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動態內固定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動態內固定系統,包括:彈性部件,具有桿部以及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桿部的中間部分且具有彈性;以及一對萬向螺釘,分別在所述彈性部件的彈簧的兩側套入所述桿部中,所述萬向螺釘包括螺釘座以及球頭螺釘,所述球頭螺釘設置于所述螺釘座底部的開口中。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的結構簡單,手術操作容易,并能有效保留腰椎手術節段運動功能。
【專利說明】腰椎后路動態內固定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腰椎手術使用的植入人體的動態內固定系統,具體涉及一種腰椎后路手術時能撐開腰椎相鄰兩個椎體的后柱結構并能讓后柱結構保持一定活動度的動態內固定系統(即,脊柱內固定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展,有腰椎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成為社會和家庭的巨大負擔。對于因退變導致的腰椎管狹窄和腰椎不穩的患者而言,手術是緩解病痛、恢復正常生活的主要手段。目前現有的腰椎融合術已成為治療各種退變性腰椎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腰椎進行融合術后可因反常應力和反常運動導致相臨節段的退變加速。
[0003]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腰椎非融合”技術發展起來,它的目標是盡可能的保留手術范圍內的腰椎運動功能。為此國內外科研人員研究設計了多種動態內固定系統,如腰椎棘突間撐開裝置,椎弓根螺釘依賴動態固定系統,腰椎后路小關節置換裝置等,但都沒有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發明內容】
[0004]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手術操作容易,并能有效保留腰椎手術節段運動功能的腰椎后柱結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態內固定系統,包括:彈性部件,具有桿部以及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桿部的中間部分且具有彈性;以及一對萬向螺釘,分別在所述彈性部件的彈簧的兩側套入所述桿部中,所述萬向螺釘包括螺釘座以及球頭螺釘,所述球頭螺釘設置于所述螺釘座底部的開口中。
[0006]優選地,所述球頭螺釘包括柄部以及設置在所述柄部的頂端的球頭部。
[0007]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結構簡單,手術操作容易,并能有效保留腰椎手術節段運動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將參考下面的附圖詳細描述實施例,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0009]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的示意結構圖;以及
[0010]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中的萬向螺釘的示意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將參考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進行描述,但應理解的是,以下實施例僅為示例性,而并非限制本申請的范圍,本申請的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書來限定。
[0012]首先,將參考圖1說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I的具體結構。
[0013]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I包括:彈性部件3,具有桿部32以及設置在桿部32的中間部分且具有彈力的彈簧31 ;以及一對萬向螺釘2,這一對萬向螺釘2分別設置在彈性部件3的彈簧31的兩側,并套入桿部32中。
[0014]此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I還包括兩個螺釘尾帽和兩個墊圈(均未示出),用以分別與上述一對萬向螺釘2配合鎖緊。
[0015]而且,萬向螺釘2以及彈性部件3的長度可以根據患者的腰椎椎體的大小進行不同的選擇。
[0016]在具體應用時,可以在患者腰椎的左右兩側各設置一個,該動態內固定系統I能對患者腰椎相鄰兩個椎體的后柱結構進行撐開,并能讓后柱結構保持一定的活動度。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I特別適合應用于腰椎管狹窄和腰椎不穩的患者。
[0017]接著,將參考圖2具體描述萬向螺釘2的結構。
[0018]如圖2所示,萬向螺釘2主要包括螺釘座21以及球頭螺釘22,該球頭螺釘22置于該螺釘座21底部的開口中。
[0019]同時參考圖1和圖2,該球頭螺釘22包括柄部221以及設置在柄部221頂端的球頭部222,該球頭部222置于該螺釘座21底部的開口中并可沿任意方向轉動。該柄部221上還具有螺紋(如圖1所示),用以與上述的螺釘尾帽配合鎖定。
[0020]螺釘座21具有開口 211,該開口 211供彈性部件3的桿部32穿過,從而萬向螺釘2可以套在彈性部件3上。
[0021]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采用了萬分螺釘2,因而能有效減少內固定的應力集中。此外,本實用新型動態內固定系統中具有彈性部件3,從而可以使得手術節段運動功能得以保留。并且,萬向螺釘2的植入部位是經過預先解剖學、影像學及生物力學研究后得出的,該部位為腰椎棘突根部與椎板內,能最大程度地增加螺釘的抗拔出能力,安全可靠,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動態內固定系統成為行之有效的保留運動節段的腰椎動態內固定系統。
[0022]同時,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腰椎動態內固定系統比較,對醫生的操作要求較低,降低了術者的手術難度,也提高了手術療效。
[0023]盡管已參考多個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實施例,但應理解的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的多種其他改型和實施例均應落入本公開內容原理的構思和范圍內。更具體地,在本公開內容、附圖和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以對對象組合排列的元部件和/或排列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正。除了元部件和/或排列的改變和修正之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可替代的使用也是很明顯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動態內固定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彈性部件,具有桿部以及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桿部的中間部分且具有彈性;以及一對萬向螺釘,分別在所述彈性部件的彈簧的兩側套入所述桿部中,所述萬向螺釘包括螺釘座以及球頭螺釘,所述球頭螺釘設置于所述螺釘座底部的開口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內固定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頭螺釘包括柄部以及設置在所述柄部的頂端的球頭部。
【文檔編號】A61F2/44GK203506856SQ201320631301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4日
【發明者】李忠海, 趙彥濤, 衷鴻賓, 侯樹勛, 郭正剛, 虞舜志, 李鳳寧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