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康復機器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它包括機架、可折疊的腳部支撐、小腿支撐、臀部支撐、靠背、頭部支撐,所述腳部支撐、小腿支撐均為成對設置,機架底部設有萬向輪,腳部支撐的靠近小腿支撐端與小腿支撐固定連接,小腿支撐的靠近臀部端與臀部支撐活動連接,臀部支撐的靠近靠背端與靠背活動連接,靠背與頭部支撐連接,機架上設有驅動裝置,它還包括用于患者腿部康復訓練的腿部康復裝置、用于患者上肢康復訓練的上肢康復裝置,所述腿部康復裝置、上肢康復裝置均與驅動裝置連接,上肢康復裝置設置在靠背上,腿部康復裝置分別與小腿支撐、臀部支撐連接,所述靠背上設有電推桿F,所述電推桿F的底部通過連接件與臀部支撐固定連接。該多功能康復機器人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在室內室外均可進行康復訓練,有利于及早恢復身體健康。
【專利說明】多功能康復機器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器人,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康復機器人。
【背景技術】
[0002]康復儀器是康復的重要工具,使病殘者得以生活活動自理的一種重要的工具。腦血栓患者多數都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不能坐穩,即便病情輕一些的患者,由于大多數居住在樓房,上下樓不方便,在無外人幫助的情況下,很難有機會到室外進行鍛煉,因此多數患者不得不長年臥床,由于缺少鍛煉的機會,極易使病情進一步惡化,縮短生命周期。而普通康復儀器功能比較單一,難以滿足患者尤其是腦血栓患者在室內即可進行康復鍛煉的需求,而且對于腿部、上肢傷殘人士由于缺乏對于腿部、上肢的訓練,難以達到及時的康復,從而造成腿部、上肢終身殘疾的可能。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領域】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可移動康復機器人,解決現有的普通康復儀器功能單一,無法滿足腿部、上肢傷殘人士在室內室外進行康復鍛煉需求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它包括機架、可折疊的腳部支撐、小腿支撐、臀部支撐、靠背、頭部支撐,所述腳部支撐、小腿支撐均為成對設置,機架底部設有萬向輪,腳部支撐的靠近小腿支撐端與小腿支撐固定連接,小腿支撐的靠近臀部支撐端與臀部支撐活動連接,臀部支撐的靠近靠背端與靠背活動連接,靠背與頭部支撐連接,機架上設有驅動裝置,它還包括用于患者腿部康復訓練的腿部康復裝置、用于患者上肢康復訓練的上肢康復裝置,所述腿部康復裝置、上肢康復裝置均與驅動裝置連接,上肢康復裝置設置在靠背上,腿部康復裝置分別與小腿支撐、臀部支撐連接,所述靠背上設有電推桿F,所述電推桿F的底部通過連接件與臀部支撐固定連接。
[0005]所述臀部支撐包括臀部坐板、設置在臀部坐板下面的臀部坐板框架,所述臀部坐板為成對設置,臀部坐板的靠近小腿支撐端以軸旋轉方式與小腿支撐連接,臀部坐板的靠近靠背端以軸旋轉方式與臀部坐板框架連接,臀部坐板框架的靠近小腿支撐端以軸旋轉方式與機架連接,臀部坐板框架的靠近靠背端與連接電推桿F的連接件固定連接。
[0006]所述腿部康復裝置包括用于小腿康復訓練的電推桿C、用于大腿康復訓練的電推桿D、電推桿E,所述電推桿C、電推桿D均為成對設置,電推桿C頂部與小腿支撐固定連接,電推桿D頂部與臀部坐板活動連接,電推桿E頂部與臀部坐板框架活動連接,所述電推桿C、電推桿D、電推桿E的底部均固定設置在機架上。
[0007]所述上肢康復裝置包括上肢支撐、一對用于上肢前后康復訓練的電推桿A、一對用于上肢左右康復訓練的電推桿B,一對電推桿A對稱設置在靠背兩側,底部與靠背活動連接,電推桿B的底部設置在靠背的中心處,與靠背活動連接,電推桿A、電推桿B均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電推桿A、電推桿B的頂部分別與上肢支撐活動連接,所述上肢支撐末端與靠背活動連接。
[0008]所述上肢康復裝置的上肢支撐包括扶手、連桿1、連桿I1、連桿III,所述連桿1、連桿II為平行設置,且連桿1、連桿II的一端與扶手端部以軸旋轉方式連接,另一端與一端設置在靠背上的連桿III以軸旋轉方式連接,所述連桿III的另一端與電推桿B的頂部活動連接,所述連桿I與電推桿A頂部活動連接。
[0009]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蓄電池、外接電源線、電機,所述電機、蓄電池均設置在機架上,蓄電池通過外接電源線分別與電推桿A、電推桿B、電推桿C、電推桿D、電推桿E、電推桿F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其有益效果在于,該康復機器人結構簡單,可以分別實現單側腿康復訓練、雙腿同時進行相同動作的康復訓練、雙腿同時進行不同動作的康復訓練、雙腿進行交替抬腿的康復訓練、雙腿進行模擬走路康復訓練、單側上肢進行前后動作的康復訓練、單側上肢進行左右動作的康復訓練、單側上肢同時進行前后左右動作的康復訓練、兩側上肢同時進行不同動作的康復訓練等訓練模式,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在室內室外均可進行康復訓練,有利于及早恢復身體健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側視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后視圖。
[0014]圖中標注:
[0015]1.機架;2.腳部支撐;3.小腿支撐;4.靠背;5.萬向輪;6.頭部支撐;7.電推桿A ;8.電推桿B;9.電推桿C;10.電推桿D;ll.電推桿E ; 12.電推桿F;13.臀部坐板;14.臀部坐板框架;15.連接件;16.扶手;17.連桿I ;18.連桿II ;19.連桿III ;20.蓄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
[0017]參照圖1-圖3,本實施例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它包括機架1、可折疊的腳部支撐
2、小腿支撐3、臀部支撐、靠背4、頭部支撐6,所述腳部支撐2、小腿支撐3均為成對設置,機架I底部設有萬向輪5,腳部支撐2的靠近小腿支撐3端與小腿支撐3固定連接,小腿支撐3的靠近臀部支撐端與臀部支撐以軸旋轉方式連接,臀部支撐的靠近靠背4端與靠背4以軸旋轉方式連接,靠背4與頭部支撐6連接,機架I上設有驅動裝置,它還包括用于患者腿部康復訓練的腿部康復裝置、用于患者上肢康復訓練的上肢康復裝置,所述腿部康復裝置、上肢康復裝置均與驅動裝置連接,上肢康復裝置設置在靠背4上,腿部康復裝置分別與小腿支撐3、臀部支撐連接,所述靠背4上設有電推桿F 12,所述電推桿F 12的底部通過連接件15與臀部支撐固定連接。
[0018]所述臀部支撐包括臀部坐板13、設置在臀部坐板13下面的臀部坐板框架14,所述臀部坐板14為成對設置,臀部坐板13的靠近小腿支撐3端以軸旋轉方式與小腿支撐3連接,臀部坐板13的靠近靠背4端以軸旋轉方式與臀部坐板框架14連接,臀部坐板框架14的靠近小腿支撐3端以軸旋轉方式與機架I連接,臀部坐板框架14的靠近靠背4端與連接電推桿F 12的連接件15固定連接。成對設置的上下臀部坐板13,一個與一側的小腿支撐3連接,另一個與另外一側的小腿支撐3連接。
[0019]所述腿部康復裝置包括用于小腿康復訓練的電推桿C 9、用于大腿康復訓練的電推桿D 10、電推桿E 11,所述電推桿C 9、電推桿D 10均為成對設置,電推桿C 9頂部與小腿支撐3固定連接,電推桿D 10頂部與臀部坐板13活動連接,電推桿E 11頂部與臀部坐板框架14活動連接,所述電推桿C 9、電推桿D 10、電推桿E 11的底部均固定設置在機架I上。
[0020]所述上肢康復裝置包括上肢支撐、一對用于上肢前后康復訓練的電推桿A 7、一對用于上肢左右康復訓練的電推桿B 8,一對電推桿A 7對稱設置在靠背4兩側,底部與靠背4活動連接,電推桿B 8的底部設置在靠背4的中心處,與靠背4活動連接,電推桿A 7、電推桿B 8均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電推桿A 7、電推桿B 8的頂部分別與上肢支撐活動連接,所述上肢支撐末端與靠背4活動連接。
[0021]所述上肢康復裝置的上肢支撐包括扶手16、連桿I 17、連桿II 18、連桿III 19,所述連桿I 17、連桿II 18為平行設置,且連桿I 17、連桿II 18的一端與扶手16端部以軸旋轉方式連接,另一端與設置在靠背上的連桿III 19的端部以軸旋轉方式連接,所述連桿III 19的另一端與電推桿B 8的頂部活動連接,所述連桿I 17與電推桿A 7頂部活動連接。
[0022]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蓄電池20、外接電源線、電機,所述電機、蓄電池20均設置在機架I上,蓄電池20通過外接電源線分別與電推桿A 7、電推桿B 8、電推桿C 9、電推桿D 10、電推桿E 11、電推桿F 12連接。
[0023]所述所有電推桿可以全部設置為氣缸。
[0024]臀部支撐由兩層組成,上層為臀部坐板13,下層為臀部坐板框架14,上層略長于下層,小腿支撐3、臀部坐板13、腳部支撐2都分開為兩個對稱的部分,分別連接不同的電推桿,臀部坐板13和小腿支撐3可以實現分開運動,完成行走鍛煉的目的;也可以一條腿固定,另一條腿可以自如運動,腳部支撐2可以折疊起來。
[0025]扶手16分為大臂和小臂兩個部分,扶手16像人的手臂一樣可以自如運動并且與前后運動機構、左右運動機構連接,利用電推桿的動力可以實現前后左右自如運動。
[0026]利用康復機器人進行康復訓練時,患者坐在康復機器人上,電推桿C 9運動時,帶動小腿支撐3上下運動,通過電推桿C 9的往復運動,從而推動患者的小腿進行反復的抬腿、收腿動作;電推桿D 10運動時,帶動臀部坐板13上下運動,通過電推桿D 10的往復運動,從而推動患者的大腿部位進行反復的抬腿收腿動作;電推桿B 8運動時,帶動上肢左右運動機構實現左右運動,通過電推桿B 8的往復運動,從而帶動患者的上肢進行反復的上肢抬起、落下動作;電推桿A 7運動時,帶動上肢前后運動機構實現前后運動,通過電推桿A7的往復運動,從而帶動患者的上肢進行反復的上肢前伸、后拉動作;電推桿A 7、電推桿B8同時運動時,帶動上肢前后左右同時運動,通過電推桿A 7、電推桿B 8的配合運動,從而帶動患者進行多方位的伸展運動;在進行以上康復訓練時,還可以使電推桿F 12、電推桿E11同時運動,使靠背4、臀部坐板框架14成一條直線,患者可以依靠在靠背4與臀部坐板框架14上,雙腳站立于腳部支撐2上,同時進行腿部康復訓練和上肢康復訓練。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它包括機架、可折疊的腳部支撐、小腿支撐、臀部支撐、靠背、頭部支撐,所述腳部支撐、小腿支撐均為成對設置,機架底部設有萬向輪,腳部支撐的靠近小腿支撐端與小腿支撐固定連接,小腿支撐的靠近臀部支撐端與臀部支撐活動連接,臀部支撐的靠近靠背端與靠背活動連接,靠背與頭部支撐連接,機架上設有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用于患者腿部康復訓練的腿部康復裝置、用于患者上肢康復訓練的上肢康復裝置,所述腿部康復裝置、上肢康復裝置均與驅動裝置連接,上肢康復裝置設置在靠背上,腿部康復裝置分別與小腿支撐、臀部支撐連接,所述靠背上設有電推桿F,所述電推桿F的底部通過連接件與臀部支撐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支撐包括臀部坐板、設置在臀部坐板下面的臀部坐板框架,所述臀部坐板為成對設置,臀部坐板的靠近小腿支撐端以軸旋轉方式與小腿支撐連接,臀部坐板的靠近靠背端以軸旋轉方式與臀部坐板框架連接,臀部坐板框架的靠近小腿支撐端以軸旋轉方式與機架連接,臀部坐板框架的靠近靠背端與連接電推桿F的連接件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康復裝置包括用于小腿康復訓練的電推桿C、用于大腿康復訓練的電推桿D、電推桿E,所述電推桿C、電推桿D均為成對設置,電推桿C頂部與小腿支撐固定連接,電推桿D頂部與臀部坐板活動連接,電推桿E頂部與臀部坐板框架活動連接,所述電推桿C、電推桿D、電推桿E的底部均固定設置在機架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康復裝置包括上肢支撐、一對用于上肢前后康復訓練的電推桿A、一對用于上肢左右康復訓練的電推桿B,一對電推桿A對稱設置在靠背兩側,底部與靠背活動連接,電推桿B的底部設置在靠背的中心處,與靠背活動連接,電推桿A、電推桿B均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電推桿A、電推桿B的頂部分別與上肢支撐活動連接,所述上肢支撐末端與靠背活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康復裝置的上肢支撐包括扶手、連桿1、連桿I1、連桿III,所述連桿1、連桿II為平行設置,且連桿1、連桿II的一端與扶手端部以軸旋轉方式連接,另一端與一端設置在靠背上的連桿III以軸旋轉方式連接,所述連桿III的另一端與電推桿B的頂部活動連接,所述連桿I與電推桿A頂部活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康復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蓄電池、外接電源線、電機,所述電機、蓄電池均設置在機架上,蓄電池通過外接電源線分別與電推桿A、電推桿B、電推桿C、電推桿D、電推桿E、電推桿F連接。
【文檔編號】A61H1/02GK203458572SQ201320568610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3日
【發明者】王炳文 申請人:青島金德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