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并指矯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24716閱讀:42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并指矯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矯形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手指矯形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并指也稱并趾,是指兩個或更多手指或腳趾完全或部分連在一起,即手指或腳趾間產生皮膚粘連,影響手指或腳趾的活動范圍及其功能的實現,多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對于并指的治療通常要進行手術,將并連在一起的手指或腳趾分開,但是直接手術容易損傷手指的肌腱、血管甚至骨骼,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并指矯形器公開了新的方案,采用掌形支架固定手指或腳趾,再利用撐開機構將并指撐開,從而將并指間的皮膚軟組織拉伸撐寬,為后續的手術帶來了便利,解決了直接手術易發生意外損傷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并指矯形器包括掌套結構1、2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I個并指撐開機構。2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一端活動鉚接,2個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并指固定結構通過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并指撐開機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2個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本實用新型并指矯形器還可以是包括掌套結構1、3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2個并指撐開機構。3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一端活動鉚接,3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2個并指撐開機構中I個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并指固定結構通過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并指撐開結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3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本實用新型并指矯形器進一步可以是包括掌套結構1、4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3個并指撐開機構。4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一端活動鉚接,4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3個并指撐開機構中I個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并指固定結構通過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并指撐開機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4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本實用新型并指矯形器能夠使并指在術前產生一定的分離,為后續的手術帶來了便利,提聞了手術的成功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并指矯形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并指矯形器A-A剖視示意圖。圖1 2中,I是掌套結構,2是矯形桿,3是克氏針,4是調節輪,5是正反螺紋桿,6是鉚塊,7是上夾塊,8是下夾塊,9是克氏針夾塊,10是緊固螺栓,11是克氏針夾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并指矯形器立體結構示意圖。針對只有兩指并指的病例,本方案并指矯形器包括掌套結構1、2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I個并指撐開機構。2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 一端活動鉚接,2個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并指固定結構通過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并指撐開機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2個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針對有三指并指的病例,本方案并指矯形器還可以是包括掌套結構1、3個矯形桿
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2個并指撐開機構。3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 一端活動鉚接,3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2個并指撐開機構中I個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并指固定結構通過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并指撐開結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3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針對有四指并指的病例,本方案并指矯形器進一步可以是包括掌套結構1、4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3個并指撐開機構。4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 一端活動鉚接,4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3個并指撐開機構中I個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并指固定結構通過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并指撐開機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4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對于其他癥狀,例如五指并指或畸形多指,例如六指,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案增加矯形桿、并指撐開機構的數量達到設計目的。這些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方案都能夠直接設想得到。在上述方案中,為了使并指更加牢固的沿矯形桿2固定,可以在矯形桿2上設置I至3個并指固定結構,本方案優選設置2個并指固定結構,即并指矯形器包括I或2個設置在矯形桿2上的并指固定結構。如圖2所示,具體到本方案,并指固定結構的夾桿結構包括上夾塊7和下夾塊8,并指固定結構的克氏針定位結構包括上夾塊7、克氏針夾塊9和緊固螺栓10,在上夾塊7與克氏針夾塊9壓合面上設有克氏針夾道11,緊固螺栓10依次穿過克氏針夾塊9、上夾塊7和下夾塊8,緊固螺栓10通過內外螺紋連接將克氏針夾塊9、上夾塊7和下夾塊8鎖緊,克氏針夾塊9和上夾塊7通過克氏針夾道11夾緊固定克氏針3。為了使得克氏針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固定并指,來滿足不同類型并指的個案要求,矯形桿2可以選擇其正截面是封閉的多邊形或封閉的曲線,矯形桿2具體可以選擇三棱柱形、四棱柱形或圓柱形結構。本方案的并指矯形器在具體使用中,先將掌套結構固定在手掌或腳掌的背面上,利用克氏針將并指沿相鄰的兩個矯形桿固定,轉動調節輪驅動正反螺紋桿轉動,正反螺紋桿的兩端與兩端的鉚塊通過內外螺紋發生相對運動,鉚塊沿正反螺紋桿向其兩端作離合運動從而帶動矯形桿作撐開運動,其間得益于矯形桿兩端的活動鉚接結構,鉚塊能夠沿其鉚接軸線自由旋轉來滿足其與矯形桿因撐開運動而發生配合角度變化的要求,最終實現矯形桿綁定并指作撐開運動的目的。本方案的并指矯形器利用活動鉚接的連接方式和掌狀矯形支架實現了術前將并指適當撐開的目的,為后續的手術創造了有利條件,減少了手術的危險因素,減輕了病患者的痛苦,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本方案并不限于實施例公開的范圍,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方案結合公知常識作出的替代方案也屬于本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并指矯形器,包括掌套結構(1)、2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I個并指撐開機構,所述2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 一端活動鉚接,所述2個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所述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所述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所述并指固定結構通過所述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所述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所述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所述并指撐開機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所述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所述2個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
2.一種并指矯形器,包括掌套結構(1)、3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2個并指撐開機構,所述3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 一端活動鉚接,所述3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2個并指撐開機構中I個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所述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所述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所述并指固定結構通過所述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所述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所述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所述并指撐開結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所述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所述3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
3.一種并指矯形器,包括掌套結構(1)、4個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3個并指撐開機構,所述4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I) 一端活動鉚接,所述4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3個并指撐開機構中I個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所述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所述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所述并指固定結構通過所述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所述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所述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通過克氏針(3)沿矯形桿(2)固定;所述并指撐開機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所述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所述4個矯形桿(2)中2個相鄰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并指矯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指矯形器包括I或2個設置在矯形桿(2)上的并指固定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并指矯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指固定結構的夾桿結構包括上夾塊(7)和下夾塊(8),所述并指固定結構的克氏針定位結構包括上夾塊(7)、克氏針夾塊(9)和緊固螺栓(10),在上夾塊(7)與克氏針夾塊(9)壓合面上設有克氏針夾道(11),緊固螺栓(10)依次穿過克氏針夾塊(9)、上夾塊(7)和下夾塊(8),緊固螺栓(10)通過內外螺紋連接將克氏針夾塊(9)、上夾塊(7)和下夾塊⑶鎖緊,克氏針夾塊(9)和上夾塊(7)通過克氏針夾道(11)夾緊固定克氏針(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并指矯形器,其特征在于,矯形桿(2)的正截面是封閉的多邊形或封閉的曲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并指矯形器,包括掌套結構1、矯形桿2、若干并指固定結構和并指撐開機構。矯形桿2的一端與掌套結構1一端活動鉚接,矯形桿2的另一端分別與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活動鉚接,并指固定結構設置在矯形桿2上。并指固定結構包括夾桿結構、克氏針定位結構和克氏針3,并指固定結構通過夾桿結構固定在矯形桿2上,克氏針3通過克氏針定位結構固定在并指固定結構上。并指撐開機構包括調節輪4、從調節輪4兩端延伸出的正反螺紋桿5和與正反螺紋桿5兩端內外螺紋連接的鉚塊6,并指撐開機構的兩端通過鉚塊6與矯形桿2的另一端活動鉚接。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并指在術前產生一定的分離,為后續的手術帶來了便利,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文檔編號A61F5/10GK203029443SQ20132002440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7日
發明者劉宏波, 陳建忠 申請人:上海康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