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穿山甲、番瀉葉、蜂蜜、檳榔、老鸛草、牡丹皮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明藥物具有滲濕泄熱,潤燥滑腸的功能,用于治療腸梗阻見效快,療效好,不復發。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技術背景
[0002] 任何原因引起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統稱腸梗阻。它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有時急性腸梗阻診斷困難,病情發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一般為5%~10%,有絞窄性腸梗阻者為10%~20%。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以及患者年齡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為死亡原因。目前,西藥治療腸梗阻效果不佳,且長期服用西藥有較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快速有效治療腸梗阻的中藥存在很大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腸梗阻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治療腸梗阻的組合藥物。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明藥物是選用穿山甲、番瀉葉、蜂蜜、檳榔、老鸛草、牡丹皮、蕓薹子、黃精、大腹皮、紫蘇子、瓜萎、南瓜根、紅參、石菖蒲、延胡索、細辛、蒼術、枳實、半夏、苦楝皮、白芍、萊菔、木瓜、澤瀉、郁李仁、杏仁、砂仁、夏枯草、火麻仁、防風、山藥、青皮、澤蘭、小茴香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腸梗阻的復發。其中選用穿山甲是因為其性味咸,涼,入肝、胃經,有消腫潰癰,搜風活絡,通經下乳的功能,治癰疽瘡腫,風寒濕痹,月經停閉,乳汁不通,外用止血。選用番瀉葉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寒,入大腸經,有瀉熱導滯的功能,治熱結便秘,積滯腹脹。選用蜂蜜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肺、脾、大腸經,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能,治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淵,口瘡,湯火燙傷,解烏頭毒。選用檳榔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能,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選用老鸛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有祛風,活血,清熱解毒的功能,治風濕疼痛,拘攣麻木,癰疽,跌打,腸炎,痢疾。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癥瘕,癰瘍,撲損。選用蕓薹子是因為其性味辛,溫,無毒,有行血,破氣,消腫,散結的功能,治產后血滯腹痛,血痢,腫毒,痔漏。選用黃精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的功能,治虛損寒熱,肺癆咳血,病后體虛食少,筋骨軟弱,風濕疼痛,風癩癬疾。選用大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微溫,入脾、胃、大小腸經,有下氣寬中,行水的功能,治脘腹痞脹,腳氣,水腫。選用紫蘇子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大腸經,有下氣,消痰,潤肺,寬腸的功能,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選用瓜萎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的功能,治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胸痞滿,乳癰,腸癰,大便秘結。選用南瓜根是因為其性平,味淡,無毒,有利濕熱,通乳汁的功能,治淋病,黃疸,痢疾,乳汁不通。選用紅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溫,歸脾、肺、心經,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的功能,治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選用石菖蒲是因為其性味辛苦,微溫,入心、肝、脾經,有開鸞,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的功能,治癲癎,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選用延胡索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肝、胃經,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的功能,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選用細辛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腎經,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竊的功能,治風冷頭痛,鼻淵,止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選用蒼術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脾、胃經,有健脾,燥濕,解郁,辟穢的功能,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痹,足痿,夜盲。選用枳實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脾、胃經,有破氣,散痞,瀉痰,消積的功能,治胸腹脹痛,胸痹,痞痛,痰癖,水腫,食積,便秘,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選用半夏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毒,入脾、胃經,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能,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選用苦楝皮是因為其性味苦,寒,有毒,有清熱,燥濕,殺蟲的功能,治蛔蟲,蟯蟲,風疹,疥癬。選用白芍是因為其性味苦酸,涼,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能,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選用萊菔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涼,入肺、胃經,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的功能,治食積脹滿,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頭痛。選用木瓜是因為其性味酸,溫,入肝、脾經,有平肝和胃,去濕舒筋的功能,治吐瀉轉筋,濕痹,腳氣,水腫,痢疾。選用澤瀉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膀胱經,有利水,滲濕,泄熱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腫肛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選用郁李仁是因為其性味辛苦甘,平,入脾、大小腸經,有潤燥,滑腸,下氣,利水的功能,治大腸氣滯,燥澀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腫,四肢浮腫,腳氣。選用杏仁是因為其性味苦,溫,有毒,入肺、大腸經,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選用砂仁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脾、胃經,有行氣調中,和胃、醒脾的功能,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噎隔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選用夏枯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入肝、膽經,有清肝,散結的功能,治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選用火麻仁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腸經,有潤燥,滑腸,通淋,活血的功能,治腸燥便秘,消渴,熱淋,風痹,痢疾,月經不調,疥瘡,癬癲。選用防風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胱、肺、脾經,有發表,祛風,勝濕,止痛的功能,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選用山藥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 功能,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選用青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膽經,有疏肝破氣,散結消痰的功能,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選用澤蘭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脾經,有活血,行水的功能,治經閉,癥瘕,產后瘀滯腹痛,身面浮腫,跌撲損傷,金瘡,癰腫。選用小茴香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歸肝、腎、脾、胃經,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能,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滿,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
【具體實施方式】
[0007]本發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療效
穿山甲 15-25克番瀉葉5-15克蜂蜜10-20克
檳榔 10-20克老鸛草5-15克牡丹皮5-15克
蕓薹子 10-20克黃精5-15克大腹皮5-15克
紫蘇子 10-20克瓜萎5-15克南瓜根5-15克
紅參 15-25克石菖蒲5-15克延胡索10-20克
細辛 15-25克蒼術5-15克枳實10-20克
半夏 15-25克苦楝皮5-15克白芍10-20克
萊菔 15-25克木瓜15-25克澤瀉10-20克
郁李仁 15-25克杏仁15-25克砂仁10-20克
夏枯草 15-25克火麻仁15-25克防風10-20克
山藥 10-20克青皮5-15克澤蘭5-15克
小茴香 15-25克 優選用量為
穿山甲 20克番瀉葉10克蜂蜜15克
檳榔 15克老鸛草10克牡丹皮 10克
蕓薹子 15克黃精10克大腹皮10克
紫蘇子 15克瓜萎10克南瓜根10克
紅參 20克石菖蒲10克延胡索15克
細辛 20克蒼術10克枳實15克
半夏 20克苦楝皮10克白芍15克
萊菔 20克木瓜20克澤瀉15克
郁李仁 20克杏仁20克砂仁15克
夏枯草 20克火麻仁20克防風15克
山藥 15克青皮10克澤蘭10克
小茴香 20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穿山甲:取揀凈的穿山甲片,分開大小,另將砂子置鍋內炒熱,加入穿山甲片,炒至鼓起呈金黃色時,取出,篩去砂子,放涼;
2、番瀉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雜質;
3、蜂蜜:取純凈的蜂蜜,用文火熬煉,過濾去沫;
4、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干;
5、老鸛草: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用水洗凈,撈出,切段,曬干;
6、牡丹皮:揀去雜質,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7、蕓薹子:4-6月間,種子成熟時,將地上部分割下,曬干,打落種子,除去雜質,曬干; 8、黃精:洗凈泥土,略潤,切片,曬干;
9、大腹皮:揀凈雜質,碾軋使軟,敲打,篩去泥屑;
10、紫蘇子:簸去灰屑,洗凈,曬干;11、瓜萎: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洗凈,壓扁,切絲或小塊,干燥;
12、南瓜根:揀凈雜質,洗凈,曬干;
13、紅參:取原藥材,潤透,切薄片,干燥;
14、石菖蒲:揀去雜質,洗凈,稍稍浸泡,潤透,切片,曬干;
15、延胡索: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洗凈,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打碎;
16、細辛:除凈雜質,用水噴潤,及時切段,曬干;
17、蒼術:揀去雜質,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18、枳實:揀凈雜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無硬心,切片,晾干;
19、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20、苦楝皮:洗凈,稍浸泡,潤透,切絲,曬干;
21、白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22、萊菔:去除頸 葉,洗凈,曬干;
23、木瓜:清水洗凈,稍浸泡,悶潤至透,置蒸籠內蒸熟,趁熱切片,日曬夜露,以由紅轉紫黑色為止;
24、澤瀉: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涼,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
25、郁李仁:篩去泥屑,淘凈,揀凈雜質和碎殼,曬干,用時搗碎;
26、杏仁:揀凈雜質,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皺時撈出,浸涼水中,脫去種皮,曬干,簸
凈;
27、砂仁:揀去雜質及果殼,搗碎;
28、夏枯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葉片及雜質,篩去灰屑;
29、火麻仁:揀去雜質及殘留外殼,取凈仁;
30、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1、山藥:揀凈雜質,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時,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32、青皮: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3、澤蘭:揀去雜質,除去殘根,噴水稍潤,切段曬干;
34、小茴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穿山甲、番瀉葉、蜂蜜、檳榔、老鸛草、牡丹皮、蕓薹子、黃精、大腹皮、紫蘇子、瓜萎、南瓜根、紅參、石菖蒲、延胡索、細辛、蒼術、枳實、半夏、苦楝皮、白芍、萊菔、木瓜、澤瀉、郁李仁、杏仁、砂仁、夏枯草、火麻仁、防風、山藥、青皮、澤蘭、小茴香藥物加6倍量水進行浸泡,浸泡15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0009]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5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0]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再用文火煮10分鐘即得,將煎煮液分為6劑服用。
[0011]本發明藥物具有滲濕泄熱,潤燥滑腸的功效,用于治療腸梗阻,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復發、無毒副作用。[0012]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了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觀察資料。
[0013][試驗例I]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4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2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0014][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治療腸梗阻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173例。
[0015]2、診斷標準
(一)粘連性腸梗阻 表現:
(O以往有慢性梗阻癥狀和多次反復急性發作的病史;
(2)多數病人有腹腔手術、創傷、出血、異物或炎性疾病史;
(3)臨床癥狀為陣發性腹痛,伴惡心、嘔吐、腹脹及停止排氣排便等。
[0016]體檢:
(1)全身情況:梗阻早期多無明顯改變,晚期可出現體液丟失的體征。發生絞窄時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及休克;
(2)腹部檢查應注意如下情況:①有腹部手術史者可見腹壁切口瘢痕;②病人可有腹脹,且腹脹多不對稱;③多數可見腸型及蠕動波;④腹部壓痛在早期多不明顯,隨病情發展可出現明顯壓痛;⑤梗阻腸襻較固定時可捫及壓痛性包塊腹腔液增多或腸絞窄者可有腹膜刺激征或移動性濁音腸梗阻發展至腸絞窄、腸麻痹前均表現腸鳴音亢進,并可聞及氣過水聲或金屬音。
[0017](二)絞窄性腸梗阻 表現:
(1)腹痛為持續性劇烈腹痛,頻繁陣發性加劇,無完全休止間歇,嘔吐不能使腹痛腹脹緩解;
(2)嘔吐出現早而且較頻繁;
(3)早期即出現全身性變化,如脈率增快,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傾向;
(4)腹脹:低位小腸梗阻腹脹明顯,閉襻性小腸梗阻呈不對稱腹脹,可觸及孤立脹大腸襻,不排氣排便;
(5)連續觀察:可發現體溫升高,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意識障礙等感染性休克表現,腸鳴音從亢進轉為減弱;
(6)明顯的 腹膜刺激征; (7)嘔吐物為血性或肛門排出血性液體;
(8)腹腔穿刺為血性液體。
[0018]3、治療方法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劑,每天早、中、晚各服I次,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4個療程。
[0019]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腸梗阻癥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
好轉:腸梗阻癥狀明顯好轉,體質逐步恢復;
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0020]5、治療結果(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腸梗阻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的原料藥制成: 穿山甲15-25克番瀉葉5-15克蜂蜜10-20克 檳榔10-20克老鸛草5-15克牡丹皮5-15克 蕓薹子10-20克黃精5-15克大腹皮5-15克 紫蘇子10-20克瓜萎5-15克南瓜根5-15克 紅參15-25克石菖蒲5-15克延胡索10-20克 細辛15-25克蒼術5-15克枳實10-20克 半夏15-25克苦楝皮5-15克白芍10-20克 萊菔15-25克木瓜15-25克澤瀉10-20克 郁李仁15-25克杏仁15-25克砂仁10-20克 夏枯草15-25克火麻仁15-25克防風10-20克 山藥10-20克青皮5-15克澤蘭5-15克 小茴香15-25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穿山甲20克番瀉葉10克蜂蜜15克 檳榔15克老鸛草10克牡丹皮10克 蕓薹子15克黃精10克大腹皮10克 紫蘇子15克瓜萎10克南瓜根10克 紅參20克石菖蒲10克延胡索15克 細辛20克蒼術10克枳實15克 半夏20克苦楝皮 10克白芍15克 萊菔20克木瓜20克澤瀉15克 郁李仁20克杏仁20克砂仁15克 夏枯草20克火麻仁20克防風15克 山藥15克青皮10克澤蘭10克 小茴香20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穿山甲:取揀凈的穿山甲片,分開大小,另將砂子置鍋內炒熱,加入穿山甲片,炒至鼓起呈金黃色時,取出,篩去砂子,放涼; (2)番瀉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雜質; (3)蜂蜜:取純凈的蜂蜜,用文火熬煉,過濾去沫; (4)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干; (5)老鸛草: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用水洗凈,撈出,切段,曬干; (6)牡丹皮:揀去雜質,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7)蕓薹子:4-6月間,種子成熟時,將地上部分割下,曬干,打落種子,除去雜質,曬干; (8)黃精:洗凈泥土,略潤,切片,曬干; (9)大腹皮:揀凈雜質,碾軋使軟,敲打,篩去泥屑; (10)紫蘇子:簸去灰屑,洗凈,曬干;(11)瓜萎: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洗凈,壓扁,切絲或小塊,干燥; (12)南瓜根:揀凈雜質,洗凈,曬干; (13)紅參:取原藥材,潤透,切薄片,干燥; (14)石菖蒲:揀去雜質,洗凈,稍稍浸泡,潤透,切片,曬干; (15)延胡索: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洗凈,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打碎; (16)細辛:除凈雜質,用水噴潤,及時切段,曬干; (17)蒼術:揀去雜質,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18)枳實:揀凈雜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無硬心,切片,晾干; (19)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20)苦楝皮:洗凈,稍浸泡,潤透,切絲,曬干; (21)白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22)萊菔:去除頸葉,洗凈,曬干; (23)木瓜:清水洗凈,稍浸泡,悶潤至透,置蒸籠內蒸熟,趁熱切片,日曬夜露,以由紅轉紫黑色為止; (24)澤瀉: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涼,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 (25)郁李仁:篩去泥屑,淘凈,揀凈雜質和碎殼,曬干,用時搗碎; (26)杏仁:揀凈雜質,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皺時撈出,浸涼水中,脫去種皮,曬干,簸凈; (27)砂仁:揀去雜質及果殼,搗碎; (28)夏枯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葉片及雜質,篩去灰屑; (29)火麻仁:揀去雜質及殘留外殼,取凈仁; (30)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1)山藥:揀凈雜質,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時,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32)青皮: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3)澤蘭:揀去雜質,除去殘根,噴水稍潤,切段曬干; (34)小茴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穿山甲、番瀉葉、蜂蜜、檳榔、老鸛草、牡丹皮、蕓薹子、黃精、大腹皮、紫蘇子、瓜萎、南瓜根、紅參、石菖蒲、延胡索、細辛、蒼術、枳實、半夏、苦楝皮、白芍、萊菔、木瓜、澤瀉、郁李仁、杏仁、砂仁、夏枯草、火麻仁、防風、山藥、青皮、澤蘭、小茴香藥物加6倍量水進行浸泡,浸泡15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5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再用文火煮10分鐘即得。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721164SQ201310678559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4日
【發明者】鄭明立 申請人:鄭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