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燒傷整形科保溫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燒傷整形科保溫架。
背景技術:
在燒傷創面的治療中,經常要采用暴露療法,創面暴露后能迅速干燥結痂,避免了創面感染,有利于創口愈合。為了使病人在創面暴露時不受涼,臨床中要給病人的身體局部進行保溫,通常的保溫方法是用一些物品作支撐,在上面覆蓋被褥、衣物等。由于普通的支撐物形狀各異,具有覆蓋不嚴密、支撐不牢固等缺點,影響著保溫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等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保溫效果好的燒傷整形科保溫架。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燒傷整形科保溫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橫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豎直且平行地設置,第一立板的上端與橫板的第一端連接,第二立板的上端與橫板的第二端連接:保溫層,保溫層覆蓋在支架的外側;燈管,燈管安裝在支架的內側;滾輪,第一立板的下端和第二立板的下端均安裝有多個滾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明顯的優點: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中的燒傷整形科保溫架通過其滾輪推到病床處,然后沿病床的方向繼續向病床推動,并最終使燒傷整形科保溫架將患者罩住,然后打開燈管。在此過程中,燈管產生一定的熱量,同時,外部的保溫層將該熱量保持住,防止其散發出去,能夠取得很好的保溫效果。可見,本實用新型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同時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支架;11、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橫板;20、保溫層;30、燈管;40、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燒傷整形科保溫架,包括:支架10,支架10包括第一立板11、第二立板12和橫板13,第一立板11和第二立板12豎直且平行地設置,第一立板11的上端與橫板13的第一端連接,第二立板12的上端與橫板13的第二端連接;保溫層20,保溫層20覆蓋在支架10的外側;燈管30,燈管30安裝在支架10的內側;滾輪40,第一立板11的下端和第二立板12的下端均安裝有多個滾輪40。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中的燒傷整形科保溫架通過其滾輪40推到病床處,然后沿病床的方向繼續向病床推動,并最終使燒傷整形科保溫架將患者罩住,然后打開燈管。在此過程中,燈管產生一定的熱量,同時,外部的保溫層20(如棉被等)將該熱量保持住,防止其散發出去,能夠取得很好的保溫效果。可見,本實用新型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同時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 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燒傷整形科保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第一立板(11)、第二立板(12)和橫板(13),所述第一立板(11)和所述第二立板(12)豎直且平行地設置,所述第一立板(11)的上端與所述橫板(1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立板(12)的上端與所述橫板(13)的第二端連接; 保溫層(20),所述保溫層(20)覆蓋在所述支架(10)的外側; 燈管(30),所述燈管(30)安裝在所述支架(10)的內側; 滾輪(40),所述第一立板(1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立板(12)的下端均安裝有多個所述滾輪(4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燒傷整形科保溫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橫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豎直且平行地設置,第一立板的上端與橫板的第一端連接,第二立板的上端與橫板的第二端連接;保溫層,保溫層覆蓋在支架的外側;燈管,燈管安裝在支架的內側;滾輪,第一立板的下端和第二立板的下端均安裝有多個滾輪。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中的燒傷整形科保溫架通過其滾輪推到病床處,然后沿病床的方向繼續向病床推動,并最終使燒傷整形科保溫架將患者罩住,然后打開燈管。在此過程中,燈管產生一定的熱量,同時,外部的保溫層將該熱量保持住,防止其散發出去,能夠取得很好的保溫效果。
文檔編號A61G7/05GK203122846SQ20132018487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31日
發明者英艷 申請人: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