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刺激針灸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光刺激針灸模塊,包含有一本體、一發光單元與一驅動單元。其中,該本體表面具有一接合面,該接合面可與人體皮膚接觸;該發光單元結合于該本體上,該發光單元具有一出光面,該發光單元自該出光面投射出的光線照射于人體皮膚上;該驅動單元電性連接該發光單元,該驅動單元提供該發光單元發光所需的電能。由此,該光刺激針灸模塊固定于用戶身體后,使用者可自由地活動身體,不會造成有礙美觀或行動受限的情形。
【專利說明】光刺激針灸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與光刺激針灸有關,更詳細地是指一種光刺激針灸模塊。
【背景技術】
[0002]針灸為中國傳統的醫療技術,其療效已廣為中外知悉。傳統針灸是以針刺入穴點,需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才可精確掌握扎針的位置及深度,安全地施治于患者。然,即使在專業醫師的治療下,有時患者仍會產生暈針、滯針、彎針、淤青血腫等狀況,帶給患者較大的肉體疼痛及精神負擔。
[0003]近來已發展出一種光療系統,以光線取代針刺進行針灸治療,利用光線照射人體引發生物反應,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公知的光療系統包含有固定式及手持式兩種:
[0004]固定式光療系統是使用一光線產生設備產生光線,再將光線引導至一特定位置,例如導引至一箱體中或是導引至一照光器上,使用者再進入該箱體接受光線照射,或將該照光器移到使用者欲受治療的部位,讓光線照射于該部位上。其缺點在于,受照射的使用者必須在特定的場所接受治療,對于使用者而言非常不方便。
[0005]手持式光療系統則是將光線產生設備制作成棒狀、柱狀、梳子狀…等形式,以供使用者以手持的方式照射欲治療的部位。相較于固定式光療系統,手持式光療系統具有方便移動的優點,使用者無需在特定場所使用。然,使用上仍需用手持拿光線產生設備,甚至有些部位仍需要旁人協助進行治療,造成使用者活動上的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刺激針灸模塊,可直接與人體接觸,且不影響人體活動。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包含有一本體、一發光單元與一驅動單元。其中,該本體表面具有一接合面,該接合面可與人體皮膚接觸;該發光單元結合于該本體上,該發光單兀具有一出光面,該發光單兀自該出光面投射出的光線照射于人體皮膚上;該驅動單元電性連接該發光單元,該驅動單元提供該發光單元發光所需的電倉泛。
[0008]其中,該本體包括有一基座與一定位組件,該基座內部具有一容室,該定位組件設置于該基座底面,且該定位組件的一面形成該接合面,該發光單元與該驅動單元設于該基座的容室中。
[0009]其中,該定位組件為一黏著層。
[0010]其中,該驅動單元包含有一控制電路與一電池,該電池電性連接該控制電路與該發光單元,該控制電路用以調整該發光單元的光強度。
[0011]其中,該驅動單元為一薄膜電池(Thin film battery)。
[0012]其中,該發光單元為發光二極管(LED)或是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
[0013]其中,該發光單元包含有復數個相同光色或不同光色的發光組件。[0014]其中,該控制電路用以個別調整該些發光組件的光強度。
[0015]其中,該些發光組件為發光二極管或是有機發光二極管。
[0016]其中,該基座具有一上開口連通該容室;一太陽能板,結合于該基座上且封閉該上開口,該太陽能板電性連接該驅動單元。
[0017]其中,該本體還具有一蓋體,該基座具有一上開口連通該容室,該蓋體結合于該基座上且封閉該上開口。
[0018]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容室與一容置空間,該發光單元設于該容室中,該驅動單元設置于該容置空間中。
[0019]其中,該驅動單元包含有一控制電路與一電池,該電池電性連接該控制電路與該發光單元,該控制電路調整該發光單元的光強度。
[0020]其中,該發光單元包含有復數個不同光色的發光組件。
[0021]其中,該控制電路用以個別調整該些發光組件的光強度。
[0022]其中,該些發光組件為發光二極管或是有機發光二極管。
[0023]其中,該本體為一黏貼件,該黏貼件具有一黏著面構成該接合面,該發光單元結合于該黏貼件,且該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穿過該黏著面照射于人體皮膚。
[0024]其中,該黏貼件為一貼片。
[0025]其中,該驅動單元為一薄膜電池。
[0026]其中,該發光單兀包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與一封裝層包覆該有機發光二極管。
[0027]其中,該薄膜電池更用以調整該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光強度。
[0028]其中,包含有一磁體,該磁體設置于該本體。
[0029]由此,通過上述的結構設計,將該光刺激針灸模塊定位于身體的特定位置(如穴點)后,使用者即可自由地活動身體,不會有行動受限的情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1]圖2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32]圖3為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33]圖4為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34]圖5為一立體圖,揭示本體由基座與帶體組成;
[0035]圖6為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6]圖7為一示意圖,揭示本體為腰帶的形式;
[0037]圖8為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以及
[0038]圖9為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0039]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40]I光刺激針灸模塊;
[0041]10本體,12基座,122容室,124上開口,126下開口,14黏著層,142接合面,16發光單元,162出光面,18驅動單元,20蓋體;
[0042]2光刺激針灸模塊;[0043]22驅動單元,222控制電路,224電池;
[0044]3光刺激針灸模塊;
[0045]24太陽能板,26薄膜電池,28帶體,282內側面;
[0046]4光刺激針灸模塊;
[0047]30腕帶,302內側面,304容室,32驅動單元,322電池,324控制電路,326傳輸線,328控制鈕,34容置空間,36腰帶;
[0048]5光刺激針灸模塊;
[0049]38貼片,382上表面,384下表面,40發光單元,402有機發光二極管,402a出光面,404封裝層,42薄膜電池,422保護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50]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圖1與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光刺激針灸模塊1,包含有一本體10、一發光單元
16、一驅動單兀18與一蓋體20。
[0051]該本體10包括有一基座12與一以黏著層14為例的定位組件,該基座12內部具有一容室122,以及連通該容室122的一上開口 124與一下開口 126。該黏著層14設置于該基座12底面且環繞于該下開口 126的外圍,該黏著層14的底面則形成一接合面142可供與人體皮膚接觸,使該本體定位于人體皮膚上。在實際中,該黏著層14可采用親膚的材質制作,例如可重復黏貼于人體的硅膠或雙面膠帶,以避免人體皮膚產生不適感。當然,該黏著層14亦可采用透光的材質,如此,即可覆蓋該下開口 126,使該基座12成為密封狀態,避免水氣進入該基座12中。
[0052]該發光單兀16設置于該容室122中,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單兀16為發光二極管(LED),該發光單元16具有一出光面162,該出光面162朝向該下開口 126,且該出光面162與該接合面142相隔一距離。該發光單元16發出的光線自該出光面162射向該下開口 126并透出于外。由于該發光單元16為點光源,其所發出的光線是由中心往外擴散,因此,通過該發光單元16的出光面162距離該接合面142有一預定距離的設計,可讓該發光單元16發出的光線涵蓋該下開口 126所圍繞的范圍。此外,還可避免該發光單元16產生的熱能直接傳導到到使用者的皮膚。
[0053]實際中,該發光單元16亦可采用有機發光二極管(0LED),由于有機發光二極管較薄且不易發熱的特性,由此,該發光單元16的出光面162可更接近該接合面142,亦即可更接近或直接依附在人體皮膚上。
[0054]本實施例的驅動單元18為一電池,該驅動單元18是通過該上開口而設置于該容室122中,該驅動單元18電性連接該發光單元16,用以提供該發光單元16發光所需的電能。在實際中,該驅動單元18可采用鈕扣電池、燃料電池、薄膜電池、鋰高分子電池等體積較小的電池。
[0055]該蓋體20可分離地結合于該基座12的頂部,且封閉該上開口 124,而該蓋體20可分離的設計,可供更換該驅動單元18及該發光單元16。在實際中,該蓋體20與該基座12的結合方式可采用螺牙螺合或是相互卡制嵌合。
[0056]由上述的結構,該光刺激針灸模塊I貼附于用戶身體的特定部位(如穴點)后,該下開口 126朝向人體皮膚,該發光單元16發出的光線即可照射于該特定部位,以進行光刺激。由于該光刺激針灸模塊I是直接黏貼于人體皮膚,并且無任何外露的電線,甚至可以不留痕跡地隱藏于衣物內,因此,使用者可以正常地活動,不會造成有礙美觀或行動受限的情形。
[0057]以下再提供其它較佳可行的實施例,同樣可達到相同上述實施例的效果。
[0058]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光刺激針灸模塊2,其具有大致相同于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結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驅動單兀22包含有一控制電路222與一電池224,該控制電路222電性連接該電池224與該發光單元16,該控制電路222接收該電池224的電力并供予該發光單元16。此外,該控制電路222還可供控制該發光單元16發出的光強度,該控制電路222電性連接復數個開關(圖未示)以供使用者依需求調整該發光單元16所發出的光強度。
[0059]在實際中,該發光單元16還可包含有復數個不同光色的發光組件,例如發光二極管或有機發光二極管,而該控制電路222是個別控制各該發光組件的光強度,由此,利用該些發光組件光強度的相互搭配,可調整該發光單元16所發出的光線的顏色。當然,該發光單元16亦可包含復數個相同光色的發光組件,該控制電路222同樣可利用控制個別發光組件的光強度,以達到控制整體發光單元16的光強度的效果。
[0060]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光刺激針灸模塊3,其具有大致相同于上述第二實施例的結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是采用一太陽能板24中取代該蓋體20,并且該驅動單元為一薄膜電池26(Thin film battery),薄膜電池26具重量輕、體積小的特點,并且可整合電池與控制電路于一體,可達到微型化的效果。該太陽能板24電性連接該薄膜電池26上的控制電路,該太陽能板24照光后所產生的電能可除了供予該發光單元16之夕卜,還可為該薄膜電池26充電,如此,即使在光線不足的地方該薄膜電池26仍可提供電力予該發光單元16。
[0061]更特別的是,當該發光單元16采用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時,則可利用薄膜電池作為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基板,而將該有機發光二極管直接制作于薄膜電池26上,以減小構件所占用的體積,以及達到一體化且輕薄的效果,而薄膜電池可為高分子鋰電池、印刷電池、有機自由基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等。
[0062]在前述各實施例中,光刺激針灸模塊是透過黏著層14黏貼于人體皮膚,在實務上,光刺激針灸模塊的本體還可設計成如圖5所示由該基座12與一以帶體28為例的定位組件組成。該帶體28可供使用者配戴于身上,而該帶體28內側面282即形成接合面與人體皮膚接觸,使該發光單元16的光線得以直接照射在人體皮膚。為因應人體不同的部位,可設計不同尺寸及樣式的帶體28,讓使用者依需求選擇配戴。
[0063]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光刺激針灸模塊4,與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不同的是:
[0064]本實施例的光刺激針灸模塊4的本體為腕帶30的形式,該腕帶30上設有復數個容室304 ;復數個發光單元16分別設于該些容室304中。該腕帶30的內側面302即形成接合面供與人體接合。此外,本實施例的驅動單元32則設置于該腕帶30的一容置空間34中,該驅動單元32同樣包含有一電池322及一控制電路324,該控制電路324電性連接該電池322,并通過一傳輸線326電性連接該些發光單元16,該控制電路324還電性連接復數個控制鈕328,使用者按壓控制鈕328即可控制該些發光單元16所發出的光強度或顏色。用戶配戴該光刺激針灸模塊4同樣可以正常地活動,不會有行動受限的情形。
[0065]除了前述的腕帶30的形式外,本體還可設計成圖7所示的腰帶36的形式,供使用者配戴于軀干上。
[0066]圖8與圖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光刺激針灸模塊5,與前述各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本體是采用一以貼片38為例的黏貼件制作,該貼片38為一透光的硅膠材質,且因應人體不同部位設計成不同的形狀。該貼片38具有一上表面382與一下表面384,該下表面384為黏著面與人體皮膚接觸。復數個發光單元40結合于該貼片38的上表面382的特定位置,本實施例的各該發光單兀40包含有一有機發光二極管402與一封裝層404。該有機發光二極管402的出光面402a朝向該貼片38的上表面382。該封裝層404包覆該有機發光二極管402,以防止水氣進入該有機發光二極管402中。復數個以薄膜電池42為例的驅動單元分別與該些發光單元40結合,各該薄膜電池42的表層為一保護層422以防止水氣進入薄膜電池42內部。各該薄膜電池42用以提供各該發光單元40的有機發光二極管402的電力及調整其光強度。由此,將該貼片38貼于人體的特定部位后,有機發光二極管402所發出的光即可穿過該貼片38照射于人體皮膚。
[0067]由于該發光單元40系采用有機發光二極管402,因此可利用薄膜電池42作為有機發光二極管402的基板,將有機發光二極管402直接制作于具有保護層422的薄膜電池42上,以形成一體的結構,達到微小化的效果,亦可成為拋棄式的光刺激針灸模塊5,在不堪使用后直接替換。當然,該發光單元40亦可采用發光二極管,惟,發光二極管的芯片是直接結合于具有保護層422的薄膜電池42上。
[0068]前述的各實施例的本體中還可埋設一以磁鐵為例的磁體,由此,除了以光線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外,還可以磁場加強刺激引發生物反應。
[0069]據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可直接與用戶的身體接觸接合,讓所發出的光線可直接照射于使用者的身體特定部位。使用時無須于特定場所使用,操作簡易并且不會造成使用者外觀或活動上的限制,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光療。
[007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范圍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本體,其表面具有一接合面,該接合面可與人體皮膚接觸; 一發光單兀,結合于該本體上,該發光單兀具有一出光面,該發光單兀自該出光面投射出光線;以及 一驅動單元,電性連接該發光單元,該驅動單元提供該發光單元發光所需的電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包括有一基座與一定位組件,該基座內部具有一容室,該定位組件設置于該基座底面,且該定位組件的一面形成該接合面,該發光單元與該驅動單元系設于該基座的容室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定位組件為一黏著層。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驅動單元包含有一控制電路與一電池,該電池電性連接該控制電路與該發光單元,該控制電路調整該發光單元的光強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驅動單元為一薄膜電池。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發光單元為發光二極管或是有機發光二極管。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發光單元包含有復數個相同光色或不同光色的發光組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控制電路個別調整該些發光組件的光強度。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些發光組件為發光二極管或是有機發光二極管。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基座具有一上開口連通該容室;一太陽能板,結合于該基座上且封閉該上開口,該太陽能板電性連接該驅動單元。
1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具有一蓋體,該基座具有一上開口連通該容室,該蓋體結合于該基座上且封閉該上開口。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容室與一容置空間,該發光單元設于該容室中,該驅動單元設置于該容置空間中。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驅動單元包含有一控制電路與一電池,該電池電性連接該控制電路與該發光單元,該控制電路用以調整該發光單元的光強度。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發光單元包含有復數個不同光色的發光組件。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控制電路用以個別調整該些發光組件的光強度。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些發光組件為發光二極管或是有機發光二極管。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為一黏貼件,該黏貼件具有一黏著面構成該接合面,該發光單元結合于該黏貼件,且該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穿過該黏著面。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黏貼件為一貼片。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驅動單元為一薄膜電池。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發光單元包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與一封裝層包覆該有機發光二極管。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薄膜電池調整該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光強度。
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刺激針灸模塊,其特征是,包含有一磁體,該磁體設置于該本體。`
【文檔編號】A61N5/06GK203425382SQ201320408489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發明者】白瑞芬, 黃添榮, 賀方涓 申請人:冠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