主痰濕咳嗽;風痰眩暈;中風;口眼喁斜;破傷風;癰瘡腫毒。【用法用量】3-6g。
[0013]梵天花:本品為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全草。【性味】甘;苦;性涼。【歸經】肝;大腸經。【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消熱解毒。主風濕痹痛;泄瀉;痢疾;感冒;咽喉腫痛;肺熱咳嗽;風毒流注;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用法用量】9-15g。
[0014]西藏圓柏:本品為柏科植物大果圓柏的枝葉和種子。【性味】味苦;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熱祛濕;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肺炎;膽囊炎;瘡癤;炭疽病。【用法用量】6_15g。
[0015]骨節草:本品為木賊科植物犬問荊的全草。【性味】平;甘;微苦。【歸經】肝;肺經。【功能主治】疏風;明目;活血;止痛。主迎風流淚;翳膜遮睛;跌打損傷;風濕痛。【用法用量】6_9g。
[0016]煙鍋草:為毛莨科植物東亞唐松草的根。【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牙痛,急性皮炎,濕疹。【用法用量】2~3g。
[0017]如意草:本品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性味】辛麻;微酸;性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閼止血。主瘡瘍腫毒;乳癰;跌打損傷;開放性骨折;外傷出血;蛇傷。【用法用量】9-15g。
[0018]仙白草:為菊科植物仙百草的根或全草。【性味】味辛;澀;性溫。【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毒蛇咬傷。【用法用量】15_30g。
[0019]麥冬: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塊根。【性味】甘,微苦,微寒。【歸經】歸心、肺、胃經。【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用法用量】6~12g。
[0020]石菖蒲: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苦,溫。【歸經】歸心、胃經。【功能主治】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用法用量】3~9g。
[0021]大黃:本品為寥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莖。【性味】苦,寒。【歸經】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灣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用法用量】3~20g。
[0022]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柏或黃皮樹的樹皮。【歸經】歸腎、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用法用量】3 ~12g0
[0023]三分丹:本品蘿蘑科三分丹Tylophora atrofolliculata Metc.,以根入藥。【性味】甘、微辛,平。有毒。【功能主治】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用法用量】3~10g。
[0024]干姜:本品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莖。【性味】辛、熱。【歸經】歸脾、胃、腎、心、肺經。【功能主治】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用法用量】3~9g。
[0025]甘草: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性味】甘,平。【歸經】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1.5~15g。
【發明內容】
[0026]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陳年咳嗽的目的。
[002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臺灣肺形草5份、太白貝母5份、天冬4份、鶴頂蘭3份、葫蘆七5份、萊菔子3份、鉤石斛3份、昆布3份、陳皮6份、威靈仙葉4份、普陀南星3份、梵天花5份、西藏圓柏4份、骨節草5份、煙鍋草3份、如意草5份、仙白草5份、麥冬5份、石菖蒲4份、大黃6份、黃柏6份、三分丹3份、干姜8份、甘草8份。
[0028]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09年2月-2013年8月間共收集50例陳年咳嗽患者,年齡39-72歲,病程1-30天。隨機分為:治療組25例,對照組25例。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0029]2、試驗方法
2.1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蛇膽)I丨貝液,按說明書服用,療程20天。
[0030]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膠囊,每日2次。療程20天。
[0031]2.2觀察項目:實驗前后,對咳嗽、憋氣、胸悶、吐痰等情況及生化指標化驗記錄。
[0032]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半年內未見復發。好轉: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改善或正常。無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33]3.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0034]表1 兩組療效比較__
組別 n痊愈好轉無效不良反應例總有效率(%)
治療組瓦 9 ~2 4 2 (8%)84%—
對照組丨25!1 |l0 114 |5 (20%)144%
可見,本發明制得的藥物能夠安全有效治療陳年咳嗽。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0036]具體實施例1
稱取臺灣肺形草5g、太白貝母5g、天冬4g、鶴頂蘭3g、葫蘆七5g、萊菔子3g、鉤石斛3g、昆布3g、陳皮6g、威靈仙葉4g、普陀南星3g、梵天花5g、西藏圓柏4g、骨節草5g、煙鍋草3g、如意草5g、仙白草5g、麥冬5g、石菖蒲4g、大黃6g、黃柏6g、三分丹3g、干姜Sg、甘草Sg ;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裝入膠囊殼,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膠囊劑。
[0037]用于治療陳年咳嗽。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0038]具體實施例2
稱取臺灣肺形草5g、太白貝母5g、天冬4g、鶴頂蘭3g、葫蘆七5g、萊菔子3g、鉤石斛3g、昆布3g、陳皮6g、威靈仙葉4g、普陀南星3g、梵天花5g、西藏圓柏4g、骨節草5g、煙鍋草3g、如意草5g、仙白草5g、麥冬5g、石菖蒲4g、大黃6g、黃柏6g、三分丹3g、干姜Sg、甘草Sg ;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劑。
[0039]用于治療陳年咳嗽。口服,每日一次。
[0040]具體實施例3
稱取臺灣肺形草5g、太白貝母5g、天冬4g、鶴頂蘭3g、葫蘆七5g、萊菔子3g、鉤石斛3g、昆布3g、陳皮6g、威靈仙葉4g、普陀南星3g、梵天花5g、西藏圓柏4g、骨節草5g、煙鍋草3g、如意草5g、仙白草5g、麥冬5g、石菖蒲4g、大黃6g、黃柏6g、三分丹3g、干姜Sg、甘草Sg ;;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I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再加入適量糊精和矯味劑,按照本領域常規工藝制粒,包裝,即可制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顆粒劑。
[0041]用于治 療陳年咳嗽。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陳年咳嗽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臺灣肺形草5份、太白貝母5份、天冬4份、鶴頂蘭3份、葫蘆七5份、萊菔子3份、鉤石斛3份、昆布3份、陳皮6份、威靈仙葉4份、普陀南星3份、梵天花5份、西藏圓柏4份、骨節草5份、煙鍋草3 份、如意草5份、仙白草5份、麥冬5份、石菖蒲4份、大黃6份、黃柏6份、三分丹3份、干姜8份、甘草8份。
【文檔編號】A61P11/14GK103611141SQ201310677440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3日
【發明者】尹振中 申請人:尹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