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及制備方法,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涼粉草、龜板、茯苓、當歸、大棗、干姜、桂枝、草果、陳皮、白扁豆、甘草。該功能飲料對由脾臟虛損導致的寒濕病癥有輔助治療作用,且本功能飲料制作簡單,飲用方便,口感舒爽,易于為人群喜歡,可作為日常保健茶經常飲用。
【專利說明】一種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國人本應以五谷雜糧為食,但現代人群在生存條件改良后,肉食過量,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虛則便溏,同時使體內濕氣蘊結不散。
[0003]寒濕過重為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因為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當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癥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這五種癥狀,是體內濕氣過重的最典型表現。
[0004]中醫理論認為:寒濕者,濕與寒水之氣相搏也,蓋濕水同類,其在天之陽時為雨露,陰時為霜雪,在江河為水,在土中為濕,體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損人之陽氣。水谷內蘊,肺虛不能化氣,脾虛不能散津,或形寒飲冷,或酒客中虛。內外相合,客邪既從表入,而伏邪又從內發也。傷脾陽,在中則不運痞滿,傳下則洞泄腹痛。傷胃陽,則嘔逆不食,膈脹胸痛。兩傷脾胃,既有脾證,又有胃證也。濕為陰邪,其傷人之陽也,得理之正,故多而常見。其傷人之陰也,乃勢之變,故罕而少見。治濕者必須審在何經何臟,兼寒兼熱,氣分血分,而出辛涼、辛溫、甘溫、苦溫、淡滲、苦滲之治,庶所投必效。若籠統混治,脾胃不分,陰陽寒熱不辨,將見腫脹、黃膽、洞泄、衄血、便血、諸證蜂起矣。
[0005]廣東、廣西一帶有一種傳統保健食品一一龜苓膏,是以涼粉草、龜、土茯苓、蒲公英、苦草、金銀花等為原料制成的香滑膏體,具有效果很好的清熱祛濕作用,且口感佳,銷售范圍從南方逐漸拓寬到北方市場。但是由于傳統龜苓膏所使用的中藥材多偏寒性,主要用于治療熱濕,對于脾胃虛弱、平時體質比較虛弱、食欲不振的人群,服用后會導致加重手腳冰涼、胃寒、陽虛、腹瀉等癥狀。
[0006]為了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有必要開發一種適用于寒濕人群的袪濕補虛飲料,以滿足脾胃虛弱人群的祛濕需要,同時制成口服液制劑或其他劑型可方便隨時服用,制成口服液制劑,作為飲料服用時兼有解渴的功能。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
[0008]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祛濕補虛功能飲料的制備方法。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0010]本發明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涼粉草700-1200份、龜板10-30份、茯苓300-500份、當歸100-300份、大棗60-100份、干姜50-100份、桂枝30-80份、草果30-80份、白扁豆80-150份、陳皮80-150份、甘草120-200份。
[0011]本發明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它的優選方案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涼粉草800-1000份、龜板15-25份、茯苓400-500份、大棗70 — 90份、干姜60 —80份、桂枝40 - 70份、草果40-70份、陳皮90 — 120份、甘草150-180份。
[0012]本發明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它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涼粉草800-1000份、龜板15-25份、茯苓400-500份、當歸150-200份、大棗70-90份、干姜60-80份、桂枝40-70份、草果40-70份、陳皮90 — 120份、白扁豆100-120份、甘草150-180份。
[0013]本發明中所采用的中藥材詳細情況如下:
[0014]涼粉草:唇形植物涼粉草屬植物Mesona Chinensis Benth全草。
[0015]龜:為龜科動物烏龜。歸肝、腎經。龜肉和龜板具有滋陰壯陽、去濕解毒、益肝潤肺、益陰補血等功效。
[0016]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歸經: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功效:利水藥;滲濕利尿藥。
[0017]當歸: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根。歸經: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潤燥滑腸。
[0018]大率:本品為鼠李科率屬率Ziziphus zizyphus.。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癥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大棗能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還能安中養脾、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等。
[0019]干姜:姜指姜屬植物的塊根莖,別名紫姜,姜,鮮姜,老姜。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0020]桂枝: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CassiaTwig的干燥嫩枝。散寒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腹痛;癥瘕結塊;胸痹;心悸;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蓄水,水腫,心悸。
[0021]草果:姜科豆蘧屬植物Amomum tsaoko,別名草果仁、草果子。性味:味辛,性溫,無毒。歸經:入脾經、胃經。功能: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食。
[0022]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苦、辛,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23]白扁豆:扁豆味甘入脾胃經。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其性味甘微濕,入脾胃二經,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
[0024]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0025]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了本發明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本發明中藥活性成分通過以下制備方法所得:涼粉草加乙醇提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合并兩種提取物,即得。具體的制備方法如下:[0026]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50-80%的乙醇提取2-3次,乙醇用量為藥材重量8_12倍量,每次1-3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1-5倍的水量,混勻,靜置12-48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10 一 1.2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 - 3次,每次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 - 12倍的水,提取
1- 3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05 一 1.10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即得所述活性成分。
[0027]本發明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優選如下:
[0028]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60%的乙醇提取2次,乙醇用量為藥材重量8-10倍量,每次1-3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2-4倍的水量,混勻,靜置16-36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10 一 1.2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 - 10倍的水,提取1 一 3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05 - 1.10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即得所述活性成分。
[0029]本發明方案是基于傳統龜苓膏的配方上改進而得,為了保持龜苓膏的風味,保留了龜苓膏的主要原料龜板、茯苓、涼粉草。由于涼粉草中富含涼粉草多糖,用水提取時涼粉草多糖大量從涼粉草中提取出來,涼粉草多糖為膠質,遇淀粉后凝結為凝膠狀,無法制備成澄清液體,因此涼粉草需單獨用乙醇提取,其余藥材用水提取后再與涼粉草醇提液混合,則不會發生凝結現象。
[0030]中醫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內生寒濕兩個方面。外感寒濕:外感寒濕邪氣,氣血運行受阻,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癥的證候;內生寒濕:寒濕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濕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瀉,或浮腫為常見癥的證候。濕寒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濕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并且出現濕寒之證,人體內便會有濕寒之邪了。
[0031]本發明方中茯苓為利水效果顯著;涼粉草中含豐富的涼粉草多糖,與淀粉鏈鍵結后,可形成口感爽滑的膏體,且涼粉草有清暑、解熱利水功能,以上兩藥為方中君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姜辛溫、可溫散溫腸胃之寒;桂枝溫通經脈、通陽化氣;草果燥濕健脾,陳皮可入臟腑、化停留于臟腑的寒濕之邪;白扁豆入脾胃二經,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是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以上六藥健脾養胃,助散寒濕,為方中臣藥;龜板具有去濕解毒功效,用于氣血不足、營養不良,大棗補虛益氣、健脾和胃,甘草補氣,與不同藥合用可治寒咳濕痰。以上諸藥合用,健脾補虛、驅寒祛濕,補臟腑之陽氣,使寒濕引起的諸多癥狀自然消退。
[003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具有以下優點:
[0033]1、本發明解除因寒濕引起的反復的口腔潰瘍、流清鼻涕、腹瀉、臉上長痘和斑等癥狀有顯著療效,祛濕補虛效果顯著。
[0034]2、本品的口服液口感舒適,方便服用,易于為人群喜歡,可作為日常保健品經常食用,沒有服藥的抗拒性,可利于及時和維持性服用,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0035]3、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的中藥與市面上的龜苓膏比較,治療寒濕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體征積分比較P值小于0.05,有顯著性差
巳【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應該理解的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根據本發明的實質對本發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除非另有說明,。
[0037]實施例1
[0038]涼粉草700g、龜板10g、獲茶300g、當歸300g、大率60g、干姜50g、桂枝30g、草果30g、陳皮80g、白扁豆150g、甘草120g。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乙醇用量分別為藥材重量的12倍、8倍量,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5倍的水量,混勻,靜置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分別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12倍、8倍的水,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10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加冰糖27kg,加水至總重為450kg,即得本發明口服液。
[0039]實施例2
[0040]涼粉草1200g、龜板30g、獲茶500g、當歸100g、大率100g、干姜100g、桂枝80g、草果80g、陳皮150g、白扁豆80g、甘草200g。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乙醇用量分別為藥材重量的12倍、10倍、8倍量,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1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1倍的水量,混勻,靜置48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80°C時相對密度為1.1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分別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12倍、10倍、8倍的水,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1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80°C時相對密度為1.05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加冰糖57kg,加水至總重為720kg,即得本發明口服液。
[0041]實施例3
[0042]涼粉草800g、龜板15g、獲考:400g、當歸150g、大率70g、干姜60g、桂枝40g、草果40g、陳皮90g、白扁豆100g、甘草150g。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乙醇用量分別為藥材重量的10倍、8倍、8倍量,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1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2倍的水量,混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分別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10倍、10倍、8倍的水,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2小時、2小時、1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1.05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加白糖24.8kg,加水至總重為496kg,即得本發明口服液。
[0043]實施例4
[0044]涼粉草1000g、龜板25g、獲茶500g、當歸200g、大率90g、干姜80g、桂枝70g、草果70g、陳皮120g、白扁豆120g、甘草180g。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乙醇用量分別為藥材重量的10倍、8倍量,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1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4倍的水量,混勻,靜置36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80°C時相對密度為1.1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分別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10倍、8倍的水,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小時、1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80°C時相對密度為1.05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加水至總重為650kg,即得本發明口服液。
[0045]實施例5
[0046]涼粉草900g、龜板20g、獲考:450g、當歸150g、大率80g、干姜70g、桂枝60g、草果60g、陳皮100g、白扁豆100g、甘草160g。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乙醇用量分別為藥材重量的10倍、8倍量,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2小時、2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3倍的水量,混勻,靜置16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1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分別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10倍、8倍的水,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2小時、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0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即得本發明所述活性成分,干燥后粉碎,加入適量淀粉和糊精,混合,制粒,干燥,壓片,即得本發明的片劑。
[0047]實施例6
[0048]涼粉草1000g、龜板20g、獲考:450g、當歸150g、大率90g、干姜60g、桂枝70g、草果40g、陳皮90g、白扁豆110g、甘草180g。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6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乙醇用量分別為藥材重量的10倍、8倍、8倍量,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2小時、2小時、1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4倍的水量,混勻,靜置18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80°C時相對密度為1.2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分別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12倍、10倍的水,每次提取時間分別為2小時、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80°C時相對密度為1.20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即得本發明所述活性成分,干燥后粉碎,加入適量淀粉、二氧化硅、硬脂酸鎂,制成顆粒,裝入膠囊,即得本發明膠囊劑。
[0049]實施例7
[0050]涼粉草900g、龜板20g、獲考:430g、當歸160g、大率80g、干姜60g、桂枝70g、草果40g、陳皮90g、白扁豆90g、甘草180g,以上11味,凈選后粉碎,過80 — 100目篩,得本發明粉劑。
[0051]臨床試驗
[0052]對本發明祛濕補虛的療效進行臨床觀察,通過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療效及安全性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及組間療效和安全性的差異,初步客觀評價本發明治療寒濕型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0053]1中醫辨證標準:《中醫咽喉口腔病學》、《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口齒科學》
[0054]1.1主癥:在口腔的唇、頰、軟腭或齒齦等處的粘膜發生單個或者數目較少,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周圍輕度水腫,瘡色暗紅或暗淡呈灰白色,局部灼痛輕,發作時間較長,愈合緩慢。
[0055]1.2次癥:食后或午后腹脹,腹痛綿綿,遇溫得減或消失,食少納呆,大便溏或先硬后溏,神疲懶言,面色萎黃,畏寒肢冷,口淡乏味,納食不香、口渴喜熱飲,惡心嘔吐,溲清。
[0056]1.3舌象:舌淡胖嫩有齒痕,苔白滑。
[0057]1.4脈象:脈沉遲或緩弱無力。
[0058]2納入標準
[0059]2.1符合西醫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0060]2.2中醫辨證為脾胃虛寒型;
[0061]2.3潰瘍至少每三個月發生1次以上,本次潰瘍發生病程< 2天;
[0062]2.43月內未服用其他中藥及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
[0063]2.5患者年齡在18歲到65歲之間。
[0064]2.6自愿作為受試對象,并能接受觀察藥物,保證完成全過程。
[0065]3排除標準
[0066]3.1不符合西醫復發性口瘡的診斷標準以及中醫脾胃虛寒型辨證標準,如創傷性潰瘍、癌性潰瘍、感染性口炎、白塞病及其他潰瘍者;
[0067]3.2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器質性疾病,造血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消化性潰瘍,克隆氏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腫瘤等;
[0068]3.324小時內使用鎮痛藥,1月內使用抗生素、消炎藥,3月內使用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
[0069]3.4過敏體質以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
[0070]3.5意向妊娠、或孕婦哺乳期婦女。
[0071]4中醫癥狀分級、評分標準
[0072]參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復發性口瘡和脾胃虛寒證癥狀分級量化表中有關內容,主要分為輕、中、重三級。
[0073]表1復發性口瘡癥狀分級量化標準
[0074]
【權利要求】
1.一種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涼粉草700-1200份、龜板10-30份、茯苓300-500份、當歸100-300份、大棗60-100份、干姜50-100份、桂枝30-80份、草果30-80份、白扁豆80-150份、陳皮80-150份、甘草120-20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涼粉草800-1000份、龜板15-25份、茯苓400-500份、當歸150-200份、大棗70-90份、干姜60-80份、桂枝40-70份、草果40-70份、陳皮90 — 120份、白扁豆100-120份、甘草150-180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的:涼粉草900份、龜板20份、茯苓450份、當歸150份、大棗80份、干姜70份、桂枝60份、草果60份、陳皮100份、白扁豆100份、甘草160份。
4.如權利要求1一 3之一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其特征在于它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成的:涼粉草加乙醇提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合并兩種提取物,即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成的: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50-80%的乙醇提取2-3次,乙醇用量為藥材重量8-12倍量,每次1-3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1-5倍的水量,混勻,靜置12-48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10 一 1.2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 — 3次,每次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 - 12倍的水,提取1 一3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05 - 1.10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即得所述活性成分。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祛濕補虛的功能飲料,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成的:取涼粉草加體積百分比為60%的乙醇提取2次,乙醇用量為藥材重量8-10倍量,每次1-3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回收液體積2-4倍的水量,混勻,靜置16-36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10 - 1.20的浸膏,備用;除涼粉草外其余10味藥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 - 10倍的水,提取1 一 3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60-80°C時相對密度為1.05 - 1.10的浸膏,加入涼粉草醇提所得浸膏,混勻,即得所述活性成分。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3637349SQ201310697557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明者】許淑清, 王靜芝, 黃永文, 莫桂堅 申請人:廣西梧州雙錢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